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格类模板]人工挖孔桩超深专项施工方案内容摘要:

必须用振捣棒振实。 混凝土 灌注 过程中,提升储料斗和导管的钢丝绳以及 塔吊 的吊 装能力,要满足导管和充满导管内的混凝土的总重力及导管壁与导管内外混凝土间的摩阻力,并有一定的安全储备。 ( 4)混凝土养护 孔桩 混凝土 灌注 完成后,必须在桩顶 24 小时保水养护 ,若气温较大时应采取掩盖。 质量 要求 ( 1) 孔桩 检测: 孔桩 混凝土采用超声音波检测法 (动测 )检测桩身完整性 ,声测管按照设计及相关规范要求进行埋设。 ( 2) 桩中线控制点是在第一节混凝土护壁上设“十”字控制点,每一节用大线锤作中心线,用尺杆找圆。 ( 3) 挖土次序先挖中间部分,后挖周边部分。 护壁砼浇注时应分层捣实,强度必须达到 1Mpa 时 方可拆模。 ( 4) 若 桩孔开挖到有 渗 水的部位时,应先挖集水井,设一台水泵,及时抽出桩孔内渗 水。 ( 5) 钢筋吊放时要对准孔位,扶稳,慢放,避免碰撞孔壁,到位后应立即固定,并尽快 灌注 砼。 ( 6) 混凝土 灌注 要连续进行,如必须中断,其中断时间不超过“混凝土从搅拌筒中卸出到 灌注 完毕的延续时间”即气温〈 25℃时为 210 分钟,气温 25℃时为 180 分钟。 ( 7) 严格按照规范 现在随机取样孔桩 试块,一桩一组强度试块,试块在 灌注 端口取样制作,按标准 常规 条件养护不少于 28 天。 ( 8) 做好原材料的试验,隐蔽验收,技术复核工 作,严格控制桩的入岩深度和地质 13 情况,控制桩径,垂直度。 ( 9) 对每根桩开挖成孔、混凝土 灌注 、桩底岩层情况等技术资料整理完整。 ( 10) 砼桩顶浮浆处理,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的规定。 ( 11) 按表 6 进行桩基 质量 检查。 表 41 人工挖孔桩质检标准表 序号 项 目 允许偏差 (mm) 检查方法 1 钢筋笼主筋间距 177。 10 用尺量 2 钢筋笼箍筋间距 177。 20 用尺量 3 钢筋笼直径 177。 10 用尺量 4 钢筋笼长度 177。 50 用尺量 5 桩位中心轴线 177。 10 拉线和尺量 6 桩孔垂直度 3‰且不 大于 50mm 吊线和尺量 7 桩身直径 +50 尺量检查 8 桩底标高 177。 10 尺量检查 9 护壁混凝土厚度 177。 20 尺量检查 施工注意事项 1) 施工必须严格遵 守施工技术规范及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的要求。 施工放样时,需注意衔接部位坐标及高程准确无误,并用多种可能的方法校核。 仔细阅读设计图纸等有关设计文件及工程地质勘察资料,领会设计意图,熟悉场地工程地质状况,发现问题及时与设计方联系。 2) 孔桩 采用人工 挖孔桩 成孔,但不管采用何种方法均不得搅动桩底基岩,另外相邻两孔不得同时成孔和 灌注 ,以免搅动孔 壁造成串孔或断桩。 3) 所有 孔桩 长度应采用持力岩层强度和设计嵌岩深度指标双控,即 孔 桩施工至设计标高后应检查嵌岩深度,确保嵌岩深度和基岩天然湿度 (砂岩为天然饱和状态) 下的单轴极限抗压强度达到设计要 求。 4) 基坑开挖时应首先开挖至基底标高,检查开挖质量和基底承载力,确保基岩承载力达到设计要求。 基础开挖应避免扰动原有地质构造,为防止边坡破坏,将开挖边坡放缓采用 毛石挡土墙 防护措施。 5) 孔桩 嵌岩深度范围内不得采用爆破施工。 6) 桩孔施工应一次成孔,不得中途停顿,遇有意外情况立即处理。 孔 桩深度达到设计要求 时, 14 对孔深、孔径、孔位和孔形进行检查验收后,方可进行清孔 灌注。 5 专项安全保证措施 项目 安全保证体系 项目部成立安全管理领导小组,项目经理 王应权 为组长,安全总监 李媛 、项目 技术负责人 黄晓渊 为副组长,各部门和施工队负责人为组员。 安全总监负责主持安全管理领导小组工作。 工区成立相应组织,设专职安全员,工班设兼职安全员,负责各项安全工作的落实,做到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预测,预防事故的发生。 建立项目部、施工队和班组三级组织体系,严格运行各项制度,系统管理,做到令行禁止。 安全组织机构见 下图。 