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1spc教程-统计制程管制(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X 图和 R 图上的点描好后及时用直线联接,浏览各点是否 合理,有无很高或很低的点,并检查计算及画图是否正确。 52 确保所画的 X 和 R点在纵向是对应的。 注: 对于还没有计算控制限的初期操作的控制图上应清楚地注明“ 初始研究 ”字样。 2 计算控制限 首先计算极差的控制限,再计算均值的控制限。 21 计算平均极差( R)及过程均值( X) R=( R1+R2+…+Rk ) / k( K表示子组数量) X =( X1+X2+…+Xk ) / k 22 计算控制限 计算控制限是为了显示仅存在变差的普通原因时子组的均 值和极差的变化和范围。 控制限是由子组的样本容量以及反 映在极差上的子组内的变差的量来决定的。 计算公式: UCLx=X+ A2R UCLR=D4R LCLx=X A2R LCLR=D3R 接上页 注: 式中 A2,D3,D4为常系数,决定于子组样本容量。 其系数值 见下表 : n 2 3 4 5 6 7 8 9 10 D4 D3 ٭ ٭ ٭ ٭ ٭ A2 注: 对于样本容量小于 7的情况, LCLR可能技术上为一个负值。 在这种情况下没有下控制限,这意味着对于一个样本数为 6的子组, 6个“同样的”测量结果是可能成立的。 23 在控制图上作出均值和极差控制限的控制线 • 平均极差和过程均值用画成实线。 • 各控制限画成虚线。 • 对各条线标上记号( UCLR , LCLR , UCLX , LCLX) • 注:在初始研究阶段,应注明试验控制限。 3 过程控制分析 分析控制图的目的在于识别过程变化或过程均值不恒定的证据。 (即其中之一或两者均不受控)进而采取适当的措施。 注 1: R 图和 X 图应分别分析,但可进行比较,了解影响过程 的特殊原因。 注 2: 因为子组极差或子组均值的能力都取决于零件间的变差, 因此,首先应分析 R图。 31 分析极差图上的数据点 311 超出控制限的点 a 出现一个或多个点超出任何控制限是该点处于失控状态的主要 证据 , 应分析。 b 超出极差上控制限的点通常说明存在下列情况中的一种或几种: 控制限计算错误或描点时描错 零件间的变化性或分布的宽度已增大 (即变坏 ) 测量系统变化 ( 如:不同的检验员或量具 ) c 有一点位于控制限之下 , 说明存在下列情况的一种或多种 控制限或描点时描错 分布的宽度变小 ( 变好 ) 测量系统已改变(包括数据编辑或变换) 不受控制的过程的极差(有超过控制限的点) UCL LCL UCL LCL R R 受控制的过程的极差 312 链 有下列现象之表明过程已改变或出现某种趋势: • 连续 7点在平均值一侧; • 连续 7点连续上升或下降; a 高于平均极差的链或上升链说明存在下列情况之一或全部: a1 输出值的分布宽度增加 , 原因可能是无规律的 ( 例如:设备工作不正常或固定松动 ) 或是由于过程中的某要素变化 ( 如使用新 的不一致的原材料 ) , 这些问题都是常见的问题 , 需要纠正。 a2 测量系统的改变 ( 如新的检验人或新的量具 )。 b 低于平均极差的链或下降链说明存在下列情况之一或全部: b1 输出值的分布宽度减小 , 好状态。 b2 测量系统的改好。 注 1: 当子组数( n)变得更小( 5或更小)时,出现低于 R 的链的可能 性增加,则 8点或更多点组成的链才能表明过程变差减小。 注 2: 标注这些使人们作出决定的点,并从该点做一条参考线延伸 到链的开始点,分析时应考虑开始出现变化趋势或变化的时间。 UCL LCL R UCL R LCL 不受控制的过程的极差 (存在高于和低于极差均值的两种链) 不受控制的过程的极差(存在长的上升链) 313 明显的非随机图形 a 非随机图形例子:明显的趋势;周期性;数据点的分布在整个控制限内,或子组内数据间有规律的关系等。 b 一般情况,各点与 R 的距离:大约 2/3的描点应落在控制限的中间1/3的区域内,大约 1/3的点落在其外的 2/3的区域。 