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年中级会计职称考试会计实务章节重点总结内容摘要:

答案』 C 『答案解析』 分录为: 借:固定资产 218 200 贷:在建工程 210 000 预计负债 8 200 ( 9)高危 行业企业提取的安全生产费的会计处理 1)高危行业企业按照国家规定提取的安全生产费时: 借:生产成本 贷:专项储备 2)企业使用提取的安全生产费时 ①属于费用性支出的 借:专项储备 贷:银行存款 ②企业使用提取的安全生产费形成固定资产的 A.借:在建工程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银行存款 B.项目完工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时 借:固定资产 贷:在建工程 C.同时,按照形成固定资产的成本冲减专项储备,并确认相同 金额的累计折旧: 借:专项储备 贷:累计折旧 D.该固定资产在以后期间不再计提折旧。 3)“专项储备”科目期末余额在资产负债表所有者权益项下“减:库存股”和“盈余公积”之间增设“专项储备”项目反映。 (三)固定资产的后续计量 1.固定资产的折旧 1)固定资产的折旧计提范围 ①不提折旧的固定资产: a.已提足折旧仍继续使用的固定资产; b.按规定单独作价作为固定资产入账的土地; c.改扩建期间的固定资产; d.提前报废的固定资产。 ②折旧计提 范围的认定中易出错的项目 a.未使用、不需用的固定资产需计提折旧,而且折旧费用计入“管理费用”; b.因大修理而停工的固定资产需要提取折旧,但折旧费用按正常的方式处理,即不一定就是“管理费用”; c.替换设备要提折旧。 ③当月增加的固定资产当月不提折旧,当月减少的固定资产当月照提折旧。 2)影响折旧的因素 ①折旧的基数 ②固定资产的预计使用年限 ③固定资产的预计净残值 ④固定资产已提的减值准备 3)固定资产折旧方法 ①年限 平均法 ②工作量法 ③加速折旧法 a.双倍余额递减法 4)折旧的会计分录 借:制造费用(生产用固定资产的折旧) 管理费用(行政用固定资产的折旧) 销售费用(销售部门用固定资产) 在建工程(用于工程的固定资产) 其他业务成本(经营租出的固定资产) 贷:累计折旧 5)固定资产使用寿命、预计净残值和折旧方法的复核 企业至少应当于每年年度终了,对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预计净残值和折旧方法进行复核。 使用寿命预计数与原先估计数有差 异的,应当调整固定资产使用寿命。 预计净残值预计数与原先估计数有差异的,应当调整预计净残值。 与固定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预期实现方式有重大改变的,应当改变固定资产折旧方法。 固定资产使用寿命、预计净残值和折旧方法的改变应当作为会计估计变更。 2.固定资产的后续支出 1)资本化的后续支出 固定资产发生可资本化的后续支出时,企业一般应将该固定资产的原价、已计提的累计折旧和减值准备转销,将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转入在建工程,并在此基础上重新确定固定资产原价。 因已转入在建工程,因此停止计提折旧。 在固定资产发 生的后续支出完工并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时,再从在建工程转为固定资产,并按重新确定的固定资产原价、使用寿命、预计净残值和折旧方法计提折旧。 固定资产发生的可资本化的后续支出,通过“在建工程”科目核算。 ①固定资产转入改扩建时: 借:在建工程 累计折旧 贷:固定资产 ②发生改扩建工程支出时: 借:在建工程 贷:银行存款等 ③企业发生的某些固定资产后续支出可能涉及到替换原固定资产的某组成部分,当发生的后续支出符合固定资产确认条件时,应将其计入固定资产成本,同时将 被替换部分的账面价值扣除。 这样可以避免将替换部分的成本和被替换部分的成本同时计入固定资产成本,导致固定资产成本高计。 借:银行存款或原材料(残值价值) 营业外支出(净损失) 贷:在建工程(被替换部分的账面价值) ④生产线改扩建工程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时: 借:固定资产 贷:在建工程 ⑤转为固定资产后,按重新确定的使用寿命、预计净残值和折旧方法计提折旧。 2)费用化的后续支出 企业生产车间(部门)和行政管理部门等发生的固定资产修理费用等后续支出计入“管理费用”;企 业设置专设销售机构的,其发生的与专设销售机构相关的固定资产修理费用等后续支出,计入“销售费用”。 对于处于修理、更新改造过程而停止使用的固定资产,如果其修理、更新改造支出不满足固定资产的确认条件,在发生时也应直接计入当期损益。 一般会计分录如下: 借:管理费用 销售费用 贷:原材料 应付职工薪酬 银行存款 3)融资租入固定资产发生的固定资产后续支出,比照上述原则处理。 4)经营租入固定资产发生的改良支出,应通过“长期待摊费用”科目核算,并在剩余租赁期与 租赁资产尚可使用年限两者中较短的期间内,采用合理的方法进行摊销。 3.固定资产出售、毁损和报废的会计处理 4.固定资产的清查 盘盈 盘亏 按前期差错处理,盘盈当时: 当时 处理时 借:固定资产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借:待处理财产损溢 累计折旧 贷:固定资产 借:其他应收款 (保险赔款或责任人赔款) 营业外支出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 四、投资性房地产 (一)投资性房地产的范围 1.已出租的 土地使用权; 2.持有并准备增值后转让的土地使用权; 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认定的闲置土地,不属于持有并准备增值后转让的土地使用权。 3.已出租的建筑物。 1)用于出租的建筑物是企业拥有产权的建筑物; 2)已出租的建筑物是企业已经与其他方签订了租赁协议,约定以经营租赁方式出租的建筑物; 对于企业持有以备经营租出的空置建筑物,只有企业管理当局(董事会或类似机构)作出正式书面决议,明确表明将其用于经营出租且持有意图短期内不再发生变化的,可视为投资性房地产。 空置建筑物是指企业新购入、自行建造或开发完工但尚未使用的建筑物,以及不再用于日常生产经营活动且经整理后达到可经营出租状态的建筑物。 某项房地产,部分用于赚取租金或资本增值、部分用于生产商品、提供劳务或经营管理,能够单独计量和出售的、用于赚取租金或资本增值的部分,应当确认为投资性房地产;不能够单独计量和出售的、用于赚取租金或资本增值的部分,不确认为投资性房地产。 