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0m3d污水处理工程农灌旱作排放标准达标方案番茄废水内容摘要:

**有限公司 **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 **城关区 **路 *号 *单元 *室 邮编: * 电话: * * 邮箱: ***** 9 工艺流程 污水路线 来自生产车间的 800m3/d 番茄废水首先流入集水池,经 P1 泵提升至 旋转过滤机 ,去除尺寸较大的悬浮物 之后,再经 P2 提升至 前段均化厌氧 池 , 对 废水的水质 进行均化与厌氧消解。 由于废水偏酸性,需要对废水进行加碱中和,因此,通过加碱调节 pH,以保证后续系统的正常运行。 均化厌氧 池 的 水, 在不完全厌氧 处理 下,通过各种 厌氧微生物的新陈代谢,将废水中的大分子有机物转化为小分子有机物,提高废水的可生化性。 前段厌氧池 出水自流入 两段氧化池 , 好 氧 池在有氧条件下,利用好氧微生物的生命活动,把 厌氧 阶段不能去除或没有来 得及去除的 COD 大量的无机化,从而达到生物降解的目的。 氧化池出水自流 斜板沉淀池 进行固液分离, 斜板沉淀池 排出的 污泥进入干化场干化,出水 达到 农灌排放标准 排 放。 旋转过滤机 均化厌氧 池 两段好氧 池 栅渣外运 溢流管线 污泥干化场 污泥外运 鼓风机 回流 P2 P3 斜板沉淀 800m3/d P1 集水池 达标排放 流量计 PX 泵 污水管线 污泥管线 其它管线 **有限公司 **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 **城关区 **路 *号 *单元 *室 邮编: * 电话: * * 邮箱: ***** 10 污泥路线 在整个工艺路线中,有 3 处排泥: 旋转过滤机 、 均化厌氧 池 、 斜板 沉 淀 池。 均化厌氧池 和 斜板 沉 淀 池 的污泥排至污泥干化场干化处理。 去除率预测 在番茄加工废水的各项污染物中,相对于 BOD、 SS、氨氮等指标来说, COD 的达标是最为困难的,因此在这里,我们只列出 COD 的预期去除率的大致状况。 只要 COD 能够达标,其它指标也就没有问题了 , 根据甲方要求出 水只需达到农灌标准 , 所以我们 设计 值就不用取太高, 就 可以非常轻松的达到标准。 序号 构筑物 进水 COD ( mg/L) 出水 COD ( mg/L) COD 去除率 1 旋转过滤机 1300 1170 10% 2 均化厌氧 池 1170 824 30% 3 两段 氧 化 池 +斜板沉淀池 824 206 75% 说明: 保守设计认为 均化 没有 多少 去除率 ,而 厌氧 只需 设计 30%的 COD 去除率。 好 氧 池 按 75%的去除效率 设计。 **有限公司 **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 **城关区 **路 *号 *单元 *室 邮编: * 电话: * * 邮箱: ***** 11 4 主要技术 技术 前段均化厌氧 技术 是把曝气调节池和厌氧池合二为一,充分利 用技术优势节省费用,两池合用,处理作用上可以互补,一方面利用厌氧菌迅速降解污水中有机物,从而去除有机物,另一方面利用均化和污泥吸附将污水中的 SS 沉淀提前排出,同时把难降解的大分子有机物转化为小分子有机物,提高污水的可生物降解性,使得后续的好氧处理所需的停留时间减短,能耗降低。 与此同时,悬浮固体物质 (包括进水悬浮物和后续好氧处理中的剩余污泥 )被水解为可溶性物质 ,使污泥得到处理。 在均化 厌氧池 中完成均化、厌氧菌形成、细菌 分解 、吸附沉淀四个过程。 此过程进行得比较快,此过程中主要微生物是水解菌和产酸菌。 均化厌氧池 作为一种预处理工艺,还具有以下特点: 均化厌氧池 对悬浮物的去除率很高,可去除 80%以上的进水悬浮物,并且在水解细菌的作用下,可将 45%以上的悬浮物水解成溶解性物质。 总污泥产量比传统工艺低 25%以上,实现了污水、污泥的一次性处理。 均化厌氧池 对水质和水温变化的适应能力较强,在进水 COD 有波动的情况下,出水水质变化不大。 在停留时间相近和设备增加不多的情况下,采用 均化厌氧池 取代传统的初沉池。 从有机物的去除率来讲也是十分有利的。 污水中的有 机物在 均化厌氧 池 中不但数 量上发生了很大变化,更重要的是在理**有限公司 **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 **城关区 **路 *号 *单元 *室 邮编: * 电话: * * 邮箱: ***** 12 化、 生物代谢性能上也发生了很大变化,提高了水解-酸化反应后污水的可生化性,为后继的好氧微生物降解有机物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技术 分段氧化 这种布置 , 总结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优势: 把 好氧 曝气 池分隔成 段 ,相互间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并在其中挂上填料,填料 选用易挂膜不易脱落的 组合填料。 其第一格可称为细菌生长区,浓度负荷较高。 