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新编设备动力管理制度内容摘要:
分公司设备动力科、供应科、各车间。 2, 引用标准和政策规定 原化工部《设备润滑管理制度》 3, 职责 本标准由设备动力科归口管理,供应科,中心化验室及各车间具体实施。 4, 设备润滑管理制度 .1 负责本公司设备润滑的管理组织领导, 深入车间、岗位及时处理, 解决润滑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负责修订润滑管理制度,编制消耗定额,组织定期检查,考核落实情况。 组织推广先进的润滑技术及管理经验,审定润滑方面的改造方案提高润滑管理水平。 负责润滑油采购计划的审核。 供应科职责 负责全厂润滑油的计划采购,储存供应工作,严格各类油品入库验收。 负责对入库和库存 油品按规定委托化验室进行抽样化验提出质量鉴定。 对新采购的各类油品、油脂及时索取合格证。 负责回收油的接收、保管和处理。 4..3 中心化验室职责 负责 新购润滑油的化验分析。 负责本公司润滑油和再生油的抽检,并按国家标准进行比照,提出鉴定意见,出具分析报告。 车间职责 负责对设备润滑管理制度贯彻落实,每月足者,定期检查可考核班组,岗位设备润滑管理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认真做好“五定 ” , “ 三级过滤 ” 的润滑管理工作,严把设备用油质量。 制度本单位月度、年度的润滑油脂计划,并报设备动力科审核,经设备厂长批准,送供应科采购。 负责本单位润滑油品及设备加油 器具的使用和管理,制定节约用油措施并贯彻执行。 做好本单位的废油回收,再生工作。 加油、维护人员职责 严格执行设备润滑管理制度,和各项用油指标。 班中要认真检查各运转设备润滑油的油位和油温,及时处理缺陷,做好本班的润滑记录,严禁设备缺油运行和混用油种。 使用维护好用油器具,严格专油专用,器具的清洗,保持清洁和做好交接工作。 加油、换油必须经过“三级过滤”严防杂货进入油内,严禁不经“三级过滤”将油 加入润滑部位。 ..4 对本单位自存有品,要斑斑检查,认真交接,对固定油桶、油箱要定期清洗。 做好节约用油和废油回收工作,杜绝跑、冒、滴、漏。 供应科、车间润滑油储存与保管 润滑油储存库房场地应干燥、清洁、通风良好,并备有齐全的消防设施,室外应设置严禁烟火的明显标志。 油品库存放应按种类分开存放并填有油品标签,注明名称牌号, 入库时间。 储存气缸油等高年度油品的容器,应设置必要的保温设施,严禁明火加热,以免油品变质和发生火灾。 润滑油品的保管 应具有下列资料: 各类润滑油的质量指标。 油品合格证及分析化验报告单。 油品入库登记及用油有关规定。 库存三个月以上者、应逐桶分析化验后方可使用。 车间储油器应标明润滑油品种及牌号。 润滑用器具的管理与使用 各用油单位 应根据使用油品品种的不同分别配备盛油器具,做到专油专用,不得混用。 盛油器具要设置过滤网,并定期清洗,油罐、油箱每季清洗一次,特殊情况,最少每半年必须清洗一次。 各类润滑油要组成配套的三级过滤,领油大桶到固定油箱(罐)内进行过滤为第一级过滤。 用油壶从储油箱(罐)取油为第二级过滤。 从油壶 往各设备润滑点加油进行过滤为第三级过滤。 如储油箱内以设置好三级过滤的,各加油口还应设置一级不低于 60 目的过滤网。 加油壶日常使用必须保持内外部清洁,且加油壶应使用带盖的油壶。 各用油器具的过滤网,应符合下列要求:透平油、冷冻机油、压缩机油、机械油一级过滤为 60 目;二级过滤为 80 目;三级过滤为 100 目。 气缸油、齿轮油一级过滤为 40 目;二级过滤 为 60 目;三级过滤为80 目。 油品的发放和使用 严格执行按计划定额发油,按需要领油,按规定用油,杜绝多领混用现象。 如在用油缺供而选代用 油应经过设备动力科批准。 油品发放及领用人员要严格执行安全规格,盛油器具应干净合格,否则不予发放。 发油时要弄清油品名称,牌号并与领油单据核对 ,确认无误,方可发放。 设备加油工作要执行五定、三级过滤,具体内容是:无定 定点,按各岗位的加油部位注油、不得遗漏。 