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水利]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工艺内容摘要:
0 01 .5 1 0 0 0 0 = 3/md m3/d 所以选择人工清渣。 2调节池设计说明及计算: 调节池设计说明: 调节池可以调节水量和水质,调节水温及 pH。 本次调节池设计为 钢筋混凝土结构,采用矩形池型。 采用停留时间法进行设计计算,本次设计采用停留时间 t=6h. 本次设计设置一个调节池,一个用于吹脱塔前,用石灰调节 pH 值至11,增加 游离氨的量,使吹脱效果增加,去除更多的氨氮。 另一个用于吹脱塔后,用酸将 pH 值降低至 8 左右,达到后续生物处理所适宜的范围。 调节池示意图如图 所示。 调节池设计计算: 调节池容积: ( 1)每日处理废水总量(即设计最大水量): Q0=280 =420m3/d ( 2)最大时平均流量: Qh=420/24= m3/h ( 3)停留时间: t=6h ( 4)调节池容积: V= Qh t 式中: V—— 调节池容积, m3; Qh—— 最大时平均流量, m3/h; t—— 停留时间, h。 计算得:调节池容积 V= 6=105m3 调节池尺寸: 调节池的有效水深一般为 ~[12], 设该调节池的有效水深为 , 调节池出水为水泵提升。 采用矩形池,调节池表面积为: HVA 式中: A—— 调节池表面积, m2; V—— 调节池体积, m3; H—— 调节池水深, m。 计算得:调节池表面积 A=105 m2 取池长 L=6m,则池宽 B=5m。 考虑调节池的超高为 ,则调节池的尺寸为: 6m 5m =84 m3,在池底设集水坑,水池底以 i= 的坡度滑向集水。 3初 沉 池 本设计采用竖流式初次沉淀池 设计参数 ①池子直径(或正方形的一边)与有效水深之比不大于 ,池子直径不宜大于 ,一般采用 ~。 ②中心管流速不大于 30mm/s,本设计中取 V0=28mm/s ③中心管下口设有喇叭口和反射板,反射板板底距泥面至少 ;喇叭口直径及高度为中心管直径的 倍;反射板的直径为喇叭口的 倍,反射板表面积与水平面的倾角为 17176。 ④中心管下端至反射板表面之间的缝隙高在 ~ 范围内,缝隙中污水流速在初沉池中不大于 30mm/s,本设计中取 v1=25mm/s。 ⑤当池子直径小于 时,处理出水沿周边流出,当直径 D≥ 时,应增设辐流式集水支渠。 ⑥排泥管下端距池底不大于 ,管上端超出水面不小于。 ⑦浮 渣挡板距集水槽 ~ ,高出水面 ~ ,淹没深度~。 设计有关公式 (1)中心管面积 max0Qf v f中心管面积( m2) qmax每次最大设计流量( m3/s) v0中心管内流速( m/s) (2)中心管直径 fd 40 d0中心管直径( m) (3)中心管喇叭口与反射板之间的缝隙高度 max3 11Qh vd h3中心管喇叭口与反射板之间的缝隙高度( m) d1喇叭口直径( m) (4)沉淀部分有效断面积 max0QF v F沉淀部分有效断面积( m2) (5)沉淀池直径 fFD 4 D沉淀池直径( m) (6)沉淀部分有效水深 36002 vth h2沉淀部分有效水深( m) t沉淀时间( h) v污水在沉淀池中流速( m/s) (7)沉淀部分所需总容积 m a x 1 208 6 4 0 0 1 0 0100ZQ C C TV Kp T两次清除污泥相隔时间( d) 污泥密度( t/m3)约为1 0P 污泥含水率( %) zK生活污水流量总变化系数 C1进水悬浮物浓度( t/m3) C2出水悬浮物浓度( t/m3 ) (8)圆截锥部分容积 )(3 2251 rRrRhV V1圆锥部分容积( m3) R圆截锥上部半径( m) h5污泥室圆截锥部分的高度( m) r圆截锥下部分半径( m) (9)沉淀池总高度 H=h1+h2+h3+h4+h5 H沉淀池总高度( m) h4缓冲层高度( m) h1超高( m) 设计有关计算 ( 1) 设中心管内流速 v0=,则池子最大设计流量 : 中心管面积: m a x04 . 8 6 1 5 0 . 2 4 30 . 