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年公路工程试验检测工程师业务考试材料复习资料小抄版内容摘要:

、石的用量时所具备条件:水灰比,最大粒径,粗骨料的品种。 3混凝土离析的原因:①砂率过小,砂浆数量不足会使混凝土拌和物的粘聚性和保水性降低,产生离析和流浆现 象。 ②水灰比③单位用水量④原材料特性。 35 水泥混凝土的耐久性包括 : 抗冻性、混凝土的耐磨性、碱咸骨料反应、混凝土的碳化、混凝土的抗侵蚀性。 钢筋 强度的钢材力学性能的主要指标,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 屈服强度也称屈服极限,它是钢材开始丧失对变形的抵抗能力,并开始产生大量塑性变形时所对应的应力。 抗拉强度 :是钢材所能承爱的最大拉应力。 即当拉应力达到强度极限时,钢材完全丧失了对变形的抵抗能力而断裂。 屈服比 是屈服强度与抗拉强度的比值,通常用来比较结构的可靠性和钢材的有效利用率。 屈 服比越小,结构可靠性越高,即延缓结构损伤程度潜力越大,但比值太小,钢材的利用率太低。 塑性 : 是钢材在受力破坏前可以经受永久变形的性能。 通常用伸长率和断面收缩率表示。 伸长率 :是钢材受拉发生断裂时所能承爱的永久变形的性能。 试件拉断后标准长度的增加量与原标准长度之比的百分率即伸长率。 断面收缩率 是指试件拉断后缩颈处横断面积最大缩减量点原横断面积百分率。 冷弯性能 是钢材在常温条件下承受规定弯曲程度的弯曲变形能力。 硬度是钢材抵抗其他较硬物体压入的能力,实际上硬度为钢材抵抗塑性变形的能力。 测定钢材硬度常用的方法有 布氏法、洛氏法、维氏法。 1 闪光对焊试验的合格判定 : 拉伸试验和弯曲试验,应从每批成品中切取 6个试件, 3个进行拉伸试验,3 个进行弯曲试验。 ( 1) 3个热钢筋接头试件的抗拉强度均不得小于该级别钢筋规定的抗拉强度;余热处理Ⅲ级钢筋接头试件抗压强度均不得小于 HRB400 钢筋的抗拉强度。 ( 2)应至少有 2个试件断于焊缝之 外 ,并呈延性断裂。 ( 3)当试验结果有 1个试件的抗拉强度小于上述规定值,或有 2个试件在焊缝或热影响区发生脆性断裂时,应再取 6个试件进行复验。 并复验结果。 当仍有 1个试件的抗拉强度 小于规定值时,或有 3个试件断于焊缝或热影响区,呈现脆性断裂,应确认该批接头为不合格。 ( 4)预应力钢筋与螺丝端杆闪光对焊接头拉伸试验结果, 3个试件应全部断于焊缝之外,呈现延性断裂。 ( 5)当试验结果有 1个试件在焊缝或热影响区 发生脆 性断裂时,应从成品中再切取 3个试件进行复验,并复验结果,当仍有 1个试件在焊缝或热影响区发生脆性断裂时,应确认该批接头为不 合格品。 ( 6)弯曲试验可在万** 8 能试验机上进行,焊接应处于弯曲中心点,弯心直径和弯曲角应符合闪光对焊接头磨曲试验指标的规定,当弯至 90176。 时,至少有 2个试件不得 发生 破裂。 ( 7)当试验结果有 2个试件发生破裂时,应再取 6个试件进行复验,当仍有 3个试件发生破断,应确认该批接头为不合格品。 1怎样测量钢筋的屈服强度。 答:钢筋拉伸试验机上进行时,当测力度盘的指针停止转动后恒定负载或第一次回转的最小负荷载屈服强度(б s)以 MPa表达,公式为б s=FS/AO 其中: FS:相对于所求屈服应力时在荷载 (N) AO:试件原载面面积 (mm2) 1钢筋试验在什么情况下试验结果无效。 