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强夯监理细则内容摘要:

控制和主动控制的要求。 7 指令 监理工程师要充分利用监理指令,对任何事项发出书面指示,并督促承包商遵守并执行监理工程师的书面指令。 8 停止 支付 承包商的任何工程行为达不到监理工程师的要求,监理工程师都有权拒绝同意支付承包商的工程款项。 监理工程师应充分利用合同赋予的在支付方面的权力,以约束承包商按合同 规定的条件完成各项工程。 9 工地 例会 总监理工程师定期主持召开工地例会。 例会主要内容:检查上次会议议定事项落实情况,分析未完原因;检查分析工程进度计划完成情况,提出下一阶段进度目标及其落实措施;检查分析工程质量情况,对存在质量问题提出改进措施;检查工程量核定及工程支付情况;解决需要协调的有关事项。 专业监理工程师根据工程情况应及时组织专题会议,解决施工过程中的各种专项问题。 10 会见 承包 单位 当承包商无视监理工程师指示,违反合同条件进行工程活动时,由总监理工程师邀见承包单位负责人,指出其在工程上 存在问题的严重性和可能造成的后果,并提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并通知建设单位。 11 专家 会议 对于复杂的技术问题,监理工程师可召开专家会议,进行研究论证。 根据专家意见和合同条件,再做结论。 杜绝处理复杂技术问题的片面性和失误。 20 第四章质量控制 一、质量 控制目标 值: 1) 质量控制点报验率: 100% ; 2) 分部 (子分部 )工程:合格率 100% 3) 单位工程质量合格率 100%; 4) 竣工资料交验合格率 100%; 5) 监理人员岗前业务培训率 100%; 6) 监理人员服务质量考核成绩优良率达到 90%以上; 二、施 工准备阶段的质量控制 序号 项目 控 制 内 容 备注 1 监 理 准 备 工 作 建立本专业项目的监理组织机构。 对监理人员进行岗前培训。 明确分工范围、岗位的职责和权限,以及岗位的质量责任。 熟悉本工程的施工合同、监理合同,并认真分析施工合同的专用条款。 明确本工程的结算方式、合同造价指标。 认真审阅与本专业相关的设计文件,重点学习、掌握 《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 GB502022020;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 JGJ79— 2020。 配备必要的检测设备和器具,对施工过程进行拍照、录象的设备。 2 施工单位质量保证体系审查 要求施工单位建立健全各级质量保证的组织机构。 审查保证施工质量的控制、协调措施,控制工作重点要放在“预防为主”上。 审查各级质量检查人员的配备情况。 审查各级质量检查人员的职责和权限的落实情况。 检查行之有效的质量保证制度和相应的奖惩制度的建立情况。 审查质量保证体系的资源配备是否充足;资源水平能否满足施工质量的要求。 配备的检测设备(如:钢板尺、钢卷尺、水准仪、经纬仪)要齐全;要在检定的时间范围内 使用 ; 配备的施工机械设备要先进合理、安全可靠,并能满足施工质量要求。 审查施工单位的资质、技术人员、主要工种的岗位资格证书,现场质量检查人员的岗位资格证书。 3 设计交底和施工图会审 审查设计文件,明确 强夯 的设计参数。 认真审阅施工图纸,并到现场踏查了解地表及地下障碍物情况。 在审阅设计文件的基础上,分析施工的难易程度,施工难点是否与施工企业的技术水平、技术装 备水平相一致。 协助建设单位组织设计交底和图纸会审工作。 根据建设单位对工程提出的具体要求,有针对性地核实施工图及施工现场情况、存在的问题。 在做好设计图纸预审工作的基础上,各预审单位提出设计漏项,设计错误、疑难问题,由设计单位解答或协商解决。 21 设计交底和施工图会审应形成记录,会后由施工单位整理成会议纪要,并由建设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共同签认。 4 施工方案审查 工程量要清晰、明确。 施工资源的配备能够保证施工质量和满足工程进 度的要求。 按质量控制点编制行之有效的质量检验计划。 夯击点布置图、施工参数、施工工艺、质量控制标准 施工方法、劳动力组织和施工进度 工程质量与安全技术措施 三、 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质量控制点的设置 为保证工程施工过程中所有单位、所有环节的施工质量都得到切实有效的控制,同时充分体现分级管理、各负其责的原则。 设定 地基 处理 施工质量控制点。 监理人员要按照质量控制点一览表中的规定进行施工质量的监督和管理。 