0 2Qf v /ms 中心管直径: 0 4 / 4 0 . 2 4 3 / 3 . 1 4 0 . 5 5 6 3 ( )d f m ( 2) 中心管嗽叭口与反射板之间的缝隙高度: 1103 m a x 1 1v = 0 . 0 1 m /sd = 1 . 3 5 d = 1 . 3 5 1 . 1 = 1 . 4 8 ( m ) , h = Q /v d = 4 . 8 6 1 5 /( 0 . 0 1 3 . 1 4 1 . 4 8 ) = 0 . 1 1 ( m ) ( 3) 沉淀部分有效断面积: 设表面负荷 /q m m h 则 2 .5 / 3 6 0 0 0 .0 0 0 7 ( / )v m s 2m a xF = Q /v = 4 . 8 6 1 5 /0 . 0 0 0 7 = 6 . 9 4 5 ( m ) 沉淀池直径: 4 ( ) 4 (6 . 9 4 5 0 . 2 4 3 ) 9 . 1 5 7( )3 . 1 4FfDm ,采用 D=。 (4)沉淀部分有效水深:设 t=, 2 h = v t 3 6 0 0 = 0 . 0 0 0 7 1 . 5 3 6 0 0 = 3 . 8 ( m ) 2 9 .2 3 .8 2 .4 2 3Dh (符合要求 )。 (5)校核集水槽出水堰负荷: m a x 1 0 0 0 4 . 8 6 1 5 0 . 2 0 6 4 2 . 9 ( / )3 . 1 4 7 . 5Q LsD (符合要求) (6)污泥斗容积 圆锥体下底直径为 ,污泥斗斜壁与水平面的夹角为 055 ,则: 污泥斗高度 005 ( ) ta n 5 5 ( 3 . 7 5 0 . 2 ) ta n 5 5 5 ( )h R r m 2 2 2 251 3 .1 4 5( ) ( 3 .7 5 3 .7 5 0 .2 0 .2 )33hV R R r r 337 7 .9 ( ) 2 1 .5 ( )mm (1)沉淀池总高度 H 设池子保护高度 h1=,缓冲高度 h4=,则 H = h 1 + h 2 + h 3 + h 4 + h 5 = 0 . 3 + 3 . 8 + 0 . 1 1 + 0 . 3 + 5 = 9 . 5 1 m 4吹脱塔: 设计说明: 吹脱塔是利用吹脱去除水中的氨氮,在塔体中,使气液相互接触,使水中溶解的游离氨分子穿过气液界面,向气体转移,从而达到脱氮的目的 [13]。 NH3溶解在水中的反应方程式为: NH3+H2O NH4++OH 从反应式中可以看出,要想使得更多的氨被吹脱出来,必须使游离氨的量增加,则必须将进入吹脱塔的废水 pH 值调到碱性,使废水中 OH量增加,反应向左移动,废水中游离氨增多,使氨更容易被吹脱。 所以在废水进入吹脱塔之前,用石灰将 pH 值调至 9,使废水中游离氨的量增加,通过向塔中吹入空气,使游离氨从废水中吹脱出来。 吹脱塔内装填料,水从塔顶送入,往下喷淋,空气由塔底送入,为了防止产生水垢,所以本次设计中采用逆流氨吹脱塔,采用规格为 25 25 的陶瓷拉西环填料乱堆方式进行填充。 吹脱塔示意图如图 所示。 : 设计流量 Qmax=420 m3/d= m3/h= 103 m3/s 设计淋水密度 q=100 m3/( m2 d) 气液比为 2500m3/m3废水 设计计算: ( 1)吹脱塔截面积 maxQAq 式中: A—— 吹脱塔截面积, m2; Qmax—— 设计流量, m3/d; q—— 设计淋水密度, m3/( m2 d)。 计算得:吹脱塔截面积 A=420 100 2m 吹脱塔直径 D= A =(设计中取 2 m) ( 2)空气量 设定气液比为 2500 m3/m3水,则所需气量为: 420 2500= 105 m3/d=( 3)空气流速 v=( 4)填料高度 采用填料高度为 ,考虑塔高对去除率影响的安全系数为 ,则填料总高度为 5 = m. 4 UASB 反应器 设计说明 UASB,即上流式厌氧污泥床,集生物反应与沉淀于一体,是一种结构紧凑,效率高的厌氧反应器。 它的污泥床内生物量多,容积负荷率高,废水在反应器内的水力停留时间较短,因此所需池容大大缩小。 设备简单,运行 方便,勿需设沉淀池和污泥回流装置,不需充填填料,也不需在反应区内设机械搅拌装置,造价相对较低,便于管理,且不存在堵塞问题。 