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规范内容摘要:
以 1020 年生盛果期大树为宜,矮化密植果树建议以 815 年生盛果期大树为宜。 树种及品种的选择从模式品种中选择一种果树种类 , 此外可以选择以当地栽培面积较大且有代表性的主栽品种。 试验准备 试验应选择树龄、树势和产量相对一致的果树。 一般至少选择同行相邻 57 株果树做一个重复。 试验前采集土壤样品,按照测试要求制备土样。 试验重复 与小区排列 为保证试验精度,减少人为因素、土壤肥力和气候因素的影响,果树田间试验一般应设35 次重复,采用随机区组排列,区组内土壤、地形等条件应相对一致。 小区面积:以供试果树栽培规格为基础,每个处理实际株数的树冠垂直投影区加行间面积计算小区面积。 施肥方法 以放射沟和条沟法为主,或采用试验验证的高产施肥方法。 施肥时期 “X”动态优化施肥 试验根据不同试验目的设计施肥时期,基础施肥试验根据果树年生长周期特点和高产栽培经验进行不同时期的肥料种类和数量(即肥料养分量比)分配,一般 北 14 方落叶果树按照萌芽期( 3 月上旬)、幼果期( 6 月中旬)、果实膨大期( 78 月)和采收后(秋冬季)分 34 个时期进行;常绿果树根据栽培目标分促梢肥、促花肥、膨果肥、采果肥等进行。 试验记载与测试 参照肥料效应鉴定田间试验技术规程( NY/T 497)执行,试验前采集基础土样进行测定,在果树营养性春梢停长秋梢尚未萌发(叶片养分相对稳定期)采集叶片样品,收获期采集果实样品,记载果实产量,进行果实品质和叶片养分测试。 试验统计分析 常规试验和回归试验的统计分析方法参见肥料效应鉴定田间试验技 术规程( NY/T 497)或其他专业书籍。 肥料利用率田间试验 试验目的 通过多点田间氮肥、磷肥和钾肥的对比试验,摸清我国常规施肥下主要农作物氮肥、磷肥和钾肥的利用率现状和测土配方施肥提高氮肥、磷肥和钾肥利用率的效果,进一步推进测土配方施肥工作。 试验设计 常规施肥、测土配方施肥情况下主要农作物氮肥、磷肥和钾肥的利用率验证试验田间试验设计,取决于试验目的。 本规范推荐试验采用对比试验,大区无重复设计(表 10)。 具体办法是选择 1个代表当地土壤肥力水平的农户地块,先分成常规施肥和配 方施肥 2个大区(每个大区不少于 1 亩)。 在 2 个大区中,除相应设置常规施肥和配方施肥小区外还要划定2030m2 小区设置无氮、无磷和无钾小区(小区间要有明显的边界分隔),除施肥外,各小区其他田间管理措施相同。 各处理布置如图 1(小区随机排列): 15 图 1 各处理布置图 表 10 试验方案处理(推荐处理) 试验编号 处理 1 常规施肥 2 常规施肥无氮 3 常规施肥无磷 4 常规施肥无钾 5 配方施肥 6 配方施肥无氮 7 配方施肥无磷 8 配方施肥无钾 试验实施 试验地选择 试验地应选择平坦、整齐、肥力均匀,中等土壤肥力水平的地块;坡地应选择坡度平缓、肥力差异较小的田块;试验地应避开道路、堆肥场所等特殊地块。 同一地块不能连续布置试验。 试验作物品种选择 常规施肥无氮 常规施肥无钾 常规施肥无磷 常规施肥 测土配方施肥大区 常规施肥大区 配方 施肥无氮 配方 施肥无钾 配方 施肥无磷 测土配方 施肥 农户地块 16 田间试验 以省(区、市)为单位部署。 每种作物选择当地推广面积较大品种(至少 5个品种),每个品种至少布置 10 个试验点,每个品种试验点尽量在该品种种植区内均匀布点。 试验准备 整地、设置保护行、试验地区划;小区应单灌单排,避免串灌串 排;试验前采集土壤样品;依测试项目不同,分别制备新鲜或风干土样。 试验记载与测试 参照肥料效应鉴定田间试验技术规程( NY/T 497)执行,试验前采集基础土样进行测定,收获期采集植株样品,进行考种和生物与经济产量测定,进行籽粒(经济收获物)和茎叶(植株)氮、磷、钾分析。 采集对比试验中所有处理的籽粒和茎叶样品。 肥料利用率田间试验结果汇总表见附表。 