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水利]南方电网500kv瓷柱式高压交流六氟化硫断路器技术规范内容摘要:

其它 设备。 当 “ 远方/就地 ” 转换开关 处于就地位置时,远方 应 不能操作。 “ 远方 /就地 ” 转换开关 的每一个位置至少提供两对 备用 接点,并接至端子排。 断路器就地操作时,仅作为检修操作,就地操作应经隔离开关分闸位置闭锁。 断路器应装设操作闭锁装置 , 当某种操作会危及断路器的安全时 , 应对其操作予以闭锁。 分闸闭锁应可防止断路器在不允许 分闸 的情况下进行 分闸 操作。 合闸闭锁应能防止断路器在不能安全地进行一个完整的合分或自由脱扣操作时进行合闸操作。 电气 分闸 装置 断路器应装设 两 套完全一样的 分闸 装置 , 包括以下各项 , 但不仅限于这些 : a) 每相有两个电气上独立的且相同的 分闸 线圈 , 两个 分闸 线圈 分别或同时动作时 不 应 影响 分闸 操作 ; b) 两套分闸装置相互间 应电气独立,而且采用相同的接线方式及保护设备,并分别与二套独立的控制或分闸电源连接。 上面所指的要求仅仅是两套完全一样的电气 分闸 装置 , 不应理解为要求提供任何双重的机械部件。 分 、 合闸线圈的联接和监视 a) 合闸线圈和 第一 分闸 线圈使用一组电源,第二 分闸 线圈使用另一组电源。 b) 应将合闸线圈的正极通过常闭辅助接点 “b”与端子排相连;应将分闸线圈的正极通过常开辅助接点 “a”与端子排相连。 c) 分、合闸线圈动作电流应不小于 50mA, 以便提供连续的监视。 控制电压 所有控制装置,包括分闸、合闸 线圈,均应能在额定 电源 电压下( 推荐 DC 110V/220V)下安全可靠工作。 合闸线圈在 80%~ 110%额定电源电压下可靠动作, 分闸 线圈在 65%~ 120%额定电源电Q/CSG 13 压下可靠动作。 且分闸线圈在不高于 30%额定电源电压下不应动作。 用于分闸和合闸的电源功率应小于 340W。 脱扣器 a) 脱扣器的动作限值 在额定电源电压下,分闸并联脱扣器的脱扣指令最短持续时间和合闸并联脱扣器的指令最短持续时间不小于 2ms。 并联脱扣器动作的最低电源电压不应小于额定电源电压的 30%。 b) 脱扣器的功耗 三极断路器的分闸或合闸并 联脱扣器的功耗不应超过 1200VA。 对于某些断路器的设计,可能需要更高的值。 c) 脱扣器的保护措施 使用并联分闸和合闸脱扣器的场合,当施加永久的合闸或分闸指令时,应采取适当的保护措施避免脱扣器损坏。 对于并联分闸脱扣器,保护措施动作时间不应早于断路器要求的脱扣指令最短持续时间,也不应迟于断路器主触头额定分闸后 20ms。 对于并联合闸脱扣器,保护措施动作时间不应早于断路器合闸指令最短持续时间,也不应迟于断路器额定合闸时间。 对于短的合-分闸时间要求的场合,并联分闸脱扣器的保护措施动作时间不应早于断路器主触头的合闸时刻, 也不应迟于断路器合闸后的一个半波。 防跳 跃 装置 及防非全相合闸装置 操动机构应配备电气和机械防止跳跃装置及防非全相合闸装置(且防跳回路及非全相回路应有明显分界点,可现场方便脱出以上回路)。 当断路器被一持续合闸信号合闸于故障时,防跳装置应能防止断路器反复地进行分闸和合闸,并具有保证合 分时间的能力。 当断路器发生非全相合闸时,应由断路器本身的回路实现保护性分闸。 同时防跳回路中需配置就地 /远方切换功能,满足当就地操作时使用断路器本体的防跳,当远方操作时不使用断路器本体的防跳的要求,并提供短接片供用 户选择使用此项功能。 三相不一致回路 断路器应设置两套三相不一致电气回路,用于第一 分闸 及第二 分闸。 继电器应能使断路器自动三相分闸,且须有一 副 常开接点引至控制柜的端子排上。 断路器本体三相位置不一致保护采用的时间继电器应质量良好、稳定,继电器时间刻度范围 0~5 秒连续可调,刻度误差与时间整定值偏差 ≤ 177。 秒,且保证在强电磁环境运行不易损坏,不发生Q/CSG 14 误动、拒动。 断路器本体三相位置不一致保护宜装设三块连接片:本体三相不一致保护投入连接片、本体三相不一致保护跳第一组 分闸 线圈连接片、本体三相不一致 保护跳第二组 分闸 线圈连接片。 ★ 辅助 开关 所有辅助 开关 均要求为 断路器专用型辅助开关或磁吹开关。 