设计参数 ( 1) 设计参数选取如下: 容积负荷( Nv) (m3 d); 污泥产率 ; 产气率 ( 2)设计水质 表 UASB 反应器进出水水质指标 水质指标 COD BOD SS 进水水质 (mg/l) 23000 11000 2200 去除率( %) 75 90 87 出水水质 (mg/l) 5750 1100 286 ( 3)设计水量 Q= 280m3/d= 103m3/s 设计计算 ( 1)反应器容积计算 UASB 有效容积: V 有效 = 0vQSN180。 式中: Q设计流量, m3/s S0进水 COD 含量 ,mg/l Nv容积负荷 ,kgCOD/(m3 d) V 有效 = 23000 103/ = 将 UASB 设计成圆形池子,布水均 匀,处理效果好 取水力负荷 q= [m3/(m2 h)] 则 A= Qq= h=VA = D ()1/2 = 取 D= 则实际横截面积为 2A = = 2 = 实际表面水力负荷为 q1=Q/ = = 故符合设计要求 ( 2)配水系统设计 本系统设计为圆形布水器,一个 UASB 反应器设 36个布水点 池子流。[电力水利]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工艺
相关推荐
工作零件尺寸计算 此为落料拉深模,故以落料凹模为基准计算,落料凸模按间隙值以落料凹模为基准计算, 冲裁间隙是冲裁件中凸模与凹模刃口之间的间隙。 凸模与凹模每侧的间 隙称为单面间隙,用 Z/2 表示;两侧间隙之和称为双面间隙,用 Z 表示;冲 裁间隙对冲裁过程有着很大的影响;对冲裁件的质量起决定性的作用;对冲 压力和模具寿命也有较大的影响。 查表 可得:冲裁模初始双面间隙: Zmax=,
相当于一个固定支承,只限制工件一个自由度。 B 辅助支承 辅助支承用来提高工件的刚度和稳定性,不起定位作用。 辅助支承的工作特点是:待工件定位夹紧后,再调整支承钉的高度,使其与工件的有关表面接触并锁紧。 每安装一个工件就调整一次辅助支承。 另外,辅助支承还可以起预定位的作用。 常见的辅助支承有:螺旋式辅助支承、自位式辅助支承和推引式辅助支承。 工件以圆孔定位:工件以圆孔表面作为定位基面时
回 课程组答 变面 积较为合适,回 课程组答 变介电常数式,也不算错误。 问: 2)被测液体应该是导电液体还是绝缘体。 课程组答 : 如果是绝缘体,无法与不锈钢圆环之间构成电容,所以必须是导电液体 问: 3)分别写出该液位计的分辨率( %)及分辨力(几分之一米)的计算公式,并说明如何提高此类液位计的分辨率。 课程组答 : 该液位计的分辨率为 1/N100%, 分辨力为 8m/N。
是拟定零件的机械加工路线,确定加工方案中首先要做的重要工作。 基面选择得正确、合理与 否,将直接影响工件的加工质量和生产率。 在选择定位基面时,需要同时考虑以下三个问题: (4) 以哪一个表面作为加工时的精基面或统一基准,才能保证加工精度,使整个机械加工工艺过程顺利地进行 ? (5) 为加工上述精基面或统一基准,应采用哪一个表面作为粗基面 ? (6) 是否有个别工序为了特殊的加工要求
mm、Φ 105mm 10 粗镗孔Φ 66H7mm、Φ 40mm 11 钻上面 2— Φ 22mm 孔, 4— M8 螺纹底孔, 2— M6 螺纹孔,Φ 10mm 孔 12 钻前后面 8M6螺纹底孔及Φ 20mm、Φ 30mm 孔以及后面 8M6螺纹孔和Φ20 孔 13 精铣前后面 学院毕业设计(论文)说明书 9 42 14 精铣 上 面 15 精镗Φ 52J7mm,Φ 105H7mm,半精镗Φ
时间安排 ...................................................... 34《创业之星》高校创新创业实训实验室建设方案 [1]金蝶《创业之星》高校创新创业实训室建设方案 5高校创业创新实验室金蝶《创业之星 ——大学生创业模拟综合实验室》建设方案书金蝶软件(中国)有限 公司 Copyri ght s 169。 Kingdee Softw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