答:①试件断在标距外伸长率无效②操作不当 影响试验结果③试验记录有误或设备发生故障。 1钢筋拉伸试验一般应为 1035℃温度条件下进行。 1钢结构件焊接质量检验分为焊接前检验,焊后成品检验,焊接过程式中检测。 1钢材焊接拉伸试验,一组试件有 2 根发生脆断,应再取 6根进行复验。 1当牌号为 HRB335 钢筋接头进行弯曲试验时,弯曲直径应取 4d 1预应力混凝土配筋用钢绞线是由 7根圆形截面钢丝绞捻而成的。 沥青及其混合料 沥青混合料设计方法主要(目标配合比)、(生产配合比)、(生产配合比验证) 我国现行采用 空隙率 、饱和度 和 残留稳定度 等指标来表征沥青混合料的耐久性。 沥青混合料按公称最大粒径,可 分为粗粒式、中粒式、细粒式、砂砬式等类。 沥青混合料的强度主要取决于粘聚力与内磨擦角。 沥青老化后,在物理力学性质方面,表观为针入度变小、延度病小,软化点升高,绝对粘度增加,脆点减小等。 石油沥青的三大技术指标是针入度,软化点、延度它们分别表示石油沥青的粘性、热稳定性、塑性。 能将沥青裂解蒸馏出的由分完全溶解的溶剂是三氯乙烯。 当超过重复性精密度要求,用回归法确定沥青含蜡量时,蜡质量与含蜡含量关系直线的斜率 方向系数 应为 正值。 沥青针入度 PI 表示沥青的感温性。 通过采用添加矿料的方式可以降低沥青混合料的空隙率。 1用于评定沥青混合料强度与稳定性的参数(高温稳定性、低温抗裂性,耐久性、抗滑性,施工和易性。 1沥青混合料的技术指标:密度、空隙率、矿料间隙率、稳定度、流值。 1沥青混合料加入矿粉的作用是减小混合料空隙率。 1 沥青混合料密度试验的四种方法 :表干法、水中重法、蜡封法、体积法。 表干法测定吸水率不大于 2%的各种沥青混合料的毛体积密度。 1沥青混合料中沥青含量测定方法有哪些。 各适用于什么条件。 答: ①射线法:适用于热拌热铺沥青混合料路面施工时的沥青用量检 测使用,以快速成评定拌和厂产品质量。 ②离心分离法,适用于热拌热铺沥青混合料路面施工时的沥青用量检测,以评定拌和厂产品质量。 ③回流式抽提法适用于热拌热铺沥青混合料路面施工时的沥青用量检测,以评定拌和厂产品质量。 此法也适用于旧路查时检测沥青混合料的沥青用量。 ④脂肪抽提法适用于热拌热铺沥青混合料路面施工时的沥青用量检测,以评定拌和厂产品质量。 此法也适用于旧路调** 9 查检测沥青混事料的沥青用量。 1沥青混合料空隙率不小于 3%的原因:①不能太小是考虑行车安全的问题②温度影响 1沥青混凝土和沥青碎石的区别是:压实后剩 余空隙率不同。 1沥青混合料用粗集料与细集料的分界粒径尺寸为。 1车辙试验检验沥青混合料热稳定性能。 矿质混合料的最大密度曲线是通过试验提出的一种理论曲线和理想曲线。 2针入度指数越大表示沥青的感温性越小。 2可用闪点,燃点指标表征沥青材料的使用安全性。 2沥青混事料的主要技术指标有:高温稳定性、低温抗裂性、耐久性、抗滑性。 2沥青与矿料粘附性试验用于评定集料的抗水剥离能力。 2沥青旋转薄膜加热试验后的沥青性质试验应在 72h 内完成。 2我国重交能道路石油沥青 ,按针入度试验将其划分为五个标号。 2针入度试验条件有:①标准针及附件总质量100g②试验温度 25℃③针入度进间 5s 2软化点的试验条件有:①加热温升速度 5℃/min ②加 热起始 温 度5℃。 