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市政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内容摘要:

③ 终碾后使用胶轮压路机。 5 检查井与路面衔接不 平 顺 现象 路面上的各类检查井较路面 呈现高差 ,井周路面下沉、破损。 原因分析 各专业的井盖、井室标准不一致,井圈高度不够,加固砼 的 作用 不大。 施工放样不仔细,检查井标高偏高或偏低,与路面衔接不齐平。 检查井基础下沉,其周边回填土及路面压实不足,交通开放后,井周路面逐渐下沉。 井壁及管道接口渗水,使路基软化或淘空,加速下沉。 预防措 施 设计部门(含各专业管线设计部门) 应适当加大 检查井井圈高度, 保证 砼 的加固作用。 对排水偏口、大圈的井壁厚度予以加大,可将井圈直接埋在偏口的井壁中,使井圈安装更加牢固。 保证 井圈周边加固板按设计标高,坚实、平稳、紧密地 座在 砼 找平层上。 加固板上要预先抹上高标号细石砼(或环氧胶泥), 既保证 检查井圈与其紧密结合,又能通过调整细石砼(或环氧胶泥)的厚度来控制检查井的标高。 采用 膨胀螺栓或钢筋将检查井 与加固板牢固连接 ,抵抗车轮对检查井的冲击荷载,防止检查井在冲击荷载的作用下发生 位移。 采用小型压路机 沿检查井周边进行碾压,确保检查井周围沥青砼达到设计要求的密实度。 待面层砼铺设结束 、 小型压路机也碾压结束后, 再 用 18t 压路机在此处进行正常碾压。 管线施工工期应符合设计程序,回填时必须分层夯实,保证密实,且回填材料要符合要求。 各专业的检查井施工,应严格 按照 《检查井设计与施 工标准图集》( HDBT2020001)要求,凡是在 车行道的各种 检查井必须 采用 钢筋砼结构。 其他道路的 砌筑检查井必须保证砂浆强度达到设计和质量标准要求。 管道接口处施 工时,要确保 不渗水。 6. 附属工程 边石线形不顺、破损 现象 边石不直顺,转弯处不圆顺,干研缝边石破损。 原因分析 ① 边石线型不好。 放样拉线不准,施工时又未进行调整;二边石加工时转弯半径控制不准。 ② 干研缝边石 遭 轻微碰撞造成边角破损。 预防措施 ① 施工人员 在 放样时应 做到 准确 无误。 ② 事先在现场将转弯 处 边石放大样,再 进行边石 加工。 ③ 机动车道上 禁止 使用干研缝边石。 人行道土基不夯实,水泥砼基层不密实、不平整 ,人行道渗水性不良 现象 ① 人行道开槽后,原有土基不碾压,树坑等构筑物周边不夯实,呈松散状态。 ② 水泥砼基层在浇注砼时,不进行平板振捣,随意摊铺,导致水泥砼基层不平整、不密实,影响路面砖的铺筑。 ③ 人行道雨水渗透能力差,雨量较大时形成积水。 原因分析 ① 施工人员质量意识差,重主体、轻附属,没有 认识 到人行道土基与基层的重要性。 ② 人行道砼基层未考虑渗水设施。 预防措施 ① 加强施工人员的质量教育,提高其质量意识。 ② 凡铺筑人行道路基层时, 应采用 平板夯振捣。 ③ 基层砼浇注时,应适当预留渗水孔, 保证有一定的雨水渗透能力。 路面砖 现象 ① 路面砖砼不密实,强度不足 ,在运输过程中缺棱掉角。 ② 路面砖饰面层强度不足、厚度不均或不够、耐磨性差, 道路通行 后出现麻面现象。 ③ 路面砖经过一定时间的使用,面层褪色,颜色不一。 ④ 几何尺寸 超差。 原因分析 ① 路面砖生产企业使用劣质材料,以次充好。 ② 路面养生时间不够或不注意养生。 ③ 路面砖饰面层应是 ~ 彩色砼,但有的产品只是在砼表面有一层薄薄的彩色水泥浆。 ④ 施工单位选购 价格低廉或 不合格的 路面砖。 