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通信网络系统施工工艺标准内容摘要:

作正常 3) 硬件通电无故障 4 系统检测 1) 系统功能 2) 中继电路测试 3) 用户连通性能测试 4) 基本业务与可选业务 5) 冗余设备切换 6) 路由选择 7) 信号与接口 8) 过负荷测试 9) 计费功能 5 系统维护管理 1) 软件版本符合合同规定 2) 人机命令核实 3) 告警系统 4) 故障诊断 5) 数据生成 6 网络支撑 1) 网管功能 2) 同步功能 7 模拟测试 1) 呼叫接通率 2) 计费准确率 Ⅱ 会议电视系统安装工程 1 安装环境检查 1) 机房环境 2) 会议室照明、音响及色调 3) 电源供给 4) 接地电阻值 2 设备安装 1) 管线敷设 2) 话筒、扬声器布置 3) 摄像机布置 4) 监视器及大屏幕布置 3 系统测试 1) 单机测试 2) 信道测试 3) 传输性能指标测试 4) 画面显示效果与切换 19 5) 系统控制方式检查 6) 时钟与同步 4 监测管理系统检测 1) 系统故障检测与诊断 2) 系统实时显示功能 5 计费功能 Ⅲ 接入网设备(非对称数字用户环路 ADSL)安装工程 1 安装环境检查 1) 机房环境 2) 电源供给 3) 接地电阻值 2 设备安装验收检查 1) 管线敷设 2) 设备机柜及模块安装 检查 3 系统检测 1) 收发器线路接口测试(功率谱密度 ,纵向平衡损耗 ,过压保护) 2) 用户网络接口( UNI)测试 ( USB)接口 3) 业务节点接口( SNI)测试 ( 155Mbit/s)光接口 ( 34Mbit/s、 155Mbit/s) 4) 分离器测试)包括局端和 远端 c. 纵向转换损耗 d. 损耗 /频率失真 Ⅲ 接入网设备(非对称数字用户环路 ADSL)安装工程 f. 脉冲噪声 5) 传输性能测试 6) 功能验证测试 (具备同时传送 IP、 POTS或 ISDN业务能力) (包括配置管理、性能管理和故障管理) 1 安装面板时,应注意保持墙面、地面的整洁,不得损伤和破坏墙面 20 及地面。 2 应对已安装完毕的组线箱和面板加强保护,防止被污染及损坏。 质量记录 1 材料、设备出厂合格证、生产许可证、 “CCC” 认证标志 、 安装技术文件及认证证书。 2 设备材料进场检验表。 3 隐蔽工程(随工检查)验收表。 4 预检记录。 公共广播及紧急广播子系统 施工准备 1 技术准备 ( 1)施工前进行图纸会审。 ( 2)施工前应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并报上一级技术负责人审核批准; ( 3)施工前应进行技术交底,明确施工方法及质量标准。 2 材料准备 扬声器、功放、广播机柜、电缆电线、电缆卡子、螺栓、管材、型材等。 3 主要机具 ( 1)安装器具:手电钻、冲击钻、电锤、电工组合工具、电烙铁、电 21 焊机、接头专用工具、大绳、安全带、梯子、工具袋。 ( 2)测试器具:场强仪、测试天线、监视器、万用表、兆欧表、指南针、量角仪、水平尺、铅锤、对讲机、小线等。 4 作业条件 ( 1)线缆沟、槽、管、盒、箱施工完毕。 ( 2)吊顶的扬声器预留孔按实际尺寸已经留好。 材料和质量 控制要点 1 材料控制要点 ( 1)扬声器箱的各项技术参数应符合设计要求。 技术参数:声压灵敏度、最大声压级、指向特性、单元的阻抗特性、功率放大器的阻尼系数。 ( 2)调音台的功能应满足使用功能和合同的要求,操作使用方便,工作稳定,接插件性能好,技术性能指标符合设计要求。 ( 3)周边器材(如均衡器、压缩限幅器、反馈抑制器、电子分频器等)使用功能,技术性能指标,符合 出 厂的产品技术说明书。 ( 4)各类线缆 应 具有出厂合格证 及检验报告。 ( 5)必须按照合同技术文件和工程设计文件的要求,对设备、材料和软件进行进场检验,并填 写设备材料进场检验表。 设备应有产品合格证、检测报告、 “CCC” 认证标识、安装及使用说明书等。 如果是进口产品,则需提供原产地证明和商检证明,配套提供的质量合格证明、检测报告及安装、使用、维护说明书的中文文本(或附中文译文)。 设备安装前,应根据 22 使用说明书,进行全部检查,方可安装。 2 质量控制要点 ( 1) 扬声器布置 扬声器的布置安装按设计要求进行。 1)扩声系统宜采用明装,若采用暗装,装饰面的透声开口应足够大,透声材料或蒙面的格条尺寸相对于主要扩声频段的波长应足够小。 2)无论明装或暗装均应牢固,不得因振动而 产生机械噪声。 3)扩声系统声特性测量方法按有关标准规定进行。 如《厅堂扩声特性测量方法》( GB/49591995) ,《歌舞厅扩声系统的声学特性指标与测量方法( WHO30193) , 《体育馆声学设计及测量规范》 ( 编号年 ) ( 2) 扩声系统音频输入馈电 音频信号输人的馈电应用屏蔽软线具体要求如下: 1)话筒输出必须使用专用屏蔽软线。 