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020xx商品房团购工作方案(1)【最新精选】内容摘要:

全行政审批、行业主管与后续监管相统一的市场监管体制。 按照省市政府部署,稳妥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 深化经济领域改革。 探索创新 “一园一城一谷 ”体制机制运行模式,推行园区 “智慧管理 ”,形成与国际接轨的管理体系。 探索与 “德国工业 ”有效衔接模式,推进装备制造业向智能、高端化迈进。 推广 “互联网 +”制造模式,启动工业企业大数据应用平台建设。 以管委会等搬迁为契机,进一步盘活国有资产,推动资产向资 本转化,提升全要素生产率。 深化国企改革,逐步解决国有、大集体企业历史遗留问题,探索 “壳企业 ”退出机制。 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支持重点企业跨行业、领域、区域战略重组。 抓紧落实北方重工与中建材重组的具体工作,推动沈鼓集团上市融资。 加快财税改革,优化税收结构,大力引进金融、保险、总部等税源。 加强金融创新,推进金融服务改革。 创新融资方式,优化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减少债务负担,促进产业金融与金融产业深度融合。 推进投资模式创新,借鉴先进地 区 “PPP”经验,推广以政府财力与社会资本共建、市场化运营的新模式。 通过体制 机制创新,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扶持力度,帮助企业解决技术、资金、市场等方面的问题。 深化社会领域改革。 推进教育综合改革,创新教育分级管理体制,完善教师管理制度,构建现代学校制度。 推进健康铁西建设,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完善覆盖城乡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 完善公共文体服务体系,推动文体资源城乡均衡配置。 加快社会保障综合配套改革,解决困难企业职工医疗保险问题,继续探索解决被征地农民安置及养老保险问题的有效途径。 探索智慧城市建设模式,加快推进首批 20 个智慧城市建设项目,打造数字化智慧城区。 健全创业服务机制,建设铁 西创业大街。 深化农村改革。 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继续做好土地确权工作。 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加快土地承包经营权改革试点,鼓励土地承包经营权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事企业有序流转。 健全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 (二 )做优重点空间,打造区域发展的战略增长极 按照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精心推进 “一园一城一谷 ”开发建设,进一步拓展空间、挖掘潜力,用新空间、新动力、新潜能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 重点抓好中德装备园建设。 制订并实施园区建设三年推进计划。 以智能制造为园区发展重点,推进纽卡特工业机器人行星减速机、富士康精密铸造工厂、环普标准厂房、德铁信可综合物流等重点项目 开工,促进瑞典 ABB 机器人工程中心、中德工业 科技城、中德双元制职业教育培训基地、华晨宝马实训中心等项目落地,推动德国商会沈阳代表处入驻铁西,力争引进德资等企业 30 家以上。 创新园区开发建设管理模式。 以中德大街建设为牵动,加快拓展中德大街两翼、宝马公园东侧、浑河西峡谷周边等区域发展空间,推进市政、绿化、生态等基础设施建设,完善配套服务功能。 抓住园区建设方案获国务院批复的契机,组织一系列高 水平的园区推介和投资促进活动,着力打造国际化、智能化、绿色化的高端装备制造业园区。 重点抓好中法生态城建设。 制订园区控规及三年发展计划。 采用低碳、节能、环保模式建设国际社区、国际学校及商业中心等生活服务设施,加快积水潭医院和启工二校中法校区建设,打造法式滨水生态生活区。 完善基础设施,推进 “五横六纵 ”路网建设。 扎实推进征地拆迁工作。 建设中法生态公园。 加快华夏幸福基业的中法会堂和法国小镇中心项目,推进中南世纪城三期、岚祥地产等一批房地产、商业项目建设,启动中南世纪城创业孵化基地,引进总部经济,争取承办法语 联盟考试中心项目,建设集商务会展、教育科研、金融服务、休闲旅游等功能于一体的产业新城。 重点抓好铁西金谷建设。 持续放大区委、区政府、区政协等机关西迁的拉动效应,加快金谷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发展,全面实施再工业化和后工业化战略,精耕细作,搭建电子商务、智能物流、研发设计、结算服务等平台,确保创新大厦竣工入住、总部基地项目全面开工,发挥国家级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的示范效应。 推进大众创业、 万众创新,形成一批双创企业,打造一批双创平台,建设一批融资平台。 积极探索金谷建设融资新模式,启动薄板厂、东洋制钢地块开发建设。 积极推进金谷地区物流企业搬迁和土地收储工作。 进一步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完善金谷地区路网,打造金谷周边快速交通体系。 (三 )加快招商引资,促进外向型经济发展 充分发挥项目建设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不断优化利用外资结构,以存量吸引增量,以增量促进结构优化和发展方式转变。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围绕 “一园一城一谷 ”建设,精心包装策划一批重点招商项目,大力发展项目经济。 有针对性地开展洽谈和推介活动,真正使项目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载体。 围绕 “十三五 ”规划确定的产业发展方向,梳理、包装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 、重大装备专项、智能装备专项、老工业区搬迁改造等重大项目,争取更多的政策资金支持。 加快重大项目建设。 全年实现 3000万元以上新开工项目 80个、竣工项目 70 个、签约落地项目 50 个,确保 120 个续建项目按期复工。 加快宝马发动机工厂和研发中心等一批工业项目建设。 加快推进兴华南街地下商业城等一批服务业项目建设。 提升对外开放水平。 积极引导企业参与 “一带一路 ”战略和中韩自贸区建设,鼓励特变沈变、沈鼓集团、北方重工、北方交通重工、远大集团、机床集团以铁西组团方式,设立境外工业园区和海外生产基地。 全年力争实 现出口创汇 亿美元。 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 28 号文件,认真做好 “三争取 ”工作。 依 托沈阳博林特电梯军民融合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及产业化建设项目,争取国家军民融合发展示范园区政策。 在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区域创新服务业发展模式,争取电子商务试点服务外包示范区政策。 继续抓住重工街老工业区搬迁改造契机,争取国家相关政策,全面推进老工业区搬迁改造项目。 (四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不断壮大区域经济总量 坚持工业立区、 “壮二活三 ”发展战略不动摇,优化存量,扩大增量,推动传统产业优化升级,提升产业丰厚度,加 速向产业链高端攀升。 做强装备制造业。 依托装备制造业聚集区 “92125”发展规划,加速制订与之配套的三年推进计划。 提高智能制造水平,打造 “中国制造 2025”与 “德国工业 ”合作试验区。 重点推进轨道交通、机器人与智能制造、新能源、现代医疗等领域装备制造发展。 推进两化融合,实施智能化制造三年行动,推动机床集团、特变沈变等企业实施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工程。 通过政府搭建平台、市场化运作,引导支持沈鼓集团、远大集团、特变沈变、沈阳电力机械等企业,加快组建核电装备制造产业联盟,不断开拓国内外市场。 加强企业科技创新 ,鼓励优秀企业研发机构申请组建国家级、省级重点实验室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推动工大科技园、三一科技园、东软公共服务平台等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 做优化工产业。 推动米其林、普利司通、东药、沈化等重点项目的搬迁改造和扩产升级,加快和平轮胎二期智能化改造和三聚凯特 三期新环保产品改造。 选择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税收、低安全风险、低污染的 “三高、两低 ”项目入区,推进正新轮胎、泉恩集团、长兴化工、中化集团新材料基地等重点项目尽快落地。 加快化工园智慧环保、 VOC 综合治理、工业污水点源治理等项目建设,推进化工园作为国 家唯一环境控制规划试点单位的环保工作。 做大现代建筑产业。 推进远大科技园、盛西尔建筑产业化基地、中铁十八局现代建筑等项目建设。 促进北京五洲东北总部、北方重工与德国沃乐特合作等项目尽早落地。 做强做优中南建设、中辰钢构、日本积水、洛菲尔建材等产业化配套生产企业。 推进住宅产业化示范项目建设。 做实现代服务业。 加快推动城区服务业转型升级,大力引进总部经济,发展金融产业,不断壮大税源,提升服务业档次和水平。 依托金谷科技园,借助区委、区政府、区政协等机关西迁的经济拉动优势,完善泛金谷地区功能,促进生产性服务 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推进企业由单一制造型向制造服务型转变。 支持骨干企业进一步拓展电子商务领域,推动嘉泰工业博览城、特变电工等电商平台和晋亿物流、兵工物流等第三方物流企业与工业企业对接。 以工业博物馆、开发区工业园区、都市农业观光带为载体,大力发展旅游产业,优化旅游线路,繁荣旅游市场。 做精现代农业。 全面加快西部新城建设,发展 “沈盘线 ”经济带,提升农业生产经营规模化、集约化水平,促进城乡均衡发展,形成东西互动、竞相发展的新格局。 抓好农业生产,做好粮食增收工作。 积 极推进 “盛京驿站 ”和沈阳高花谷源都市农业庄园 建设。 启动浑河堤坝南移工程,加快宝马采砂生态恢复工程,加快西峡谷橡胶坝护堤工程。 实施细河防洪治理工程,做好水资源及河道管护工作。 (五 )加强城市建设与管理,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 按照中央 “五个统筹 ”的城市工作思路,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增强城区承载功能,强化城市管理,提高城乡环境质量,打造绿色生态宜居城区。 