定人,设 备的日常加油,机械油由操作工负责,润滑脂由维修工负责, 各凉水塔风机、电动葫芦、减速器、滚筒电机加油由维修工负责。 定质, 按设备要求选定润滑油脂品种,质量要合格,润滑油必须经过三级过滤清洁无杂物。 定时,对设备用油部位, 按照规定的间隔时间进行加油、清洗或更换新油。 如果加油不达一个周期要记录在交接本上,并向车间反映。 定量,按设备指标的油位和数量,加足所选定的润滑油脂。 按巡检的要求、检查油位、油温油压、注油量,发现不正常,及时处理,检查润 滑部位的温度情况,轴承温度应保持在 60176。 C 以内。 常用阀门丝杠与螺母之间,要定期润滑。 不常用的阀门丝杠与螺母之间,应用润滑油脂封死。 各单位使用的润滑油品种,必须按设备使用说明书要求进行。 改变油品使,需事先经设备动力科批准。 设备润滑油脂加油量的标准 曲轴箱、齿轮的油位应保持在视油孔油标刻度 1/22/3 之间。 油杯带油润滑。 当油杯内经为 D: (1) 油杯内经为 2540 毫米时,油位高度保持 D/4 以上。 (2) 油杯内经为 4560 毫米时,油位高度保持 D/5 以上。 (3) 油杯内经为 70130 毫米时,油位高度保持 D/6 以上。 侵油润滑 根据设备运行速度, n为每分钟转数 当 n=≥ 2900 转 /分,油位应在轴承下部滚珠中心,但不低于滚珠下缘。 当 n=,2950 转 /分,油位应在轴承下部滚珠中心 以上 , 但不的侵没滚珠上 缘。 当设备用润滑脂时 当 n=≥ 2900 转 /分,加油脂量为轴承箱容积的 1/3。 当 n=,2900 转 /分,加油脂量为轴承箱容积的 1/2。 减速机润滑 对国标齿轮为最低齿高的 23 倍。 对圆锥齿轮减速机,油位应侵没 其中一个齿轮的全齿宽。 对蜗轮蜗杆减速机,如果蜗杆在上面,油位侵没涡轮下部全齿高的 23倍。 如果蜗杆在下面或侧面油位应侵没蜗杆罗纹高度。 强制润滑 按设备出厂说明书或实际测定确定。 七 特种设备管理制度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锅炉、压力容器、特种设备的内容和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设备动力科、各车间。 2, 引用标准和政策规定 原化工部《锅炉、压力容器管理制度》 3, 职责 本标准由设备动力科归口管理各车间具体实施。 4, 管理内容与要求 锅炉、压力容器、特种设备等的管理范围、 分级技术验收标准 必须必须 按国家有关规程、(规定)执行。 锅炉、压力容器、特种设备等管理的职责范围 设备动力科负责锅炉、压力容器、特种设备等的管理工作,并设专人负责此项工作。 设备动力科负责组织编制,审核、汇总、锅炉压力容器的年、月度检验计划,并组织实施。 设备动力科负责建立全厂锅炉、压力容器、特种设备的台帐和档案。 设备动力科组织对锅炉、压力容器、特种设备进行验收安装和竣工验收工作。 设备动力科负责对锅炉、压力容器、特种设备的注册登记,办理使用许可证。 设备动力科参加锅炉、压力容器事故的调查及上报工作并对预防事故措施的执行 情况进行检查。 设备动力科检查车间对锅炉、压力容器使用、维护工作、参加安全装置的校验工作。 设备动力科协同老资科、生产科对锅炉、压力容器操作和维护人员进行技术培训和考核。 设备动力科负责对全厂一、二类压力容器的维修、改造及技术鉴定 ,办理维修许可申请工作。 使用单位 各车间设备主任应负责本车间锅炉、压力容器和特种设备的管理,组织编制上报本车间锅炉、压力容器和特种设备的年、月检修计划,并检查执行情况。 建立车间锅炉、压力容器、特种设备台帐档案。 负责填报锅炉、压力容器和特种设备变更情况及申请办理新用压力容器的使 用证工作。 参与本车间锅炉、压力容器、特种设备安装, 检修检验后的竣工验收工作,并按规定上报和保管有关资料。 负责组织本车间锅炉、压力容器、特种设备操作人员、维修人员的技术培训业务学习。 做好安全装置的定期检验和管理工作。 参加锅炉、压力容器、特种设备的事故调查分析和负责预防措施的制定、并贯彻落实。 负责贯彻执行设备动力科锅炉、压力容器和特种设备方面的决定和工作安排。 