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1!t~363-20xx建筑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管理规程doc内容摘要:
配置 计划等。 劳动力配置计划应包括各施工阶段的总用工量,各施工阶段的劳动力 配置计划等。 主要物 资配置计划应包括主要工程材料、工程设备的配置计划,主要 施工周转材料的配置计划等。 主要机械设备配置计划应包括大型施工机械设备的配置计划,主要施 工机具的配置计划等。 施工总进度计划 应按照工程项目总体施工部署的安排进行编制。 应包含各单位工程、室外工程的进度计划及分阶段验收计划。 12 施工总进度计划应采用横道图或网络图等形式编制,并附必要说明。 施工总平面布置 施工总平面布置 的原则及要求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平面布置应科学合理,符合安全、消防、绿色施工等要求; 2 施工区域的划分和场地的临时占用应符合总体施工部署和施工流程的 要求,减少相互干扰和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3 应合理组织运输,减少二次搬运; 4 应充分利用既有建(构)筑物和既有设施为项目施工服务,降低临时 设施的建造费用; 5 应根据项目总体施工部署,按施工阶段分别绘制施工现场总平面布置 图。 总平面布置图的绘制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规定并附必要说明。 施工总平面布置应包括 下列内容: 1 项目施工用地范围内的地形状况; 2 全部拟建的建(构)筑物和其他基础设施的位置; 3 项目施工用地范围内的临时设施:临时办公及生活设施;加工设施, 存贮设施;场内材料运输设施;供电、供水、供热设施;排水、排污设施等; 4 施工道路及交通组织; 5 施工现场安全、消防、保卫及环境保护等设施; 6 相邻的地上、地下既有建(构)筑物及相关环境; 7 坐标及高程控制点的位置及数据; 8 施工总平面布置图应有图签、主要尺寸、重要标注、图例、风向频率 玫瑰图及 相应文字说明等。 13 6 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一般规定 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应包括下列内容: 1 编制依据; 2 工程概况; 3 施工部署; 4 施工准备; 5 主要施工方法; 6 主要施工管理措施; 7 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8 施工现场平面布置。 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编制依据应包括下列内容: 1 与工程建设有关的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和标准; 2 施工组织总设计; 3 工程施工合同文件; 4 工程勘察、设计文件; 5 工程施工范围内的工程地质 、水文地质及气象等自然条件; 6 与工程有关的资源供应情况。 工程概况 工程概况应包括工程总体简介,各专业设计情况简介,有代表性的工 程平、立、剖面图,项目特点、施工重点、难点及其他应说明的情况等。 工程总体简介应包括工程名称、工程地点、参建单位、质量监督单位、 资金来源、合同承包及分包工程范围、合同工期、合同质量目标等。 14 各专业设计情况简介应包括建筑设计、结构设计、机电及设备专业设 计及建筑节能、防火、环境保护等措施简要介绍。 1 建筑设计简介包括建筑规模、建筑功能、建筑特点、建筑耐火、防水 及节能要求等,并应简单描述工程的主要装修做法; 2 结构设计简介包括结构形式、地基基础形式、结构安全等级、抗震设 防类别、主要结构构件类型及要求等; 3 机电及设备专业设计简介包括给水、排水及采暖系统、通风与空调系 统、电气系统、智能化系统、电梯等各专业系统的做法要求; 4 建筑节能、防火、环境保护等方面的主要措施和要求。 有代表性的工程平、立、剖面图应选取典型部位,当工程复杂时宜增 加平、立 、剖面图的数量。 项目特点、施工重点、难点应根据工程具体情况确定。 施工部署 施工部署应包括项目管理目标、部署原则、项目经理部设置、任务划 分、主要工程量、施工顺序、施工进度计划、主要资源配置计划、组织协调等。 项目管理目标应包括质量管理目标、安全管理目标、工期目标、成本 管理目标、绿色施工管理目标等。 部署原则应结合单位工程特点,阐述施工单位实现各项管理目标的主 导思想。 项目经理部设置应包括项目主要负 责人姓名、职务、职称,部门设置 及人员分工,宜以框图的形式加以说明。 任务划分应明确总承包单位施工内容和专业分包单位施工内容。 主要工程量为按照施工图纸计算的主要分部分项工程的工程量,据此 编制施工进度计划,划分流水段,配置资源等。 施工顺序应包括时间和空间组织,流水段划分。 应根据工程特点合理、 15 均衡地组织安排。 施工进度计划应包括分部、分项及主要工序的进度计划及分阶段验收 计划等,宜采用横道图或网络图表示。 主要资源配置计划应包括劳动力配置计划、主要物资配置计划和主要 机械设备配置计划等。 