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年一级建造师考试通信广电工程考点精讲内容摘要:

求; ( 2)易于实现链路的统计时分多路复用,提高了链路的利用率。 ( 3)容易建立灵活的通信环境,便于在传输速率、信息格式、编码类型、同步方式以及通信规程等方面都不相同的数据终端之间实现互通。 ( 4)可靠性高。 分组作为独立的传输实体,便于实现差错控制,从而大大地降低了数据信息在分组交换网中的传输误码率,一般可达 1010以下。 ( 5)经济性好。 信息以“分组”为单位在交换机中进行存储和处理,节省了交换机的存储容量,提高了利用率,降低了通信的费用。 2.分组交换的主要缺点 ( 1)由于网络附加的信息较多 ,影响了分组交换的传输效率。 ( 2)实现技术复杂。 交换机要对各种类型的分组进行分析处理,这就要求交换机具有较强的处理功能。 电路交换设备 1L411052掌握电路交换设备的功能及构成 一、电话交换机的任务、功能及组成 (一)电话交换机的任务及功能 电话交换机的基本任务是完成任意两个电话用户之间的通话接续。 交换机必须有下列功能:呼叫检出、接收被叫号码、对被叫进行忙闲测试、向被叫振铃,向主叫送回铃音、被叫应答,接通话路,双方通话、及时发现话终,进行拆线,使话路复原。 (二)电话 交换机系统构成 交换机系统由进行通话的话路系统和连接话路的控制系统构成。 1.话路系统包括用户电路、设备、交换网络、出中继器、入中继器、绳路及具有监视功能的信号。 话路系统的构成方式有空分方式和时分方式。 空分方式传送模拟信号,时分方式传送数字信号。 2.控制系统包括译码、忙闲测试、路由选择、链路选试、驱动控制、计费等设备。 控制系统的控制方式有布线逻辑控制方式(简称布控方式)和存储程序控制方式(简称程控方式)。 二、程控数字交换机功能 程控数字交换机的特点是将程控、时分、数字技术融合在一起。 所以时分程控数字交换机就比其他制式的交换机有更多的优点,得到广泛的应用。 (一)程控数字交换原理 程控数字交换机是直接交换数字化的语音信号,欲实现数字信号交换的目的,必须做到在不同话路时隙发送和接受信号。 只有这两个方向的交换同时建立起来,才能完成数字话音信号交换。 实现这个功能要依靠数字交换设备。 数字交换实质上就是把 PCM 系统有关的时隙内容在时间位置上进行搬移,因此也叫做时隙交换。 数字交换网络由时间( T)接线器和空间( S)接线器组成,能够将任何输入 PCM 复用线上的任一时隙交换到任何输出 PCM 复用线上的任一时隙中去。 在同一条 PCM 总线的不同时隙之间进行交换,采用时间( T)型接线器完成;在不同 PCM 总线的同一时隙之间进行交换,采用空间( S)型接线器完成;在不同 PCM 总线的不同时隙之间进行交换,采用 TST 或 STS 型交换网络完成。 (二)程控数字交换机的基本功能 程控数字交换机系统所具有的基本功能应包含检测终端状态、收集终端信息和向终端传送信息的信令与终端接口功能,交换接续功能和控制功能。 1.信令与终端接口功能 对于数字交换系统来讲,进入交换网络的必须是数字信号,这就要求接口 电路应具有模/数( A/D)转换功能和数/模( D/A)转换功能。 对于各种不同的外围环境要有不同的接口。 为了建立用户间的信息交换通道、就要传递各自的状态信息,这些状态信息有呼叫请求与释放信息、地址信息和忙闲信息。 它们都以信令的方式通过终端接口进行传递。 所以不同的接口电路配以不同的信令方式。 2.交换接续功能 对于电路交换而言,交换机的功能就是要为两个通话用户建立一条语音通路,这就是交换机的交换接续功能。 交换接续功能是由交换网络实现的。 空分交换机使用空分的交换网络,完成模拟信号的空间交换 任务。 数字交换机使用数字交换网络,通过语音存储器完成时隙交换任务。 3.控制功能 上述的信令与接口功能和交换接续功能都是在控制功能的指令下进行工作的。 控制功能可分为低层控制和高层控制。 低层控制主要是指对连接功能和信令功能的控制即扫描与驱动:扫描用来发现外部事件的发生或信令的到来,驱动用来控制通路的连接、信令的发送或终端接口的状态变化。 高层控制是指与硬设备隔离的高一层呼叫控制 三、程控数字交换机构成 为了完成上述功能,数字交换机的硬件系统应包括话路系统和控制系统。 交换机的软件系统 则包括操作系统和应用系统等。 (一)硬件系统 程控数字交换机硬件系统由话路系统、控制系统、外围设备组成。 1.话路系统 由用户模块、远端用户模块、选组级(数字交换网络)、各种中继接口、信号部件等组成。 用户模块:是模拟用户终端与数字交换网络(选组级)之间的接口电路,由用户电路和 用户集线器组成。 2.控制系统 一般可分为三级:第一级:电话外设控制级:对靠近交换网络及其他电话外设部分进行控制。 第二级:呼叫处理控制级:它是整个交换机的核心。 第三级:维护测试级。 