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仪表]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习题集内容摘要:

21181。 m(+2181。 m)=+19181。 m Ymax=0(+15181。 m)=15181。 m 使用要求最大间隙和最大过盈均不得大于 20181。 m,基本符合要求。 该配合应为 Ф 25 例三 .设有一基本尺寸为 Ф 60mm 的配合,经计算确定其间隙应为 25~67kH67kH67kH 22 110181。 m,若已决定采用基孔制,试确定此配合的公差带代号,并画出其尺寸公差带图。 解: 根据题意,已知该配合采用基孔制 、轴公差等级。 (查表 211,配合公差等级为 IT5 ~ IT13) 根据题意 已知 Xmax=+ ; Xmin=+ 允许的配合公差Tf=|XmaxXmin|=|+(+)|mm==85181。 m 又 Tf=TD+Td 查表 22,基本尺寸是 60,标准公差小于 85181。 m的有: IT9=74 181。 m, IT8=46 181。 m, IT7=30181。 m, IT6=19181。 m, IT5=13 181。 m 考虑孔轴工艺等价性 孔的公差等级取 IT9 TD=74 181。 m 轴的公差等级取 IT8 Td=46 181。 m 孔的公差等级取 IT8 TD=46181。 m 轴的公差等级取 IT7 Td=30 181。 m 孔的公差等级取 IT7 TD=30 181。 m 轴的 公差等级取 IT6 Td=19 181。 m 孔的公差等级取 IT6 TD=19 181。 m 轴的公差等级取 IT5 Td=13 181。 m 分析: Tf=TD+Td≦ 85181。 m 第一方案 第一方案 第三方案 第四方案 第二方案 23 若采用第一方案 TD+Td=74181。 m+46181。 m=120181。 m> 85181。 m,因此不行 若采用第二方案 TD+Td=46181。 m+30181。 m=76181。 m﹤ 85181。 m,所以可行 若采用第三方案 TD+Td=30181。 m+19181。 m=49181。 m﹤ 85181。 m,所以可行 若采用第四方案 TD+Td=19181。 m+13181。 m=32181。 m﹤ 85181。 m,所以可行 根据选择公差等级的基本原则,应取第二方案,则基准孔为 Ф 60H8,非基准轴为7级标准公差. 3 .确定非基准件(轴)的基本偏差 孔: EI=0, Es=EI+ TD=0+46181。 m=+46181。 m 轴: Xmin=EIes es=EIXmin=0(+25181。 m)=25181。 m= 查表2-5,基本尺寸(>50~65)与计算值 es=接近的基 本偏差为 f(es=30181。 m) 则轴: es=30181。 m,ei=esTd=30181。 m30181。 m=60181。 m 即 轴为 Ф 60 f7,该配合为 Ф 60 4 .验 算: 孔: Es=+ EI=0 轴: es= ei= 则 Xmax=Esei=[+()]mm=+=+106181。 m Xmin=EIes=[0()]mm=+=+30181。 m 基本符合题意,确定该配合为 Ф 60 例四 .设有一基本尺寸为 Ф 110mm的配合,经计算确定,为保证连接78fH 24 可靠,其过盈不得小于 40181。 m;为了保证装配后不发生塑性变形,其过盈不得大于 110181。 m。 若已决定采用基轴制,试确定此配合的孔、轴公差带代号并画出其尺寸公差带图。 解: 根据题意,已知该配合采用基轴制。 根据题意 已 Ymax= ; Ymin= 允许的配合公差Tf=|YmaxYmin|=|()|mm==70181。 m 又 Tf=TD+Td 查表 22,基本尺寸是 110,标准公差小于 70181。 m的有: IT8=54181。 m, IT7=35181。 m, IT6=22181。 m,IT5=15181。 m 考虑孔轴工艺等价性 孔的公差等级取 IT8 TD=54 181。 m 轴的公差等级取 IT7 Td=35181。 m 孔的公差等级取 IT7 TD=35 181。 m 轴的公差等级取 IT6 Td=22 181。 m 孔的公差等级取 IT6 TD=22 181。 m 轴的公差等级取 IT5 Td=15 181。 m 分析: TD+Td≦ 70181。 m 若采用第一方案 TD+Td=54181。 m+35181。 m=89181。 m> 70181。 m,因此不行 若采用第二方案 TD+Td=35181。 m+22181。 m=57181。 m﹤ 70181。 m,所以可行 第一方案 第二 方案 第三 方案 25 若采用第三方案 TD+Td=22181。 m+15181。 m=57181。 m﹤ 70181。 m,所以可行 根据选择公差等级的基本原则,应取第二方案,则基准轴为 Ф110h6, 非基准孔为7级标准公差. 