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业资格考试]20xx年通信工程师通信综合能力中级终端与业务中级复习题内容摘要:

(五 )破坏国家宗教政策,宣扬邪教和封建迷信的; (六 )散布谣言,扰乱社会秩序,破坏社会稳定的; (七 )散布淫秽、色情、赌博、暴力、凶杀、恐怖或者教唆犯罪的; (八 )侮辱或者诽谤他人,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 (九 )含有法律、行政法规禁止的其他内容的。 信 息服务业务、因特网及其他数据通信业务的服务标准 、 DDN、帧中继数据传送业务的服务标准 、 DDN、帧中继数据传送业务的服务质量指标 预受理时限 平均值 ≤4 工作日,最长为 8 工作日。 25 预受理时限指用户登记后电信业务经营者进行网络资源确认,答复用户能否安装所需要的时间。 入网开通时限 本地网业务:平均值 ≤3 工作日,最长为 5 工作日; 长途网业务:平均值 ≤4 工作日,最长为 7 工作日。 入网开通时限指电信业务经营者自受 理之日起,至为用户开通业务,实际使用的时间。 通信设备障碍修复时限 平均值 ≤4 小时,最长为 8 小时。 通信设备障碍修复时限指自用户提出障碍申告时起,至障碍排除或采取其他方式恢复用户正常通信所需要的时间。 、 DDN、帧中继数据传送业务的通信质量指标 数据传送业务的通信质量指标 呼叫建立时延 (指标见表 1) 虚连接的呼叫建立时延指一个用户自发送 “ 呼叫请求 ” 分组开始,至从网络接收到 “ 呼叫连接 ” 分组结束 所经过的时间。 表 1 给出呼叫建立时延的统计指标值,表 1 中的 X 值见表 2。 26 数据分组传输时延 (指标见表 3) 数据分组传输时延指从一个分组的最后一个比特进入网络的源节点开始 ,到该分组的第一比特离开终节点结束经过的时间。 表 3 给出数据分组传输时延的统计指标值,表 3 中的 Y 值见表 4。 表 1 呼叫建立时延的统计指标值 表 2 呼叫建立时延的统计指标值的 X 值 27 表 3 数据分组传输时延的统计指标值 表 4 数据分组传输时延的统计指标值的 Y 值 通信产品与业务分类描述 固定网普通电话业务: 通信企业的赢利模式、业务模式、渠道模式的具体内容 赢利模式: 盈利模式就是企业为实现盈利目标而采取的方式方法 ,是企业对 主要战略和经营层面的活动 (包括客户选择、价值获取、战略控制和业务范围等 )进行设计 ,最终形成有助于利润实现的操作路径的组合。 全球电信业务发展有两个突出的特点 :一是增值28 业务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在提高。 二是以娱乐为主的移动内容类增值业务成为继短信息服务和图铃下载业务之后的又一热点业务。 市场营销 p174 PEST分析法 : PEST 分析是指宏观环境的分析, P 是政治(Political System), E 是经济 (Economic), S 是社会 (Social),T 是技术 (Technological)。 在分析一个企业集团 所处的背景的时候,通常是通过这四个因素来进行分析企业集团所面临的状况。 政治法律环境 Political Factors 政治环境主要包括政治制度与体制,政局,政府的态度等;法律环境主要包括政府制定的法律、法规。 1. 政治环境是否稳定。 2. 国家政策是否会改变法律从而增强对企业的监管并收取更多的赋税。 3. 政府所持的市场道德标准是什么。 4. 政府的经济政策是什么。 5. 政府是否关注文化与宗教。 6. 政府是否与其他组织签订过贸易协定,例如欧盟( EU), 北美自由贸易区 ( NAFTA), 东盟 ( ASEAN)等 29 经济环境 Economic Factors 构成经济环境的关键战略要素: GDP、利率水平、财政货币政策、通货膨胀、失业率水平、 居民可支配收入 水平、汇率、能源供给成本、市场机制、市场需求等。 1. 利率。 2. 通货膨胀率与人均就业率。 3. 人均 GDP 的长远预期等。 社会文化环境 Sociocultural Factors 影响最大的是人口环境和文化背景。 人口环境主要包括人口规模、年龄结构、人口分布、种族结构以及收入分布等因素。 1. 信奉人数最多的宗教是什么。 