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土木]超高模板支撑专项施工方案内容摘要:
专人陪 护,接待家属。 后勤保障 后勤会计 负责抢险队伍的生活后勤保障。 材料科长 负责抢险物资的供应。 模板 (扣件钢管高架 )计算书 一、南侧地下室 横向间距或排距 (m):;纵距 (m):;步距 (m):; 立杆上端伸出至模板支撑点长度 (m):;模板支架搭设高度(m):; 采用的钢管 (mm):Φ48 ;板底支撑连接方式 :方木支撑; 立杆承重连接方式 :双扣件,考虑扣件的保养情况,扣件抗滑承载力系数 :; 模板与木板自重 (kN/m2):;混凝土与钢筋自重(kN/m3):; 施工均布荷载标准值 (kN/m2):; 面板采用胶合面板,厚度为 25mm;板底支撑采用方木; 面板弹性模量 E(N/mm2):9500;面板抗弯强度设计值 (N/mm2):13; 木方抗剪强度设计值 (N/mm2):;木方的间隔距离(mm):; 木方弹性模量 E(N/mm2):;木方抗弯强度设计值(N/mm2):; 木方的截面宽度 (mm):;木方的截面高度 (mm):; 楼板的计算厚度 (mm):; 图 2 楼板支撑架荷载计算单元 模板面板计算 模板面板为受弯构件 ,按三跨连续梁对面板进行验算其抗弯强度和刚度 模板面板的截面惯性矩 I和截面抵抗矩 W分别为: W = 95; I = 95; 模板面板的按照三跨连续梁计算。 面板计算简图 、荷载计算 (1)静荷载为钢筋混凝土楼板和模板面板的自重 (kN/m): q1 = 25+ = kN/m; (2)活荷载为施工人员及设备荷载 (kN/m): q2 = = kN/m; 、强度计算 计算公式如下 : M= 其中: q=+= 最大弯矩 M=2502= 68750 Nm; 面板最大应力计算值 σ =M/W= 68750/51300 = N/mm2; 面板的抗弯强度设计值 [f]=13 N/mm2; 面板的最大应力计算值为 N/mm2 小于面板的抗弯强度设计值 13 N/mm2,满足要求 ! 、挠度计算 挠度计算公式为 ν=(100EI)≤ [ν]=l/250 其中 q =q1=面板最大挠度计算值 ν = 2504/(1009500104)= mm; 面板最大允 许挠度 [ν]=250/ 250=1 mm; 面板的最大挠度计算值 mm 小于 面板的最大允许挠度 1 mm,满足要求 ! 模板支撑方木的计算 方木按照两跨连续梁计算,截面惯性矩 I和截面抵抗矩 W分别为 : W=bh2/6=51010/6 = cm3; I=bh3/12=5101010/12 = cm4; 方木楞计算简图 (1)静荷载为钢筋混凝土楼板和模板面板的自重 (kN/m): q1= 25+ = kN/m ; (2)活荷载为施工人员及设备荷载 (kN/m): q2 = = kN/m; 计算公式如下 : M= 均布荷载 q = q1 + q2 = + = kN/m; 最大弯矩 M = = = kNm; 方木最大应力计算值 σ= M /W = 106/ = N/mm2; 方木的抗弯强度设计值 [f]= N/mm2; 方木的最大应力计算值为 N/mm2 小于方木的抗弯强度设计值 13 N/mm2,满足要求 ! 截面抗剪强度必须满足 : τ = 3V/2bhn [τ] 其中最大剪力 : V = = kN; 方木受剪应力计算值 τ = 3 103/(2 50100) = N/mm2; 方木抗剪强度设计值 [τ] = N/mm2; 方木的受剪应力计算值 N/mm2 小于 方木的抗剪强度设计值 N/mm2,满足要求 ! 计算公式如下 : ν=(100EI)≤ [ν]=l/400 均布荷载 q = q1 = kN/m; 最大挠度计算值 ν= 9504 /(1009000)= mm; 最大允许挠度 [ν]=950/ 250= mm; 方木的最大挠度计算值 mm 小于 方木的最大允许挠度 mm,满足要求 ! 木方支撑钢管计算 支撑钢管按照集中荷载作用下的三跨连续梁计算; 集中荷载 P取纵向板底支撑传递力, P=。 支撑钢管计算简图 支撑钢管计算弯矩图 (kNm) 支撑钢管计算变形图 (mm) 支撑钢管计算剪力图 (kN) 最大弯矩 Mmax = kNm ; 最大变形 Vmax = mm ; 最大支座力 Qmax = kN ; 最大应力 σ= ; 支撑钢管的抗压强度设计值 [f]=205 N/mm2; 支撑钢管的最大应力计算值 N/mm2 小于 支撑钢管的抗压强度设计值 205 N/mm2,满足要求 ! 支撑钢管的最大挠度为 小于 950/150与 10 mm,满足要求 ! 扣件抗滑移的计算 按照《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培训讲座》刘群主编, P96页,双扣件承载力设计值取 ,按照扣件抗滑承载力系数 ,该工程实际的旋转双扣件承载力取值为。 纵向或横向水平杆传给立杆的竖向作用力设计值 R= kN; R kN,所以双扣件抗滑承载力的设计计算满足要求 ! 模板支架立杆荷载设计值 (轴力 ) 作用于模板支架的荷载包括静荷载和活荷载。 (1)脚手架的自重 (kN): NG1 = = kN; 钢管的自重计算参照《扣件式规范》附录 A。 (2)模板的自重 (kN): NG2 = = kN; (3)钢筋混凝土楼板自重 (kN): NG3 = 25 = kN; 经计算得到,静荷载标准值 NG = NG1+NG2+NG3 = kN; 经计算得到,活荷载标准值 NQ = (+2 ) = kN; 荷载时 ,立杆的轴向压力设计值计算 N = + = kN; 立杆的稳定性计算 立杆的稳定性计算公式 : σ =N/(υA)≤ [f] 其中 N 立杆的轴心压力设计值 (kN) : N = kN; υ 轴心受压立杆的稳定系数 ,由长细比 lo/i 查表得到; i 计算立杆的截面回转半径 (cm) : i = cm; A 立杆净截面面积 (cm2): A = cm2; W 立杆净截面模量 (抵抗矩 )(cm3): W= cm3; σ 钢管立杆最大应力计算值 (N/mm2); [f] 钢管立杆抗压强度设计值 : [f] =205 N/mm2; L0 计算长度 (m); 按下式计算 : l0 = h+2a = +2 = m; a 立杆上端伸出顶层横杆中心线至模板支撑点的长度; a = m; l0/i = 1900 / = 120 ; 由长细比 Lo/i 的结果查表得到轴心受压立杆的稳定系数 υ= ; 钢管立杆的最大应力计算值 ; σ=(489) = N/mm2; 钢管立杆的最大应力计算值 σ= N/mm2 小于 钢管立杆的抗压强度设计值 [f] = 205 N/mm2,满足要求。 如果考虑到高支撑架的安全因素,建议按下式计算 l0 = k1k2(h+2a)= (+2) = m; k1 计算长度附加系数按照表 1取值 ; k2 计算长度附加系数, h+2a = 按照表 2取值 ; Lo/i = / = 143 ; 由长细比 Lo/i 的结果查表得到轴心受压立杆的稳定系数 υ= ; 钢管立杆的最大应力计算值 ; σ=(489) = N/mm2; 钢管立杆的最大应力计算值 σ= N/mm2 小于 钢管立杆的抗压强度设计值 [f] = 205 N/mm2,满足要求。 二 、 南北两侧雨蓬 支架参数 横向间距或排距 (m):;纵距 (m):;步距 (m):; 立杆上端伸出至模板支撑点长度 (m):;模板支架搭设高度(m):;。[建筑土木]超高模板支撑专项施工方案
相关推荐
17 拌和设备的质量直接影响混合料拌和的质量,而拌和设备的好坏的关键就要看其骨料、粉料、水等各种物料的配合比精度是否能够得到保证,稳定土厂拌设备。 应 较好的保证各种物料的配合比,且拌 和均匀,性能稳定。 、严格控制水泥剂量 水泥剂量太小,不能保证水泥稳定土的施工质量 , 而剂量太大,既不经济,还会使基层的裂缝增多、增宽,从而引起沥青面层的相对应的反射裂缝。 所以,必须严格控制水泥用量
18 4) 轴线及高程测量控制网的平面布置 在工程两侧沿线每间隔 150m 布置一个测量控制网点,轴线定位(坐标)点与高程测量控制点合用。 控制点沿工程中心线两侧交错间隔布置,形成多个封闭三角形控制 体系。 控制点采用不锈钢钢钎预埋在混凝土墩中,标明点位号、坐标点及高程数据。 混凝土墩埋入土中至少 ,保证过程中不松动、位移。 不用时,钢钎用铁盒盖严进行保护。 控制点间距宜在 300m 以内
如果考虑到高支撑架的安全因素,适宜由公式 (3)计算 l0 = h+2a (3) a —— 立杆上端伸出顶层横杆中心线至模板支撑点的长度;a=0m; l0 = 1750mm λ= l0/i= 1750/= = 公式 (3)的计算结果: =,立杆的稳定性计算 [f],满足要求 ! 梁底立杆满足施工要求。 ( 10)立杆基础承载力验算: 立杆基础底面的平均压力应满足下式要求: p≤ fg 式中 p
d4) /64 =π( ) /64 = 104m4 横截面任意轴的惯性半径 i=√ I/A =√ 104/ 103 = ㎝ ( 2)、压杆柔度的计算 λ =μ L/i =2 830/ = 压杆可看作是一端固定,另一端自由,故压杆长度系数μ取 2; L 为杆件长度,为 830㎝ ; 该杆件受压属轴心受压杆件的截面 a类。 ( 3)、校核稳定性 从参考资料表 112可知,该杆件失稳时属于 a类截面
第一信封( 商务文件 ): 20 分 15 分 15 分 ( 2)投标文件第一信封( 技术文件 ): 10 分 、关键技术问题的认识 及其对策措施 5 分 5 分 、进度保证措施 10 分 10 分 第二信封 初步评审 ( 1)第二信封(报价清单)按照招标文件规定的格式、内容填写,字迹清晰可辨,内容齐全完整; ( 2)第二信封(报价清单)中法定代表人或其授权代理人的签字、投标人的单位章齐全
水。 13)、水压试验时环境温度不宜低于 5℃ ,当低于 5℃时 ,水压试验应采取防冻措施。 14)、当系统设计工作压力等于或小于 时,水压强度试验压力应为设计工作压力的 倍,并不应低于 ;当系统设计工作压力大于 时,水压强度试验压力应为该工作压力的。 15)、水压强度试验的测试点应设在系统管网的最低点。 对管网注水时,应将管网内的空 气排净,并应缓慢升压,达到试验压力后,稳压 30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