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考研政治无敌笔记————毛概总结超清晰一天背完内容摘要:
题, 七大) ② 揭露和批判了 “左 ”倾冒险主义的错误和严重危害, ③ 对第五次反 “围剿 ”战争的失败进行了总结, ④ 通过了张闻天根据毛泽东的发言起草的《中共中央关于反对敌人五次 “围剿 ”的总结的决议》, ⑤ 肯定了毛泽东等关于红军作战的基本原则,否定了以博古、李德等人在军事问题上的一系列错误主张。 重要意义: ① 遵义会议结束了王明 “左 ”倾教条主义在党中央的统治, 开始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的中央的正确领导 ,从而在极端危急的关头,挽救了红军,挽救了党,挽 救了中国革命。 ② 遵义会议是中共(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原理,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一次极为重要的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 转折点。 附: 1935 年 10 月 19 日 ,红军抵达陕北吴起镇 (今吴旗县城)。 红一方面军长征胜利结束。 ――1935年 12月。 (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会议通过了 《关于目前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决议》 会议目的 :是为了实现党在新形势下政治路线和革命策略的转变,迎接抗日新高潮的来临。 《决议》 : ① 全面地分析了国内外的政治形势和阶级关系的新变化, ② 确定了建立最 广泛 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的政策(统一战线是无产阶级政党的基本策略路线), ③ 提出了以 “人民共和国 ”的口号 代替 “工农共和国 ”的口号, 1936年 8月《致中国国民党书》再次改为 “民主共和国 ” ④ 批判 了成为当时 党内在统一战线问题上 的主要危险的 “左 ”倾关门主义倾向 (是无产阶级先锋队,吸收工农;是全民族先锋队,所以要全部吸收。 ) 同时也指出了在新的革命时期预防右倾机会主义复活的必要性, 坚持无产阶级在统一战线中的领导权。 会议主要决议 :把 工农共和国 变成人民共和国;对富农财产不再没收;红军战略向民族革命战争转变;实现对抗日 统一战线领导权。 重要意义: ① 会议从 理论和政策上 解决了 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问题 ,从而 解决了遵义会议以来没有解决的重要的党的政治路线问题。 ② 这次会议是从土地革命战争到抗日战争的 伟大转折时期 中召开的一次极其重要的会议, 它表明党在总结革命成功和失败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已经成熟起来,能够从中国的实际情况出发,创造性的进行工作。 附: 1935 年瓦窑堡会议 《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 ,论证统一战线的可能性必要性 附: 1936 年 12月, 《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 总结中国革命四个特点: 中国政治、经济发展及其 不平衡,而且经历了 1924―1927 的革命;敌人强大;人民军队弱小;共产党的领导和土地革命。 附: 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 :标志着抗日民主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 提出五项要求:停止内战,一致对外;保障言论、集会、结社的自由,释放一切政治犯;召开各党各派各界各军的代表会议,集中全国人才,共同救国;迅速完成对日作战的一切准备工作;改善人民生活。 党实行四项保证:停止武力推翻国民党政府的方针;苏维埃政府改名为中华民国特区政府,红军改名为国民革命军;特区实行彻底的民主制度;停止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 附: 1937 年 7 月、 8月, 毛泽东,撰写了《实践论》和《矛盾论》。 奠定了毛泽东思想中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论述了: 无产阶级的世界观、认识论和方法论,深刻分析了一些人犯错误的认识论根源,系统论述了党的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 《实践论》 1937年 认识必须和实践相统一 , 内容: 提示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本质特征: a实践是认识的源泉; b 实践是认识的动力; c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d 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揭示了认识的辩证发展过程 a认识过程的第一次飞跃 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b 认识过程的 第二次飞跃 由理性认识能动地飞跃到实践 发展了认识论关于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思想 《矛盾论》 ( 1937年) 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的核心。 内容: 坚持和发展了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的思想; 提出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辩证关系原理; 论述了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的原理 附: 1937 年 7 月 7日, 卢沟桥事变爆发 ,全国抗日战争开始。 ――1937 年 8 月(制定全面抗战路线) 会议通过了 《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 和 《抗日救国十大纲领》。 