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土木]二区高架支模施工方案5版内容摘要:

足要求。 由于抗压强度不能满足要求,框架主梁、一级次梁下立杆支撑必须增设底座,底座采用焊接底座,则 σ =N/A= 16480/(150 150)= N/mm2 fC=10 N/mm2 混凝土抗压强度满足要求。 τ= V/A= 16480/( 48 150)= N/mm2 ft= N/mm2 抗剪强度满足要求 ★ 地基承载力 验算 架体下地基受力为: max[,,11]=依据《 郑州国际会展中心地质勘查报告》提供的地耐力为 80kN/m2,地基承载力满足要求。 ★ 地基沉降验算 地面设计荷载 po= 50KN/m2 根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各层土的压缩模量如下表: (素填土的压缩模量用 ② 1 粉土的代替) 序号 土层 土层厚度 压缩模量 Es12 Es23 Es34 Es45 Es56 Es67 Es78 1 ① 素填土 2 ② 1 粉土 3 ② 2 粉土 34 4 ③ 1 粉土 713m 15 5 ③ 3 粉土 1316m 6 ③ 4 粘土 1618m 7 ③ 5 粉土 1820m 分层总和法计算沉降量(根据施工荷载) Po= ( )= 14 附加应力 σz= 4αi Po ΔAi= σz( Zi- Zi1) 土的容重 γ= 19KN/m3 1200 框梁的作用范 围按 2m计算 (荷载不变 ),计算单元的宽度 b= 1m, 沉降量 Si=σz( Zi- Zi1) /ESi 序号 土层 深度 Zi (m) 附加应力系数α i 附加应力 σ z( KPa) 自重应力 σ c( KPa) σ z+ σ c ( KPa) 压缩模量ESi (KPa) 沉降量 Si (mm) 附加应力图面积Δ Ai 1 ② 1 2 ② 1 19 3 ② 1 68 4 ② 1 38 5 ② 1 6 ② 1 57 7 ② 1 87 8 ② 2 95 9 ② 2 133 合计 变形计算深度范围内压缩模量的当量值 ES=∑ΔAi/ Si= 1000/= 查表得经 验系数 ψc= 最终沉降量 s= = C 结果判定 顶层素填土的压缩模量太小,本计算按 ② 1 层粉土考虑。 地基沉降量过大,会导致预应力大梁的裂缝,严重影响结构的性能。 必须采取措施对地面垫层下基础进行处理,以减小地基沉降量。 地基处理 ★ 清除地表有机质土、耕植土 整个展厅部位除主地沟位置外,其它部位均进行换土,换土时采用挖掘机挖土,人工配合清土,自卸汽车外运,开挖深度标高为 米,开挖顺序由内向外,开挖完成后,严禁载重汽车碾压。 ★ 地基钎探 或静力触探,找出可能导致不均匀沉降的影响因素 如局部存在软弱土层、泥浆池、沉淀池等,则继续下挖,直到老土,土方清理完成后,必须经过验收,方可回填。 ★ 换填 2: 8灰土 回填土采用 2: 8灰土,局部下挖部分,用蛙式打夯机打夯,大面用 15 吨振动压路机碾压密实。 碾压时,要严格控制轮距,每一轮距为 8— 10cm,回填土虚铺厚度 250mm, 15 分层夯实或碾压密实。 ★ 地沟处理 地沟顶板必须设置支撑,已施工完成的地沟顶板,重新设置支撑,支撑采用 400*400间距的钢管顶撑顶紧,钢管上下设置 2cm 厚木板,新浇地沟顶板模板不得拆除,待二 区结构施工、预应力张拉完成后,方可拆除。 ★ 地面垫层 由于地面垫层受力不均,为了调节其不均匀沉降,地面作如下处理: 在主梁、一级次梁梁底部顺梁长方向的地面垫层进行局部加强处理, 加固方法如下图示: 地面垫层施工时,按照规范要求,分格缝的间距不大于 5*5m,待砼终凝后,按照设计分格缝位置弹线,切割机切开,缝的深度 150mm。 16 17 梁底模板起拱要求 ★ 主梁起拱 主梁起拱高度应考虑地基沉降 (h1)、架体变形 (h2)、结构弹性变形 (h3)等因素,结合规范要求,综合考虑本工程主梁第一次混凝土浇筑起拱高度为: h=h1+h2+h3=+15+20= 取起拱高度: 40mm。 ★ 一级次梁起拱 由于地面装饰的要求,在考虑一级次梁顶标高需与柱梁顶标高一致的情况下,通过降低一级次梁支座标高来达到起拱的目的,一级次梁起拱高度为 60mm。 一级次梁89 ★ 二级次梁起拱 由于二级次梁跨度较小,梁支模高度已随一级次梁进行了调整,所以,二 级次梁可不起拱。 