组织协调应明确项目经理部与建设单位、项目监理机构等相关单位之 间需要配合、协调的范围和方式。 施工准备 施工准备应包括施工技术准备、施工现场准备、施工资源准备等。 施工技术准备应包括下列内容: 1 图纸会审; 2 技术培训; 3 技术资料准备; 4 施工方案编制计划; 5 工程定位测量方案 6 深化设计; 7 计量、 测量、检测、试验仪器与器具配置计划; 8 检验与试验计划; 9 施工样板计划; 10 新技术推广与创新等计划。 施工现场准备应结合实际情况,阐明已具备的施工条件和开工前应完 成的现场安排。 内容包括:施工水源、电源、热源、通信,生产、办公、生活 临时设施,雨、污水排放,材料、垃圾堆放场地及临时围墙和施工道路等。 施工资源准备应包括劳动力资源准备,主要物资资源准备、主要机械 设备资源准备和资金准备。 应根据施工内容和进度计划提前编制施工资源供应 16 计 划和资金使用计划。 主要施工方法 主要施工方法应包括流水段划分,大型机械选择,主要分部分项工程 采用的施工方法,“ 四新” 技术应用以及季节性施工要求等。 流水段划分应结合单位工程的具体情况确定,并绘制流水段划分图。 大型机械选择应根据工程特点和施工工艺、工法的需要,按施工阶段 正确选择,并列出设备的规格、型号,主要技术参数及设备数量,并确定进场 与退场时间。 主要分部分项工程采用的施工方法应结合工程具体情况确定,并根据 工程特点和 施工条件进行优化。 “ 四新” 技术应用应对其主要技术参数、施工要求等进行说明。 季节性施工要求应根据工程所在地的气候特点,结合工程施工内容, 提出有针对性的具体措施。 主要施工管理措施 主要施工管理措施是为完成单位工程施工内容及管理目标所采取的施 工管理方法与手段。 主要施工管理措施应包括质量保证措施、安全保证措施、工期保证措 施、成本控制措施、技术管理措施、绿色施工管理措施及应急措施等。 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主要经济技术指标应在对各项管理目标分析的基础上,进行量化或提 出明确要求。 17 主要经济技术指标应包括质量指标、安全指标、工期指标、成本或成 本降低指标、绿色施工指标等。 施工现场平面布置 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宜按地基与基础、主体结构、装饰装修三个阶段分 别绘制平面布置图。 施工临时用水、用电等布置可根据情况合并绘制或单独绘 制。 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图应包括下列内容: 1 拟建的建(构)筑物,其与地上、地下既有建( 构)筑物、管线及高 压线等的位置关系。 拟建建(构)筑物的轮廓尺寸、层数、标高等; 2 临时办公、生活设施的位置、面积和用途,大型垂直运输设备的型号 与布置,水、电、热管线及雨、污水管线等临时设施的布置; 3 材料、成品和半成品、构件等存放位置及面积,主要施工机具的位置; 4 现场施工道路及交通组织; 5 施工现场消防通道、消防设施的设置与位置,保卫设施的设置; 6 相邻的地上、地下既有建(构)筑物及相关环境:包括四周原有建(构) 筑物、地下地上管线、电缆的位置、使用情况、相 互距离,红线位置等; 7 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图应有图签、主要尺寸、标注、图例、指北针及相 应文字说明等。 18 7 施工方案和专项施工方案 施工方案 施工方案应包括下列内容: 1 编制依据; 2 施工部位概况与分析; 3 施工安排; 4 施工准备; 5 施工工艺要求; 6 质量要求; 7 季节性施工措施; 8 其他要求。 施工方案编制的主要依据应包括下列内容: 1 有关技术标准; 2 工程设计文件; 3 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4 与施工方案内容有关的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 施工部位概况与分析应重点描述与施工方案有关的内容和主要参数, 对该施工部位的特点、重点和难点进行分析。 施工安排应明确施工管理人员及职责分工,施工顺序及施工流水段划 分,质量和工期要求,劳动力配置计划及物资配置计划。 施工准备应包括技术准备、现场准备、材料准备、试验检验工作准备 等内容。 施工工艺要求应明确分部、分项工程或专 项工程施工工艺流程、施工 操作方法及质量检验标准,对施工重点提出施工措施及技术要求。 质量要求应明确质量标准及检查、验收方法。 19 季节性施工措施应明确季节性施工内容及采取的相应措施。 其他要求指施工方案所涉及范围应制订的安全、消防、绿色施工管理 等措施。 专项施工方案 专项施工方案应包括下列内容: 1 编制依据; 2 专项工程概况; 3 施工计划; 4 施工工艺要求; 5 施工安全保证措 施; 6 劳动力计划; 7 计算书及相关图纸。 专项施工方案编制的主要依据应包括下列内容: 1 有关技术标准; 2 工程设计文件; 3 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4 与专项施工方案内容有关的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 专项工程概况应包括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概况和特点、施工平 面布置、施工要求和技术保证条件等。 