第二格为原生动物生长区, 此时水中有机物 浓度 已经降低, 大致只有前 段 的 46 %, 此时的降解 环境更为稳定,适合后生动物生长繁殖。 而第一段的 原生动物又被后生动物吞食,死后的后生动物被细菌分解。 在 污水处理工艺中成功地衔接该生物链,则必将使剩余污泥量大为减少 ,处理能力大大提高。 两段氧化 池内设有 组合 填料, 一 部分微生物以生物膜的形式固着生长于填料表面,部分则是絮状悬浮生长于水中。 这就形成了两种技术合并的高效反应池,具 有活性污泥 氧化法和生物滤池 好氧法 的 两种 特点。 根据我们多年工程经验,证明了 组合填料 的 挂膜速度快,比表面积大,氧转移效率 高等优点。 两段氧化 技术 也具有接触氧化的 主要特点:  由于填料的比表面积大,池内的充氧条件良好,生物 两段氧化 池内单位容积的生物固体量都高于活性污泥法曝气池及生物滤池,因此生 物 两段氧化 池具有较高的容积负荷;  由于相当一部分微生物固着在填料表面,生物 两段氧化 法不需要设污泥回流系统,也不存在污泥膨胀问题,运行管理简便;  由于生物 两段氧化 池内生物固体量多,水流属完全混合型,因此生物 两段氧化 池对水质水量的骤变有较强的适应能力; **有限公司 **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 **城关区 **路 *号 *单元 *室 邮编: * 电话: * * 邮箱: ***** 13  由于生物 两段氧化 池内生物固体量多,当有机容积负荷较高时,其 生物负荷率kgBOD5/()可以保持在一定水平,因此污泥产量可相当于或低于活性污泥法。 两段氧化 式的 布局 ,可以克服诸如短流、水和填料接触不佳等缺点,从而达到 两段不同的高效 处理。  完全混合 的水力流态 , 避免单级的短流现象, 使 水和填料的充分混合 , 很大程度上 降低 了 剩余污泥产量 ;  微生物和 COD浓度 在每段有递减 梯度, 各段 微生物 生活在各自最佳位置上, 有机物 细胞的传递 速度专一,从而速度 提高 ,从动力学角度保证了去除效果;  由于 每段的 微 生物不相同, 使各种有机物在各个不同段位上得到充分有效的消化,降解效率提升。 **有限公司 **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 **城关区 **路 *号 *单元 *室 邮编: * 电话: * * 邮箱: ***** 14 5工艺设计 由于废水处理站的具体用地位置没有确定,本方案中采用了完全利用空地的工艺设计。 集水池 集水池的作用是提升污水进入旋转过滤机。 来水标高。 集水池设溢流管,以防后续设备出 现故障维修时临时排水。 集水池 1座 结构型式 地下钢砼结构 主体尺寸 LBH=323m 有效水深 总 容 积 18m3 有效容积 9m3 停留时间 16min 潜水排污泵( P1) 2台 运行方式 1 用 1 备 设备型号 WQ/ 流 量 35m3/h 扬 程 8mH2O 功 率 **有限公司 **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 **城关区 **路 *号 *单元 *室 邮编: * 电话: * * 邮箱: ***** 15 旋转过滤机 来水中含有大量的悬浮固体,经过旋转过滤机,主要去除废水中大颗粒物质,以保护后续动力设备和生化系统的正常运行。 旋转过滤机 1台 设备型号 SXG55 栅条栅隙 功 率 过滤网筛 不锈钢材质 提升井 提升井的作用是便于 P2 泵 把过滤后的污水抽至 均化厌氧 池, 潜污泵 设 1 用 1 备。 提升井 1座 结构型式 地下钢砼结构 主体尺寸 LBH=323m 有效水 深 总 容 积 18m3 有效容积 9m3 停留 时间 16min 潜水排污泵( P2) 2台 运行方式 1 用 1 备 设备型号 WQ/ 流 量 35m3/h 扬 程 18mH2O 功 率 3KW 碱投加装置 2套 提 药 泵 **有限公司 **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 **城关区 **路 *号 *单元 *室 邮编: * 电话: * * 邮箱: ***** 16 均化厌氧 池 均化厌氧 池可以 均衡水量水质 ,同时还可以起到前段厌氧的作用。 均化厌氧 池 的水力停留时间为 小时左右。 均化厌氧 池内设 2 台潜水搅拌机 ,在 均化厌氧 池 后设置溢流超越管,在后续构筑物出现事故等情况时,污水可由超越管直接排出。 均化厌氧 池 内 出 水 自流 入后续的 两段氧化池内。 均化厌氧池 1座 结构型式 地上钢砼结构 主体尺寸 LBH=86m 有效水深 5m 总 容 积 有效容积 220m3 停留时间 配套设备 布水系统、排泥系统 组合填料 128m3 填料高度 3000mm 填料规格 216。 150mm 潜水搅拌机 2台(型号) 运行方式 单台单 用 设备型号 电 流 叶 轮 260mm 功 率 叶轮速率 980 两段氧化 池 均化厌氧 池 出水重力流入生物 两段氧化 池,作为本设计的 主体处理单元, 两段氧化 池中设有比表面积较大的组合填料。 填料上的生物膜与水中微生物共同作用,将水中有机物进行氧化分解,使水质得到净化。 **有限公司 **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 **城关区 **路 *号 *单元 *。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