39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39工作方案[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内容摘要:
、案例式、创新训练式等多种形式,课程规格小型化。 要求保证绝大部分专业课结合企业现场 教授,为具体工程服务。 要有l/3 的培养环节在工程现场完成。 七、质量保障体系 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将从入学到毕业,从学习到生活,进行全面建设和完善。 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制度保障:培养方案定期修订制度,专家委员会和工作组制度,校院两级教学督导制度,企业实践跟踪监控制度,以及学生评教与教师评学制度等,建立全员参与的质量监控评价体系。 2.师资保障:采取引进、培养相结合的方式加强队伍建设,聘请企业专家主讲部分课程,外聘教师的授课量将达 30%以上,明确学校和企业外聘教师的资格和任 职条件。 实践教学和毕业设计实行双导师制,除学校指导教师外,必须聘请企业导师共同指导,配备学业指导老师。 3.条件保障:依托企业建立校-企培养联合体:与企业签订共同培养人才 10 协议,融入企业技术力量作为师资,利用企业的设备、环境和先进技术资料作为培养条件。 4.经费保障:学校将加大经费投入,在教学个环节中优先确保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实施的需要。 八、培养机制 1.实行导师制,培养后期实行双导师制(企业导师与学校导师)。 制定校内外教师聘任标准,严把外聘教师选拔,配备优秀的工程博士和归国人员担任辅导员,邀请名师、名人开设“卓越工程师导论”;部分专业课程聘请企业工程技术人员采用典型案例进行授课; 30%的教师有要有一线工程背景。 2.建立中外工程教育交流机制。 建立学期交流或暑期交流制度,加强和国外一流大学的交流,聘请国外一流大学的名师来校授课,与国际工程教育人才标准接轨,试点班学生在校期间都具备短期或长期的海外学习经历。 3.建立持续改进机制,重视过程管理,定期组织校企联合培养体联席会议,定期举办由企业高层领导、教育行政部门负责人、教育专家和学校专家教授参与的“高级工程人才培养论坛”;召开专题工作 研讨会议和工程试验班学生、教师及管理人员的座谈会,及时总结和改进。 九、建议和所需政策支持 1.完善工学结合、校企结合的保障体系。 国家层面要通过立法和设立相应的机构来为定校企合作关系,明确学校和企业的各自责任和义务,出台相应减免税政策调动企业参与并支持卓越工程师培养的积极性主动性。 2.本硕贯通的培养模式需要教育部设立学籍注册一体化的通道。 3.利用教师海外培训计划,优先派出试点专业的工程指导教师出国进修、参与国际项目合作。 4.对于“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学生的层次、地位进一步明确 (工程 学士、硕士、博士与原有其他学位的区别 ),并加大宣传在就业和创业方面有哪些优势,提高全社会的认可度。 5.教育部、学校应设立专项基金和奖学金以支持该项目的持续开展。 11 附件一:山东大学“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领导小组 附件二:山东大学“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工作组 附件三:山东大学“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项目组 附件一: 山东大学“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领导小组: 组 长:徐显明 副组长:樊丽明 陈炎 成 员:(按姓氏笔划排序) 马传峰 王仁卿 王剑敏 井海明 曲明军 贾 磊 肖维荣(企业) 芦延华 佟光武 周 洁 耿晓宁(企业) 赵显 附件二: 山东大学“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工作组: 组 长:樊丽明 副组长:王仁卿 贾 磊 成 员:(按姓氏笔划排序) 马传峰 王仁卿 肖维荣(企业) 王 勇 王剑敏 井海明 吕宇鹏 耿晓宁(企业) 刘玉田 曲明军 贾 磊 芦延华 佟光武 赵 显 陈阿莲 附件三: 山东 大学“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项目组: 组 长: 赵国群 副组长: 吕宇鹏 栾贻国 成 员:(按姓氏笔划排序) 王娟 王新洪 田学雷 李辉 李辉平 李赛强 陈茂爱 闵光辉 胡丽娜 赵西金(企业) 秦承涛 程群(企业) 臧加伦(企业) 12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 计划 ” 工作方案 材料成型及控制 工程 专业 培养 方案 13 山东大学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 “卓越工程师 教育 培养 计划” 培养方案 一、前言 1. 材料加工 领域卓越工程师培养的迫切性 建设创新型国家, 走 中国特色的 新型工业化道路,是实现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举措。 围绕国家《装备制造业调整和振兴计划》,我国机械制造业正在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创建自主品牌、努力实现绿色制造,实现由 “中国制造 ”到 “中国创造 ”的历史性跨越。 但是,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从事高新技术研发、新技术应用、技术交叉创新,能发展新技术 、 新理论的工程科技人才比较匮乏。 国防建设和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对大型装备、关键零部件的材料及成型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此背景下,材 料加工与制造业急需高水平和具有领军作用的卓越工程科技人才。 改革开放三十余年来,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有目共睹。 然而,高等工程教育人才培养已 出现 偏离工程技术 轨道 的迹象 ,难以与目前中国工业化发展进程接轨,难以与国际接轨,满足不了社会和行业需求,由此产生了学生工程能力不足,而企业急需的具有创新、创造、创业能力的人才匮乏的局面。 