完善城乡基础设施。 积极推进中央大街跨浑河桥、地铁九号线铁西段等重点交通工程建设,加快浑河 4 街、开发 22 路等路网建设。 全面完善城区快速路网,打通兴顺南街、卫工南街等重点街路,确保沈辽路快速路二 环至三环段开工建设、北一路快速路竣工通车。 加大城市地下管网改造力度,推进铁西新区综合管廊建设、化工园地下管网整体改造工程。 加快电力基础设施建设,启动 66KV 德胜变电站扩建工程,完成 220KV 高花变电站建设。 加强热力基础设施建设,实施中德园起步区、细河新城热源项目建设。 推进 “海绵城市 ”建设,提升应对内涝积水危害能力和水资源利用效率。 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 提升城市精细化、数字化、动态化管理水平,打造整洁美丽的市容环境。 深入开展地铁口、专业市场周边、老旧小区、城乡接合部等重点区域的集中整治,加快实现市容环境 提档升级。 实施仙女湖公园、劳动公园改造提升工程。 稳步推进城区雨污分流改造工程,实施建设大路、兴工街等街路维修改造工程,提升北一路、重工街等重点区域亮化水平。 进一步提高道路清扫、除运雪 的机械化水平,积极做好绿色除运雪工作。 全面加快供暖、给排水等信息化平台建设。 推进公交港湾建设,实施道路渠化改造工程。 打造绿色生态环境。 深入实施 “蓝天碧水 ”和 “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全力推进污染治理设施升级改造、拆除联网和清洁能源替代工程。 推进沈西垃圾焚烧项目建设。 加快三环内 20 吨以下燃煤锅炉拆除工作,实施惠天热电建业热源 厂等锅炉房联片供热工程,确保完成治污减排任务。 积极推进浑河、细河、浑蒲灌区沿岸综合改造工程和卫工河水系治理。 推行医药化工企业智慧管理模式,全面提升工业园区环保水平。 加强镉污染土地管控和利用,启动污染土地苗圃建设。 加快新型城镇化步伐,进一步完善农村道路、绿化、电网、通信等基础设施。 加强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和宜居乡村建设,改造农村公路 40公里,建设宜居达标村 12 个,实施农村生活垃圾常态化管理,不断改善绿色生态的宜居环境。 (六 )大力发展各项社会事业,促进社会全面进步 加大公共财政向民生倾斜力度,不断完善 公共服务体系,优化公共资源配置,提供更优的公共服务产品,保民生、兜底线,切实让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优化教育资源配置。 坚持教育资源向农村倾斜,深化 “一园一城一谷 ”集团化办学工作,提高教育优质均衡化水平。 扩增学前教育公办学位,加大校长、教师交流力度,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水平。 加快学校标准化、信息化、现代化建设,完成77 所学校数字校园建设。 投入 亿元,启动光明二校教学楼等 7 个 新建项目,加快推进勋望小学燕塞湖校区等 9 个续建项目,实施中小学操场等 19 个维修改造项目。 完善医疗卫生 服务体系。 继续推进卫生基础设施和卫生信息化平台建设,完善基层医疗服务网络。 实施居民健康管理工程,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 加强与优质医疗资源合作,提升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能力,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稳妥做好生育政策调整落实工作,促进我区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加快文体事业发展。 发挥文体场馆综合效益,探索文体设施社会化服务和市场化发展新模式,促进文体产业发展。 实施文体设施提升工程,加快森林体育公园扩建,推动公共文体设施向社会开放。 扩大城乡文体活动阵地,推动文体资源向农村倾 斜。 发展工业旅游,推进红梅文化创意产业园建设,支持群众性文体社团建设,进一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提升社会保障能力。 做好社会保险扩面工作,推进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纳入市级统筹工作。 不断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加大对特定人群、特殊困难的精准帮扶力度,逐步减少贫困人口。 加强创业就业工作,新增实名制就业 2 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 4%以内,零就业家庭动态保持为零。 引入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 新建老年人示范性日间照料站 16 个。 稳妥实施棚改工程,采取购买商品房的方式,完成马贝、沈辽路北一巷等棚改项目。 投入 2600 万元,对弃管房进行统一维修。 加强物业管理工作,探索物业管理服务新办法,推行社 会化、专业化物业管理模式。 确保完成好农村危房改造等各项为民办实事工作。 (七 )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提高社会治理能力 坚持依法行政,规范行政行为,促进法治政府建设,。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