负责编制本车间锅炉、压力容器和特种设备的维护保养, 改造计划方案,参与重大技术方案的审查。 锅炉、压力容器、特种设备的安装、使用与管理、修理、校 验。 安装 ..1 锅炉、压力容器和特种设备的安装,在安装前油设备动力科向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申请。 并取得锅炉、压力容器、特种设备安装的许可证。 ..2 锅炉、压力容器、特种设备的安装应有明确的安装技术方案和特定的安装技术监督人。 锅炉、压力容器和特种设备的土建施工,设备动力科要通知基建科,由基建科指派专人负责土建工作,土建施工结束后,由施工负责人向锅炉、压力容器和特种设备的安装单位进行技术交底后,在进行安装。 锅炉、压力容器和特种设备在安装过程中 ,安装单位和安装技术监督人要同时记录,安装结束后,由设备动力科通知质量技术监督局,并会同基建部门, 使用单位进行质量验收,同时向使用单位提供有关技术文件、验收合格后,并取得锅炉、压力容器和特种设备的合格证方可投入使用。 使用管理 各部门对所管理的锅炉、压力容器和特种设备应逐台进行登记编号,建立健全档案和台帐。 档案包括:履历卡、登记表、使用证、运行及事故记录、检测记录、报告和评定、检查修理记录、安全装置定期校验记录等内容。 锅炉、压力容器的操作人员必须经过 培训,考试合格后,由安全科发给安全作业证和技术监督局发放的操作证,方可上岗操作。 生产、安全科应制定操作规程和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锅炉、压力容器和特种设备 必须严格按规定的压力、温度操作,不得任意修改原设计的工艺条件,严禁超温、超压运行,严禁不按规程和规定的速率卸压、降温。 压力容器主要技术参数和材质变更应报技术中心和设备动力科审批。 锅炉、压力容器和特种设备的外表应保证防腐层的完整,器内防腐层应定期检查,以保持完好。 锅炉、压力容器和特种设备的检验计划应随同 设备年度检修上报设备动力科。 修理和改造 锅炉、压力容器和特种设备的修理应由使用部门提出申请计划, 报设备动力科审批,取得检修许可证后,进行修理,修理后设备动力科等部门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锅炉、压力容器和特种设备修理和改造应制定严密的技术方案和严格的技术要求。 压力容器的补焊、挖补更换筒节及热处理等技术要求均应按现行的技术规范和制造技术文件及验收规范执行。 检验 锅炉、压力容器和特种设备的检验周期 应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锅炉、压力容器所配备的安全装置,如安全阀等 每年至少鉴定、检验一次,并定期进行疏通,排放工作,以保证其灵敏、可靠。 安全附件的坚定校验范围要严格控制在规定指标之内。 对校验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修理和消除,对一些难以消除的缺陷应采取降级、降压限期使用直至更新等手段进行处理,但事先应报主管部门批准。 对一些确因结构原因无法进行校验的压力容器应定期进行耐压试验和测量。 同时应补做容器耐压试验残余变形测定。 八, 设备防腐 保温管理制度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设备防腐管理的内容和要求 本标准使用与基建科、各车间 2, 引用标准和政策规定 原化工部《设备防腐管理制度》 3, 职责 分管生产副厂长总负责全公司的防腐工作,基建科兼管防腐工作,负责本公司防腐计划的指定、实施与防腐技术管理。 4, 管理内容与要求 凡受生产工艺中的介质和工业大气腐蚀的设备,必须采取防腐蚀措施。 设备、管道、仪器、仪表操作平台,爬梯等设施使用车间或单位,每季度要对腐蚀情况进行一次季检,并应记录在册,对局部腐蚀严重的要每月给基建科报防腐蚀计划,由基建科安排处理。 凡生产、基建、技 改等项目,防腐蚀、保温设备的施工均应执行防腐蚀、保温兼并的原则,同时安排防腐蚀、保温工作,竣工验收的同时要验收防腐蚀、 保温工程,对其加强监督和检查。 