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整理)工程测量顶岗实习报告内容摘要:

法和偏角法的计算公式和测设方法。 路线纵断面测量 目的 ——测定线路中桩处的高程,绘制纵断面图,为线路设计提供基础资料。 工作步骤 ——“先基平后中平 ” 基平测量 1) 水准点的设置。 a) 位置:埋设在距中线 50100m ,且不易破坏之处。 b) 设置密度: 相隔 ——山区 相隔 1km2km ——平原区 每隔 5km 、路线起终点、重要工程处,设永久性水准点。 2) 基平测量的方法 a) 路线 ——附合水准路线。 b) 仪器 水准仪 ——不低于 DS3 精度 全站仪 ——竖直角观测精度不大于 ,标称精度不低于( 5+5 10 6 D ) mm c) 测量要求 水准测量 ——一般按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进行。 如:要进行往返测,闭合差不超过 mm 三角高程测量 ——一般按全站仪电磁波三角高程测量(四等)规范进行。 中平测量 1) 定义: 在基平测量后提供的水准点高程的基础上,测定各个中桩的高程。 2) 方法: ( 1)水准仪法 从一个水准点出发,按普通水准测量的要求,用 “视线高法 ”测出该测段内所有中桩地面高程,最后附合到另一个水准点上。 高差闭合差的限差为: 高速公路、一级公路: ( mm); 二级及以下公 路: (mm)。 ( 2)全站仪法 先在 BM1 上测定各转点 TP1 、 TP2 的高程,再在 TP1 、 TP2 上测定各桩点的高程。 其原理即为三角高程测量原理。 纵断面图的绘制 以横坐标为里程,纵坐标为高程。 (详见《道路工程制图》课程) 路线横断面测 量 目的 ——测定线路各中桩处垂直于中线方向上的地面起伏情况,绘制横断面图,为线路设计提供基础资料。 方法 ——先确定横断面方向,再测定变坡点间的平距及高差。 1) 横断面方向的确定 直线段 ——采用普通方向架。 圆曲线段 ——采用求心方向架。 缓和曲线段 ——该点的法线方向。 选取缓和曲线上的一点 N ——计算偏角值 δ1 ——后视 N 点,拨角 90176。 177。 δ1。 θ12 为 P1 至 P2 点的方位角,可由 P1 、 P2 点的切线支距法坐标求得。 2) 横断面的测量方法 a) 要求: 按前进方向分成左右侧,分别测量横断面方向上各变坡点至中桩的平距及高差。 平距及高差的精度要求一般为。 b) 方法分类: 花杆皮尺法 适用于:山区低等级公路。 精度低。 水准仪法 适用于:地形简单地区,精度高。 水准仪测高差、皮尺丈量平距。 经纬仪视距法 适用于:地形复 杂地区。 精度较高。 全站仪法 适用于:地形复杂地区,精度高。 用全站仪的斜距测量模式,即可自动显示出平距和高差。 3) 横断面图的绘制 绘图时一般先将中桩标在图中央,再分左右侧按平距为横轴,高差为纵轴,展出各个变坡点。 绘出的横断面图。 全站仪中线测设及断面测量简介 基本原理 中线测设:计算中桩坐标 ——全站仪点位放样(极坐标法) 纵断面测量:全站仪测量点的高程(电磁波三角高程测量) 横断面测量:确定横断面点位 ——全站仪测量点的高程(电磁波三角高程测量) 二、全站仪点的放样功能 点位放 样原理 ( 1)先在放样点的大致位置立棱镜。 ( 2)对其进行观测,测出当前棱镜位置的坐标。 ( 3)将当前坐标与放样点的坐标相比较,计算出其差值。 距离差值 dD 和角度差 dHR 或纵向差值 ΔX 和横向差值 ΔY。 ( 4)根据显示的 dD、 dHR 或 ΔX 、 ΔY ,逐渐找到放样点的位置。 TOPCON 全站仪放样点位的方法 具体操作,详见《测量课间实习指导书》。 三、中桩测设的基本程序 测定线路交点( JD)的(线路统一)坐标 ( 1)图上定出交点。 ( 2)根据沿线布设的(导线)控制点,用全站仪 “点的放样 ”功能,实地测设出交点。 ( 3)根据实地情况进行交点位置的调整。 ( 4)根据沿线布设的(导线)控制点,用全站仪 “坐标测量 ”功能测量出交点( JD )的(线路统一)坐标。 若测出了交点的两条直线上的 4 个点坐标,可按数学方法计算出交点坐标。 中桩(线路统一)坐标的计算 ( 1)直线段中桩 由交点坐标和桩号里程,按 “坐标正算 ”公式,可计算出各中桩的坐标。 ( 2)曲线段中桩 1)计算出曲线上各中桩在切线支距法坐标系中的坐标。 2)根据 “坐标平移与旋转 ”公式,将切线支距法坐标转换成线路统一坐标。 中桩的实地放样 架全站仪在(导线)控制点或交点上,利用全站仪 “点位放样 ”功能,放样出各中桩。 四、中桩高程测量(纵断面测量) 中桩高程测量是在中桩放样的同时进行的。 在中桩位置立棱镜,输入仪器高和棱镜高,即可利用全站仪 “三维坐标测量 ”功能,在(导线)控制点上,测出 中桩处的地面高程。 五、横断面测量 横断面测量也可在中桩测设、纵断面测量的同时进行。 关键在于如何将棱镜立在中桩的横断面方向上。 其方法之一是: 大致横断面方向上的某变坡点 F39。 处立棱镜,测出点 F39。 的平面坐标。 2 、根据测站点 B 及点 F39。 的坐标, 计算出方位角 αBF ,将其与方位角 αBA 相减,得角 ∠ FBA。 据中桩 A 处的切线角 φA 及切线支距法的 x 轴的坐标方位角,可得 A 处切线的方位角,进而得到 A 处法线方向的坐标方位角 αAF。 由 αAF 和 αAB 可得角 ∠ BAF。 根据角 ∠ FBA 、 ∠ BAF 和边长 DAB ,可计算出 DBF。 摘要 : 目前,公路工程施工放样广泛采用全站仪进行, 利用全站仪进行放样的关键在于放样点的坐标计算,本文就公路中桩及中线以外各点的坐标计算进行探讨。 关键词 : 施 工放样 全站仪 坐标计算 随着全站仪的日益普及,坐标放样的方法因其准确、迅速的优点而在施工中得到了越来越多的使用。 而利用全站仪进行坐标放样,关键的问题就在于如何计算出需放样点的坐标。 在公路施工过程中,需要进行放样的点位,不外乎两种情况:一是该点位于公路中线上,即公路中桩;另一类则是点位在中线以外,位于某个中桩的横断方向上。 这样无论哪种情况,需要放样的点的桩号首先是已知的。 以下就这两种情况,分别讨论一下其坐标的计算方法。 1. 公路中线上点的坐标计算 当需放样的点位于公路中线上时,如图 1 ,各 JDi 的坐标 (Xi , Yi) 在控制测量阶段就已经测定 ( 或由施工图文件中《直线、曲线及转角表》中查出 ) ,相邻 JD 连线的坐标方位角 Ai1,i 可由同样方法查出,或利用 JD 坐标反算推出。 各曲线主点坐标可由《直线、曲线及转角表》查出,或由曲线要素值及 , 计算得到。 直线上各中桩坐标计算 当需要放样的 P 点位于直线上时,有两种情况:位于 YZ ( HZ )之间和 ZY ( ZH )之间,或者 位于公路 QD 和 ZH ( ZY )之间,其计算方法相同,公式如下: (。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