除已述的断路器中对控制或辅助功能正常要求的辅助接点外 , 每台断路器的每相应装设 12 副常开的 “a”和 12 副常闭的 “b”备用 辅助 接点供用户使用。 辅助接点切断容量应不小于 DC 110V, 5A或DC 220V,。 直流线圈的过电压抑制装置 (适用时) 直流线圈 (分闸、合闸、辅助等 )可 装设与线圈并联的过电压抑制装置,以作为暂态电压的放电通道 ,但 这些装置不应影响断路器的正常操作。 防止故障操作的要求 断路器应设置操作压力监视装置,当压力超限时应报警,超过规定值时应进行相应的闭锁。 断路器 分 、合闸压力异常闭锁功能应由断路器本体机构实现,并能提供两组完全独立的压力闭锁接点供继电保护使用。 操作线圈的保护特性 除额定值外 , 在 断路器 最小压力闭锁时 操作激磁线圈 , 应有保护装置以防止在储能不足时操作断路器而烧毁线圈。 控制柜 (汇控柜与机构箱) 的要求 结构 要求 柜体应为全焊接的钢结构 , 材质为不锈钢 (不锈钢厚度不小于 2mm)或覆面漆碳素钢板。 柜 体外壳应能防寒、防热、防潮、 防水 、防尘。 控制柜应通风良好 , 应能防止雨雪进入 , 并有密网孔过滤网防止昆虫进入。 各面板采用整体冲压(剪)工艺制造,可能与雨水直接接触的面板间接缝应采用焊接结构,面板上的孔隙应采用凹凸缘加密封圈(垫)的结构方式防止雨水渗入。 控制柜 防护等级 应符合 IP54 要求 , 电缆入口处的门、盖板等应设计成在电缆正确安装后能达到低压辅助和控制回路外壳规定的防护等级。 所有通风口的门应予以屏蔽 或者 其布置能达到为外壳规定的相同的防护等级。 为便于装卸断路器 , 控制柜应设计成易于拆卸外部管道和电缆。 Q/CSG 15 柜体 正面装有 铰接门 , 门具有橡皮密封垫、门把手、碰锁和扣锁装置。 可拆装的盖板开口装配在柜的底部 , 以便电缆管线和空气管道接入柜内。 为便于装卸断路器 , 控制柜应设计成易于拆卸外部管道和电缆。 箱体柜门应采用可靠 防止雨水的侵入 的设计 , 推荐的 箱体的门形结构 如 图 2 所示。 开启门向内折边, 机构箱 门口向外折边。 开启门 机构箱 图 2 推荐的 操作机构箱门形剖面图(纵向、横向) 控制柜安装要求 控制柜的安放位置应满足以下要求: 、规范对距离的要求; ,人体与带电体之间的距离能满足设计标准、规范和《电业安全工作规程》( DL408- 91)的要求; 正常安装使用时应不需要设置操作平台,工作人员站在地面上就能进行操作。 端子及连接 控制柜中应有足够数量的端子(采用阻燃铜端子),除供控制、测量表计、信号、动力及照明等回路内部配线及端子外部电缆接线使用外,还应设置 15%的备用端子。 供外部接线用的端子及备用端子均应是夹紧型端子。 外部接线用端子排与 其它 邻近端子排及柜底板之间应有不小于 150mm 的净距。 端子及端子排均应有标记号,一个端子只允许接入一 根导线。 端子排间应有足够的绝缘,端子排应根据功能分段排列。 还应留有足够的空间,便于外部电缆的连接。 端子排应牢固固定,使其不致 因 振动、发热等而变松,同时还应能方便地进行检查和维护。 柜内应配有铝、钢或其它类似材料制作的导轨。 为便于接地和安装接线端子,其长度应有 10%的裕量,每条导轨应有两个接地端子。 为连接交流电源应设置 8 个大型的接线端子,端子排适用于接不小于 6mm2 电缆芯线。 其余回Q/CSG 16 路应能接不小于 的电缆芯线。 所有二次部分的控制、保护回路电缆必须采用阻燃 (B 级阻燃 )、屏蔽的铠装铜 绞线 电缆 , 导线中 间不得有接头。 电缆两端有标示牌,标明电缆编号及对端连接单元名称。 全部仪器、控制设备、电源、报警和照明线路均应耐受 工频交流有效值 2020V, 持续 1min 的电压。 位置指示灯 /器 控制柜应配有红色和绿色就地指示灯 或位置指示器。 红色表示闭合,绿色表示断开。 控制柜附件 主电控元件及端子排安装在一个独立的汇控柜内。 外部电缆将集中接至汇控箱内。 此外,尚需具备下述附件: a) 防爆 型 照明 灯 和微动开关。 b) 控制柜上需装有户外型单相 10A 的 220V 交流插座。 c) 控制柜 内应设有交流 220V 的 两套加热器。 一套为低功率,能长期运行,另一套 具备自动和手动投切功能,以防止产生有害的凝露,并提供过热保护,同时加热器应装设防护罩(温度较高足以灼伤皮肤时)。 加热器在额定电压下的功率应在制造厂规定值的 177。 