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年社区远程教育工作总结内容摘要:

推行远教站点两室分离。 针对电脑放在远教学习室不便于组织收看和保管的实际情况,对全市 各终端接收站点提出了远教学习室和电脑室实行两室分离的要求。 并组织 9 力量,使全市有条件的站点全部实现了两室分离,占所建站点的 85%以上。 与此同时,还对室内所有上墙版面、桌椅板凳等物品进行了重新规范摆设。 广泛提倡远教站点一站多用、一室多用。 要求所有远教站点都要加挂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站点、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学校两块牌子;所有远程教育学习室都要加挂远教学习室、党员活动室、计生学校、法制夜校等与学习活动有关的牌子。 较好地提升了农村活动阵地的档次和农村计划生育、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工作的服务水平。 努力拓宽远程教育建站领域。 分别建立了市委党校集视频会议、视频交互、演播于一体的多功能演播厅和市老干部局老干部远程教育接收站,延伸了建站领域。 同时,在兴宁镇积极探索远程教育依托有线电视网络直接进村入户工作,目前已完成规划设计等基础工作。 二、强化于管,突出制度建设,促进站点建设规范运行 设计了一套规范的学用管理制度。 统一印制了《远程教育站点设备管理台帐》、《远程教育集中学习登记簿》、《远程教育个性化学习登记簿》,对学用工作实行一帐二簿台帐式管理。 同时,还统一制定了《远程教育教学活动制度 》、《计算机房管理制度》、《设备管理制度》等有关规章制度,并全部实现规范上墙。 2、编制了一本《远教站点规范化建设手册》。 精心编制 10 《农村现代远程教育终端接收站点规范化建设手册》下发至各乡镇党委、基层终端接收站点,用于指导全市的建管学用工作。 2020年远教工作总结 3、出台了一个《远程教育学用管理考核办法》。 经过调研和广泛征求意见,制定《资兴市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学用管理考核办法》,对乡镇 (街道 )党委组织委员、远教专干、技术辅导员实行分类专项考核。 考核结果纳入全市乡镇三个文明建设考核和党建工作考核范畴 ,与乡镇组织委员、远教专干的评先评优挂钩。 村 (社区 )远教站点由各乡镇 (街道 )党委组织考核。 并在 8 月份 ,采取抽查与自查相结合的方式 ,对全市各乡镇的远教工作开展了半年考核 ,起到很好地督促落实作用,充分调动了远教工作者的积极性。 建立了一支有战斗力的远教管理员和志愿者服务队伍。 今年来,每个乡镇都配备了远教专干,并把计算机水平最好、责任心最强的干部职工作为专职远教辅导员;每个村级终端接收站点,结合村党支部、村委会换届,都配备了两名以上素质较高的操作员。 到目前为止,全市已有 248名基层远教骨干,其中乡镇远教管 理人员 58名,村级远教骨干 190名。 为全面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市委远教办还分别在 4 月 18日 —22日、 6 月 15日 —17日举行了站点管理员培训班暨远教技术大 比武活动和学用管理培训班,在市里培训的基础上,各 11 乡镇也分别组织辖区各站点开展了不同形式的培训。 通过层层培训,相当一部分操作员都能独立的熟练上机操作。 与此同时,市委远教办根据平时工作接触了解,从乡镇、村以及市直有关部门聘请了 10 名懂技术、热情高、责任心强的同志为远教志愿者,及时为各远教站点提供快捷、方便的服务,并想他们发了聘书,实行持证上岗。 这 10 名志 愿者,为我市今年省检评估打下满分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探索于学,精心组织培训,促进站点学用活动升级 1、以农村现代远程教育站点为平台,适时组织产业知识培训。 市委远教办根据全国远程办制定的《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教学大纲》,结合我市实际,在制定各类教学计划的同时,突出将中央远程教育网、流媒体中的产业信息、实用技术下载,编成《产业知识学用指南》下发到各基层站点,指导各站点的产业教学活动。 今年创刊以来,共编发 6期《产业知识学用指南》,较好地促进了全市农业产业尤其是新兴产业的发展。 如白廊乡白廊村利用湖面 网箱养殖罗非鱼、叉尾肥鱼,从引进、成功到发展,都是得益于下载的相关知识和技术。 2、以农村现代远程教育站点为平台,制放乡土课件。 市委远教办围绕我市东江鱼、东江果、黑山羊、杂交制种、狗脑贡茶、等 10 大农业主导产业以及共产党员中的优秀典型,联合相关职能部门,制作相关乡土课件 12 套,全部放 12 进《湖南红星网资兴分站》,供各基层站点宽带点播,并制成光盘发行到各基层站点,供教学使用。 这些乡土课件教材,简明实用,针对性强,推动全市农村经济快速发展。 如七里镇茅坪村利用远程教育播放生猪养殖光盘,原先每次是来几个大户观看, 现在每次是几十上百人。 该村生猪养殖业也迅猛发展,大户有几家增加到 30 余家,全村年出栏有二年前的 3000头增至 11000头。 东江镇田心村依托本村的东江菜、东江鱼、生猪养殖等专业协会,利用远程教育有针对性地进行各种实用技术培训,加速了该村种养大户产生和规模经济发展。 该村今年从网上了解到甜玉米的行情较好,组织村民发展甜玉米产业,建立了连片 150多亩的甜玉米基地,并利用远程教育组织农户收看天网下载的甜玉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