在这一背景下,推动高等工程教育回归到工 程的本质,瞄准国内外需求,开展具有国际视野的卓越工程师培养试点 显得 尤为重要和及时。 无论从人才需求的储备角度,还是高等工程教育观念的转变,卓越工 程师培养试点都有迫切性和战略意义。 2.山东大学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专业的状况 山东大学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始建于 20 世纪 50 年代,是在原铸造、塑性成形工艺及设备、焊接 、 金属材料及热处理 等专业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是山东大学工学门类中历史 最 悠久的学科之一。 1998 年按教育部专业调整文件精神,将金属材料及热处理专业(部分)、铸造专业、塑性成形工艺及设备专业、焊接 14 专业合并成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 2020 年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被教育部 和 财政部批准为第三批特色专业建设点。 该专业所依托的 材料科学与 工程 一级学科 和材料加工工程 二级学科 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1981 年金属材料及热处理专业获全国首批硕士学位授权点;1986 年铸造、金属塑性加工专业获硕士点; 1993 年 铸造专业获博士学位授权点,焊接专业获硕士点; 1995 年金属塑性加工学科获博士学位授权点; 1996年材料加工工程学科被批准为 “211 工程 ”重点建设学科; 1998 年材料加工工程学科获博士学位授权点;获准设立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999 年材料加工工程学科被批准设立教育部 “长江学者奖励计划 ”特聘教授岗位;材料工程学科获工程硕士专业学 位授权点; 2020 年材料科学与工程获一级学科博士点,获准成立材料液态结构及其遗传性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后改为 材料液固结构演变与加工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020 年材料学学科评为国家重点学科,材料加工工程学科被批准为 “985 工程 ”重点建设学科; 2020 年材料学学科被批准设立山东省 “泰山学者 ”特聘教授岗位; 2020 年材料加工工程学科被批准设立山东省 “泰山学者 ” 特聘教授岗位; 2020 年材料加工工程学科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被评为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 3.山东大学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专业的特色 本专业以 国家一级学科重点学科 为依托,以创新 和 实践能力培养为突破点,不断优化专业结构 和人才培养方案 ,形成了鲜明的专业特色。 (1) 与计算机和信息技术交叉融合,拓宽和深化专业内涵 为适应未来材料成型与加工智能化的需要,在课程体系中进一步强化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专业中铸造成型、塑性成形和焊接成型三个方向与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的结合,拓宽和深化了专业内涵,不但符合新技术发展的需要,还有效提高了学生的社会竞争力。 开设材料成型计算机应用基础、材料成形计算机应用软件、铸造工艺 CAD、模具设计与 CAD、塑性成形 CAE、现代模具制造及CAM、焊接结构及 CAE、焊接过程自动控制等一批与计算机应用相关的课程,形成了新的有生命力的培养方向。 (2) 建设立体化实践教学体系,全方位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除生产实习、毕业设计、课程设计外,增设主干专业课程的课程实习环节。 15 除课程实验外,精选教学内容,开设出专业基础实验、专业实验、综合实验与创新实验。 各课程 在 教学实验中努力创造条件,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创新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 自 2020 年开始,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和各专业方向将实验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安排,实验涉及近 10 门的基础与专业课程, 相继开出了综合实验和创新实验,让学生自己动手准备实验,完成实验,总结实验。 通过综合与创新实验,加深学生对材料成型理论、材料成型工艺、数值模拟技术、CAD/CAM 技术的理解,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技术素质和现代设计与制造能力,使学生更好更快地适应工作岗位。 (3)充分发挥老专业优势,以科研促进课程改造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是在我校原来铸造、锻压、焊接及热处理(部分)专业的基础上组建的,这些专业均始建于上世纪 50 年代,有传统的专业优势,1998 年,根据教育部新专业目录组建成立新的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 在课程设置及改造中,充分发挥老专业师资、科研力量强的优势,调动每一 位 教师的积极性,将最新科研成果融入到课程 教学 内容中,以液态金属成型(铸造)、塑性成形、焊接工艺及设备等在全国同专业中处于领先地位的课程及科研方向和本专业领域的前沿课题及新兴内容,例如塑性成形 C3R3 技术、材料连接过程智能控制、液态金属遗传工程等相结合 , 改造 和提升 专业课程。 4.山东大学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专业培养卓越工程师的优势 一是地域 和行业 优势。 学校所在的 山东省 是 制造业大省,汇集了一批国有和大型制造业企业,并将建设 制造业强省作为战略目标。 随着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和黄河三角洲可持续发展试验区进入国家战略, 山东省 将加速制造业的发展。 