10%范围内。 d) 每相断路器均应装设 不可复归型 动作记数器,其位置 在操作平台或地面上 应便于读数。 e) 为防止误碰引起误动,应采用内凹式按钮(或行程)的继电器和操作按钮,继电器和操作按钮上必须有耐久性材料制作的中文标示的功能标识牌。 如采用外凸式按钮(或行程)的继电器和操作按钮,则必须加装防止误碰的防护 罩。 f) 控制柜内应配置截面不小于 100mm2 接地铜排用于二次回路的接地。 辅助电源 应配置 AC 220 V 电源。 熔断器 (适用时) 全部熔断器应为快速高遮断容量型 (HRC)。 控制柜的 接地 控制柜 应装设有接触面积不小于 360mm2 的接地板极,并配有与接地线连接的接地螺栓,螺栓的直径不小于 12mm。 操作机构箱门或控制箱门应配不小于 8mm2 接地过门多股铜线。 Q/CSG 17 对液压 (液压弹簧) 操作机构的要求 ( 适用时 ) ★ 液压操作系统 每台液压机构应配备自身的液压设备,如油泵、储压筒、 液压表计、 控制装置、连接管路和阀门等。 油泵由 单相 (交流 220V)或三相 (交流 380V)电机 驱动。 电机和泵应有足够的容量 , 应在 1 分钟内将储油罐从最小液压操作压力充到标称液压操作压力 , 还应能在 3 分钟内将储油罐从零压充到标称液压操作压力。 为维持正常的液压操作压力 , 液压泵应为自动控制。 储压筒的容量应满足压力降到自动重合闸闭锁压力之前不启动油泵,并能连续进行两次合分闸或一次分 ——合分 操作循环。 应给出各报警或闭锁压力的定值(停泵、启泵、压力异常的告警信号及 分、合闸闭锁)及相应的贮压筒活塞杆行程或弹簧储能压力行程。 液压操作系统应设置防止失压慢分装置。 液压机构应设有安全阀和过滤装置、 高、低压闭锁装置。 液压油和氮气应符合相应的标准。 应有油泵启动次数计数器。 液压操动机构 24h 内启动不超过 2 次。 电气布线和液压系统联接 储油罐油泵电机电源回路及液压系统的控制和报警回路应接到主控制柜端子排上。 报警回路应包括两个电气上独立的接点。 配备 完整操作系统所需要的全部控制设备、压力开关、压力调节器、泵、电动机、操作计数器、阀门、管线和管道以及其它辅助设备。 液压机构应保证不泄漏。 检修周期 液压操作系统的检修周期应与断路器 相配合 ,由厂家明确并提供书面检修维护手册指导书。 对弹簧操作机构的要求 ( 适用时 ) 弹簧 操作 系统 由储能弹簧来进行分闸和合闸操作 , 分闸弹簧和合闸弹簧应分别设置。 在合闸操作完成以后 , 对合闸弹簧的重新储能 , 应由电动机在 15 至 20 秒内完成。 而对分闸弹簧储能 , 在进行合闸操作之时 , 从合闸操作装置通过机械联杆 、 传递弹簧储藏能量 , 并同时进行闭锁。 在没有操作指令期间 , 分闸和合闸弹簧两者均应机械闭锁。 Q/CSG 18 机构动作应灵活,储能及手动或电气分、合闸等各项操作过程中不应出现 卡死 、 阻滞 及过储能等异常现象。 断路器处于断开或闭合位置,都应能对操作弹簧储能。 储能电机电压 合闸储能电动机端部电压 , 应为单相 AC 220V 或三相 AC 380V。 相别标志和颜色的规定 相别标志的字标和色标如表 5 要求: 表 5 相别标志要求 相 别 色 标 A 黄 B 绿 C 红 相别标志应由安装单位在断路器本体和操作机构箱的适当位置清楚标明。 在电动机或其它设备的出线端 , 应为引入电缆配备压接型接线端子。 三 相引出线电缆的颜色规定 为: A、 B、 C 三 相分别对应黄 、 绿 、 红,中性线 为淡蓝色。 DC 电源的颜色规定 : 正极是褐色 , 负极是蓝色。 在 DC/AC 控制回路中 , 控制柜的板后布线的绝缘线的颜色标志可按 产品技术条件规定。 对断路器接地的要求 每台断路器设备的底架上均应设置 两个 可靠的适合于规定故障条件的 接地极板。 接地板极接触面积不小于 360mm2,并配有与接地线连接的接地螺栓,螺栓的直径不小于 12mm。 接地连接点应标以规定的 保护接地 符号 “ ”。 所有金属部件和外壳在正常运行条件 下均应与接地端子相连接。 构架的金属部分的接地,应设计成其连接到接地端子处的导体通过 30A 直流电流时压降不大于 3V。 联锁的要求 为了安全和防止误操作,断路器 应提供 与其配用的隔离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