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绿色学校实施方案五篇内容摘要:

长: **** 成 员: **** 主要职责是组织设计校园绿化规划布局,实施环境教育活动计划,主持召开专题会议,开展环保研讨课题。 做到有组织、有计划、有活动、有检查、有总结、有经费,确保创建“绿色学校”和环境教育活动能深入 持久的开展下去。 成立以德育处、总务处、教务处、教科室和骨干教师组成的环境教育辅导队伍。 成立以学生为主体的多种形式的环保研究性学习的实践活动小组。 (二)以学习为载体,努力提高环境道德认识 环境道德认识是教育的起点,是环境教育的基础和前提。 首先要加强师生环境道德认识教育,帮助师生全面了解个人对环境应尽的道德义务,以及关于这种道德义务的理论原则、规范、范畴、理想人格和内容,促使学生能从不知到知,从片面的知到全面的知,从错误理解到正确的理解,从而提高识别是非善恶和选择环境行 为的能力,增强履行环境道德义务的自觉性和理智性。 学校领导把环境教育放到办“环境教育特色学校”的高度来抓,需建立了一系列的管理、检查、评比、总结、奖励制度,使学生具有崇高的环境道德情操、坚强的环境道德意志、坚定的环境道德信念、良好的环境道德习惯。 加强师训,提高教师环境教育水平。 环境教育是智育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德育的一项重要内容,环境教育的深度、力度及取得的效果关键在教师,采取多种方法培训教师。 走出去,创造机会让教师到兄弟学校参观学习。 通过参观学习,让教师们开阔眼界,受到启迪,增强信心;请 进来,学校坚持每学期请有关专家、学者做一到两次环境知识专题讲座。 订购《环境与保护》、《大自然》、《中国环境报》等多种环境报刊,组织教师自学,让教师具备对学生进行环境道德教育的能力。 注重参与,激发家长环境教育热情。 提高环境道德意识,对于巩固学校环境教育成果,并使其辐射到家庭和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创办“绿色家长学校”,定期向家长系统传授环境知识,介绍培养学生环境道德意识的方法及学校开展环境教育的信息、成果;组织“花园校绿色系列活动”,每学期以各种不同的主题、灵活多样的形式组织家长和学生 共同开展活动,使家长在“绿色家长学校”中得到培训,让家长具备对学生进行环境道德教育的能力。 (三)精心设置,加强学科渗透,营造绿色课堂 国家教育部颁发的各相关学科的教学大纲和现行的教材均有环境科学知识和相关的思想道德伦理。 问题是要把它们有机地联系起来,构成一个比较完整的环境科学基础知识体系,并纳入各相关课程的教学计划,成为各学科必不可少的教学内容。 把对学生进行环境知识和环保知识教育的最重要手段就是要在学科教学中进行渗透。 各学科根据各自的特点,应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教育活动。 在科学课(地理)中进行土 地、水、森林资源保护教育,结合人口、资源、能源、土地、粮食等讲授人类与自然,环境与社会的关系;在科学(生物)教学中加强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人口与环境教育;在政治课中注重环保法律法规教育,提高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和主人翁的责任感;在科学(化学)课中结合酸碱盐的性质、工业制法 ,石油、煤、有机物等,讲授大气污染、水污染的原理、危害和防护等。 学校每年要制定环境保护教育计划,并纳入素质教育计划一并实施。 确定环境教育的兼职教师,由学校科学、政史有关教师担任。 有计划地开设环保选修课,如 “化学与环境保护”、“标 本制作”、“植物栽培”和“经济与旅游”等。 选修课上课形式相对较为自由,或作专题讲座,或请专家作报告,或实地调查研究,或通过实验来加深理解„„让学生普遍喜欢。 相关教师要搜集其它环保资料,认真钻研,认真备好每一堂课,做到教师教有方法,学生学有兴趣。 学生能认真听课,记好听课笔记,学科测试成绩及格率达 95%以上。 在交流传授环境科学知识的同时,要紧密联系实际,及时将教学的内容与本地环境问题结合起来。 并根据初中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水平和能力结构,确定不同的要求,做到触类旁通,加深理解。 (四)以活动为载体,培养学 生环境道德行为 通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运用直观手段,从感性认识入手,启迪和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 通过校内外宣传活动培养学生环保意识。 结合每年的植树节、爱鸟周、世界地球日、环境日、无烟日、土地日等环境教育的最佳时机,充分发挥晨会、团会和班会的宣传教育作用,在学生当中广泛开展“爱护花草树木”、“宁栽一棵树,勿折一枝花”等方面的教育,并开展以“怎样创建绿色学校”为主题的班会,将校园广播站充分利用起来宣传绿色、环保知识,使全体学生从思想上充分认识到 “创建绿色学校”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在全 校大造“创建绿色学校”的声势,使全体师生对此项活动高度重视起来。 并在世界地球日、环境日举行大型社会宣传活动,同时走进居民社区对居民进行“环境意识”调查。 通过社会宣传活动进一步激发学生们的环保责任感。 加强环境教育,同时提出 “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一个班级带动一个年级,一个年级带动一个学校”的环境教育目标,让师生认识环境、了解环境、保护环境,自觉地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让绿色的种子在每一个学生心中生根发芽、开花,并播撒到家庭、社会。 用社会调查陶冶学生环保情操。 组织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把学生 带到大自然去观察、去体会令人陶醉的美丽景色,去调查被污染的小河、被砍伐的树木、轰鸣的噪音„„以大自然为课堂,在环境中认识环境、了解环境。 通过组织学生在校园开展“和小树(草)说句悄悄话”、“我和小树(草)一起成长”活动,让学生懂得植树种草的作用和意义。 让 “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意识深入到每个学生心中。 用读书活动增长学生环保知识。 各种书籍中关于环境保护的内容越来越多。 抓住中学生求知欲强、好奇心胜的特点,引导学生读环保书籍。 各班建立读书角,在阅读时间里,同学们把从家里带来的书互相传阅。 学校图 书室对学生开放,图书管理员负责挑选有环保内容的书,负责安排每班的阅读时间。 发挥学校图书馆的作用,使学生有机会、有时间阅读环保书籍。 为了鼓励同学们的读书热情,开展一次“环保小书迷”评选活动。 鼓励学生运用学到的知识画环保画、写环保作文。 团队活动培养学生环保习惯。 通过多姿多彩的团队活动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并注意活动的实效性。 放手发动同学收集材料,编辑排练,召开主题鲜明的班队会,如《白云不白》、《小河的哭诉》、《只有一个地球》等,开展清理白色垃圾,建立“绿色宝库”活动,用行动净化自己的心灵,变废 为宝等,以此来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行为。 总之,要提高环保教育活动的实效性,教育形式必须贴近学生的生活,让学生在活动中参与。 每天的课间、午间休息时间,小公益使者们都要开始行动,使校园的每一个角落都能看到他们的身影,维护着校园的整洁与美丽。 不仅在校内,同学们还走出校园,走向社区,走向街道,在各个公共场所开展“绿色”宣传、护绿保洁、清洁白色垃圾等活动。 (五)倡导绿色,加快校园环境建设,建设学生学习生活的乐园 校园环境建设是校园文化的基础,为了给师生们提供一个令他们感到愉悦、轻松、有广阔活动空 间的环境,在生态教育理念的指导下,以硬件建设为主,着手建设绿色校园。 学校要注重校园建设,整体规划、分布实施,营造绿化、美化、净化、艺术化、现代化、网络化的校园环境。 完善校园环境建设规划,充分挖掘校园中的可绿化资源,多种花草树木,美化校园。 要在校园内的各种植物上安装解说牌,使校园成为开放式的植物园。 把净化、绿化、美化校园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做好学校的环境卫生及周边环境卫生,加强整治,坚决消灭卫生死角,消灭“四害”,给学生一个优美的校园环境。 重视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内挂设统一的环保标语等;充分利用各功能室、课室、学校走廊,布置展示学生特长作品及环境作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