毛泽东代表中央政治局作 军事问题 和 国共两党关系问题 的报告。 中心议题 :会议正确地分析了 全国抗战开始以后的形势 ,制定了 全面抗日的路线 ,阐明了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独立自主原则 问题。 会议认为 : ① 必须坚持 无产阶级在抗战中的领导权 ; ② 在敌人后方,放手发动独立自主的 游击战 ,建立 敌后抗日根据地 ; ③ 在国民党统治区放手发动抗日的群众运动; ④ 在有利于动员全国人民抗战的前提下,争取全国人民所应有的政治、经济利益; ⑤ 以 减租减息 作为中国共产党在 抗战时期解决农民问题的基本政策。 重要意义: 洛川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在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的历史关头 召开的一次重 要会议,它正确地指导了党和军队实行由国内战争到民族战争、由正规战到游击战的战略转变,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 政治思想基础。 附: 1937 年 9 月 22日,以国共合作为主体的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 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 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 》; 23日,蒋介石发表谈话,实际上 承认了中国共产党的合法地位。 附: 1938 年 5月《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 阐述了中国革命的具体道路和形式; 运用联系的观点具体分析了战争问题,指明战争是中共主要的斗争形式; 用发展的观点分析战争进程,确定党的军事战略的转变 ; 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明确学习的重要性。 《论持久战》 揭示了抗日战争发展的基本规律(敌强我弱、敌退步,我进步、敌小我大、敌寡助,我多助) 论述了只有实行人民战争,才能赢得胜利的思想。 阐明了抗日战争作战的形式上,主要是运动战,其次是游击战 附: 中共六届六中全会 1938年 9月 29日至 11 月 6日。 总结抗战以来的斗争经验, 纠正王明右倾投降主义错误 ,明确党在民族革命战争中的地位,以争取抗战胜利。 毛泽东向全国党提出 “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 明确指出 : “我们的原则是党指挥枪,而绝不允许枪指挥党。 ”—建设军队的根本准则。 意义 :只有坚持无产阶级政党的绝对领导,才能始终 保持军队无产阶级性质 ,使它 区别于一切剥削阶级旧军。20xx考研政治无敌笔记————毛概总结超清晰一天背完
相关推荐
所作的评价住住高于其实际成绩 .出现这种误差的LIZ 因不包括 ? B 评价者为了保护下属,避免留下不良绩效的书面记录,不愿意严格地评价下属 评价者对评价工作太有自信心 评价要素的评价标准不明确 评价者想要鼓励工作表现有所提高的员工 首因效应也称为 A 、第一印象 、第二印象 、第三印象 厂刀、第四印象 10,绩效管理是以 ()战略为导向,目的是确保组级的战略目标得以实现 (组织)
日常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要熟悉老干部身体情况、居住情 况、生活情况、联系方式等,只有掌握了老干部的基本情况,才能及时地、细致入微地为他们做好服务工作。 要熟悉老干部的所思、所想、所盼,有针对性地与他们进行沟通,帮助老同志们走出困惑,保持身心健康。 要熟悉老干部的兴趣特长,使他们在老有所乐的同时老有所为,为和谐社会的建设奉献余热。 要用心干工作。 老同志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从思想交流
方式 ) :个体劳动者和农村 专业户的个人收入;按劳动力价值分配的收入;经营风险收入;资产收益;按资本取得的收入。 ( 国家与企业分配关系 ): 增强税收刚性 ; 完善企业所得税制 ( 国家与个人分配关系 ): 完善个人所得税制 ; 加大违规行为处罚;调节集中财产,缩小贫富差距。 ( 企业与个人分配关系 ):( 公有制企业 ) 建立健全企业内部分配的自我约束机制; ( 非公有制企业 )
在 20XX年下半年,评估科将更加团结和谐,在县局党组的正确领导下,在各个职能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力争得更大更好的成绩。 总结二:纳税评估半年工作总结 7月 2日,市局召开评估工作专题会议,总结今年上半年全市纳税评估工作,研究部署下一阶段纳税评估工作任务。 市局代管纳税评估的局领导、纪检组长汪森根以及市区集约评估所有人员参加了会议。 会议 对省局第一批风险应对工作取得的成果
学习态度端正,学习方法灵活,充分利用有效学习时间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和自身素质 一是认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努力提高理 论修养,改进世界观价值观,做到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始终和党的各项方针政策保持高度一致。 二是深入学习廉政法律法规,积极钻研纪检监察工作业务,结合工作实际创造性的抓好落实。 三是积极学习现代管理知识,不断更新完善自我,力求使自己适应新形势下党员干部工作要求。 15 二
县纪委会议精神,继续深入开展学习讨论落实活动,进一步实施党风廉政与反腐倡廉建设,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强化局支部党风廉政建设的主体责任和纪检组的监督责任, 15 以改革的精神推进反腐败体制机制创新和制度保障。 严明党的各项纪律,坚决克服组织涣散、纪律松弛问题。 坚持不懈抓好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落实,强化执 纪监督,持之以恒纠正四风,强化纪律意识和规矩意识。 加大预防腐败工作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