企业将建筑物出租,按租赁协议向承租人提供的相关辅助服务在整个协议中不重大的,如企业将办公楼出租并向承租人提供保安、维修等辅助服务,应当将该建筑物确认为投资性房地产。 (二 )投资性房地产的确认及初始计量 1.总的原则:历史成本原则。 即企业取得投资性房地产时,应当按照取得时的实际成本进行初始计量,在这点上与普通资产的核算标准相同。 2.不同取得渠道下投资性房地产的入账成本构成 ( 1)外购的投资性房地产。 按买价和可直接归属于该资产的相关税费作为其入账价值。 ( 2)自行建造的投资性房地产。 按建造该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所发生的必要支出,作为入账价值。 在建造过程中发生的非正常性损失,直接计入当期损益,不计入投资性房地产成本。 ( 3)以其他方式取得的投资性房 地产。 原则上也是按其取得时的实际成本作为入账价值,符合其他相关准则规定的按照相应的准则规定予以确定。 比如债务重组转入的投资性房地产就应按债务重组准则的规定来处理。 (三)投资性房地产的后续计量 1.后续计量模式的选择 企业通常应当采用成本模式对投资性房地产进行后续计量,也可以采用公允价值模式对投资性房地产进行后续计量。 但是,同一企业只能采用一种模式对所有投资性房地产进行后续计量,不得同时采用两种计量模式。 2.采用成本模式进行后续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 在成本模式下,应当按照固定资产或无 形资产的有关规定,对投资性房地产进行后续计量,计提折旧或摊销;存在减值迹象的,还应当按照资产减值的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①折旧或摊销时 借:其他业务成本 贷:投资性房地产累计折旧(摊销) ②取得的租金收入 借:银行存款 贷:其他业务收入 ③投资性房地产提取减值时 借:资产减值损失 贷:投资性房地产减值准备 ④计算应交营业税时 借:营业税金及附加 贷:应交税费 —— 应交营业税 3.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进行后续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 ①会计处理原则 企业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进行后续计量的,不对投资性房地产计提折旧或进行摊销,应当以资产负债表日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为基础调整其账面价值,公允价值与原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投资性房地产取得的租金收入,确认为其他业务收入。 ②一般分录 a.期末公允价值大于账面价值时 借:投资性房地产 —— 公允价值变动 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b.期末公允价值小于账面价值时 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贷:投资性房地产 —— 公允价值变动 c.收取租金时 借:银 行存款 贷:其他业务收入 另外,采用此模式形成的初始入账成本应列入“投资性房地产 —— 成本”。 d.计算应交营业税时 借:营业税金及附加 贷:应交税费 —— 应交营业税 4.投资性房地产后续计量模式的变更 企业对投资性房地产的计量模式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 以成本模式转为公允价值模式的,应当作为会计政策变更处理,将计量模式变更时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的差额,调整期初留存收益(未分配利润)。 已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不得从公允价值模式转为成本模式。 借:投资性房地 产 投资性房地产累计折旧(摊销) 投资性房地产减值准备 (利润分配 —— 未分配利润 盈余公积) 贷:投资性房地产 递延所得税资产或负债 利润分配 —— 未分配利润 盈余公积 【例题 6单选题】( 2020 年考题)投资性房地产的后续计量从成本模式转为公允价值模式的,转换日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高于其账面价值的差额会对下列财务报表项目产生影响的是( )。 A.资本公积 B.营业外收入 C.未分配利润 D.投资收益 [答疑编号 3025020301]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投资性房地产由成本模式转为公允价值模式,应该作为会计政策变更处理,公允价值与价值的差额应计入留存收益。 所以选择 C 选项。 5.投资性房地产的后续支出 ( 1)资本化的后续支出 ( 2)费用化的后续支出 借:其他业务成本 贷:银行存款等科目 (四)投资性房地产的转换 1.在成本模式下,房地产转换后的入账价值,以其转换前的账面价值确定。 会计分录为: A.由自用房地产或存货转入投 资性房地产时: 借:投资性房地产(按转换时的原账面价值计量) 累计折旧(摊销) 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减值准备 贷: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或开发产品 投资性房地产累计折旧(摊销) 投资性房地产减值准备 B.由投资性房地产转为自用房地产或存货时: 借: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或开发产品(按转换时的原账面价值计量) 投资性房地产累计折旧(摊销) 投资性房地产减值准备 贷:投资性房地产 累计折旧(摊销) 固定资产 (无形资产)减值准备 2.以公允价值计价的投资性房地产转换为自用房地产或存货时,应当以其转换当日的公允价值作为自用房地产或存货的账面价值,转换当日的公允价值与投资性房地产原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 会计分录为: 借: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或开发产品(以转换当日的公允价值计量)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公允价值小于账面价值的差额列为损失) 贷:投资性房地产(按转换当时的账面价值结转) 公允价值变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