3 .确定非基准件(孔)的基本偏差 轴: es=0 ,ei=esTd=022181。 m=22181。 m 根据题意:孔的基本偏差为上偏差 孔: Ymin=Esei Es=ei+Ymin=22181。 m+(40181。 m)=66181。 m 查表2 6,基本尺寸(> 100~ 120)与计算值 ES=66181。 m 接近的基本偏差为 S(79181。 m+13181。 m=66181。 m) 则孔: Es=66181。 m, EI=EsTD=66181。 m35181。 m=101181。 m 即 轴为 Ф 110S7,该配合为 Ф 110 孔: Es=66181。 m, EI=101181。 m 轴: es=0, ei=22181。 m 则 Ymax=EIes=1010=101181。 m Ymin=Esei=66181。 m(22181。 m)=44181。 m 基本符合题意(为保证连接可靠,其过盈不得小于 40181。 m;为了保证装配后不发生塑性变形,其过盈不得大于 110181。 m),故确定该配合为 Ф 110 级要综合考虑使用性能和制造工艺、成本之间的矛盾67hS67hS 26 关系,应在满足使用性能的要求下,尽量选用较低的公差等级。 这一规定,适用以下几种情况: ⑴非配合尺寸的极限要求很低。 ⑵由工艺方法保证 公差的尺寸。 ⑶为简化制图,使图样清晰。 标准规定未注公差尺寸的公差等级为 IT12~ IT18。 基本偏差孔用 H,轴用 h,长度用177。 2IT ,也可不分孔、轴和长度,均按177。 2IT . 第三章 测量技术 基础 27 一、 判断题 (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长度单位是米( m),与国际单位不一致。 ( ) ,不能得出具体的尺寸。 ( )。 ( )。 ( ) ,组合的尺寸越精确。 ( )。 ( ) ,一般是指相对误差。 ( )。 ( ) ,正确度就一定高。 ( ) ,应保证其不确定度不大于其允许值 u1。 ( ) 二、多项选择题 ,属于。 万能测长仪测量内孔的直径,属于。 ,正确的论述有。 “等”使用,比按“级”使用精度高 28 5. 由于测量误差的存在而对被测几何量不能肯定的程度称为。 度。 来选择计量器具。 10 为了提高测量精度,应选用。 三、填空题 ,就是把被测量与 进行比较,从而确定确定被测量 的 的过程。 或 , 才能判断其合格与否。 和。 29 、 、 和 四个要素。 ,千分尺的分度值是。 的 范围。 和 两种表示方法。 : 、 、 、。 9.量块的研合性是指 ,并在不大的压力下作 一些切向相对滑动就能 的性质。 、公差等级高的尺寸,其验收方式要选。 四、综合题。 测量过程的四要素是什么。 目前长度的最高基准是什么。 ,举例 说明。 177。 3σ作为随机误差的极限偏差。 ,举例说明。 ,如何判断。 、正确度和准确度。 91块一套的量块组合尺寸。 30 83(或 46)块成套量块中,选择组成Φ 35f6 的两极限尺寸的量块组。 11. 在 83(或 46)块成套量块中,选择组成Φ 48P6 的两极限尺寸的量块组。 30mm 的轴径,用标称尺寸为 30mm的量块校零后,比较测量轴径的示值为 +10181。 m, 若量块实际尺寸为,试求被测轴径的实际尺寸。 ,读数 为 ,设该比较仪示值误差为 + mm,试求该轴的实际尺寸。 100 mm 和 80 mm 的零件,其测量绝对误差分别为 8181。 m 和 7181。 m,试用测量相对误差对比此两种方法的测量精度的高低。 4 次重复测量,其值为、 、 、 ,试求测量结果。 = mm,用以 对某零件进行 4 次等精度测量, 测量值为 、 、 、 ,试求测量结果。 83 块一盒的量块中选择合适的几块量块组成下列尺寸:① mm;② mm;③ mm。 40 mm 处的示值误差为177。 mm。 若用该计量器具测量工件时,读数正好为 40 mm,试确定工件的实际尺寸是多少。 31 100 mm 和 200 mm 两段长度,前者和后者的绝对测量误差分别为 +6181。 m 和 8181。 m,试确定两者的 测量精度中何种精度较高。 83 块一盒的 2级量块中组合出尺寸为 ,并确定量块组按“级”使用时尺寸的测量极限偏差。 答 案 一、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二、多项选择题 三、填空题 量值 检验 计量单位 测量方法 测量精度 mm 相对误差 单峰性 有界性 抵偿性 帖附在一起 32 四、综合题 ,从而确定被测量值的操作过程。 任何一个测量过程都包括以下四个过程:测量对象、计量单位、测量方法、测量条件。 的试验过程;检验是指确定被测几何量是否在规定的极限范围之内,从而判断是否合格,而不一定得出具体的量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