设备管道防腐蚀和保温施工时,应按有关操作、安全、技术规程执行,同时要求面漆应以生产介质的色标相一致。 管道应涂刷色标环。 个使用车间或单位,在设备、管道检修时应将损坏和拆卸的防腐和保温护层进行修复。 九,设备检查评级管理制度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设备检查、评级管理的内容与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设备动力科、各车间。 2, 引用标准和政策规定 原化工部 《设备评级管理制度》 3, 职责 本标准由设备动力科归口管理。20xx新编设备动力管理制度
相关推荐
重点,全面启动 “ 大教育、大培训 ” 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总结。 现总结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全县共有干部 **人,其中中共党员 **人,大学本科以上学历 **人,大专学历 **人,中专学历 **人,高中及以下学历 **人。 **年,以县委党校、县行政学校为主阵地,举办各类培训 **期,培训在职干部 **人,占在职干部总数的 **.*%,培训农村党员、干部 **人,其中
验主控项目、一般项目均符合《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32020 的规范要求,评定合格 项目专业质量检查员: 年 月 日 监理(建设)单位 验收结论 监理工程师 (建设单位项目专业技术负责人) 年 月 日 通风机安装检验批质量验 收记录表 GB 50243- 2020 080107 080207 080306 080407 080507 单位(子单位)工程名称
范文最新推荐 19 改进和完善乡镇执政方式与研究 [改进和完善乡镇执政方式与研究 ] “ 乡镇作为我国最基层的一级政权组织,作为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农村的贯彻执行者,在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进程中,面临着如何改进和完善执政方式、增强调控能力这一重大课题,改进和完 善乡镇执政方式与研究。 我部成立了专题调研组,对本课题进行了为期一个多月的调研,积极探索改进和完善乡镇执政方式
自己的理念,彻底转变观念,从全新的角度 审视和重整自身工作,才能让各项工作真正落实到实处,下面本人查找问题 其一、年初至今,财务部整个条线人员一直没有得到过稳定,大事小事,压在身上,往往重视了这头却忽视了那头,有点头轻脚重没能全方位地进行管理。 其二、人员的不够稳定使工作进入疲劳状态,恶性循环,导致工作思路不清晰,忽略了管理员的业务培训。 其三、主观上思想有过动摇,未给自己加压,没有真正进入角色
大监督职能。 通过发挥人大对政府工作的监督,促进政府工作的规范运作,从而有效缓解党政不合形成的紧张 压力。 三是进一步完善和落实乡镇党委政府议事规则。 3、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提高干部整体素质能力。 一是强化教育培训。 二是强化监督管理。 三是健全完善干部激励机制。 (二)转变乡镇职能 1、明确乡镇职能设臵原则。 一是实事求是的原则。 对于乡镇没有能力去行使的职能,应予剔除。 二是责权统一的原则。
消能防冲 结构设计。 输水、泄水建筑物 掌握输水、泄水建筑物设计的基本要求与设计原则。 了解隧洞洞线选择与进、出口布置原则,隧洞断面型式及尺寸选择。 了解溢洪道布置和设计原则。 了解进水渠、控制段、泄槽、消能防冲设计。 了解水闸枢纽布置原则。 了解闸室、防渗排水、消能防冲及两岸连接布置与设计。 堤防及渠系建筑物 掌握堤线布置及堤型选择原则。 中华工程资格考试网 官方网站:圣才学习网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