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水利]甘肃九甸峡枢纽工程碾压混凝土重力坝设计内容摘要:

口、引水发电厂房等。 碾压混 凝土重力坝中部设三孔表孔泄水孔,两侧为挡水坝段,在右岸挡水坝段中设一泄洪中孔。 枢纽建筑物布置见附图1。 枢纽建筑物布置 本枢纽正常蓄水位 m,坝顶高程 m,最大坝高 m,最大坝底宽 124m。 大坝由左岸挡水坝段、溢流坝段、右岸挡水坝段组成。 其中,左岸非溢流坝段长 m,溢流坝段长 30 m, 右岸坝段长 m, 坝顶总长度 m。 共分 9 个坝段,坝段编号由右向左排 1— 9。 .1 碾压混凝土重力坝 ① 右岸挡水坝段: 包括: 1# 、 2# 、 3# 、 4# 坝段,长度分别为 m、 30 m、 30 m、 30 m。 坝顶宽度为12m,上游直立,下游坡为 1:,起坡点高程 m。 5# 坝段长 23 m,布置一泄洪中孔,用以泄洪和放空水库,后期可兼作排沙用。 坝顶宽度为 12 m,上游直立,下游坡为 1:,起坡点高程 m。 泄洪中孔进口底板高程 m。 在坝后设弧形工作门,孔口尺寸为 5 5 m(宽高),由液压启闭机控制。 进口设事故检修平板门一道,尺寸为 5 6 m(宽高),由坝顶固定卷扬式启闭机控制。 中孔工作门后为明渠, 平坡,长 m,底宽 5 m,末端采用鼻坎挑流消能,将水流挑入主河床中。 ② 溢流坝段: 6# 坝段主要为河床溢流坝段,长度为 30 m。 堰顶宽度为 25 m,坝顶交通桥设在下游侧。 堰顶高程为 m,堰面曲线直线段坡度为 1:,起坡点高程 m。 消能形式采用挑流鼻坎消能,鼻坎高程 m,挑角 35176。 ,出口采用收缩断面形式。 三孔开敞式溢流堰顶设有弧形工作门。 孔口尺寸为 10 10 m(宽高),采用液压式弧门启闭机操作。 ③ 左岸挡水坝段: 包括: 7# 、 8# 、 9# 坝段,长度分别为 23 m、 30 m、 m。 坝顶宽度为 12 m,下游坝坡和起坡点高程同右岸挡水坝段。 在 7# 挡水坝段左侧,坝轴线下游 m~ m 处布置电梯及楼梯井,平面尺寸为 m,高度均为 170 m,分别联通灌浆廊道及各层 排水、观测、交通廊道。 溢洪表孔 溢洪设 3 个表孔,孔口尺寸为 10 10 m(宽高),每孔装有弧形工作阀门,液压式弧门启闭机操作。 边墩厚 m,中墩厚 3 m,堰顶高程为 2192 m。 为了减轻下游的冲刷,采用连续式挑流鼻坎消能。 坎顶高程 m,挑角 35176。 ,出口为收缩断面型式。 经水利学计算,各种泄量情况下,水流都不会对大坝坡脚、泄洪建筑物等造成危害。 计算最大挑距 222~ m,下游冲坑深度 m,最深点高程 m。 泄洪中孔 泄洪中孔为 1 孔,底板高程为 m,进口设事故平板闸门,孔口尺寸为 5 6 m(宽高),由坝顶固定卷扬式启闭机启闭。 坝体下游面设有弧形工作门,孔口尺寸为 5 5 m(宽高),由液压启闭机启闭。 工作门前为有压流,后为明渠,槽宽 5 m,无压平段长 m后接反弧段,反弧半径 25 m, 挑角 20176。 ,鼻坎高程 m,最大挑距 ~ m,最大冲坑深 m,最深点高程 m。 中孔作为泄洪及放空水库之用,并兼作后期排沙。 大坝建筑物布置见附图 附图 3 5 非溢流坝段剖面设计 剖面设计原则 ① 满足稳定和强度要求,保证大坝安全; ② 工程量少,造价低; ③ 外形轮廓简单,便于施工; ④ 满足运行要求。 基本剖面 重力坝承受的主要荷载是静水压力、扬压力和自重,控制剖面尺寸的主要因素是稳定和强度要求,并使工程量最小的 三角形剖面。 因为作用于上游面的水压力呈三角形分布,故重力坝的基本剖面应是顶部与上游水位齐平的三角形(见图 2)。 重力坝基本剖面呈三角形,在平面上坝轴线通常呈直线。 时为了适应地形地质条件或为了枢纽布置上的要求,也可成折线或折率不大的拱向上游的拱形。 根据工程经验,一般情况下,上游坡率 n = 0~ ,常作成铅直或上部铅直下部向上游倾斜。 此设计中上游取铅直(ψ= 0176。 )。 WPUBαγHHψ图2 重力坝基本剖面 实用剖面设计 坝顶高程确定 根据调洪演算成果,水库设计洪水位为 m,校核洪水位为 m,正常蓄水位为 m,《混凝土重力坝设计规范》 [10]规定,坝顶应高于校核洪水位,坝顶上游防浪墙顶高程应高于波浪顶高程,其与正常蓄水位或校核洪水位的高度差由下式计算,取其高者作为选定高程。 Δ h = 2hl + hz + hc ( 5— 1) 式中: Δ h—— 坝顶距水库静水位的高度, m; 2hl—— 波浪高度, m; hz—— 波浪中心线至水库静水位的高度, m; hc—— 坝顶超高, m。 ○ 1 波浪高度 2hl 公式为: 2hl = V。 