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6-桂林市公共建筑节能改造技术导则试行内容摘要:

节能率的计算基准值为改造前建筑物全年能源消耗折标煤总量。 2 围护结构冷热负荷值提倡采用相关能耗模拟软件进行计算,也可采用暖通空调相关规范的常用负荷计算方法人工计算。 19 3 利用空调和采暖系统的综合能效比,将围护结构节能改造引起的负荷值变化折合为冷热源系统的电力消耗或其它能源消耗,节能量并入建筑节能改造总体节能率计算过程中。 4 投资回收期计算过程中 投资回收年限 为 项目总体投资额 与 预计的年节约费用之比。 5 评价节能改造项目时,应综合考虑单项节能率和总体节能率,优选单项节能率较 高的改造项目。 6 分别计算单项节能措施的投资回收期和项目总体投资回收期,优选单项投资回收期较短的改造项目。 7 当单项节能率和单项投资回收期存在相反情况时,应优选单项投资回收期较短的改造项目。 8 节水改造项目计算节水率,基准值为建筑实施改造前水资源消耗总量。 制定节能改造方案的同时应提出各能耗系统实施节能改造后的运行管理改进措施和行为节能建议。 委托设计单位进行改造设计,并报建设 行政主管 部门审批 节能改造工程应根据节能改造的判定结论进行设计,其内容包括:屋面、外 墙、外窗、户门、阳台和单元入口、直接接触室外空气的楼地面、冷热源、输配系统、热计量温控系统及建筑照明系统等。 设计人员应根据即有公共建筑的结构形式、建筑层数、窗墙比、 20 墙体材料性能及厚度和门窗形式等因素选定合适的保温体系,经热工计算确定保温层厚度。 公共建筑 改造时应进行防水和密封构造设计。 公共建筑 的节能改造项目,在施工图设计阶段应当明确节能改造的目标、技术方案,确定选用的设备和材料的技术参数与指标,对改造项目的设计参数与节能效果应有规范的计算书,以保证改造后可正常使用且达到 节能预期值。 按审批图纸组织施工 施工组织方案的确定应考虑业主的实际要求,运行调试方案应得到节能改造项目设计单位及业主单位双方认可。 建筑节能工程应采用经过省部级鉴定和国家及 桂林 市推广的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新工艺。 采用未经鉴定或评估的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新工艺应按照有关规定进行鉴定或评估,并制订专门的施工技术方案。 严禁采用国家 、自治区 和 桂林 市政府明令限制和禁止使用的技术与产品。 既有建筑围护结构节能改造工程必须确保建筑物的结构安全和主要使用功能。 当涉及建筑主体和承 重结构改动或增加荷载时,必须由原设计单位或具备相应资质的设计单位对既有建筑结构的安全性进行评估和确认。 21 围护结构如不具备实施全面改造条件,应优先对节能薄弱环节实施改造,例如优先实施门窗节能改造。 实施 设备 改造应当优先、同步进行分项计量系统改造。 实施围护结构改造工程应同步进行供冷、供热负荷核算,根据供冷、供热负荷计算进行供冷、供热系统的节能改造或平衡。 应加强设备和材料的进场及过程管理,保证设备和材料质量。 改造完工后按程序组织竣工验收 建筑节能改造工程验收应符 合 GB 50411《 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 标准及设计的要求。 围护结构节能改造工程应在全部完成并提交下列文件和记录后进行验收: 1 围护结构节能改造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及其他设计文件; 2 主要材料、构件的质量证明文件、性能检测报告和进场验收记录、复验报告; 3 所选用外墙外保温系统有效期(两年)内的型式检验报告; 4 隐蔽工程验收记录; 5 施工记录; 6 围护结构各分项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记录。 22 空调系统节能改造工程应在全部完成并提交下列文件和记录后进行验收: 1 空调 系统节能改造工程设计文件、设计说明及其他文件; 2 主要材料、设备和构件的质量证明文件、性能检测报告和进场验收记录、复验报告; 3 系统气密性检验记录 4 设备运转及调试记录; 5 系统节能性能检验报告; 6 施工记录; 7 空调系统各分项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记录。 对节能改造工程应进行竣工验收,要求: 1 验收人员应由业主方、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的代表组成; 2 质量验收资料应按 GB 504112020 标准的要求进行组卷。 