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千伏变电站调度数据网接入设备技术规范内容摘要:

1000V、 10A,压接型端子。 接 地 接地原 则和方式 a) 设备箱壳、机柜或裸露的非载流金属部分必须经良好耐久的金属接触点接地。 b) 设备外壳接地、交流电源中性点接地、直流工作接地和电缆屏蔽层只应一公共接地点。 并附有接地标志。 c) 数字量输入 /输出信号线严禁接地。 d) 模拟量输入信号采用悬浮方式。 e) 每一机柜上的铜质接地汇流体的截面积≥ 100mm2。 f) 机柜的接地汇流体应与机柜绝缘。 4 系统技术条件 为了保证新建变电站电力调度数据网络设备能顺利接入华中电力调度数据 9 网络,在设备调试期间对 主站(华中网调、相应的省调)已运行的网络设备及应用不产生干扰,要求新建变电站电力调度数据网络设备的配置应与华中电力调度数据网络相一致,支持 OSPF、 EBGP MPLS VPN 等协议,支持 RS232 协议直接上网传输。 同时要求集成商能熟练掌握、配置新建变电站电力调度数据网络设备,有在电力系统网络设备集成案例。 现场应具备的条件 两路来自不同母线的 220V 交流电源(其中一路 UPS 电源、一路市电; UPS电源暂不具备时,使用两路来自不同母线的市电),并将电源引入调度数据网接入设备柜。 电缆敷设 调度数据网接入设备柜和通信机房之间电缆距离在 200 米以内时,在调度数据网接入设备柜和通信机房之间敷设 2 对( 4 根)型号为 SYV7522 的 75 欧铜铸电缆,并做好通信侧的电缆头。 调度数据网接入设备柜应配有 10 元件(十进十出) DDF 架以方便接线。 调度数据网接入设备柜和通信机房之间电缆距离超过 200 米时,需配基带modem,并在调度数据网接入设备柜和通信机房之间敷设 8 芯音频电缆。 厂站设备及业务接入华中电力调度数据网络示意图 厂站设备连接如下图所示: 基于网络传输的业务(如 :厂站端控制系统、基于网络协议的数据采集装置、继电保护系统等)按安全区划分原则接入各自 VPN 交换机。 基于串口传输的设备(如传统的只具有 RS232 串口的 RTU、电能量采集装置等)按安全区划分原则接入各自 VPN 中的业务接入路由器。 10 厂站需接入调度数据网络的业务及其接入方案 根据电力二次系统安全防护规定的要求,调度数据网络承载安全区 I 、安全区 II 的业务。 厂站相应的业务系统可通过华中电力调度数据网络分别接入华中网调和湖南省调。 华中电网已经建设的应用系统大致如下: EMS 系统、电能量计费系统、广域功角测量系统、继电保护故障录波系统等。 这些系统需要通过电力调度数据网络和厂站子系统建立通信关系,相应的厂站子系统需按要求接入调度数据网络。 根据应用系统接入调度数据网络的方式,将厂站子系统分为网络应用和串口应用。 网络应用的接入 华中电力调度数据网络采用 IP 技术组网络,主要面向网络应用,基于网络的子系统可方便接入调度数据网络。 接入安全区 I 的应用为:远动工作站、广域相角测量系统等。 这些系统可通过网线直接接入安全区 I 的实时业务接 入交换机。 同时远动工作站通过一个串口直接接入路由器(湖南省调要求)。 接入安全区 II 的应用系统有:电能量采集装置(基于 IEC 102)、继电保护故障录波子站等。 这些系统可通过网线直接接入安全区 II 的非实时业务接入交换机。 串口应用的接入 在电力系统运行中,大量 RTU 设备(基于 IEC 101) 及电能量采集装置 (基于串口直连 )需要用串口方式接入数据网络,华为 3COM 公司的 Quidway 系列可以对 RTU 及电能量采集装置的数据接入及远程管理提供综合支持。 根据主站系统的不同,可支持终端服务器和串口 串 口两种工作方式。 对于终端服务器模式,子站通过异步串口接入厂站主路由器上的异步串口卡,主站通过IP 地址 +异步串口编号的模式直接访问子站。 对于串口 +串口模式,其组网方案如下: 11 配置及功能如下: 1)根据调度中心的业务安全性要求,对 RTU 及电能量采集装置的接入分别位于不同的 VPN 里,如 RTU 接入在 VPN1,电能量采集装置在 VPN2。 VPN1 与 VPN2在本地位于不同的 VLAN 中或不同的物理局域网中,在广 域网则通过 MPLS VPN隔离,只有同一 VPN 内部设备才能互通。 2)在调度中心的实时 VPN1 中,设置 2 台接入路由器,通过以太网口接入到 IP 网中;并通过异步串口( AS) 与主站 RTU 接入前置机的多串口卡相连,相互 通过 RS232 协议通信,作为中心接入设备,其中一台主用,另一台备用。 由于中心的接入交换机为双冗余配置,因此这两台路由器可以通过以太网口分别与两台交换机连接,在网络通道上提供冗余。 非实时 VPN2 中,同样的配置用于接入电能量采集装置。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