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文档]同济大学建筑学专业教学计划及课程教学大纲内容摘要:

史》,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建筑理论与历史 中国建筑专题课程教学大纲 适用于建筑专业高年级教学 (共 54 学时) 一、 教学目的 熟悉古代建筑文化的基本内容;了解中外建筑的古今关系和中国当代建筑的 发展趋势,培养通古今之变 的建筑史观;掌握历史建筑保护的一般原则和方法。 二、 教学内容 (一) 中国古代建筑文化( 27 学时) 古代的建筑文化圈( 学时) 古代的建筑类型( 学时) 古代的建筑制度( 3 学时) 古代的建筑风俗( 6 学时) 古代的营造法( 6 学时) 古代的造园术( 6 学时) 古代的建筑文献( 3 学时) (二) 中国建筑与世界建筑( 12 学时) 中外古代建筑关系( 3 学时) 近现代的中西建筑关系( 6 学时) 中国当代建筑发展走向( 3 学时) (三) 中国历史建筑保护( 15 学时) 历史建筑的甄别与分类( 3 学时) 历史建筑的保护原则( 3 学时) 历史建筑的保护方法( 6 学时) 历史地段的建筑设计策略( 3 学时) 三、 作业 中国古代建筑文化小论文 历史建筑保护小论文 表意的建筑小品设计 四、 教学参考书 《华夏意匠》,李允铄著,香港原版,建筑工业出版社再版 《中国建筑史》,全国统编教材,建筑工业出版社 《中国建筑志》,常青著,上海人民出版社 《上海百年建筑史》,伍江著,同济大学出版社 《历史文化城镇保护》,路秉杰译,建筑工业出版社 建筑评论课程教学大纲 适用于建筑专业( 36 学时) 一、 学校大纲 (一) 讲课( 22 学时) 概说 建筑评论的标准 建筑评论的模式 建筑评论的写作方法 评论者自身的介入程度 建筑评定实例 (二) 建筑考察( 6 学时) 选择当代西方建筑一例进行文献考察 选择上海建筑一例进行实地考察 对自己或同学的作业一例进行考察 (三) 课堂讨论( 6 学时) 对上述三个考察分别在课堂进行师生共同讨论。 二、 作业 ( 1) 在三次建筑考察后 各写出一篇评论文章,分别从一个角度、一个层次 ,用一种方法和模式进行评论。 ( 2) 学期结束前写出一篇综合性建筑评论文章,对象可以来自前几次作业 和讨论,亦可另选。 分数作为考察成绩。 三、 参考书 ( 1) 建筑评论 ,罗小未、张晨,载《建筑学报》 1989 年第 8 期。 ( 2)《西方文艺批评的五种模式》,魏伯 司各特著,蓝仁哲译,重庆出版社 , 1983 年。 ( 3)《外国近现代建筑史》,同济大学等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78。 建筑学专业英语课程教学大纲 适用于建筑学、城市规划专业 (68 学时 ) 一、 教学内容 (一) 绪言 建筑学 专业英语概述及其学习目的任务 (二) 精读课文 《塔》 《合作农场设计》 《阿尔瓦 阿尔托设计的博物馆》 《奈尔维》 《包豪斯》 《工厂的构成》 《形》 《平顶体系》 《计算机在建筑中的应用》 《建筑体系发展简史》 (三) 阅读基本技巧 根据短语阅读英语 英语段落阅读 根据上下文猜测词义 怎样增加词汇量 (四) 翻译基本技巧 翻译的作用、标准和过程 词义选择 词义引申 词量增减 词类转换 句子成分转换 被动语态的译法 分词和不定式作定语的译法 定语从句的译法 长句的分析与译法 二、 阅读和翻译练习 (一) 泛读文章 《伦敦一瞥》 《东京向地下发展》 《苏州园林景色》 《太阳能住宅》 《有效使用土地》 《坚决主张由我们自己的建筑师从事设计》 《大城市改建》 《设计基本技能和术语》 《住宅设计》 1 《住宅设计》 2 《研究模型》 《室内带水庭院》 《家庭生活室》 《计算中心》 《医院建筑》 《剧院设计》 1 《剧院设计》 2 《纪念碑和历史建筑的保护和修复》 〈现代建筑〉 〈后现代现状〉 〈 办公用房建筑设计 竞赛〉 (二)结合精读课文内容、课内、外翻译练习共15次左右。 