施工计划应包括施工进度计划、材料与设备供应计划等。 施工工艺要求应包括技术参数、工艺流程、施工 方法、操作要求、检 查方法、验收标准等。 施工安全保证措施应包括组织保障措施、技术措施、季节性施工措施、 应急预案、监测监控要求等。 劳动力计划应包括生产人员、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 20 等。 计算书及相关图纸应与施工条件、施工设备等一致。 21 8 技术交底 一般规定 技术交底应包括施工组织总设计交底、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交底、 施工方案和专项施工方案交底、施工作业交底等。 技术交底应采用书面形式并结合会议方式进行。 根据需要和条件,也 可采用现场演示、样板展示、图像、视频和悬挂标牌等方式进行。 技术交底文件编制的主要依据应包括下列内容: 1 设计文件; 2 相关标准、图集等; 3 规范性文件; 4 施工组织总设计、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5 施工方案、专项施工方案; 6 相关工艺、工法、作业指导书和操作要求。 技术交底文件的内容应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提出的指标应量化或 有明确要求。 技术交底文件应由交底人和接受交底人双方签字。 交底记录应作为工 程资料加以保存,在施工过程中应可追溯。 除书面交底之外的其他方式的技术交底,应留有相应的交底记录资料。 技术交底文件的内容应根据相应级的施工需要,并结合交底对象的具 体情况确定,准确表达施工组织设计意图。 技术交底的管理 技术交底文件的编制与审核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施工组织总设计和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交底文件应由项目技术负责 22 人组织编制,由项目负责人审核; 2 施工方案和专项施工方案交底文件应由项目相关技术人员编制,由项 目技术负责人审核; 3 施工作业交底文件应由专业工长编制,由项目专业技术人员审核。 技术交底的组织实施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施工组织总设计和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交底应由项目负责人或项目 技术负责人对项目主要管理人员进行交底; 2 施工方案交底应由其编制人员或项目技术负责人对现场相关管理。db11!t~363-20xx建筑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管理规程doc
相关推荐
24 256 6 莲花岭隧道 1024 256 7 大岭后隧道 1024 256 8 津秦高速 1024 256 9 唐津南路段 1024 256 10 G18 荣乌高速 1024 256 11 S50 津晋高速 1024 256 12 S3 津港高速 1024 256 13 蓟汕南段 1024 256 14 蓟汕北段 1024 256 15 G2 京沪一期 1024 256 16 G2
凝土 泵 未停放 稳 当就作 业 机械 伤 害 垂直 泵 送管道直接接在 泵 的 输 出口上 机械 伤 害 泵 送管道和支架之 间 未用 缓 冲物 坍塌 泵 送管道与 钢 筋和模板直接 连 接 坍塌 作 业 前未 进 行耐 压试验 机械 伤 害 泵 机运 转时 将手或 铁锹 伸入料斗 机械 伤 害 泵 送 时调 整修理正在运行的部件 机械 伤 害 输 送 泵 未卸 压 就 检 修 机械 伤 害
或角钢焊接。 DB37/ 1228— 2020 7 b) 接地体为铜材与铜材或铜材与钢材时,连接工艺应采用 放热焊接(热剂焊),其熔接接头应符合下列规定: 1) 连接的导体必须完全包在接头里; 2) 应使连接部位的金属完全熔化,连接牢固; 3) 放热焊接的接头表面应平滑; 4) 放热焊接的接头应无贯穿性气孔。 从引下线断接卡或换线处至接地体的安装长度,即接地线的安装长度不宜大于 2 ( m)
....................................................................................... 8 8. 技术规范的变更 ..................................................................................................
一、各挡位的正确使用 很多驾驶者初开自动挡车时,由于对自动变速器的结构和原理不是很了解,行车 时经常是一个 D 挡走完全程,其间只会在停车时用 N 挡和 R、 P 挡,至于其余的挡位则形 同虚设,这对汽车的动力性、经济性和安全性都是不利的。 因此,在驾驶自动挡汽车 之前,若能了解它的正确使用方法,这对改善驾驶技术大有帮助。 现在许多自动挡的车都设有 限制挡 ,即 4等一些挡位,其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