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南充职业技术学院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内容摘要:

、政策等多 方面支持。 、企事业单位等的协同培养:围绕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建设中的重大问题 如创业园区、大师工作室的设立与管理、 创业 流程与创业 方法 实践等 ,加强在 现状调查、 体系建设 、政策保障 等方面的协同,既提供智力支持,也保证掌握一线实际。 ,打通相近专业的基础课程,开设跨学科专业的交叉课程,探索建立跨系、跨 专业 交叉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新机制,促进人才培养由单一型向 复合 型转变。 5 (四)健全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教务处和各系要根据人才培养定位和创新创业教育目标要 求,促进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 从 2020 级 起,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创业基础》通识性创新创业公共必修课程和《创业 就业 实践指导》专题讲座,着重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激发学生创新创业动力;各专业应开设具有行业特点、与创新创业和就业密切相关的专业课程以及实践活动课程,着重培养学生创新创业实际运用能力。 到 2020年,学院将按照“面向全体、突出重点、分类推进”原则,调整优化课程设置,扩充优质教育资源,开发创业基础、就业创新指导等方面的必修课和选修课程,纳入学分管理,建设依次递进、有机衔接、科学合理的创新创业教育 课程体系,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 加快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信息化建设进程,到 2020 年,探索建立在线开放课程学习认证和学分认定制度,引进和建设 12 门资源共享的创新创业教育在线课程;组织学科带头人、行业企业优秀人才,联合编写具有科学性、先进性、适应性、特色性的创新创业教育教材 2本。 从而 加强创新创业教育类课程建设力度,为学生从创新创业意识转化为创新创业行动提供有力保证。 (五)改革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 教师应以学生为主体,广泛开展启发式、讨论式、参与式和项目化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鼓励教师把学术前沿发展、最新研究成果和创新实践经验融入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创新创业灵感。 教务处、各系要改革考试考核内容和方法,探索非标准答案考试,促进结果考核向过程考核、知识考核向能力考核、单一考核方式向多种考核方式的转变,努力实现考核结果与学生能力相匹配。 建立培养质量的第三方评价制度,完善院、系两级教学工作责任制度和质量监控体系;引入麦可思公司对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培养情况进行全程跟踪评价;积极参与国家和具有公 信力的社会机构组织的相 6 关评估工作。 (六)强化创新创业实践 实训中心和 各系要 加强专业实验室、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创业实验室和训练中心建设,促进创新创业实践教学平台的共建共享。 到 2020 年,力争建成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1 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1 个,院级创业实验室 1 个,创新创业训练中心 1 个。 学 生 处 、团委和 各系要组织学生深入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到 2020 年,力争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国家级项目实现零的突破、省级项目达到 50个、校级项目达到 100 个,覆盖学生不低于400 人。 学院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俱 乐部等各类创新创业社团的建设和发展,确保俱乐部有机构、有人员、有经费、有场地、有制度、有活动。 学院将加强与政府人社等部门的合作,加强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专门训练与培养;参与省、市大学生创新创业园(孵化基地)建设,利用大学生创新创业园(孵化基地) ,开展大学生创业实践和项目孵化。 学 生 处 、团委 要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大学生创新创业 活动和比赛。 重点组织参加全国、省“创青春”大学生创业大赛、“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高校毕业生创业大赛等;面向在校生举办各类科技创新、创意设计、创业设计、职业生涯规划等竞赛。 (七)改革教学和学籍管理制度 教务处、各系在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设置合理的创新创业学分,将学生开展创新实验、发表论文、获得专利和自主创业等情况折算为学分,将学生参与课题研究、项目实验等活动认定为课堂学习。 制定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计划,建立学生个人创新创业档案和成绩单。 优先支持参与创新创业的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