实施节能运行策略,加强系统运行管理及维护 以保证系统或设备安全运行为前提,调整优化运行策略。 建立并执行完善的运行标准和维修保养制度。 23 实行能耗分类、分项、分部位计量,建立详细的设备或系统运行管理档案,记录各类能源和资源的消耗量及运行工况。 实行用能定额管理,制定分部门核算制度、行为节能实施细则和节能奖励制度。 对用能设备运行、维护及能源管理人员进行培训。 24 5. 节能改造推荐技术措施 围护结构 围护结构的节能改造 应 尽量减少或避免湿作业施工。 宜同时进行空调及供暖系统的节能改造。 外墙保温应优先采用 外表面太阳辐射吸收系数 ρ 较低的 浅色保温隔热涂料等形式, 以增加围护结构的附加热阻(详附录 B)。 可采用 外保温形式, 采用外保温形式时 宜选用预制外保温系统、薄抹灰外保温系统及机械固定外保温系统。 改造前应对围护结构保温隔热性能及构造节点等进行分析评价,确定围护结构节能改造的重点部位和重点内容。 应优先考虑门窗部位的节能改造。 且门窗改造应遵循下列原则: 1 门窗改造后其气密性等级,不应低于国家标准 GB7107 规定的 4 级水平; 2 外门窗、透明幕墙、采光顶的改造需综合考虑安全、隔声、采光、通风、气密性和热工性能 要求。 3 当保留既有建筑的单玻窗,再增加窗时,应合理确定间距避免层间结露,并满足窗户热工性能指标的要求 25 4 当原门窗、透明幕墙、采光顶除热工性能外的其它功能满足使用要求时,可采用贴膜或涂膜等低成本技术提高热工性能,使夏季遮阳系数或表面温度降低值达到设计要求。 其要求参见附录 A。 5 对无其它遮阳措施的 东 、西 、南 朝向外窗、透明幕墙、可采用安装活动外遮阳装置、增加内遮阳帘或其它合理的遮阳措施提高其夏季隔热性能 (详附录 E)。 对外窗采取遮阳措施时应尽可能减少其对采光的影响。 屋面 屋面宜采用倒置式保温做法 当屋面改造需要增加荷载时,应对原房屋结构进行复核、验算;当不能满足节能改造要求时,应采取结构加固措施。 屋面节能改造设计时可根据既有公共建筑实际情况,选用下列方法: 1 屋面原有防水层有效时,可直接增加倒置式保温做法,否则,应重新做防水处理; 2 平屋面改造宜在屋面荷载允许的条件下设架空层; 3 当将平屋面改为坡屋面且该空间不使用时, 可 在原有建筑平屋面上增设保温层; 4 对有吊顶的坡屋面,宜在吊顶上铺 设保温层;对无吊顶的坡屋面,宜在坡屋面板下作保温或增设吊顶层。 条件允许的情况 下 结合景观设置屋面绿化。 26 建筑用能设备 常规用能设备的分类 1 采暖、空调系统 (自备冷热源设备、输配设备、末端设备 ) 2 室内办公设备 3 照明系统及设备 4 综合服务用能设备 1) 通风设备 (非空调区 ) 2) 给排水系统及用能设备 3) 电梯 4) 其它设备 特殊用能设备的分类 1 厨房用能设备 2 信息中心用能设备 3 其它设备 用能 设备 节能改造的基本条件 1 主要用能设备应在使用年限内。 27 2 通过能源审计、能效检测评估,用能设备及系统能耗超出同类建筑参考能耗指标或设备及系统效率 (如冷水机组 COP 值、冷冻水输送系数、冷却水输送系数、空调末端能效比等,见附录 AE)。 供冷、供热系统低成本节能改造的基本技术措施 1 水系统 1) 空调系统应实施水力平衡调节,加装必要的调节阀部件、计量装置。 加装的设备及阀部件应进行水力计算,满足系统参数要求。 2)合理控制冷热源启停时间。 3) 空调系统应根据水泵测试数据, 经详细测算和综合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实施更换水泵或加装变频设备,冷冻 (却 )泵应注意冷水机组的保护要求,以防止机组频繁启动而造成的设备损害,变频设备须加装谐波处理装置。 4) 空调冷冻水泵和供热热水循环泵应分别设置,空调二次泵系统的二次泵及供热系统热水循环泵可加装变频设备,变频设备须加装谐波处理装置。 5)在不影响制冷效果的情况下,适度提高冷冻水出水温度。 6) 冬季和过渡季节有供冷需求时,可采用冷却塔加板换系统进行免费供冷,但应做好防冻措施。 7) 加强末端用冷、用热设备的调节,风机盘管加设 温控器和二通阀,散热器加设恒温阀,减少室内过冷或过热损失。 28 2 风系统 1) 空调通风系统应加装必要的阀部件,并应具备平衡调节功能,加装的设备及阀部件应进行相关设计计算,满足系统参数要求。 2) 空调通风系统应达到合理布局且应保证风量平衡的基本要求。 3) 按照室内人数和室外空气状况,合理控制新风量,充分、合理回收排风能量。 4) 热回收装置应有启动运行或旁通运行的控制。 当过渡季节或冬季利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