2延度试验条件:拉伸速度、试验温度。 沥青密度试验温度为15℃ 3 测定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的试验是冻融劈裂试验。 3用来检测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的试验是冻融劈裂试验。 3沥青混合料稳定度试验对试件加载速度是50mm/min 3沥青混合料稳定度试验温度 60℃ 3随沥青含量增加,沥青混合料试件 饱和度将出现峰值。 3随沥青含量增加,沥青混合料试件饱和度将增大。 3随沥青含量增加,沥青混合料试件空隙率将减小。 3 沥青针入度试验的适用范围及方法。 答: 本方法适用于测定道路石油沥青,液体石油沥青蒸馏或乳化沥青蒸发后残留物的针入度。 试验方法:①取出达到恒温的盛样皿,并移入水温控制在试验温度177。 ℃的平底玻璃皿中的三脚支脚上,试样表面以上的水泥深度不小于 10mm。 ②将盛有试样的平底玻璃皿置于针入度仪的平台上,慢慢入下针连杆,用适当位置的反光镜或灯光反射观察,使针尖恰好与试样表面接触,拉下刻度盘 的拉杆,使与针连杆顶端轻轻接触,调节刻度盘或深度指标器的指针指示为零。 ③开动秒表,在指针正指 5sr 瞬间,用手紧压按钮,使标准针自动下落贯入试样,经规定时间,停止移动。 ④拉下刻度盘拉杆与针连杆顶端接触,读取刻度盘指针或深度标示器的读数。 ⑤同一试样平行试验至少 3 次,各测试点之间与盛样皿边缘的距离不应少于 10mm,每次试验后,应将盛样皿的平底玻璃皿放入恒温水浴,使平底玻璃皿中水温保持试验温度。 每次试验应换一根干净的标准针或将标准针取下,用蘸有三氯乙烯溶剂的棉花或布揩净,再用干棉花或布擦干。 ⑥测定针入度大于 200 的沥青试样进,至少用 3 支标准针,每次试验后将针留在试样路,直至 3 次平行试验完成后,才能将标准针取出。 3沥青延度试验适用范围及步骤。 答: 本方法适用于测定道路石油沥青,液体沥青蒸馏残留物和乳化沥青蒸发残留物等材料的延度。 步骤:①将保湿后的试件连同底板移入延度的水槽中,然后将盛有试样的试模自玻 璃板或不** 10 锈钢板上取下,将试模两端的孔分别套在滑板及槽端固定板的金属柱上,并取下侧模。 水面距试件表面应不小于 25mm②开动延度仪,并注意观察试样的延伸情况。 此时应注意,在试验过程中,水温应始终保持在试验温度规定内,且仪 器不得振动,水面不得有晃动。 当水槽采用循环水时,应暂时中断循环停止水流,在试验中,如发现沥青细丝浮于水面或沉入槽底时,则应在水中加酒精或食盐,调整水的密度与试样相近后,重新试验。 ③试件拉断时,读取指针所指标尺上的读数,以 cm 表示。 在正常情况下,试件延伸时应成锥尖状,拉断时实际接近于零。 如不能得到这种结果,则应在报告中注明。 沥青软化点试验适用范围及步骤 适用于测定道路石油沥青、煤沥青、液体石油沥青和乳化沥青蒸发后残留物等材料的软化点。 步骤:①将装有试样环连同试样底板置于装有 (5177。 )℃的保温槽冷水 中至少15min,同时将金属支架钢、钢球、钢球定位环等亦置于相同水槽中。 ②烧杯内注入新煮沸并冷却到5℃的蒸馏水,水面略低于立杆上的深度标记。 ③从保温水中取。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