预防措施 ① 路面砖生产企业应严格按规定要求进行生产,砼配合比应准确,必须保证路面砖强度。 确保 ~ 的彩色砼厚度。 ② 施工单位采购路面砖时,应选用合格产品。 ③ 建设单位在招标文件中对路面砖的质量标准 予以 明确规定。 路面砖与边石衔接不平顺,缝隙过宽 现象 ① 铺砌路面砖与边石顶面出现相对高差。 ② 路面砖与边石间缝隙过宽或宽窄不一,影响观感质量。 原因分析 ① 对 边石顶高程和平顺度控制不好,铺砌路面砖时, 只注重砖的平整度, 对 铺砖高程控制不准确。 ② 边石 的几何尺寸超 差,顺 直度较差,导致路面砖与边石间缝隙宽窄不一。 预防措施 选用合格的边石, 加强对操作工人的培训,强化观感质量 控制 意识,对路面砖高程及边石直顺度应严格控制。 路面砖与检查井、路灯 底座或其它突出物 周边不圆顺、不平顺 现象 ① 铺筑路面砖时与检查井、路灯 底座或其它突出物 周边不圆顺,有缝隙或两者间不平顺。 ② 路面砖与 突出 物衔接处用水泥砂浆抹面,表面 出现收缩裂缝。 原因分析 ① 施工人员不使用 专用 切割机具。 ② 检查井标高不准确。 ③ 砂浆 抹面 的作法不当 , 或 养生不及时。 预防措施 ① 路灯与检查井周边 宜 采用专用、异型 预制盖板与路面砖衔接。 ② 检查井在铺砌路面砖前应调整好标高。 ③ 路灯、树坑 嵌缝处选用塑性较好的材料嵌实, 如沥青膏 等。 无障碍通道 现象 ① 无障碍通行通道止步、转向标志不全或缺失。 ② 通道没有形成连续,影响使用功能。 原因分析 施工时未按相关无障碍规范实施。 预防措施 施工时严格按相关无障碍通行规范执行。 二、 桥梁工程 7.桩基工程质量通 病 坍孔 现象 钻孔或成孔过程中,孔壁坍落,造成孔底积泥,孔深不足。 7. 2 原因分析 泥浆比重不够,粘度、胶体率等不符合要求或成孔速度过快,在孔型不能形成坚实泥膜,没有随地质变化调整泥浆比重,造成孔壁不稳。 由于掏渣或清孔未及时补充泥浆或水。 当钻至砂砾等强透水层时,造成孔内水头高度低于孔外时,压向孔壁的水压力减小,造成坍孔。 吊放钢筋笼时碰撞孔壁或破坏孔壁泥膜。 成孔后未及时浇注砼,静置时间过长。 护筒埋置时,底部和四周未用粘土填实或埋置过浅。 7. 3 预防措施 应随时检查泥浆的各种技术指标,根据不同土层采用不同的泥浆比重,确保泥浆具有足够的稠度,保证孔内水位差,维护孔壁稳定。 钢筋的吊放、接长应注意不碰撞孔壁。 清孔时应制定专业负责排水,保证钻孔内必要的水头高度。 钻孔应根据不同土层采取不同转速,如在砂性土或含少量卵石中钻进时,可用一档或二档转速,并控制进尺;在地下水位高的粉砂中钻进时,宜用低档转速钻进,同时应加大泥浆比重和提高孔内水位。 尽量缩短成孔后至浇注砼的时间间隔,保证施工的连续性。 放置护筒后,在护筒周围对称地夯填粘土,防止护筒变形或位移,并应夯填密实,不渗水。 8.缩孔 现象 成孔过程中或成孔后,局部孔径小于设计要求。 原因分析 钻头直径偏小。 软土层受地下水位影响。 钻进土层中有软垫层,遇水膨胀后,使孔径缩小。 预防措施 应经常检查钻具尺寸和成孔直径,并及时更换钻头。 遇到软土时,采用失水率小的优质泥浆 护壁。 采用钻头上下反复扫孔,将孔径扩大至设计要求。 9.钢筋平面位置与设计要求不符 现象 钢筋笼吊运中变形,安装位置不正确,钢筋笼保护层不够或一侧偏大,另一侧偏小。 原因分析 钢筋笼加工后,在堆放、运输、吊入时没有严格遵守技术操作规程。 钢筋笼上垫块放置数量不足,不能有效控制钢筋笼保护层厚度。 钢筋笼未垂直吊放入孔,而是斜插入孔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