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1t-5941-20xx地下管线非开挖铺设工程施工及验收技术规程第1部分:水平定向钻施工doc内容摘要:
向轨迹水平线深度等措施。 应根据设计管道外径、铺管地层等条件,合理选择单次铺管长度、最大的扩孔直径、始钻方式、 仪器、钻具、钻机、导向及施钻人员等,控制管道高程偏差满足要求。 定向钻铺设管 线的最小覆土厚度不宜小于待铺设管道外径的 2 倍,且不应小于。 定向钻铺设管线与其他管线、建(构)筑物的最小净距应符合以下要求: a)与排水设施(含管线)的净距应符合 DB 11/T1276 要求。 b)与其它既有管线的净距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和设计要求,或可按下列要求确定: 1) 与既有管线并行时,水平净距不宜小于最终扩孔直径的 2 倍,且不应小于 ; 2) 在既有管线上部交叉时,垂直净距不宜小于 ; 3) 在既有管线下部交叉时的垂直净距: 在粘性土地层,不宜小于最终扩孔直径的 1 倍;在粉 性土地层,不宜小于最终扩孔直径的 倍;在砂性土地层,不宜小于最终扩孔直径的 2 倍;待铺设管道直径 DN200mm 以下时不宜小于。 c)与建筑物、公路、道路、河道的净距,应按下列要求控制: 1) 应满足产权或管理单位要求; 2) 待铺设管道在建筑物基础标高以上时,与建筑物基础外沿的水平净距不宜小于 ;在 建筑物基础标高以下时,应经验算确定; 3) 穿越城市道路时,与路面垂直净距不宜小于。 穿越公路时,与路面垂直净距不宜小 于 、且与路基坡脚地面净距不宜小于。 穿越高速公路时,与路面垂直净距不宜 小于 、且与路基坡脚地面净距不宜小于 ; 4) 穿越铁路时,与铁路基础下沿的垂直净距不宜小于 4m; 5) 穿越一级主河道时,与河底规划标高的垂直净距不宜小于 3m、且应位于河道最大冲刷线 下 2m;穿越二级主河道时,与河底规划标高线的垂直净距不宜小于 3m。 定向钻机的选择应以回拖力估算值小于或等于 70%的钻机额定的回 拖力为依据,结合施工工艺 及现场条件等确定。 a) 回拖力宜按公式( 10)估算; F=(G1G)K………………………………………………( 10) 其中, G1=(π /4) D2Lγ 1………………………………………………( 11) G=(π /4) (D2d2)L γ ………………………………………………( 12) 式中: F回拖力 ,kN; G1 管线排开钻进液的重量 ,kN; G管线在空气中的重量 ,kN; K管壁与孔壁之间摩擦系数,一般取 ~ ; D管道外 径 ,m; d管道内径 ,m; γ 管线的重度 ,kN/m3; γ 1 钻进液的重度 ,kN/m3; 7 DB11/T — 2017 L管线长度 ,m。 b) 钻机的选择宜参考表 1 确定。 表 1 定向钻进钻机类型及性能表 分类 小型 中型 大型 按回拖力( kN) < 100 100~450 > 450 按扭矩( kN m) < 3 3~30 > 30 按回转速度( r/min) > 180 100~180 < 100 按功率( kW) < 100 100~180 > 180 按钻杆长度( m) ~ ~ ~ 按传动方式 钢绳和链条 链条或齿轮条 齿轮齿条 按结构形式 分体式 整体式 整体式 按敷管深度( m) < 6 6~15 > 15 注:钻机分类参考 JB/T 10548。 钻具选择宜符合以下要求: a) 钻杆外径、长度、扣型、制造方式及各部分材质等参数应结合钻机类型确定; b) 导向钻头宜根据地层条件参照表 2 选定; 表 2 导向钻头类型选择 地层类别 适用的导 向钻头类型 淤泥质粘土 较大掌面的铲形钻头 软粘土 中等掌面的铲形钻头 砂性土 小锥型掌面的铲形钻头 砂、砾石层 镶焊硬质合金,中等尺寸弯接头钻头 岩石层 泥浆马达驱动的牙轮钻头或气动冲击锤 c) 扩孔钻头宜根据地层、铺管长度、铺管外径、施工工艺等参照表 3 选定。 表 3 扩孔器类型选择 地层 适用的扩孔器类型 松软地层 挤压型或组合型 软土层 切削型或组合型 8 DB11/T — 2017 表 3 (续 ) 地层 适用的扩孔器类型 硬土和岩石 牙轮组合型或滚刀组合型 导向定 位仪应根据工程规模、穿越障碍的类型、管线铺设深度及施工现场周边环境选择。 采用 无线导向定位仪施工时,每段导向前应在现场对导向仪进行校核。 施工前准备 施工人员在勘察现场后应认真审图。 