2. 这个国家的人对于外国产品和服务的态度如何。 3. 语言障碍是否会影响产品的市场推广。 4. 消费者有多少空闲时间。 5. 这个 国家的男人和女人的角色分别是什么。 6. 这个国家的人长寿吗。 老年阶层富裕吗。 7. 这个国家的人对于环保问题是如何看待的。 技术环境 Technological Factors 30 技术环境不仅包括发明,而且还包括与企业市场有关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出现和发展趋势以及应用背景。 1. 科技是否降低了产品和服务的成本,并提高了质量。 2. 科技是否为消费者和企业提供了更多的创新产品与服务,例如网上银行、新一代手机等。 3. 科技是如何改变分销渠道的,例如 网络书店 、机票、拍卖等。 4. 科技是否为企业提供了一种全新的与消费者进行沟通的渠道,例如 Banner 广告条、 CRM 软件等。 PEST 分析法是战略 外部环境分析 的基本工具,它通过政治的( Politics)、经济的( Economic)、社会的( Society)和技术的( Technology)角度或四个方面的因素分析从总体上把握宏观环境,并评价这些因素对 企业战略目标 和战略制定的影响。 四大方面的影响因素 P 即 Politics,政治要素,是指对组织经营活动具有实际与潜在影响的政治力量和有关的法律、法规等因素。 当政治制度与体制、政府对组织所经营业务的态度发生变化时,当政府发布了对企业经营具有约束力的法律、法规时,企业的经营战略必须随 之做出调整。 法律环境主要包括政府制定的对企业经营具有约束力的法律、法规,如 反不正当竞争法 、税法、环境保护法以及外贸法规等,政治、法律环境实际上是和经济环境密不可分的一组因素。 处于竞争中的企业必须31 仔细研究一个政府和商业有关的政策和思路,如研究国家的税法、反垄断法以及取消某些管制的趋势,同时了解与企业相关的一些国际贸易规则、知识产权法规、劳动保护和社会保障等。 这些相关的法律和政策 能够影响到各个行业的运作和利润。 E 即 Economic,经济要素,是指一个国家的经济制度、经济结构、产业布局、资源状况、经济发展水平以及未来的经济走势等。 构成经济环境的关键要素包括 GDP 的变化发展趋势、利率水平、通货膨胀程度及趋势、失业率、居民可支配收入水平、汇率水平、能源供给成本、市场机制的完善程度、市场需求状况等等。 由于企业是处于宏观大环境中的微观个体,经济环境决定和影响其自身战略的制定,经济全球化还带来了国家之间经济上的的相互依赖性,企业在各种战略的决策过程中还需要关注、搜索、监测、预测和评 估本国以外其他国家的经济状况。 S 即 Society,社会要素,是指组织所在社会中成员的民族特征、文化传统、价值观念、宗教信仰、教育水平以及风俗习惯等因素。 构成社会环境的要素包括人口规模、年龄结构、种族结构、收入分布、消费结构和水平、人口流动性等。 其中人口规模直接影响着一个国家或地区市场的容量,年龄结构则决定消费品的种类及推广方式。 每一个社会都有其核心价值观,它们常常具有高度的持32 续性,这些价值观和文化传统是历史的沉淀,通过家庭繁衍和社会教育而传播延续的,因此具有相当的稳定性。 而一些次价值观是 比较容易改变的。 每一种文化都是由许多亚文化组成的,它们由共同语言、共同价值观念体系及共同生活经验或生活环境的群体所构成,不同的群体有不同的社会态度、爱好和行为,从而表现出不同的市场需求和不同的消费行为。 不同的国家之间有人文的差异,不同的民族之间同样有差异,我国有众多民族,虽同是中华民族但却存在着较大的人文差异,如藏族的生活方式和藏传佛教的宗教色彩联系紧密,牛是藏族的吉祥动物,在 西藏 地区的越野车辆市场中日本丰田越野车占据着绝对的市场分额,原因是其标识形似牛头,因此广受藏族人民的欢迎。 可见文化对于战略的影响有时是巨大的。 自然环境是指企业业务涉及地区市场的地理、气候、资源、生态等环境。 不同的地区企业由于其所处自然环境的不同,对于企业战略会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国家,这种影响尤其明显,如同一种产品在我国东南部的广东地区其市场的营销战略和西藏等西北高寒地区有较大差距,但很多时候此点会被忽略。 T 即 Technology,技术要素。 