长度在 10m 至 50m 之间应使用双芯屏蔽软线作低阻抗平衡输入连接,中间若有话筒转接插座的必须要求接触特性良好。 2)长距离连接的话筒线( 50m 以上)必须采用低阻抗( 200Ω ),平衡传送 连接方法,最好采用四芯屏蔽线,对角线对并接穿钢管敷设。 3)调音台及全部周边设备之间的连接均需采用单芯(不平衡)或双芯(平衡)屏蔽软线连接。 ( 3) 系统功率输出馈电 功率输出的馈电是指功放输出至扬声器箱之间的连接电缆,视距离远 23 近选用截面及高或低阻抗的选择具体要求如下: 1)短距离宜用低阻抗输出,用截面积为 2~ 6mm2的 软发烧线 穿管敷设。 其双向长度的直流电阻应小于扬声器阻 抗的 50~ 100 分之一。 2)长距离宜用高阻抗电压传输( 70V 或 100V)音频输出,馈线宜采用穿管的双芯聚氯乙烯多股软线。 3)每套节目敷设 一对馈线,而不能共用一根公共地线,以免节目信号间干扰。 ( 4) 供电线路选择 供电线路选择(单相、三相、自动稳压器),宜用隔离变压器( 1: 1),小于 10kVA时,用单相 220V。 大于 10kVA 时,用三相电源再分三路输出 220V。 电压波动超过十 5%或- 10%时,应采用自动稳压器,以保证各系统设备正常工作。 ( 5) 系统接地 接地与防雷应按标准规范要求进行安装敷设: 1)应设有专门的接地线,不与防雷接地或供电接地共用地线。 2)所有馈电线均应穿 钢 管敷设。 ( 6) 系统检测 l)检测系统的输入输出不平衡度、音频线 的敷设和接地形式,保证安装质量符合设计要求,设备之间阻抗匹配合理; 2)放声系统应分布合理,符合设计要求; 3)检测最高输出电平、输出信噪比、声压级和频宽,上述电声技术指标应符合设计要求; 24 4)通过对响度、音色和音质的主观评价,评定系统的音响效果。 ( 7) 功能检测 l)业务宣传、背景音乐和公共寻呼插播; 2)紧急广播与公共广播共用设备时,其消防紧急广播功能检测按有关规定执行; 3)紧急广播由消防分机控制,具有最高优先权,在火灾和突发事故发生时,应能强制切换为紧急广播播出; 4)功率放大器应冗余配置,并在主机 故障时,按设计要求备用机自动投入运行; 5)公共广播系统应分区控制,分区的划分应与消防分区一致。 施工工艺 1 工艺流程 2 施工过程控制要点 ( 1)管路敷设 同 本章第 条中管路敷设 内容。 ( 2)分线箱安装 1)暗装箱体面板应与建筑装饰面配合严密。 严禁采用电焊或气焊将箱管路敷设 分线箱 安装 线缆敷设 终端设备安装、配线 机房设备安装 系统调试 25 体与预埋管口焊接。 2)分线箱安装高度设计有要求时以设计要求为准,设计无要求时,底边距地面不低于。 3)明装壁挂式分线箱、端子箱或声柱箱时,先将引线与箱内导线用端子做过渡压接, 然后将端子放回接线箱。 找准标高进行钻孔,埋入胀管螺栓进行固定。 要求箱 体 与墙面平齐。 4)线管不便于直接敷设到位时,线管出线口与设备接线端子之间必须采用金属软管连接,不得将线缆直接裸露,金属软管长度不大于 1m。 ( 3)线缆敷设 1)布放线缆应排列整齐,不拧绞,尽量减少交叉,交叉处粗线在下,细线在上。 2)管内穿线不应有接头,接头必须在盒(箱)处接续。 3)进人机柜后的线缆应分别进入机架内分线槽或分别绑扎固定。 4)所敷设的线缆两端必须做标记。 ( 4)终端设备安装、配线 1)扬声器的安装应符合设计要求,固定要安 全可靠,水平和俯、仰角应能在设计要求的范围内灵活调整。 2)吊顶内、夹层内利用建筑结构固定扬声器箱支架或吊杆时,必须检查建筑结构的承重能力,征得设计同意后方可施工;在灯杆等其他物体上悬挂大型扬声器时,也必须根据其承重能力,征得设计同意后安装。 3)以建筑装饰为掩体安装的扬声器箱,其正面不得直接接触装饰物。 4)具有不同功率和阻抗的成套扬声器,事先按设计要求将所需接用的 26 线间变压器的端头焊出引线,剥去 10mm~ 15mm 绝缘外皮待用。 5)吸顶式扬声器,将扬声器引线用端子与盒内导线连接好(连接时软线应涮锡),然后 将端子放回接线盒,使扬声器与顶棚贴紧,用螺钉将扬声器固定在吊顶支架板上。 当采用弹簧固定扬声器时,将扬声器托入吊顶内再拉伸弹簧,将扬声器罩钩住并使其紧贴在顶棚上,并找正位置。 ( 5)机房设备安装 1)大型机柜采用槽钢基础时,应先检查槽钢基础的平直度及尺寸是否满足机柜安装要求。 2)根据机柜底座固定孔距,在基础槽钢上钻孔,用镀锌螺栓将柜体与基础槽钢固定牢固。 多台机柜并列时,应拉线找直,从一端开始顺序安装,机柜安装应横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