5/4 D1/3 ( 5— 2) 式中: V—— 计算风速,本工程中 V 设 =30 m/s, V 校 =15 m/s; D—— 水库吹程,本工程中 D 设 =, D 校 = ○ 2 波浪中心线至水库静水位的高度 hz 的公式为: LLz 1l H Πc t hh Π4h2 ( 5— 3) 式中: L—— 波长, m,由公式 L=(2hl) 计算; H1—— 坝前水深, m。 以上( 2)( 3)计算公式采用的是:官厅水库半经验公式,本工程是峡谷型 水库,适用上公式。 ○ 3 安全超高 hc 采用表 5— 1。 表 5— 1 安全超高 hc(单位: m) 荷载组合(运用情况) 坝的级别 1 2 3 5 基本组合(正常运用) 特殊组合(非常 运用) 此工程枢纽建筑物为Ⅰ级工程,则在设计情况和校核情况下,安全超高分别取 m和 m。 ④ 由以上( 1)、( 2)、( 3)三式联立,得坝高计算成果表 5— 2。 表 5— 2 坝高计算成果表 控制参数 L 2hl hz hc Δ h 坝高 H 设计情况 校核情况 确定坝顶高程为: m。 坝顶高度 H 取为: m。 坝顶 宽度确定 坝顶宽度一般取坝高的 6%~ 10%,且不小于 2 m,当在坝顶布置移动式起闭机时,坝顶宽度要满足安装门机轨道的要求。 由于施工及运行要求,坝顶应有足够的宽度,考虑到本工程坝顶无交通要求,结合以上坝顶高程,坝顶高度 H 取 m, 则坝顶宽取值范围为: ( 6%~ 10%) =~ m 初步取 12 m。 坝底宽度的确定 根据工程经验,下游坝坡坡率 m=~ ;底宽约为坝高的 ~ 倍。 本工程中: 下游坝坡坡率 m取 ,坝底宽度取值范围为: ( ~ ) =~ m,坝底宽初步选定为 124 m。 综上初步选择,挡水坝段剖面如图 3,挡水坝段设计详图见附图 4。 124m12m1:图 3 挡水坝段剖面 6 溢流坝段设计 溢流坝段工作特点 ○ 1 有足够的孔口尺寸以满足泄洪要求。 ○ 2 溢流面及闸墩有较好的体形,以便使水流平顺流过坝体,不产生不利的负压和振动,避免产生空蚀现象。 ○ 3 下游不产生危及坝体及其他建筑物安全的冲 刷。 ○ 4 泄流不影响枢纽中其他建筑物的正常运行。 ○ 5 有灵活控制水流下泄的机械设备。 如闸门、启闭机等。 溢流坝的剖面设计 溢流重力坝的剖面除应满足强度、稳定、安全和经济条件外,其外形尚需考虑水流运动要求。 通常其基本剖面也是三角形,为适应泄流要求,三角形上部和下游面需做成溢流面。 溢流面由顶部溢流段、中间直线段和下部反弧段组成,上游为铅直面或折坡面。 坝顶溢流曲线段 溢流坝剖面设计中需解决的主要问题是选择溢流曲线,理想的溢流曲线具有阻 力小、泄量大、免空蚀等条件。 溢流曲线的形式很多,常用的有克 — 奥曲线和 WES 型曲线,根据克 — 奥曲线所定出的溢流剖面比 WES 曲线定出的剖面肥胖,工程量大,另外克 — 奥曲线所给出的离散坐标值,其设计、施工都不方便。 因此,我国现行规范 [9]推荐采用 WES 曲线。 ○ 1 WES 曲线型剖面堰顶上游段采用椭圆形曲线,其曲线方程为  ddd H xH xH y ( 6— 4) 式中: Hd — 定型设计水头取校核洪水位堰顶水头的 75% — 95% 堰顶水头 =校核洪水位高程 堰顶高程 == Hd=( 75% — 95%) = — 取 10 m X1= Hd= , R1= Hd X2= Hd= , R2= Hd X3= Hd= , R3= Hd ○ 2 WES 型曲线型剖面堰顶部下游段曲线按如下方程控制 当上游面铅直时,采用下公式计算: yH2x d ( 6— 5) 式中: Hd—— 堰顶定型水头。 WES 型堰面曲线如图 4。 X3123X2X1XYy H 2x . 8 5d图 4 WES型 堰面曲线 反弧段曲线 溢流坝面反弧段的作用是使水流平顺的与下游面衔接,通常采用圆弧曲线。 反弧半径R 按《混凝土重力坝设计规范》( SDJ2178) [9]规定,取 R=( 410) h, h为校核洪水位闸门全开时反弧最低点处的水深,中孔段取 25 m,溢流段取 18 m。 中间直线段 中 间直线段与坝顶曲线段和下部反弧段相切,坡度为 1:。 剖面布置 溢流坝段上游设计为铅直面,溢流坝顶部是堰面曲线,下游面中间直线段与堰顶曲线相切,溢流孔两侧的边墙沿下游坝面延伸,做成导水墙,以防止溢流面上的水流向两侧漫溢。 边墙取 3 m,导水墙厚度取 5 m。 溢流坝段剖面如图 5所示。 溢流坝段设计详图见附图 5。 图 5 溢流坝段剖面124mR18m25m。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