3.外围设备 磁带机或 磁盘机,维护终端设备,测试设备,时钟,录音通知设备,监视告警设备 (二)软件系统 程控交换机的软件由运行软件和支援软件两大类组成。 1.运行软件 运行软件是交换机在运行中直接使用的软件。 它可分成系统程序和应用程序。 系统程序是交换机硬件同应用程序之间的接口。 它有内部调度程序、输入/输出处理程序、资源调度和分配、处理机间通信管理、系统监视和故障处理、人一机通信等程序。 应用程序包含有呼叫处理、用户线及中继线测试、业务变更处理、故障检测、诊断定位等程序。 2.支援软件 支援软件是 用来开发、生成和修改交换机的软件,以及开通时的测试程序。 支援软件包括编译程序,连接装配程序,调试程序,局数据生成,用户数据生成等程序。 为了保证交换机的业务不间断则要求软件应具有安全可靠性、可维护性、可扩充性,不仅完成呼叫处理,还应具有完善的维护和管理功能。 1L411053掌握分组交换技术的应用及特点 分组交换也称包交换,是为了适应计算机通信的需要而发展起来的,是数据通信的重要手段之一。 一、 公用分组交换数据是采用分组交换技术,给用户提供低速数据业务的数据通信网。 1976年, CCITT 正式公布了着名的 ,为公用数据通信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 DTE)与数据电路终端设备( DCE)之间的接口协议,它使得不同的数据终端设备能接入不同的分组交换网。 由于 ,因此,有时把分组交换网又叫做 X.25网。 OSI 共有七层: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送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 5涉及到底三层 二、帧中继 帧中继是分组交换网的升级换代技术,帧中继是以分组交换技术为基础。 与 相比 ,帧中继仅完成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的功能,不再进行逐段流量控制和差错控制,在使用简化分组交换传输协议相关信息的前提下,大大提高了网络传输效率,以帧为单位进行数据传输与交换。 帧中继技术是在开放系统互联( OSI)第二层上用简化的方法传送和交换数据单元的一种技术。 (一)帧中继技术特点 帧中继是分组交换网的升级换代技术,帧中继是以分组交换技术为基础,同 交换技术相比,它具有下列特点: 1.网络资源利用率高 2.传输速率高 3.费用低廉 4.兼容性好 5.组网功能强 (二 )帧中继交换机 1.帧中继交换机的分类 目前,帧中继交换机大致有以下三类: ( 1)改装型。 ( 2)采用全新的帧中继结构设计的新型交换机 ( 3)采用信元中继、 ATM 技术且支持帧中继接口的 ATM 交换机 ( 1)帧中继交换机具有三种类型的接口:用户接入接口、中继接口和网管接口。 ( 2)具有业务分级管理的功能。 ( 3)具有宽带管理功能。 ( 4)具有用户线管理、中继管理、路由管理和 PVC 状态管理功能,支持 PVC(永久性虚电路)和 SVC( 半永久性虚电路)连接,具有自动节点间路由和连接管理能力。 ( 5)具有拥塞管理功能。 ( 6)具有信令处理能力。 ( 7)具有用户选用业务处理能力。 ( 8)具有网管控制信息通信功能。 ( 9)具有网络同步能力,能够与其他网络互联/互通。 三、异步转移模式( ATM) 异步转移模式( ATM)通信网是实现高速、宽带传输多种通信业务的现代数据通信网形式之一。 ATM 是 ITUT 确定用于宽带综合业务数字网( BISDN)的复用、传输和交换模式技术。 1. ATM 在综合了电路交换和分组交换优点的同时 ,克服了电路交换方式中网络资源利用率低、分组交换方式信息时延大和抖动的缺点,可以把语音、数据、图像和视像等各种信息进行一元化的处理、加工、传输和交换,大大提高了网络的效率。 ATM 构成的网络具有综合处理信息的能力,在现代通信网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2. ATM 提供高速、高服务质量的信息交换,灵活的带宽分配及适应从很低速率到很高速率的带宽业务。 其交换技术的特点如下: ( 1)采用面向连接的工作方式,通过建立虚电路来进行数据传输,同时也支持无连接业务。 ( 2)采用固定长度的数据包,信元由 53个字节组成, 开头 5个为信头,其余 48个为信息域,或称净荷。 信头简单,可减少处理开销。 ( 3) ATM 技术简化了网络功能与协议。 网络流量控制口拥塞控制采用连接接纳控制( CAC)和应用参数控制( UPC)等合约式方法,并在网络出现拥塞时通过丢弃信元来缓解拥塞。 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