C 如果显著多余 2/3以上的描点落在离 R 很近之处(对于 25子组,如果超过 90%的点落在控制限的 1/3区域),则应对下列情况的一种或更多进行调查: c1 控制限或描点已计算错描错。 c2 过程或取样方法被分层,每个子组系统化包含了从两个或多 个具有完全不同的过程均值的过程流的测量值(如:从几组 轴中,每组抽一根来测取数据)。 c3 数据已经过编辑(极差和均值相差太远的几个子组更改删除)。 d 如果显著少余 2/3以上的描点落在离 R很近之处(对于 25子组,如果有 40%的点落在控制限的 1/3区域),则应对下列情况的一种或更多进行调查: d1 控制限或描点计算错或描错。 d2 过程或取样方法造成连续的分组中包含了从两个或多个具有 明显不同的变化性的过程流的测量值(如:输入材料批次混 淆)。 注: 如果存在几个过程流,应分别识别和追踪。 32 识别并标注所有特殊原因(极差图) a 对于极差数据内每一个特殊原因进行标注,作一个过程操作 分析,从而确定该原因并改进,防止再发生。 b 应及时分析问题,例如:出现一个超出控制限的点就立即开 始分析过程原因。 33 重新计算控制限(极差图) a 在进行首次过程研究或重新评定过程能力时,失控的原因已 被识别和消除或制度化,然后应重新计算控制限,以排除失控 时期的影响,排除所有已被识别并解决或固定下来的特殊原因 影响的子组,然后重新计算新的平均极差 R和控制限,并画下来, 使所有点均处于受控状态。 b 由于出现特殊原因而从 R 图中去掉的子组,也应从 X图中去掉。 修改后的 R 和 X 可用于重新计算均值的试验控制限, X 177。 A2R。 注:排除代表不稳定条件的子组并不仅是“丢弃坏数据”。 而是排除受已知的特殊原因影响的点。 并且一定要改变过程,以使特殊原因不会作为过程的一部分重现。 34 分析均值图上的数据点 341 超出控制限的点: a 一点超出任一控制限通常表明存在下列情况之一或更多: a1 控制限或描点时描错 a2 过程已更改,或是在当时的那一点(可能是一件独立的 事件)或是一种趋势的一部分。 a3 测量系统发生变化(例如:不同的量具或 QC) 不受控制的过程的均值(有一点超过控制限) 受控制的过程的均值 UCL LCL X LCL UCL X 342 链 有下列现象之表明过程已改变或出现某种趋势: 连续 7点在平均值一侧或 7点连续上升或下降 a 与过程均值有关的链通常表明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或两者。 a1 过程均值已改变 a2 测量系统已改变(漂移,偏差,灵敏度) 注:标注这些使人们作出决定的点,并从该点做一条参考线延伸到 链的开始点,分析时应考虑开始出现变化趋势或变化的时间。 不受控制的过程的均值(长的上升链) 不受控制的过程的均值(出现两条高于和低于均值的长链) UCL X LCL UCL X LCL 343 明显的非随机图形 a 非随机图形例子:明显的趋势;周期性;数据点的分布在整个 控制限内 , 或子组内数据间有规律的关系等。 b 一般情况 , 各点与 X的距离:大约 2/3的描点应落在控制限的 中间 1/3的区域内 , 大约 1/3的点落在其外的 2/3的区域; 1/20的 点应落在控制限较近之处 ( 位于外 1/3的区域 )。 c 如果显著多余 2/3以上的描点落在离 R很近之处 ( 对于 25子组 , 如果超过 90%的点落在控制限的 1/3区域 ) , 则应对下列情况的 一种或更多进行调查: c1 控制限或描点计算错描错 c2 过程或取样方法被分层 , 每个子组系统化包含了从两个或 多个具有完全不 同的过程均值的过程流的测量值 ( 如:从 几组轴中 , 每组抽一根来测取数据。 c3 数据已经过编辑 (极差和均值相差太远的几个子组更改删除) d 如果显著少余 2/3以上的描点落在离 R很近之处(对于 25子组, 如 果有 40%的点落在控制限的 1/3区域),则应对下列情况的一 种或更多进行调查: d1 控制限或描点计算错描错。 d2 过程或取样方法造成连续的分组中包含了从两个或多个不 同的过程流的测量值(这可能是由于对可调整的过程进行 过度 控制造成的,这里过程改变是对过程数据中随机波 动的响应)。 注:如果存在几个过程流,应分别识别和追踪。 