技术要素不仅仅包括那些 引起革命性变化的发明,还包括与企业生产有关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出现和发展趋势以及应用前景。 在过33 去的半个世纪里,最迅速的变化就发生在技术领域,像 微软 、惠普、通用电气等高技术公司的崛起改变着世界和人类的生活方式。 同样,技术领先的医院、大学等非盈利性组织,也比没有采用先进技术的同类组织具有更强的竞争力。 波特五力模型法: 五力分析模型是 迈克尔 波特 (Michael Porter)于 80 年代初提出,对 企业战略 制定产生全球性的深远影响。 用于 竞争战略 的分析,可以有效的分析客户的竞争环境。 五力分别是: 供应商的讨价还价能力、购买者的讨价还价能力、潜在竞争者进入的能力、替代品的替代能力、行业内竞争者现在的竞争能力。 五种力量的不同组合变化 最终影响行业利润潜力变化。 五种力量模型将大量不同的因素汇集在一个简便的模型中,以此分析一个行业的基本竞争态势。 五种力量模 型确定了竞争的五种主要来源,即 供应商 和购买者的议价能力, 潜在进入者的威胁,替代品的威胁,以及最后一点,来自目前在同一行业的公司 间的竞争。 一种可行 战略 的提出首先应该包括确认并评价这五种力量,不同力量的特性和重要性因行业和 公司 的不同而变化 ,如下图所示: 34 1. 供应商的议价能力 供方主要通过其提高投入要素 价格 与降低单位 价值 质量 的能力,来影响行业中现有 企业 的 盈利能力 与 产品竞争力。 供方力量的强弱主要取决于他们所提 供给 买主的是什么投入要素,当供方所提供的投入要素其价值构成了买主 产品 总成本 的较大比例、对买主 产品生产过程 非常重要、或者严重影响买主产品的质量时,供方对于买主的潜在讨价还价力量就大大增强。 一般来说,满足如下条件的供方集团会具有比较强大的讨价还价力量: 供方行业为一些具有比较稳固 市场 地位而不受市场剧烈竞争困挠的企业所控制,其产品的买主很多,以致于每一单个买主都不可能成为供方的重要客户。 供方各企业的产品各具有一定特色,以致于买主难以转换或转换 成本 太高,或者很难找到可与供方 企业产品 相竞争的替代品。 35 供方能够方便地实行前向联合或一体化,而买主难以进行后向联合或一体化。 (注:简单按中国说法,店大欺客) 2.购买者的议价能力 购买者主要通过其压价与要求提供较高的产品或 服务质量的能力,来影响行业中现有企业的盈利能力。 一般来说,满足如下条件的购买者可能具有较强的讨 价还价力量: 购买者的总数较少,而每个购买者的购买量较大,占了卖方销售量的很大比例。 卖方行业由大量相对来说规模较小的企业所组成。 购买者所购买的基本上是一种 标准化 产品,同时向多个卖主购买产品在 经济 上也完全可行。 购买者有能力实现 后向一体化 ,而卖主不可能 前向一体化。 (注:简单按中国说法,客大 欺主) 3.新进入者的威胁( threat of new entrants) 新进入者在给行业带来新 生产能力 、新资源的同时,将希望在已被现有企业瓜分完毕的市场中赢得一席之地,这就有可能会与现有企业发生 原材料 与 市场份额 的竞争,最终导致行业中现有企业盈利水平降低,严重的话还有可能危及这些企业的生存。 竞36 争性进入威胁的严重程度取决于两方面的因素,这就是进入新领域的障碍大小与预期现有企业对于进入者的反应情况。 进入障碍 主要包括 规模经济 、产品差异、资本需要、转换成本、 销售渠道 开拓、政府行为与政策(如国家综合平衡统一建设的石化企业)、不受规模支配的成本劣势 (如 商业秘密 、产供销关系、学习与 经验曲线效应 等 )、 自然资源 (如冶金业对矿产的拥有)、地理环境(如造船厂只能建在海滨城市)等方面,这其中有些障碍是很难借助复制或仿造的方式来突破的。 预期现有企业对进入者的反应情况,主要是采取报复行动的可能性大小,则取决于有关厂商的财力情况、报复记录、 固定资产 规模、行业 增长速度 等。 总之,新企业进入一个行业的可能性大小,取决于进入者主观估计进入所能带来的潜在利益、所需花费的代价与所要承担的风险这三者的相对大小情况。 (注:潜在的同行,跟风者) 4.替代品的威胁 两个处于同行业或不同行业中的企业,可能会由于所 生产 的产品是互。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