试验统计分析 常规施肥下氮肥利用率的计算 100kg 经济产量 N 养分吸收量 首先分别计算各个试验地点 的常规施肥和常规无氮区的每形成 100kg 经济产量养分吸收量,计算公式如下: 100kg 经济产量 N 养分吸收量 =(籽粒产量 籽粒 N 养分含量 +茎叶产量 茎叶 N 养分含量) /籽粒产量 100 然后,将本地该品种所有试验测试结果汇总,计算出该品种的平均值 (表 11)。 表 11 省 作物主要品种 100kg 经济产量 N 养分吸收量 主要作物品种 常规施肥区 常规无氮区 籽粒 茎叶 100kg经济产量N 养分吸收量 籽粒 茎叶 100kg经济产量N 养分吸收量 产量 N 养分含量 产量 N 养分含量 产量 N 养分含量 产量 N 养分含量 kg/亩 % kg/亩 % kg kg/亩 % kg/亩 % kg 品种 1 品种 2 品种 3 品种 4 品种 5 17 常规施肥下氮肥利用率 (表 12) 常规施肥区作物吸氮总量 =常规施肥区产量 施氮下形成 100kg 经济产量养分吸收量/100 无氮区作物吸氮总量 =无氮区产量 无氮下形成 100kg 经济产量养分吸收量 /100 氮肥利用率 = (常规施肥区作物吸氮总量 无氮区 作物吸氮总量) /所施肥料中氮素的总量 100% 表 12 省 作物主要品种氮肥利用率 主要作物品种 氮肥利用率平均值( %) 标准差( %) 品种 1 品种 2 品种 3 品种 4 品种 5 测土配方施肥下氮肥利用率计算 100kg 经济产量养分吸收量 首先分别计算各个试验地点的测土配方施肥和无氮区的每形成 100kg 经济产量养分吸收量,计算公式如下: 100kg 经济产量养分吸收量 =(籽粒产量 籽粒养分含量 +茎叶产量 茎叶养分含量) /籽粒产量。 然 后,将本地该品种所有结果汇总,计算出该品种的平均值(同表 11)。 测土配方施肥下氮肥利用率 测土配方施肥区作物吸氮总量 =测土配方施肥区产量 施氮下形成 100kg 经济产量养分吸收量 /100 无氮区作物吸氮总量 =无氮区产量 无氮下形成 100kg 经济产量养分吸收量 /100 氮肥利用率 = (测土配方施肥区作物吸氮总量 无氮区作物吸氮总量) /所施肥料中氮素的总量 100% 记载表同表 12。 测土配方施肥提高肥料利用率的效果 利用上面结果,用测土配方施肥的利用率减去常规施肥的利用率即 可计算出测土配方施 18 肥提高肥料利用率的效果。 根据以上方法,分别计算出 100kg 经济产量 P2O5 养分吸收量和计算出 100kg 经济产量K2O 养分吸收量;测算出常规施肥情况下氮肥、磷肥、钾肥利用率,测土配方施肥情况下氮肥、磷肥、钾肥利用率以及测土配方施肥提高肥料利用率的效果。 5 样品采集与制备 采样人员要具有一定采样经验,熟悉采样方法和要求,了解采样区域农业生产情况。 采样前,要收集采样区域 土壤图 、 土地利用现状图 、 行政区划图 等资料,绘制样点分布图,制订采样工作计划。 准备 GPS、采样工具、采样袋(布袋、纸袋或塑料网袋 )、采样标签等。 土壤样品采集 土壤样品采集应具有代表性和可比性,并根据不同分析项目采取相应的采样和处理方法。 采样单元 根据土壤类型、土地利用方式和行政区划,将采样区域划分为若干个采样单元,每个采样单元的土壤性状要尽可能均匀一致。 参考第二次土壤普查采样点确定采样点位,形成采样点位图。 实际采样时严禁随意变更采样点,若有变更须注明理由。 大田作物平均每个采样单元为 100~ 200 亩(平原区每 100~ 500 亩采一个样,丘陵区每30~ 80 亩采一个样)。 采样集中在位于每个采样单元相对中心位置的典型 地块(同一农户的地块),采样地块面积为 1~ 10 亩。 蔬菜平均每个采样单元为 1020 亩,温室大棚作物每 2030 个棚室或 1015 亩采一个样。 采样集中在位于每个采样单元相对中心位置的典型地块(同一农户的地块),采样地块面积为 110 亩。 果树平均每个采样单元为 20~ 40 亩(地势平坦果园取高限,丘陵区果园取低限)。 