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项护理技术操作规范内容摘要:
: ( 1)询问、了解患者身体状况。 ( 2)向患者解释,取得患者配合。 操作要点: ( 1)核对患者,准备用物。 ( 2)携物品至患者 旁,为患者选择适当体位。 ( 3)检查胃管是否通畅,测量胃管放置长度。 ( 4)为患者进行插管操作,插入适当深度并检查胃管是否在胃内。 ( 5)调整减压装置,将胃管与负压装置连接,妥善固定于床旁。 指导患者: ( 1)告知患者胃肠减压的目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 2)告知患者留置胃肠减压管期间禁止饮水和进食,保持口腔清洁。 (三)注意事项: 妥善固定胃肠减压装置,防止变换体位时加重对咽部的刺激,以及受压、脱出影响减压效果。 观察引流物的颜色、性质、量,并记录 24 小时引流总量。 留置胃管期间应当加强患者 的口腔护理。 胃肠减压期间,注意观察患者水电解质及胃肠功能恢复情况。 八、灌肠技术 (一) 目的: 为手术、分娩或者检查的患者进行肠道准备。 刺激患者肠蠕动,软化粪便,解除便秘,排除肠内积气,减轻腹胀。 稀释和清除肠道内有害物质,减轻中毒。 灌入低温液体,为高热患者降温。 (二)实施要点: 评估患者: ( 1)询问、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排便情况。 ( 2)向患者解释灌肠的目的,取得患者的配合。 操作要点 : ( 1)备齐用物携至床边,向病人说明治疗目的,以取得配合并嘱病人排尿。 关闭门窗,用屏风遮挡。 ( 2)协助病人取侧卧位,脱裤至膝部,移臀部靠近床沿,将尿垫垫于臀下,弯盘置臀旁。 ( 3)灌肠筒挂于输液架上,液面距肛门 4060cm。 润滑肛管前端,排尽管内气体,夹紧橡胶管。 ( 4)分开病人臀部,暴露肛门,将肛管轻轻插入直肠内 710cm 后固定肛管。 ( 5)松开血管钳,使溶液缓慢流入,并观察反应。 如溶液流入受阻,可移动或挤压肛管,检查有无粪阻塞。 如病人有便意,嘱其做深呼吸,同时适当调低灌肠肠筒,减慢流速。 ( 6)待溶液将要灌完时,夹紧橡胶管,拔出肛管 放入弯盘内。 擦净肛门,嘱病人平卧,尽可能忍耐 10min 后再排便,以利粪便软化。 对不能下床者,应给予协助。 ( 7)整理床单位、清理用物,肛管按消毒原则处理,作好记录。 指导患者: ( 1)灌肠过程中,患者有便意,指导患者做深呼吸,同时适当调低灌肠筒的高度,减慢流速。 ( 2)指导患者如有心慌、气促等不适症状,立即平卧,避免意外发生。 (三)注意事项: 对急腹症、妊娠早期、消化道出血的患者禁止灌肠;肝性脑病患者禁用肥皂灌肠; 伤寒患者灌肠量不能超过 500 毫升,液面距肛门不得超过 30 厘米。 对患者进行降温灌肠,灌肠后保留 30 分钟后再排便,排便后 30 分钟 测体温。 九、氧气吸入技术 (一)目的: 提高患者血氧含量及动脉血氧饱和度,纠正缺氧。 (二)实施要点: 评估患者: ( 1)询问、了解患者身体状况,向患者解释,取得配合。 ( 2)评估患者鼻腔情况。 操作要点: ( 1)携用物至病人床前,核对床号及姓名,做好解释工作。 ( 2)将流量表及湿化瓶安装在墙壁氧气装置上,连接橡胶管道。 ( 3)用湿棉签清洁鼻孔。 ( 4)打开流量表开关,调节氧流量,连接鼻导管,确定氧气流出通畅。 ( 5) 自一侧鼻孔轻轻插入鼻导管至鼻咽部(长度为鼻尖到耳垂的 2/3),固定。 ( 6)记录 用氧时间及流量。 ( 7)停止用氧时,拔除鼻导管,擦净鼻部。 关流量表,取下湿化瓶及流量表。 ( 8)整理用物。 指导患者: ( 1)根据患者病情,指导患者进行有效呼吸。 ( 2)告知患者不要自行摘除鼻导管或者调节氧流量。 ( 3)告知患者如感到鼻咽部干燥不适或者胸闷憋气时,应当及时通知医护人员。 ( 4)告知患者有关用氧安全的知识。 (三)注意事项: 患者吸氧过程中,需要调节氧流量时,应当先将患者鼻导管取下,调节好氧流量后,再与患者连接。 停止吸氧时,先取下鼻导管,再关流量表。 持续吸氧的患者,应当保持管道通 畅,必要时进行更换。 观察、评估患者吸氧效果。 十、换药技术 (一)目的: 为患者更换伤口敷料,保持伤口清洁, 预防、控制伤口感染,促进伤口愈合。 (二)实施要点: 评估患者: ( 1)询问、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 ( 2)观察、了解伤口局部情况。 操作要点: ( 1)核对医嘱。 ( 2)协助患者取得舒适的体位。 ( 3)正确暴露伤口。 ( 4)区分伤口类型并采取相应的换药方法。 ( 5)正确处理伤口并固定。 指导患者: ( 1)告知患者换药的目标的及配合事项。 ( 2)告知患者注意保持伤口敷料清洁干燥,敷料潮湿 时应当及时更换。 (三)注意事项: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 包扎伤口时要保持良好血液循环,不可固定太紧,包扎肢体时应从身体远端到近端,促进静脉回流。 十一、雾化吸入疗法 (一) 目的: 协助患者消炎、镇咳、祛痰。 帮助患者解除支气管痉挛,改善通气功能。 预防、治疗患者发生呼吸道感染。 (二) 实施要点: 评估患者: 询问、了解患者身体状况,向患者解释雾化吸入的目的,取得患者合作。 操作要点: ( 1) 用蒸馏水稀释药液 5ml,注入雾化器内。 ( 2) 携用物至病人床旁,核对床号、姓名,向病人解释,并介绍使用方法。 ( 3) 与氧气连接,取下氧气 装置上的湿化瓶。 ( 4) 病人颌下放置治疗巾或病人毛巾。 ( 5) 调节氧流量 610L/min,口含雾化器喷出口,病人吸气时,用手指堵住出气口,呼气时将雾化器从口中取出,同时手指松开出气口,如此重复,将药液全部吸完。 ( 6) 治疗时间一般为 1020min。 ( 7) 治疗完毕,移开雾化装置,关闭氧气。 ( 8) 清理用物,做消毒处理。 指导患者: ( 1) 指导患者用口吸气、鼻呼气的方法。 ( 2) 告知患者如有不适时,及时通知医护人员。 (三) 注意事项: 水槽和雾化罐中切忌加温水或者热水。 水温超过 600时,应停机调换冷蒸馏水。 水槽内无足够的冷水及雾化罐内无液体的情况下 不能开机。 十二、血糖监测 (一) 目的: 监测患者血糖水平,评价代谢指标,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二) 实施要点: 评估患者 ( 1) 询问、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 ( 2) 向患者解释血糖监测的配合事项,取得患者配合。 操作要点: ( 1) 核对医嘱,做好准备。 ( 2) 安装采血笔,确认患者是否符合空腹或者餐后 2 小时血糖测定的要求。 ( 3) 按照无菌技术原则采血。 ( 4) 读数记录,数值异常时通知医生。 指导患者: ( 1) 告知患者血糖测定的目的. ( 2) 指导患者穿刺后按压时间1~2分钟. ( 3) 对需要长期监测血糖的患者,可以教会 患者血糖监测的方法. (三 )注意事项 : 测血糖前,认血糖仪上的号码与试纸号码一致。 确认患者手指酒精干透后实施采血。 滴血量,应使试纸测试区完全变成红色。 避免试纸发生污染。 十三、口服给药法 (一)目的: 按照医嘱正确为患者实施口服给药,并观察药物作用。 (二)实施要点: 评估患者 : ( 1)询问、了解患者的体状况、药物过 敏史及药物使用情况。 ( 2)观察患者口咽部是否有溃疡、糜烂等情况。 操作要点: ( 1)洗手,戴口罩。 ( 2)根据服药本上床号、姓名、药名、浓度、剂量、时间、用法进行配药。 经双人查对后方可发药。 ( 3)按规定时间送药至床前,核对床号、姓名无误,并呼唤病人姓名后再发药。 帮助病人将所发的药及时服下。 ( 4)年老、体弱、小儿及危重 病人应喂药,鼻饲病人应将研碎药物溶解后从胃管内灌入,灌注药物前要检查胃管是否在胃中,灌注药物后注入少量温开水冲净胃管。 ( 5)若病人不在或因故暂不能服药者暂不发药并交班。 ( 6)发药完 毕,清理用物。 药杯浸泡消毒、清洗、干燥后备用。 指导患者: ( 1)告知患者所服的药物药名、服用方法。 ( 2)告知患者特殊药物服用的注意事项。 (三)注意事项: 严格执行查对制度。 掌握患者所服药物的作用、不良反应以及某些药 物服用的特殊要求。 对服用强心 甙 类药物的患者,服药前应当先测脉搏、心率、注意其节律变化,如脉率低于 60 次 /分钟或者节律不齐时,不可以服用。 十四、封闭式静脉输液技术 (一)目的: 按照医嘱 正确的为患者实施输液治疗。 (二)实施要点: 评估患者: ( 1)询问、了解患者的身 体情况。 ( 2)评估患者穿刺部位的皮肤、血管状况。 操作要点: ( 1)洗手,戴口罩。 ( 2)检查输液器完整性、有效期等。 ( 3)核对医嘱,检查药名、浓度、剂量和有效期等,瓶口有无松动,瓶身有无裂痕 ;将瓶倒置,检查药液是否浑浊、沉淀或有絮状物。 套上瓶套,开启药瓶中心部分,常规消毒瓶口,根据医嘱加药,并在容器瓶或袋上注明。 ( 4)取出输液器,持输液管及排气管针头插入瓶塞至针头根部,关紧水止,固定针栓和护针帽。 双人核对。 ( 5)携用物至床旁边,核对床号、姓名,向病人解释,以取得合作。 协调病人排尿,并取适当体位。 将药瓶挂在输液架上排气,使输液管内充满液体,茂菲滴管内有 1/3— 1/2 液体,将带有护针帽的针头套,固定于输液架上。 ( 6) 穿刺部位下铺垫巾,扎止血带,选择静脉,松开止血带,用 %碘伏消毒皮肤,待干; 备胶条,扎紧止血带,以 %碘伏再次消毒。 (7)再次检查茂菲滴管下端有无气泡,取下针头护针帽进行穿刺,见回血将针头再沿静脉进针少许,松开止血带,打开水止,以胶布固定针头,取下止血带和治疗巾,将输液肢体放置舒适,必要时,用夹板固定。 (8)调节输液速度,一般成人 4060 滴 /min,儿童 2040 滴 /min。 (9)整理床单位,放置信号灯开关于病人可及处。 (10)清理用物,洗手后做记录、签名等。 ( 11)加强巡视,观察病人情况和输液反应。 ( 12)需更换输液时,消毒瓶塞后,拔出第 1 瓶内排气针头、输液管,插入第 2 瓶内,待滴液通畅,方可离去。 ( 13)输液毕,关紧输液导管,除去胶布,用消毒棉球按压穿刺点上方,拔除针头,按压片刻至无出血。 ( 14)清理用物,一次性输液器放入医疗垃圾 内,针头放入锐器盒内,集中处理。 指导患者: ( 1)告知患者所输药物。 ( 2)告知患者输液中的注意事项。 (三)注意事项: 对长期输液的患者,应当注意保护和合理使用静脉。 防止空气进入血管形成气栓,及时更换输液瓶,输液完毕后及时拔针。 根据患者年龄、病情、药物性质调节滴速。 患者发生输液反应时应及时处理。 十五、密闭式静脉输血技术 (一) 目的: 为患者补充血容量,改善血液循环。 为患者补充红细胞,纠正贫血。 为患者补充各种凝血因子、血小板,改善凝血功能。 为患者输入新鲜血液,补充抗体及白细胞,增加机体抵抗力。 (二) 实施要点: 评估患者: ( 1) 询问、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了解患者有无输血史及不良反应,必要时,遵医嘱给予 抗组胺或者类固醇 药物。 ( 2) 评估患者血管情况,选择适宜的输注部位。 操作要点: ( 1) 按密闭输液操作为病人建立静脉通道,输入生理盐水。 ( 2) 按医嘱给抗过敏药。 ( 3) 向病人做好解释,两名护士进行核对血袋包装、血液性质,配血报告单上的各项信息,核实血型检验报告单,确定无误方可实施输血。 严格执行查对制度。 ( 4) 将备血以手腕旋转动作轻轻转动数次,使血液均匀后,挂血袋于输液架上。 ( 5) 输液管道通畅后,以无菌技术将密闭输血器管道移到血袋内。 ( 6) 根据患者情况及输入血液成份调节滴速。 调节速度,缓慢滴入,观察 10min 无反应后将流速调至 4060 滴 /min,滴速可因病 人而异。 ( 7) 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将呼叫器放于患者可触及位置。 ( 8) 再次核对血型,继续观察患者有无输血反应。 ( 9) 输血将结束时,继续滴入少量生理盐水,使输液器中余血全部输入体内。 ( 10) 关水止,拔针头,局部按压片刻。 指导患者: ( 1) 向患者解释输血的目的及所输入血液制品的种类。 ( 2) 告知患者常见输血反应的临床表现,出现不适时及时告诉医护人员。 (三) 注意事项: 输血前必须经两人核对无误方可输入。 血液取回后勿振荡、加温,避免血液成分破坏引起不良反应。50项护理技术操作规范
相关推荐
Console 线连接在设备上,在计算机上运行终端仿真程序(如:超级终端)。 ① 重启设备,在超级终端上按下 Ctrl+C,使设备进入 ROM监控模式。 Main Menu: 1. TFTP Download amp。 Run 2. TFTP Download amp。 Write Into File 3. XModem Download amp。 Run 4. XModem Download
s/ cfg_dir=/etc/nagiosql/services/ cfg_file=/etc/nagiosql/ cfg_file=/etc/nagiosql/ cfg_file=/etc/nagiosql/ cfg_file=/etc/nagiosql/ cfg_file=/etc/nagiosql/ cfg_file=/etc/nagiosql/
常适合于无人值守的环境。 安装方便,使用简单 海邦智能监控系统极大的简化了监控系统中可能涉及的设备种监控拓扑图 办公室 总经里 智能监控 防盗报警 河南安防工程专业提供商 郑州瑞比特计算机网络有限公司 地址 :河南郑州市文化路北段科技市场创新大厦 A503 电话 :037163574093 13203823668 类和数量,它完全取代了模拟监控系统中的视频矩阵、切换器、画面分割器
1000V、 10A,压接型端子。 接 地 接地原 则和方式 a) 设备箱壳、机柜或裸露的非载流金属部分必须经良好耐久的金属接触点接地。 b) 设备外壳接地、交流电源中性点接地、直流工作接地和电缆屏蔽层只应一公共接地点。 并附有接地标志。 c) 数字量输入 /输出信号线严禁接地。 d) 模拟量输入信号采用悬浮方式。 e) 每一机柜上的铜质接地汇流体的截面积≥ 100mm2。 f)
头母猪商品猪场设计方案 8勐角乡立新自然村 4组 50头母猪商品猪场设计方案一、建设规模:饲养良种母猪 50头,年出栏商品猪 1000头。 二、设计依据 《规模猪场建设》( GB/T17824); 《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建设标准》。 三、建设内容(一)房屋表 1: 50头基础母猪央怒瘁咋逻咕辨屈陕肃衰即侣局坟填治转气磨甩宰雇调秩袄舱检戮淑济荫秩秸屯楞演棕存座故乳敲吻烦
检验的人员对生产图纸进行深入细致的学习,为优质高效完成本工程生产任务打下坚实的基础.216。 对采购的元器件,严格把关,做到入厂严格检验,对不合格的产品一律退回,并保证配套件的供货周期.216。 生产中增加质检人员数量,确保每道工序都能100%合格转入下道工序生产.216。 出厂前除按规定作出厂试验外,还有并网及电气联到试验,以确保产品质量.216。 由于人为因素引起的产品出厂前的质量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