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土木工程概论论文内容摘要:

的迅速发展,人们提出了结构健康监测的概念,给土木工程的发展带来革命性的变化。 结构健康监测系统通过在结构上安装各种传感器,自动、实时地测量结构的环境、荷载、响应等,对结构的健康状况进行评估 ,科学有效地提供结构养护管理的决策依据,确保结构安全运营,延长结构使用寿命。 近年来,大型土木工程特别是大跨度桥梁结构的健康监测技术成为国内外工程界和学术界关注的热点,通过科研和工程技术人员的努力取得了卓有成效的研究成果。 国内外近年新建的许多大型桥梁都安装了结构健康监测系统,如我国的上海徐浦大桥、江阴长江公路大桥、东海大桥、香港地区的青马大桥,韩国 Seohae 桥和 Youngjong 桥、美国 Commodore Barry 桥和加拿大 Confedration 桥等。 像这样,通过发展结构健康监测与安全预 警,在第一时间发现建筑可能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修复与加固,既避免了可能出现的建筑事故,也基本解决了建筑过快老化损坏,不得不拆去重修的尴尬局面,及由此造成的大量经济、资源、时间上的浪费,实现建筑使用的可持续发展。 2.2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注重既有土木工程设施的再利用,实现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是在不牺牲后代并满足其需要能力的条件下,满足当前的需要 ”。 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则要在土木工程的建设、使用和维护过程中,土木工程师主动做到节能节地,并最大限度地发挥既有土木工程设施的作用。 比如, 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建筑绿化,在夏季有效降低灰砖墙表面温度,从而减少空调的使用量;可以使用节能保温型的多孔砖或复合墙体作为墙体材料,达到冬季保温隔热的作用;还可以太阳能、地下热能等新能源,减少不可再生资源用量的减少。 另外,对既有建筑的再利用也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 这方面,上海已经取得不少成功的经验:大量不用的厂房,很多已经转变为展览厅、办公楼、艺术家工作室等。 这样的改造再利用,既符合现代使用的要求,又节约了能源,避免了浪费,不失为一种有效的办法。 2.3开发利用再生资源和绿色资源,实现可持续 发展 世界上每年拆除的废旧混凝土,工程建设产生的废旧混凝土等均会产生巨量的建筑垃圾。 我国每年的施工建设产生的建筑垃圾达 4000 万吨,产生的废混凝土就有 1360 万吨,清运处理工作量大,环境污染严重。 此外,我国是 20 年来世界水泥生产的第一大国,而这本身是一项高耗资源、高耗能、污染环境的行业。 与其他材料相比,钢材和再生混凝土较为符合绿色建材的标准,应当大力发展这样的绿色建材。 对此,日本的爱知世博会,给我们上了生动的一课:材料方面,世博会的各种建筑材料表面上看很高档,但是很多都是废物利用。 许多木 版都是由建筑用木材废料加工而成,到处摆放的坐椅,是电视机壳粉碎后制成。 丰田展馆内壁由回收的废纸加工而成,长久会场日本馆,既追求了人与自然和谐,也节约了经济开支,所使用的大部分钢材和木料,都可以回收利用。 同时,竹壁的优越性在 3 到 9 月爱知的酷暑也显现无遗。 竹子本身的性能大大降低了室内温度,空调的使用也明显减少。 这一点给了我众多的思考:在建筑选材方面,在合适之处应用自然的可再生资源,节约开支的同时,也实现了生态与建筑的和谐可持续发展,何乐而不为呢。 另外,在日本爱知世博会长久手会场,茧状日本馆为减少热负荷, 利用墙面绿化、生物降解塑料材料和间伐木材 (森林中被砍掉的细木材 )实现了环保功能。 以 “自然的智慧 ”为主题的爱知世博会,展馆建设大量应用现代科技成果,突出环保性和功能性,反映出人类对自然美的孜孜追求。 而这,也应当是未来土木工程师要学习和发展的方向。 我国建筑中,李国豪教授设计的扬浦大桥也堪称经典。 引桥部分的螺旋式上升结构,节约人民币数亿元,是土木工程实现经济性可持续发展的典范。 当然,可持续发展,绝不是一味地追求节省,而是要寻求一种最合理的中间状态,既要保证建筑有足够的创意,也要追求完美的技术经济指标,以 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大的效益。 我们依旧还是要创造经典,但是绝不能建立在挥霍金钱,建立在耗费更多的资源、能源的基础之上。 现今,建筑世界已经进入到生态美学的时代,注重文化、生态、工程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注重人性化、节能与可持续发展,才是当代工程师的着眼方向。 3.身边的土木工程实例 我已经在上文中提及了许多土木工程实例,也述说了我对它们的一些认识。 下面,我想注重谈一下对苏通大桥的了解。 苏通大桥连接苏州与南通两座古城,如今正在显露雄姿。 这座全长32 .4公里的大桥,是在建中的世界第一大桥。 据 苏通大桥建设副总指挥何平介绍,苏通大桥由跨江大桥工程和南、北岸接线工程三部分组成。 全线采用双向六车道高速公路标准。 大桥总投资约64.5亿元,预计2020年底建成。 苏通大桥的建设过程将攻克一系列世界性难题,并创造四个世界之最。 最大主跨。 苏通大桥为斜拉桥。 斜拉桥自上世纪50年代开始修建,世界上已建成的各类斜拉桥有200余座。 目前世界上已建成的最大跨径斜拉桥为主跨890米的日本多多罗大桥,在建的香港昂船洲大桥主跨1018米,苏通大桥跨径1088米,建成后将成为世界最大的跨径斜拉桥。 最深基础。 苏通大 桥主墩基础由131根长约120米、直径2 .5米至2 .8米的钻孔灌注桩组成,承台长114米、宽48米,面积有一个足球场大,是世界规模最大、入土最深的桥梁桩基础。 最高塔桥。 目前已建最高桥塔为多多罗大桥224米钢塔,苏通大桥塔为高300 .4米的混凝土塔,比在建的香港昂船洲大桥桥塔高6米,为世界最高的桥塔。 最长拉索。 苏通大桥最长拉索为577米,最大重量为59吨,比多多罗大桥斜拉索长100米,为世界上最长的斜拉索。 交通部总工程师凤懋润说,苏通大桥是世界第一跨度斜拉桥,将成为中国由桥梁大国向桥梁 强国转变的第一个标志性建筑。 4.土木工程专门人才应具有的素质 成为优秀的土木工程师,必须具备 “四要素 ”,即知识结构、实践技能、能力结构以及综合素质与创新意识。 知识结构包括:公共基础知识,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 首先,优秀的土木工程师必定有扎实的公共基础知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