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新编金属工艺学(第五版上册)课后答案内容摘要:

被随即发生的再结晶所抵消,变形后金属具有再结晶的等轴 晶粒组织,而无任何加工硬化痕迹,这种变形称为热变形。 同种金属材料分别经过冷、热变形,其组织和性能有何差异。 何谓金属再结晶。 ( 1)冷变形: 1)组织变化的特征:①晶粒沿变形最大方向伸长;②晶粒扭曲,产生内应力,变形织构;③晶粒间产生碎晶。 2)性能变化的特征:随着变形程度的增加,会其强度和硬度不断提高,塑性和韧性不断下降的现象(加工硬化)。 ( 2)热变形: 1)组织变化的特征:① 细化晶粒; ② 压合了铸造缺陷; ③ 组织致密。 2)性能变化的特征:无加工硬化现象;出现锻造流线,金属性能各向异性。 金属再结晶:当温度升高到该金属熔点温度的 倍时,金属原子获得更多的热能,则开始以某些碎晶或杂质为核心结晶成新的晶粒,从而消除了全部加工硬化现象。 这个过程称为再结晶。 说明金属锻造性(可锻性)的意义,有哪些影响因素。 金属塑性变形的能力又称为金属的锻造性,它指金属材料在塑性成形加工时获得毛坯或零件的难易程度。 锻造性用金属的塑性指标 (延伸系数δ和断面减缩率Ψ )和变形抗力来综合衡量。 影响金属塑性的因素 : (1)金属本身的性质 —— ①化学成分:碳含量越低,材料的锻造性越好;②组织状态:纯金属和固 溶体具有良好的锻造性。 (2)变形的加工条件 1)变形温度↑,塑性↑; 2)变形速度的影响;见课件; 3)应力状态的影响,压状态为三向压应力时塑性最好。 什么是锻造流线。 在设计和制造零件时应如何分布锻造流线。 塑性变形时,金属的晶粒沿变形方向被拉长或压扁,变形后晶间杂质也沿变形方向排列,这种按照一定方向分布的晶界杂质称为锻造流线,锻造流线使金属的力学性能表现为各向异性,即不同方向上的力学性能有所不同(各向异性),表现为沿着纤维方向的力学性能比垂直于纤维方向的好。 在机械零件中应注意: ( 1)流线 与工件最大拉应力方向一致 ( 2)流线与外在切应力或冲击力方向垂直 ( 3)沿工件外轮廓连续分布 金属锻造时,为什么要加热。 钢的锻造温度大致限制在什么范围内。 加热是为了提高金属的塑性,降低其变形抗力,有效改善金属的可锻性。 金属锻造温度大致限制在始锻温度(允许的最高温度称为始锻温度) —— 终锻温度(停止锻造的温度)之间。 比如:碳钢: 1200~800(℃ ) 板料冲压有何生产特点。 对原材料供应有什么要求。 板料冲压是利用冲模使板料变形或分离,从而获得具有一定形状尺寸的零件的压力加工 方法。 加工材料均为板料,一般板料冲压是在再结晶温度以下进行,所以又叫冷冲压。 冷冲板料通常厚度不大于 4mm。 当板料厚度超过 8~ 10mm 时,则需采用热冲压。 冲压加工的生产特点: 1)可生产形状复杂的零件;具有足够的精度和较低的表面粗糙度;互换性好,强度高,刚度好。 2)材料的利用率高,一般可达 7080%。 3)适应性强,金属、非金属材料均可用冲压方法加工。 冲压零件可大可小,小的如仪表零件,大的如汽车纵梁和表面覆盖件等。 4)生产率高,每分钟可冲压小件数千件,易于 实现机械化和自动化。 对原材料供应有什么要求:塑性好的板料 冲压最常用的材料是金属板料,有时也用非金属板料,金属板料分黑色金属和有色金属两种。 黑色金属:普通碳素结构钢、优质碳素结构钢、合金结构钢、碳素工具钢、不锈钢、电工硅钢片等; 有色金属:纯铜、黄铜、青铜、铝等。 冲压基本工序分为哪两类。 何谓冲裁。 板料冲压的基本工序可分为分离工序和变形工序两大类。 冲裁:使坯料沿封闭轮廓分离的工序。 如何决定板料冲孔和落料的凸、凹模尺寸及合理间隙值。 1)凸、凹模尺寸 落料:以凹模为设计 基准, D凹 = d 落; D 凸 = D 凹 – Z 冲孔:以凸模(冲头)为设计基准, D凸 = d 孔; D 凹 = D 凸 + Z 2)合理的凸凹模间隙: Z(双边间隙) = ( 5%~10%) t(壁厚) 说明落料前合理排样的经济意义和排样方法。 排样设计原则(合理排样的经济意义): (1)提高材料利用率 (2)改善操作性 (3)使模具结构简单合理,使用寿命高。 (4)保证冲裁件质量。 排样方式: 根据冲裁件在板料上的布臵方式,排样形式有直排、单行排、多行排、斜排、对头直排和对排斜排等多种排列方式。 (可给出一个实际零件绘制 排样图)。 1. 焊接电弧是怎样的一种物理现象。 电弧各区的温度有多高。 温度高对焊接质量会带来什么后果 ? 焊接电弧是一种气体放电的物理现象。 电弧的组成:由阳极区、阴极区和弧柱组成。 阳极区:用钢焊条焊接时,该区平均温度为 2600K;阴极区:用钢焊条焊接时,该区平均温度为2400K。 弧柱:由于电弧的热交换在弧柱区最为激烈,而弧柱温度高,约为 6000~ 8000K。 熔池温度,直接影响焊接质量,熔池温度高、熔池较大、铁水流动性好,易于熔合,但过高时,铁水易下淌,单面焊双面成形的背面易烧穿,形成焊瘤,成形也难 控制,且接头塑性下降,弯曲易开裂。 熔池温度高,易使金属元素产生强烈的熔损和蒸发。 熔池温度低时,熔池较小,铁水较暗,流动性差,易产生未焊透,未熔合,夹渣等缺陷。 2. 何谓焊接热影响区。 各区段对焊接接头性能有何影响。 焊接热影响区是指在焊接过程中,母材因受热影响 (但未熔化 )而发生组织和力学性能变化的区域。 焊接热影响区包括过热区、正火区和部分相变区。 焊接热影响区的组织和性能,基本上反映了焊接接头的性能和质量。 1)过热区:在焊接热影响区中,具有过热组织或晶粒显著粗化的区域称为过热区。 该区被加热的最高温度范围 为固相线至 1100℃,宽度约 1~3mm。 由于晶粒粗大,使材料的塑性和韧性降低,且常在过热处产生裂纹。 2)正火区:该区被加热的最高温度范围为 1 100℃至 Ac3之间,宽度约为~。 由于金属发生了重结晶,随后在空气中冷却。 因此可以得到均匀细小的正火组织,力学性能良好。 3)部分相变区:该区被加热的最高温度范围为 Ac1~ Ac3 之间,只有部分组织发生相变。 由于部分金属发生了重结晶,冷却后可获得细化的铁素体和珠光体,而未重结晶的部分则得到粗大的铁素体,由于晶粒大小不一,故力学性能较差。 一般情况,焊 接时焊件被加热到 Ac1以下的部分,钢的组织不发生变化。 对于经过冷塑性变形的钢材,则在 450℃~Ac1 的部分,还将产生再结晶,使钢材软化。 3. 产生焊接应力与变形的原因是什么。 如何减小或消除焊接应力。 如何预防和消除焊接变形。 焊件在焊接过程中受到局部加热和冷却是产生焊接应力和变形的主要原因。 减小或消除焊接应力的方法 1)合理选择焊接顺序 2)选择合理的焊接规范 为尽量减少焊接受热范围,根据焊接结的实际情况,必要时可采用小直径焊条和小焊接电流进行焊接,以达到减少焊后残余应力的目的。 3)预热法 焊前将 焊件整体或一部分加热,缓慢、均匀地冷却,这是在中、高碳钢、铸铁等焊接时经常采用的有效措施。 4)加热减应法 这是近年来推行的减小应力的方法,焊前对焊件适当部分进行局部加热,使焊缝金属在焊后可以自由收缩。 这洋可使整个焊件尽可能均匀冷却和收缩,焊后的应力就可以大大减小。 焊件上被加热部分称减应区。 这种方法的目的是减小焊缝与焊件上阻碍焊接自由收缩部位 ( 减应区 ) 之间的温度差。 5)间断焊接法 为减小对焊件的加热程 度,减少加热范围,可根据焊接结构的具体情况,采用间断焊方法。 如铸铁的电弧冷焊,每次只焊一段很短的焊 缝,让其冷却到不烫时再焊下一段,直到 全部焊完。 这样焊缝始终处于“冷态”中,可减小焊接应力。 6)设计措施 a ) 尽量减少焊缝的数量和尺寸 b ) 避免焊缝过分集中,焊缝间保持足够间距。 c ) 在残余应力为拉应力的区域内,避免几何不连续性,以免内应力在该处进一步发展。 d ) 采用刚性较小的接头形式 如用翻边连接代替插入式管连接,降低焊缝约束度。 7) 焊后消除应力热处理 焊后消除应力退火即是对焊件进行整体或局部退火。 这样可使焊接残余应力松弛,防止焊接部位脆性化破坏。 为防止消 应处理引起组织恶化和晶粒尺寸变大, 因此消应处理通 常在临界温度以下进行。 防止与减小焊接变形的工艺措施: ( 1)反变形法 用试验或计算方法,预先确定焊后可能发生变形的大小和方向,在焊前将工件安臵在与变形相反的位臵上,以抵消焊后所发生的变形。 ( 2)加余量法 根据经验,在焊件下料时加一定余量,通常为工件尺寸的 %~ %,以补充焊后的收缩,特别是横向收缩。 ( 3)刚性夹持法 焊前将焊件固定夹紧,焊后变形即可大大缩小。 但刚性夹持法只适用于塑性较好的低碳钢结构,对淬硬性较大的钢材及铸铁不能使用 ,以免焊后产生裂纹。 ( 4)选择合理的焊接顺序 如果在构件的对称两侧都有焊缝,应设法使两侧焊缝的收缩互相抵消或减弱。 ( 5)机械矫正或火焰矫正来矫正焊接变形 4. 点焊、缝焊和对焊都属于压力焊,归于电阻焊,说明其加热原理、加压作用及其应用。 电阻焊是在焊件通过电流后,利用焊接区产生的电阻热(焦耳热),使焊接区金属加热到局部熔化或高温塑性状态,在外力的锻压作用下形成牢固接头的压焊方法。 加压使其产生塑性变形、再结晶和扩散等作用。 主要应用于航空航天、电子、汽车、家用电器等行业。 5. 何谓电阻对焊和闪光对焊。 两者有何区别。 电阻对焊是将焊件装配成对接接头,使其端面紧密接触,利用电阻热加热至塑性状态,然后断电并迅速施加顶锻力完成焊接的方法。 闪光对焊是将焊件装配成对接接头,接通电源,使其端面逐渐移近达到局部接触,利用个别点接触,个别点通过的电流密度很高,可使其瞬间熔化或汽化,形成液态过梁。 由于过梁上存在电磁收缩力和电磁引力及斥力而使过梁爆破飞出,形成闪光,使端面金属熔化,直至端部在一定深度范围内达到预定温度时,断电并迅速施加顶锻力完成焊接的方法。 电阻对焊和闪光对焊极为相似,两者的焊接热都是由接头电阻通电后产生。 但是,前者主要由焊件自身的电阻产生的电阻热,而后者必须通过闪光过程,靠闪光时产生的接触电阻热实现焊接。 6. 点焊对工件厚度有何要求。 能否采用点焊焊接铜或铜合金板件。 点焊主要用于 4mm以下的薄板搭接。 铜合金与铝合金相比,电阻率稍高而导热性稍差,所以点焊并无太大困难。 厚度小于 的铜合金,尤其是低电导率的铜合金在生产中用的最广泛。 但纯铜和高电导率的铜合金因电极粘附严重,点焊比较困难,故很少采用点焊。 范文最新推荐 22 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总结 [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总结 ] 年干部 教育培训工作,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根据市委组织部提出的任务和要求,结合我县实际,以兴起学习贯彻 “ 三个代表 ” 重要思想新高潮为重点,全面启动 “ 大教育、大培训 ” 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总结。 现总结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全县共有干部 **人,其中中共党员 **人,大学本科以上学历 **人,大专学历 **人,中专学历 **人,高中及以下学历 **人。 **年,以县委党校、县行政学校为主阵地,举办各类培训 **期,培训在职干部 **人,占在职干部总数的 **.*%,培训农村党员、干部 **人,其中:举办科级领导干部轮 训班 *期,培训 **人;举办科级领导干部 “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专题学习班 *期,培训 **人;举办科级以下公务员培训班 *期,培训 **人;举办企业经营管理者培训班 *期,培训 **人;举办专业技术人员培训班 *期,培训 **人;举办非中共党员干部培训班 *期,培训 **人;举办理论骨干培训班 *期,培训 **人;举办妇女干部培训班 *期,培训 **人;举办基层团干培训班 *期,培训 **人;举办农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培训班各 *期,培训 **人,达到了每年培训在职干部五分之一的要求,超额完成了培训任务。 另外,上派了 *名县级领导干部、 **名科 级领导干部、 *名中级以上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参加盛市委党校的培训,有 **名县级领导参加了范文最新推荐 23 市委组织部、市委党校举办的 “ 三个代表 ” 重要思想轮训班,全面完成了上级的调学任务。 二、主要做法 (一)着力抓好集中正规化培训 加强领导,提高培训工作的计划性。 按照 “ 党管人才 ” 的原则,充分发挥牵头抓总作用,成立了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