1 项目安全教育主管 项目人员资质主管 项目安全防护主管 项目安全用电主管 项目管线安全主管 项目消防安全主管 项目交通安全主管 项目社会治安主管 项目行政安全主管 项目材料安全主管 项目安全总监 项目安全副经理 项目安全技术分管领导 项目总工程师 项目安全管理直接领导 项目生产副经理 项目安全第一负责人 项目经理 项目机械安全主管 项目技术安全主管 分包单位安全 管理机构 2 安全小组 领导:项目经理 :王应权 项目 技术负责人 :黄晓渊 安全 负责人 : 李媛 安全小组 成员:车家伟 梁东 李洪波 胡仕明 丁贤科 王方林 张涛 罗维佾 李美果 古正斌 胡培源 苏丹 陈瑜、浦熙 刘丹何斯伟 赵帅 杨青 裴爽敏 程地国 蔡明勇 黄声远 黄振强 图 51 安全保证组织机机构框图 施工遵循“ 精心组织 科学施工 争创一流, 时时 注意安全 处处预防事故 ”的指导思想,按照“五项” (综合治理、管生 产必须管安全、一票否决权、从严治理、标准化管理 )原则,充分认识“领导是关键、教育是前提、设施是基础、管理是保证”,建立、健全安全保证体系。 安全保证体系见图 52。 3 安全保证体系框图 安全生产保证体系 思想保证 组织保证 制度保证 经济保证 提高全员意识 安全领导小组 各项安全生产制 包保责任制 安质部 责任到人 各 月 安 种 季 全 安 年 总 全 安 结 安 安 生 安全员 生 全 评 奖罚分明 全 全 产 产 检 比 第 为 必 制 查 制 一 了 须 度 制 度 生 安 度 产 全 班组、兼职 经济兑现 安全检查员 全面实现安全承诺和安全目标 4 人工挖孔桩施工危险源分析 及预防措施 危险源分析 ( 1) 高处坠落 : 地面作业人员或行人不慎坠入井底;孔内作业人员、检查人员在上下孔过程中失衡或起升设备损坏而坠落 ; 上下孔桩的作业人员未采用软扶梯或其他安全措施而发生高处坠落。 ( 2) 坍塌 : 孔壁土体或护壁与土体失衡坍塌。 ( 3) 物体打击 : 地面的工具、泥石、钢筋等物因故掉入井内,以及桩孔内升降的工器具、吊桶中的泥土、砂、石掉下或吊桶脱钩、断绳而坠入孔底,击中孔底人员。 ( 4) 中毒和窒息。 若 孔内有毒气体或含氧不足,在未 进行充分通风置换的情况下即下孔作业,引起中毒或窒息。 ( 5) 触电 : 因施工现场未严格“一机一闸一漏保”设置,接线不规范,孔底照明不使用低压电,潜水泵抽水时,人员未及时离开等造成触电事故。 ( 6) 机械伤害 : 作业人员在使用钢筋机械、起降、起重搅拌等设备时未严格按操作规程操作或机械本身损坏造成作业人员发生事故。 预防措施 ( 1)预防高处坠落安全措施 孔桩作业区采取带警戒色钢管双护栏防护措施隔离,并设安全标 识。 地面孔口必须设护栏,高度不低于 1200 厘米,无关人员不得靠近桩孔口,孔口机械操作人员不准离开岗位。 进入施工现场必须戴好安全帽,佩戴相应劳动保护用品,特别是井下工作人员,必须穿好长筒绝缘胶鞋,井口作业人员必须拴好安全带和系保险钩, 孔 桩洞口应设置应急悬挂软爬梯,并随 孔 桩深度放长,供人员上下孔桩使用电动吊蓝或吊笼等应安全可靠并配有防坠落安全装置,不得使用麻绳和尼龙绳吊挂或脚踏井壁凸级上下,作业人员上下井时必须乘坐专用安全吊笼,不得随意攀爬护壁和乘坐吊桶(或土筐)、吊绳等方式上下井,上下孔桩必须有可靠的联络信号。 挖孔桩作业人员下班休息前,必须 掩盖 好孔口,采用钢管焊接钢板网 将孔口封闭围挡,钢板网必须有一定的冲击 力,确保人员不坠入孔桩内,发生安全隐患。 ( 2)预防机械伤害安全措施 每天工作开始前及施工中,现场的作业人员都应配合项目机电人员认真检查提升机的轱辘轴、支架、吊绳、挂钩、保险装置和吊桶(或土篮)、刹车制动等设备和工具是否完好无损,防护措施是否安全到位和正确牢固可靠,发现问题及时向机电人员报告, 5 并在修复及设备试运行正常完好后方准许正式使用。 施工中应随时检查垂直运输设备的完好情况,钢丝绳卡是否设置三个,钢丝绳直径是否满足规范、标准要求,钢丝绳磨损是否超标,严禁提升机带病作业,严禁钢丝绳滑脱。 严禁采用钢管,木头等 作支架, 砂袋等做配重而发生倾覆事故。 ( 3) 预防物体打击安全措施 混凝土护壁浇筑前,应注意高出井沿(厚度与护壁相同),保护井口和防止物体滑落井内伤人。 孔内运出的土石料应堆放在离井口以外的地方并及时清理出场,在井口周边 1 米范围内不堆放杂物,保持作业场所整洁,砼护壁不得放置与施工无关的工具和站人。 孔桩口应该严格管理,每个孔桩口应设置高于地面 300 厘米的护板,防止地面石头或其他杂物等被踢入桩孔内。 作业井口保证有人配合作业,不得随意变换。 孔 桩下作业人员必须戴好安全帽。 穿好绝缘胶鞋、 孔 桩口与下部作业人员应有可 靠的联络设施。 当井下有工作人员作业时,井上作业人员不得擅自离开岗位,应密切注意井下作业状况,并做到井下人员轮换作业,地面孔口作业人员需待井下作业人员上来后方可离岗。 利用提料桶运土时必须保证钢丝绳与提料桶之间三个绳卡正确固定,并采用保险钩,防止提料捅滑脱,严禁使用开口销。 提料桶采用电动绞架提放时,上下对准桩孔中心,在任何情况下严禁提升设备超载运行,上下班前对提升架及轨道进行检查,工作时发现异常应立即停止工作,找出原因,认真检修,不准带病作业。 提料桶不能装的太满,防止提升过程逸。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