三、 学时分配 总学时 68 阅读讲课 3438 阅读练习 1618 翻译练习考察 1012 课内学时与课外学时的比例 1: 附:教学大纲说明 (一) 课程的地位和任务 建筑学 专业英语是建筑系、城市规划系各专业学完教学计划中所规定的二年级普通英 语课程后的专业基础英语阅读必修课,为考察项目。 总学时 68 学时,以两学期为限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建筑历史与理论、建筑设计、建筑内外部空间环境、建筑技术、计算机在建筑中应用以及规划,园林等方面掌握一定量的基本词汇,具有阅读理解英语专著的能力;掌握英语翻译的基本方法,提高英语翻译的速度。 (二) 课程要求 全学年总阅读量为 2026 万字母 掌握建筑学专业常用词汇 25603500 条 英译汉的翻译速度(不查阅字典)为 1500 字母 /小时 2020 字母小时;英语阅读速度为150 字母 /分钟 100 字母 /分钟。 (三)精读课文和泛读文章为适应建筑教学和建筑业的发展而随时有变动;并可根据各专业的需要,增加泛读文章中的某仪部分内容。 美术(素描)课程教学大纲 适用于建筑学、城市规划和工业设计专业 ( 297 学时) 教学目的 ( 1) 学习并掌握素描写生造型观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法则。 ( 2) 培养学生具有为专业所需要的造型艺术的敏锐的视觉观察力(科学的观察方法、 观察内容及较强的造型理解力、判断力)严谨的造型表现力(正确的写生步骤、 写生方法及结合专业要求的表现技巧)。 ( 3) 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造型记忆力和创造性的徒手表现力。 ( 4) 为色彩写生教学打好必要基础。 ( 5) 开扩艺术视野、加强艺术素养、提高艺术修养。 教学要求 ( 1) 本大纲为建筑、城规、风景园林、工业造型等专业“素描”教学体系的基本框架。 具有一定的规范性。 ( 2) 教师应根据任课班级的专业、学生的美术基础及教学的实际进展等不同情况, 制定出具有较强针对性的教学计划。 ( 3) 在符合本大纲教学要求的前提下,教学中允许、鼓励不同流派手法的发展。 ( 4) 写生对象的选择、写生作业 的布置,不仅应考虑该作业所包含的造型基本功的训练价值, 还应充分考虑该作业所包含的审美价值。 ( 5) 素描学科具有严密的理论体系,教学中应充分注意理论展开的系统、 完整与训练实践的准确结合。 素描学科又具有严密的方法体系和很强的实践性。 观察力、表现力等能力的培养,不仅贯穿素描教学的全过程同时也是素描教学的归宿。 素描也是一种艺术样式、素描教学的教学内容应有机的渗透着一定的艺术形式法则、美术史论基本知识、美术作品鉴赏等内容。 ( 6) 教学方法应注意运用启发式。 要注意因材施教。 教学内容 (1) 绪 论 素描发展简史; 素描在造型艺术中的地位、作用; 素描在建筑、城规、园林、工业造型等专业教学中的作用; 素描课“教”与“学”的特点及要求; 素描教学计划简介。 (2) 几何模型单体及组合的轮廓写生 几何模型单体写生的取景与构图; 透视学的基本概念及基本规律; 物体的形与轮廓。 轮廓的比例, 透视关系的观察与把握; 物体轮廓写生的步骤与方法。 (3) 几何模型单体及组合的明暗写生 明暗写生造型观的基本概念; 明暗写 生的观察方法及观察内容; 明暗写生的步骤; 明暗写生的方法。 “面”的分析与把握:“交界线”的分析与把握:“色调”的分析与把握; “空间关系”的分析与表现; 素描绘制技巧。 (4) 花饰、浮雕、柱头、头部五官石膏模型明暗写生 本阶段教学首先包括前阶段教学的诸项讲授内容。 同时又是这些内容在较复杂写生对象上的进一步深入; 素描表现的深入与整体性。 (5) 静物写生 本阶段教学首先包括前阶段教学的诸项讲授内容。 同时又是这些内容在色调更丰富的实物写生中的进一步深入 ; 静物布置的构图分析; 静物写生的取景与构图; “质感”分析与表现; 色调变化的规律与表现; 静物写物的表现技巧。 (6) 石膏头像、胸像写生 本阶段教学为前阶段教学内容的全面深入; 头部能剖及结构分析; 素描观察方法之深入; 素描表现的深入与整体性。 (7) 室内环境写生 室内环境写生的取景与构图; 室内环境的比例、透视、关系之把握与空间关系之表现; 室内环境写生对光色调的处理; 写生的步骤与技巧。 (8) 建筑局部写生 建筑局部写生之取景与构图; 建筑局部的比例、透视关系之把握与光线、形体之表现; 建筑局部写生之步骤与技巧。 (9) 树木写生 树木的形体结构分析; 树木的写生步骤与表现技巧; 常见树木的造型特征之分析与表现; 以树木为主体的风景写生之取景与构图; 以树木这主体的风景写生之整体表现技巧。 (10) 建筑风景写生 建筑风景写生的取景; 建筑风景写生的构图; 建筑物的比例、透视、明暗、形体、空间 关系之表现; 建筑风景写生中的各种造型方法与不同工具材料的表现技巧; 不同类型建筑物及其环境之综合表现。 学时分配 本课程总计 297 学时,其中 144 学时安排在每学年的短学期中。 下面是供参考的学时数。 内容 学时数 ( 1) 绪论 3 ( 2) 几何模型单体及组合的轮廓写生 18 ( 3) 几何模型单体及组合的明暗写生 18 ( 4) 花饰浮雕、柱头、头部五官石膏模型明暗写生 27 ( 5) 静物写生 42 ( 6) 石膏头像、胸部写生 21 ( 7) 室内环境写生 9 ( 8) 建筑局部写生 6 ( 9) 树木写生 9 ( 10) 建筑风景写生 144 美术色彩课程教学大纲 适用于建筑学、城规规划和工业设计专业 ( 246 学时) 教学目的 ( 1)学习并掌握色彩写生造型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法则; ( 2)培养学生具有为专业所需要的、造型艺术的色彩观察力(科学的观察方法、观察内容及色彩感受力、判断力); 严谨的色彩造型表现力(正确的写生过程、写生方法及结合专业要求的严谨的水彩画、水粉画表现技巧): 一定的色彩审美鉴赏力; ( 3)开扩艺术视野、加强艺术素养、 提高艺术境界。 教学要求 ( 1)本大纲为建筑、城规、风景园林、工业造型等专业“色彩”教学体系的基本框架,具有一定的规范性。 ( 2)教师应根据任课班级的专业、学生的美术基础及教学的实际进展等不同情况,制定出具有较强针对性的水彩(写生)、 或水粉(写生)的教学计划。 ( 3)在符合本大纲教学要求的前提下,教学中允许、鼓励不同流派手法的发展。 ( 4)写生对象的选择、写生作业的布置,不仅应考虑该作业所包含的造型基本功的训练价值,还应充分考虑该作业所包含的审美价值。 ( 5)本课以写生色彩学的讲授和基本 训练为主。 教学中应注意理论展开的系统、完整及与训练实践的准确结合。 色彩写生作为基础训练,具有一定的方法体系和很强的实践性,观察力、表现力等能力的培养,不仅贯穿色彩写生教学的全过程,同时也是色彩写生教学的归宿。 色彩写生教学的教学内容应有机地渗透一定的艺术形式法则、色彩设计法则、美术史论基本知识、美术作品鉴赏等内容。 ( 6)教学方法应注意运用启发式,要注意因材施教,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应尽量多地为学生提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