采样集中在位于每个采样单元相对中心位置的典型地块(同一农户的地块),采样地块面积为 15亩。 有条件的地区,可以农户地块为土壤采样单元。 采用 GPS 定位,记录采样地块中心点的经纬度,精确到 ″。 采样时间 大田作物一般在秋季作物收获后、整地施基肥前采集;蔬菜在收获后或播种施肥前采集,一般在秋后。 设施蔬菜在凉棚期采集;果树在上一个生育期果实采摘后下一个生育期开始之前,连续一个月未进行施肥后的任意时间采集土壤样品。 19 采样周期 项目实施三年以后,为保证测试土壤样本数据可比性,根据项目年度取样数量,对照前三年取样点,进行周期性原位取样。 同一采样单元,无机氮及植株氮营养快速诊断每季或每年采集 1 次;土壤有效磷、速效钾等一般 2~ 3 年采集 1 次;中、微量元素一般 3~ 5 年采集1 次。 肥料效应田间试 验每年采样 1 次。 采样深度 大田作物采样深度为 0~ 20cm;蔬菜采样深度为 030cm;果树采样深度为 060 ㎝,分为 030cm、 3060cm 采集基础土壤样品。 如果果园土层薄(< 60cm),则按照土层实际深度采集,或 只采集 030cm 土层 ;用于土壤无机氮含量测定的采样深度应根据不同作物、不同生育期的主要根系分布深度来确定。 采样点数量 要保证足够的采样点,使之能代表采样单元的土壤特性。 采样必须多点混合,每个样点由 15~ 20 个分点混合而成。 采样路线 采样时应沿着一定的 线路,按照 “随机 ”、 “等量 ”和 “多点混合 ”的原则进行采样。 一般采用 “S”形布点采样。 在地形变化小、地力较均匀、采样单元面积较小的情况下,也可采用 “梅花 ”形布点采样(图 2)。 要避开路边、田埂、沟边、肥堆等特殊部位。 混合样点的样品采集要根据沟、垄面积的比例确定沟、垄采样点数量。 图 2 样品采集分布示意图 采样方法 每个采样分点的取土深度及采样量应保持一致,土样上层与下层的比例要相同。 取样器应垂直于地面入土,深度相同。 用取土铲取样应先铲出一个 耕层断面,再平行于断面取土。 所有样品都应采用不锈钢取土器或木、竹制器采样。 果树要在树冠滴水线附近或以树干为圆 正确方法 错误方法 当测土面积小时可用 20 点向外延伸到树冠边缘的 2/3 处采集,距施肥沟(穴) 10cm 左右,避开施肥沟(穴),每株对角采 2 点。 滴灌要避开滴灌头湿润区。 样品量 混和土样以取土 1kg 左右为宜(用于田间试验和耕地地力评价的 2kg 以上,长期保存备用),可用四分法将多余的土壤弃去。 方法是将采集的土壤样品放在盘子里或塑料布上,弄碎、混匀,铺成正方形,划对角线将土样分成四份,把对角的两份分别合并成一份,保留一份,弃去一份。 如果所 得的样品依然很多,可再用四分法处理,直至所需数量为止(图 3)。 样品标记 采集的样品放入统一的样品袋,用铅笔写好标签,内外各一张。 采样标签样式见附表 2。 土壤样品制备 新鲜样品 某些土壤成分如二价铁、硝态氮、铵态氮等在风干过程中会发生显著变化,必须用新鲜样品进行分析。 为了能真实反映土壤在田间自然状态下的某些理化性状,新鲜样品要及时送回室内进行处理分析,用粗玻璃棒或塑料棒将样品混匀后迅速称样测定。 新鲜样品 一般 不宜贮 存,如需要暂时贮存,可将新鲜样品装入塑料袋,扎紧袋口,放在冰箱冷藏室或进行速冻保存。 风干样品 从野外采回的土壤样品要及时放在样品盘上,摊成薄薄一层,置于干净整洁的室内通风处自然风干,严禁暴晒,并注意防止酸、碱等气体及灰尘的污染。 风干过程中要经常翻动土样并将大土块捏碎以加速干燥,同时剔除侵入体。 风干后的土样按照不同的分析要求研磨过筛,充分混匀后,装入样品瓶中备用。 瓶内外各放标签一张,写明编号、采样地点、土壤名称、采样深度、样品粒径、采样日期、采样人及制样时间、制样人等项目。 制备好的样品要妥善贮 存,避免日晒、高温、潮湿和酸碱等气 正确方法 去除阴影 部分 将土壤摊平 图 3 四分法取土样说明 21 体的污染。 全部分析工作结束,分析数据核实无误后,试样一般还要保存 12~ 18 个月,以备查询。 对于试验价值大、需要长期保存的样品,须保存于广口瓶中,用蜡封好瓶口。 一般化学分析试样 将风干后的样品平铺在制样板上,用木棍或塑料棍碾压,并将植物残体、石块等侵入体和新生体剔除干净。 也可将土壤中侵入体和植株残体剔除后采用不锈钢土壤粉碎机制样。 细小已断的植物须根,可采用静。20xx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规范