应校核桩点、了解周边环境、明确穿越区域地下障碍物、相邻及相交管线的确切位置。 应确定临时用水与临时用电的接点、设备及材料的进出路线、材料码放位置、钻机位置、钻进 液混合设备位置、钻进液储存位置、工作坑等临设位置。 应在施工现场标定待铺设管道的 中心线,每隔 5 米应设定标识点,并在中心线上标示穿越障碍 和交叉管线的位置;涉及河流、障碍物等不便于标示的,应提前确定导向措施。 设备安装 钻机、泥浆泵等的位置应符合施工组织设计的要求。 应按使用说明书要求完成现场油管、水管、电路的拼装。 应使钻机动力头中心线与待铺设管道的中心线重合,并应确保钻机底盘高程满足导向需要。 钻机桅杆的角度调节,应确保钻杆倾角满足入土角要求。 钻机前支点的固定宜采用地锚固定、 坑壁固定、带基础的预制件固定等的一种或两种组合,应 确保前支点稳固。 回拖前应校核钻机的定位。 信号发射器安装前应现场校核其测量值与实际值,无线式导向仪的发射器装入导向钻头前,还 应检查其电池电量、同步显示器、与之配套的对讲机的工作状态。 钻杆数量应大于待铺设管线长度的 倍,且应对钻杆进行检查,及时更换弯曲、含有裂纹、 钻杆螺纹损坏的钻杆。 工作坑制作 工作坑施工应符合设计要求。 设计要求无要求时,应根据地形、施工场地大小、管线材质、管 道种类、管径大小、管道埋设深度和地质条件等确定工作坑施工方案。 工作坑的位置应满足设计的管道长度及管道埋深的要求,还应结合钻进液的回收与暂存方式。 起始工作坑宜靠近钻进液调制、存储、处理装置。 工作坑中心线宜与待铺设管道的中心线重合。 工作坑的净尺寸应满足导向与回扩孔钻头的安装与拆卸的工艺要求。 当采用坑内钻进的方式时, 起始工作坑的净尺寸应满足钻机放置、钻杆连接操作等要求。 接收工作的净尺寸坑应满足拉入管道连接 作业等的要求。 应满足 施工安全、环境保护的需要。 周边应保持清洁。 工作坑的开挖或支护应符合 GB 5026 DB11/489 相关要求。 钻进液控制 钻进液应满足排砂排泥、稳定孔壁、冷却钻头、润滑钻具、润滑所铺管道、软化并辅助破碎硬 地层、调整钻进方向、在钻进硬地层时为泥浆马达提供动力等要求。 9 DB11/T — 2017 钻进液配制原料宜为水、膨润土、工业碱、钠羧甲基纤维素、聚 丙烯酰胺、植物胶、生物聚合 物等,加料顺序宜为水、工业碱、膨润土、其它所需的处理剂。 配制钻进液所需的原料应根据钻进时地层土质、管径、铺设长度等进行选择。 钻进液宜在专用搅拌箱内进行配制。 场地允许时也可在专用工作坑内进行配制。 钻进液的配比及性能参数应根据不同的地质条件、孔径、钻孔长度、钻进工艺、孔内情况等因 素调整和控制。 钻进液的 pH 值应控制在 8~ 10 的范围之内。 钻进液的比重宜控制在 ~ ,宜用标准比重秤进行现场测试。 钻进液粘度应根据地质情况确定,可按表 4 选择。 钻进液粘度的现场测量宜用马氏漏斗,每 2 小时测量一次。 表 4 钻进液马氏粘度 单位: s 地层 项目 管径 粘土 亚粘土 粉砂细砂 中砂 粗砂砾砂 岩石 导向孔 — 35~ 40 35~ 40 40~ 45 45~ 50 50~ 55 40~ 50 Φ426mm 以下 35~ 40 35~ 40 40~ 45 45~ 50 50~ 55 40~ 50 扩孔及 Φ426~Φ 711mm 40~ 45 40~ 45 45~ 50 50~ 55 55~ 60 45~ 55 回拖 Φ 711~Φ 1016mm 45~ 50 45~ 50 50~ 55 55~ 60 60~ 80 50~ 55 Φ1016mm 以上 45~ 50 50~ 55 55~ 60 60~ 70 65~ 85 55~ 65 对于水敏性和松散性土质,钻进液的失水量必须严格控制在 16ml/30min 以下。 失水量采用标准 的气压式失水量仪测定。 钻进液宜回收、循环使用。 从钻孔中返回的钻进液的处理宜采取沉淀池 沉淀或专用设备先进行 除砂处理,处理后钻进液的含砂量应小于 3%,宜用含砂量仪测定。 钻进液应由经过培训的专业人员配制,并按附录 A 的表 格式填写钻进液配比记录表。 管道焊接及检验 管道焊接应按规定编制管道焊接工艺规程,并应严格按照焊接工艺规程要求的工艺参数执行。 钢管焊接组对时,相邻管道纵向或螺旋焊缝的中心距离不应小于 100mm 且不小于管道直径。 PE 管。db11t-5941-20xx地下管线非开挖铺设工程施工及验收技术规程第1部分:水平定向钻施工doc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