在质量控制点一览表中: A —— 业 主、监理单位和施工单位的质量控制人员共同检查确认。 B —— 监理单位和施工单位的质量控制人员共同检查确认。 C —— 施工单位的质量控制人员自行检查确认。 R —— 提交检查记录(监理文件、交工文件)。 P —— 旁站监理(填写旁站监理记录)。 地基处理 工程质量控制点一览表 序号 控 制 点 名 称 控制等级 备 注 1 区域测量 放线 :场区区域划分、控制网测量 AR 2 回填时基底排降水措施到位、无积水,基底淤泥、垃圾杂 物、树根、草根、冻块、积雪等是否清理干净 BR P 3 回填料厚度、标高控制,回填料质量 、回填方式 BR P 4 夯点放线、夯击范围测量 BR P 5 强夯参数: 夯击能、夯锤落距、锤重选择 BR P 6 强夯法施工: 夯击 遍 数、夯击次数、夯击间歇时间、 最 后2 击沉降量 BR P 22 7 地基承载力检验 AR 质量控制要点、内容、目标和方法 序号 控制点 控制内容 执行 标准 控制目标 检查 方法 1 区域测量放线 审查技术文件及资料 总平面布置图 资料填写、绘制正确。 审查 场区区域划分 场区区域划分图 测量准确。 水准仪、经纬仪 控制网测量 施工图 ; 《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20 控制级别准确、控制网闭合。 水准测量高程闭合差:允许偏差对向观测 177。 (m);导线测量方位角闭合差:允许偏差测回≤ 24(``),两半测回间角 (``): DJ2 为 20, DJ6为 30。 导线测量 方位角闭合差:附合177。 30 n ,一端177。 30 5n , 相对闭合差: 1/2020 ,高程 177。 1n ; 测距限差:同一测回互差( mm): Ⅰ级 Ⅱ级 Ⅲ级 20,往返测平 2mD。 注: S 为边长( Km); n 为水准或导线测量的测站数; mD 标称精度。 水准仪、经纬仪 2 回填时基底处理 排降水措施到位、无积水,基底淤泥、垃圾杂物、树根、草根、冻块、积雪等是否清理干净 《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22020; 达到验收标准 观察 3 回填土 回填土的边界 控制; 回填材料内垃圾杂物清理干净、 施工图;GB502022020 达到验收标准 观察 钢卷尺 测量 23 不同标段和同一标段不同区段之间的搭 接 ; 台阶及台阶之间搭接的处理 ; 边坡的形成、边坡区原地面及边坡区坡脚原地面的处理 ; 回填方式: 施工图、GB502022020 按设计及规范 要求 进行处理; 回填方式:每层回填厚度 _1m_;接茬位置、处理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 钢卷尺 测量 观察 4 夯点放线 夯点间距 施工图、GB502022020 控制在177。 500mm 以内 钢卷尺 测量 夯击范围测量 施工图;试夯报 告 对于一般建(构)筑物宜向外边缘扩延 1/2~1/3H;对于重大建(构)筑物、边坡工程、膨胀土及煤矸石向外边缘扩延不应小于 1H。 注: H为强夯有效加固深度 钢卷尺、经纬仪 测量 5 强夯参数 夯击能 设计要求 满足设计要求 审查 锤重 施工图、GB502022020 控制在177。 100mm 以内 称重 夯锤落距 施工图、GB502022020 控制在177。 300mm 以内 钢卷尺、经纬仪 测量 6 强夯法施工 夯击遍数 施工图;试夯报告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 2020 符合各标段强夯夯击能区 域布点统计 表的规定 查数法 夯击次数 施工图;试夯报告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 2020 主夯点的夯击次数:不少于 8 次; 满夯点的夯击次数:不少于 2~3 次 查数法 24 夯击间歇时间 试夯报告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 JGJ79—2020;《强夯地基技术规程》 符合试夯报告和规范要求 计时 最 后 2 击沉降量 试夯报告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 JGJ79—2020;《强夯地基技术规程》 4000 、 6000 试区不大于: 100mm; 8000 试区不大于: 200mm; 钢 卷尺、水准仪 测量。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