相关推荐
验收时为鉴定工程质量对隐蔽工程进行必要的挖掘和修复费用。 基本预备费=(工程费用+工程建设其他费用)基本预备费费率 涨价预备费 是指建设项目在建设期内由于材料、人工、设备等价格可能发生变化引起工程造价变化,而事先预留的费用。 ( P67) 费用内容包括: 、设备、材料、施工机械的价差费; ; 、汇率调整等增加的费用。 二、建设期贷款利息 建设期利息包括向国内银行和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贷款、出口信贷
绅则。 把预防人身、电网、设备事故作为重点安全工作来抓,检查贯彻落实南方电网安全生产“三大规定”情况,检查 (两防 )执行 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提高防人身事故和防电气误操作事故的处理能力,从源头上预防和阻止事故的发生,使安全管理工作关口前移,从而实现“保人身、保电网、保设备”安全生产目标收到一定的效果。 通过前段的检查和整改工作,现将我班到 现时为止在此方面的情况总结如下 一
条第一款规定: “ 各单位应当 根据会计业务的需要 ,设置会计机构,或者在有关机构中设置会计人员并指定会计主管人员;不具备设置条件的,应当委托经批准设立从事会计代理记账业务的中介机构代理记账。 ” (三)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的任职资格 会计法的约定 担任单位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的,除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外,还应当具备会计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资格或者从事会计工作 3 年 以上经历
B. 30 C. 10 ( B)或受潮的水泥,必须经过试验,按其试验结果决定正常使用或降级使用,已经结块的水泥不得使用。 A. 2 个月 B. 3 个月 C. 4 个月 D. 5 个月 ( A) A.测量定位 B.钻进成孔 C.吊放钢筋笼 D.浇筑混凝土 ( D) A.漏斗法 B. PH 试纸 C.超声波检测 D.泥浆比重计 ( D)。 A.击实次数 B.稳定度 C.残留稳定度 D.抗车辙能力
D) A、 A. 定制职业生涯规划 B、 C、 D、 根据本讲,健全丘攀匀物醋蜗咬欺眠烁投蟹蛇则酒子斌胃撼菇梯浩贺华乳两栈橇苯懈聂娩谴漫伎炯琅莫制证款鹤蔗社蝗氟魁巷墩笑祷匣蜡佑挝枯借裔甚熙卿唆辞陨 C、 2020泸州专业技术人员 心理健康与心理调适试题 _总 (2)252020泸州专业技术人员心理健康与心理调适试题提供:泸州专业继续教育一、单项选择题 根据本讲
反应中 , CL2 的化合价分别由 0 降到 1,被还原,为氧化剂。 由能斯特方程, E = E Θ + lg [氧化态 ] = + lg 10 =。 n [还原态 ] 2 知识拓展:氧化剂:被还原,的电子,化合价降低。 还原剂:被氧化,失电子, 化合价升高。 39. 已 知 下 列 电 对 电 极 电 势 的 大 小 顺 序 为 : E ( F2 / F ) E ( Fe 原剂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