UCL X LCL UCL X LCL 均值失控的过程(点离过程均值太近) 均值失控的过程(点离控制限太近) 35 识别并标注所有特殊原因(均值图) a 对于均值数据内每一个显示处于失控状态的条件进行一次过 程操作分析,从而确定产生特殊原因的理由,纠正该状态, 防止再发生。 b 应及时分析问题,例如:出现一个超出控制限的点就立即开 始分析过程原因。 36 重新计算控制限(均值图) 在进行首次过程研究或重新评定过程能力时,要排除已发现 并解决了的特殊原因的任何失控点,然后重新计算并描画过程 均值 X 和控制限,使所有点均处于受控状态。 37 为了继续进行控制延长控制限 a 当首批数据都在试验控制限之内(即控制限确定后),延长控 制限,将其作为将来的一段时期的控制限。 b 当子组容量变化时,(例如:减少样本容量,增加抽样频率) 应调整中心限和控制限。 方法如下: b 1 估计过程的标准偏差(用 σˆ 表示),用 现有的 子组容 量计算: σˆ = R/d2 式中 R为子组极差的均值(在极差受控期间), d2 为随样本 容量变化的常数,如下表: n 2 3 4 5 6 7 8 9 10 d2 b –2 按照。671spc教程-统计制程管制(编辑修改稿)
相关推荐
彭剑锋-人力资源开发五大模型模型 模型一: 以素质模型为核心的潜能评价系统 寻找产生高绩效的素质特征模型 二 :以 任职资格标准为核心的职业化行为评价 系统 37模型三 :以 统 73模型四 :以 经营检讨及中期述职报告为核心 的绩效 改进 系统117模型五 :以 提高管理者人力资源管理责任为核心的绩效管理循环系统 1302016/11/7 和君创业研究咨询有限公司
病。 如何写好第一段 首先,要根据确定的小标题来写第一段。 如果你在售楼处遇到的售楼小姐对你说的第一句话是: “这段文案根本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内容,只不过是 读者和他们想获取的信息之间的一道人为屏障” 现代人不仅满足于家居装修的舒适和适用,他们更偏重于风格和美观。 他们品位高雅知识渊博。 他们鄙视虚伪,希望他们的付出能够物有所值。 你在给消费者上课吗。 你知不知道这种喋喋不休就是看不起消费者
策略和背景 初步创意 创意材料 广告创意完稿 广告成品 讨论 讨论 讨论 讨论 策略和质量保证 修正,讨论,确认 确认 提案 修正,讨论,确认 提案 书面确认 提案,确认 制作 39 客户服务工作内容 • 特别注意: – “创作工作要求”( Creative Brief)具限定性和开放性 – 提案前与创作人员的反复沟通,达成意见统一 – 对创意的质量和策略方向控制 –
字 生活必需,不可缺少 方便联系 /随时联系 垄断的国家企业 国内最有实力的电信企业 无处不在 可以联系到自己想联系的人 想打电话回家 可靠 严肃 29 怎么看服务。 服务好的行业 : 酒店、银行、商业 家电 …… 好的服务表现 : 满足顾客的需求, 专业、可靠、态度诚恳、收费合理 服务差的行业: 公用性的国营事业单位,如水、电、煤气、邮电、公共交通 …… 服务差的表现 :
,达成销售目标; 2. 充分学习公司产品、营销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利用公司资源,努力达到预期的销售成果; 3. 充分了解所在终端的情况,针对竞争品牌 /产品的优劣势,抓住每一个销售机会,有效地扩大销售范围; 60 4. 及时将竞争市场信息和销售中出现的问题与困难反馈给市场经理或营销代表,同时作好销售台帐工作,按时按质作好信息的反馈工作; 5. 负责市场销售终端的维护工作; 6.
强。 ” • “ 白加黑不但不犯困疗效还挺好。 还有双倍效力。 ” 广告诉求 白 加 黑的力量 (黑白分明更有效) 《 赛马篇 》 创意概念说明 《 赛马篇 》 白 加 黑 的力量 (黑白分明更有效) 创意概念 • 解决每一个问题,我们要找对方法,才能迅速、有效的解决。 •单一的力量永远不能胜过结合的力量。 《 赛马篇 》 • 创意用黑白两匹马结合的力度清晰的传达出白加黑的产品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