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脑脊液常规检查标准操作手册内容摘要:

珠网膜下腔出血脑瘤 ↑↑ 血性 ↑↑+ ~2+ ↑ 正常 增加以红细胞为 主 无 脑脊髓梅毒 ↑↑ ~ ↑ 清晰 ↑+ 正常 正常 增加以淋巴细胞为主 无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时脑脊液根据细胞病理学变化分三个不同时期:①急性炎性渗出期,呈粒细胞反应;②亚急性增殖期,呈激活淋巴细胞或单核 巨噬细胞反应;③修复期呈淋巴细胞反应。 化脓性脑膜炎的 急性期变化最突出,持续时间最长;此期脑脊液细胞数每微升可高达数千,以中性粒细胞为主,当用抗生素治疗后,脑脊液细胞数迅速下降。 梅毒性脑炎亚急性期出现较早,持续时间较长,脑脊液中细胞数轻度增加,以淋巴细胞为主,在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的脑脊液淋巴样细胞中可发现胞质内包涵体,结核性脑膜炎时其脑脊液细胞数可增加,但超过 500 106/L 者较为罕见,在发病初期以中性粒细胞为主,但很快下降,由于患者多在发病数天后才来诊治,因此首次腰穿时,脑脊液中中性粒细胞已趋下降而淋巴细胞为多。 粒细胞、淋巴及浆细胞同时存在是结核性脑膜炎的 特点。 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可在脑脊液中直接发现隐球菌,必要时用印度墨汁染色予以确诊。 中枢神经系统肿瘤脑脊液细胞总数可正常或稍高,以淋巴细胞为主。 脑脊液中能否找到肿瘤细胞取决于肿瘤位置及恶性程度、穿刺部位和采集标本的多少。 同时也与检查者技术水平有关,采用细胞正玻片离心沉淀仪可提高检出率。 脑脊液找到白血病细胞是白血病脑膜转移的证据。 脑血管病脑脊液细胞学检查有助于鉴别脑出血或腰穿损伤性出血。 前者在早期病后数小时可见大量红细胞和明显中性粒细胞增多, 23 天内达高峰,在脑脊液中可发现吞噬细胞,出 血后数小时至第 3 天可出现含有红细胞的吞噬细胞, 5 天后可见含铁血黄素吞噬细胞。 如为穿刺损伤性出血则不会有上述反应。 脑寄生虫病不仅脑脊液细胞数升高,并可见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约占白细胞的 60%或更高。 浆细胞增多为另一特点。 如将脑脊液离心沉淀物全倾倒在玻片上,在显微镜下检查可发现血吸虫卵、阿米巴原虫、弓形体、旋毛虫的幼虫等,甚至还可找至细粒棘球绦虫的头节或头钩。 红斑狼疮有时可在脑脊液中找到红斑狼疮细胞。 : 潘氏试验所需标本量少,灵敏度高,试剂易得,操作简便,结果易于观察,其沉 淀多少与蛋白质含量成正经比,部分正常脑脊液亦可出现极弱阳性结果。 Ross Jine 试验主要沉淀的是球蛋白,但敏感性较弱, NoneApett 试验可分别检测球蛋白和白蛋白,但操作较繁,极少选用。 细胞计数为手工法,存在人为误差。 细胞较少时应增加计数池计数面积。 当穿刺损伤血管导致血性脑脊液或出血性脑血管病时,计数细胞总数已无意义,白细胞数亦须经校正。 13 操作注意事项: 脑脊液标本必须立即送验及时检查,放置过久将影响检验结果,使细胞破坏、 变性、或细胞包裹于纤维蛋白凝块中,导致细胞数降低、分类不准确等。 存放中的脑脊液葡萄糖会分解,使之含量降低;细菌自溶或破坏可影响细菌检出率等。 取材后,必须立即涂片。 推好的 血膜 片应在空气中摇动,使其尽快干燥,以免细胞变形。 天气寒冷或潮湿时,应于 37℃温箱中保温促干,以免细胞变形缩小。 根据 血 膜厚薄,细胞量多少及室内温度等把握好染色时间,使染色效果满意。 镜检时循序检查,必要时用油镜确认 ;并注意整体情 况。 细胞计数时,应注意新型隐球菌与白细胞的区别。 前者不溶于乙酸,加优质墨汁后可见不着色的夹膜。 计数池用后,应用 75%乙醇消毒 60min。 忌用苯酚消毒,因有损计数池的刻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政司编。 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二版)1718 页 , 145147 页。 浆膜腔积液 常规检查 标准操作手册 : 建立 浆膜腔积液常规检查的标准化操作; : 适用于浆膜腔积液的常规检查 (物理检查、蛋白定性、细胞检查 ); : 标本种类: 浆膜 腔积液标本由临床医师行胸腔穿刺术,腹腔穿刺术或心包穿刺术分别采集。 标本要求: 送验标本最好留取中段液体于消毒容器试管或消毒瓶内,常规及细胞学检查约留取 2 毫升,生化检验留 2 毫升,厌氧菌培养留 1 毫升。 如查结核杆菌则约需 10 毫升。 为防止出现凝块。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