围绕半岛制造业基地建设 , 研制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提高山东大型成套装备 的材料加工质量,更好地为国家战略服务, 需要进一步发挥科学技术的支撑和引领作用。 二是专业和学科优势。 该专业是全国成立较早的专业之一,具有教学、科研等全面的深厚的基础。 该专业依托国家一级学科重点学科,具有高水平的教学装备和雄厚的师资力量。 拥有 长江学者、泰山学者为代表的 教师队伍, 科学 研究实力强。 同时,聘请企业技术人员、国内外知名学者担任兼职教授,对促进工程教 16 育改革发挥了促进作用,也为卓越工程师培养奠定了基础。 三是对外合作的优势 ,山东大学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专业与山东省以及全国的机械 、材料 行业 的 企业及研究机构一直保持良 好的、密切的校企合作,在服务地方和与企业合作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与 美国肯塔基大学 、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美国 威斯康辛大学 、 日本大阪大学 、 丹麦奥尔堡大学 、 俄罗斯圣彼德堡国立技术大学 、 香港城市大学 、 香港理工大学 等大学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为 卓越工程师 的国际化 培养 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为促进卓越工程师 教育培养计划 有效实施,我们将在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和现有人才企业工程经历培养的力度,进一步优化 师资队伍 结构,提升师资队伍水平;通过多种渠道,加强青年教师企业经历的培训,创造具有工程意识的教育、教学氛围;积极聘请和扩充校外有丰富的工程经验、高水平的专家做兼职教师 和企业导师 , 保证 卓越工程师 教育培养计划 实施的效果。 二、培养目标 总体培养目标 是 面向工业界、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培养掌握宽厚的基础理论、专业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在工程科学、技术方面具有综合创新意识、 独立工作能 力和团队精神 ,胜任 材料成型及控制的工艺与装备设计、生产组织与管理、研究开发、营销管理等方面的工作和 跨学科的合作任务,具备较高的文化素质、良好的职业道德、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与国际视野、过硬的社会竞争力、创造力、个性与人格健全发展的高端工程技术人才。 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奠定坚实的人力资源优势。 本科工程型人才培养目标:确保学生具备并能应用与本专业相关的 基础 科学和 工程科学 知识,初步具备运用其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解决 材料成型及控制 工程领域中 的设计、制造及技术开发 问题, 同时在工程领域有 良好的 发展潜力,达 到现场 工程师水平。 硕士工程。39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39工作方案[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
相关推荐
实施。 ( 2)领导督促班主任工作。 指导班主任制定学期工作计划;定期召开班主任工作会议,总结交流经验,指导部署阶段工作;指导班主任召开家长会议, 指导家庭教育,努力把学校、社会、家庭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 ( 3)负责班主任工作的考核和管理,提出奖惩意见和任免意见报行政会审批。 负责班主任的岗位津贴的计算,提出有关德育工作和文体卫生工作的奖惩意见。 ( 4)组织和实施“文明班级”的评选工作
面 的一条垂线,那么这两个平面互相垂直 两个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如果两个平面互相垂直,那么在一个平面内垂直于交线的直线垂直于另一个平面。 Attention: 二面角求法:直接法(作出平面角)、三垂线定理及逆定理、面积射影定理、空间向量之法向量法(注意求出的角与所需要求的角之间的等补关系) 多面体 棱柱 棱柱的定义:有两个面互相平行,其余各面都是四边形,并且每两个四边形的公共边都互相平行
资料、试验 和检验报告; 3)当业主提供的实物与资料不相符或不适用及复检发现了质量问题时,应采取隔离措施,做好标识与记录并向业主报告; 4)防止未进行验证的原材料、半成品、设备投入施工。 ( 2)自行采购管理 1)按工程需要和自行采购范围编制采购计划,并按规定审批,根据施工图到达时间,采购计划应分阶段编制。 2)项目物资设备部负责收集、整理有关采购工作方面的资料与信息,采购订货应坚持“比质、比价
∴ 5151 u 当 51u 时 , 2,0551 y。 当 51u 时 , 2,0551 y ∴ 51max yx。 51min yx 3.与圆锥曲线有关的证明问题 它涉及到线段相等、角相等、直线平行、垂直的证明方法,以及定点、定值问题的判断方法. 例 x2= 4y 上有两点 A(x1, y1)和 B(x2,
、光盘驱动器等。 主要产品全部出口,为市优秀外商投资企业。 三、实习内容及过程 为了达到毕业实习的预期目的,在学校与社会这个承前启后的实习环节,我们对自己、对工作有了更具体的认识和客观的评价。 以下是我的毕业实习报告总结: 18 工作能力:在实习过程中,积极肯干,虚心好学、工作认真负责,胜任单位所交 给我的工作,并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议,多做实际工作,为企业的效益和发展做出贡献。 :在实习单位
10 题,其中答对 10 题。 1. 支座 B 处的弯矩 为( )。 ( A) (上侧受拉) ( B) (下侧受拉) ( C) (上侧受拉) ( D) (下侧受拉) 答题: A. B. C. D. (已提交) 参考答案: C 问题解析: 2. 跨中 C 处的弯矩 为( )。 ( A) (上侧受拉) ( B) (下侧受拉) ( C) (上侧受拉) ( D) (下侧受拉) 答题: A. B.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