主梁叠合处构造处理 ★ 迭合面拉接构造钢筋 由于柱梁采用了迭合法施工,混凝土第一次浇筑高度梁中部为 米,梁支座处为 米,为了保证梁的整体受力,需增加构造拉筋,根据主梁设计配筋,将原设计箍筋适当加密,即:将φ 12○a100/200( 8)改为φ 12○a100/150( 8)。 ★ 迭合面负弯矩构造钢筋 为了保证第一次浇筑的混凝土具有一定的承载能力,在其强度达到设计值的70— 80%时,能够承受叠合面以上的砼自重及施工荷载,且能够形成受力体 ,使支座不致于在受力状态下破坏,建议在第一次浇筑高度处增设负弯矩钢筋 10φ 25,其配置长主梁 18 度为 L0/3,且在此范围内设置 1800mm 高的箍筋,φ 12○ a200( 4)。 ★ 混凝土施工缝处理 将浮浆凿除,清理干净,浇水湿润,铺砂浆结合层。 四、梁模板设计计算 梁模板材料及结构体系选用 梁模板采用竹胶合板,支撑系统采用对拉螺栓Φ 14○ a 500*500、木方 50*100、Φ48* 钢管。 模板结构体系验算 ★ 梁侧模荷载 ① 荷载标准值 A 新浇筑混凝土对模板侧面的压力标准值 F= Ct0β 1β 2V1/2 F′ =γ CH 其中:γ C— 混凝土的密度 取为 24KN/m3 t0 =200/( T+15) T—— 混凝土的温度取 T=5℃ t0=200/( 5+15) =10 β 1— 外加剂修正系数,因采用泵送砼故取为 β 2— 砼坍落度影响系数采用泵送砼,坍落度在 160~ 180 之间,故β 2 取为 V—— 浇筑速度 取 V=则: F= 24 10 F′ =γ CH= 24=取二者之间的小值 则新浇筑混凝土对模板侧面的压力标准值为 F= KN/m2 倾倒砼产生的荷载标准值 取 F7 =2 KN/m2 ○ 2 承载能力设计荷载: F=(+F7) =(+2)= KN/m2 其中 为计算折减系数。 ★ 模板体系验算 梁侧模板体系验算 计算示意图(按三等跨连续梁计算): 19 化为线型均布荷载(取 1m宽作为计 算单元): q=F1000= N/mm ① 木模板验算( 15 厚胶合板) A、抗弯强度验算 σ =M/W 其中: M=qL2 =2020 =105 Nmm 截面抵抗矩 W=bh2/6= 1000152/6= 37500mm3 则:σ = N/mm2fm=35 N/mm2 B、挠度验算 ω =qL4/(100EI) 其中: E 表示弹性模量: 4500 N/mm2 I 表示惯性矩 I= bh3/12= 1000153/12= 105mm4 则:ω =2020/(1004500 105) = [ω ]= L/250= 说明该模板符合施工规范要求。 ② 模板背楞验算(木方 50*100) 计算示意图(按 3 等跨连续梁计算): 化为线型均布荷载: q== N/mm A、抗弯强度验算: σ =M/W 其中: M=qL2 =5 002 = W=bh2/6=501002/6=104mm3 500 500() 500 . 20 则:σ = N/mm2 fm=13 N/mm2 B、挠度验算 ω =qL4/(100EI) 其中: E 表示弹性模量: 9000 N/mm2 I 表示惯性矩 I= bh3/12=501003/12=106mm4 则:ω =5 004/(1009000106) = [ω ]=L/250= 说明该模板背楞符合施工设计要求。 ③ 次 龙骨验算(Φ @ 500) 计算示意图(按 3 等跨连续梁计算): 化为线型均布荷载: q== N/mm A、抗弯强度验算: σ =M/W 其中: M=qL2 =5 002 = W=103mm3 则:σ = fm=205 N/mm2 B、挠度验算 ω =qL4/(100EI) 其中: E 表示弹性模量: 206000 N/mm2 I 表示惯性矩 I= 104mm4 则:ω =5 004/(100206000104) = [ω ]=L/250= 说明该模板次龙骨符合施工设计要求。 ④ 主龙骨验算 计算示意图(按三跨连续梁计算 ,将集中荷截近似为均布荷截): 化为线型均布荷载: q=F==500 500() 500 . 500 500 500 21 A、抗弯强度验算 σ =M/W 其中: M=qL2 =5002 =106。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