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年一级建造师考试市政实务超强总结小抄(共10页)内容摘要:

身混凝土夹渣; (4)清孔时孔内泥浆悬浮的砂粒太多 ,当混凝土冲破沉积砂层时,部分砂粒及浮渣被包人混凝土内。 2.预防办法: 导管的 埋置深度宜控制在 2~ 6m 之间。 混凝土灌注过程中 拔管应有专人负责指挥 ,并分别 采用理论灌人量计算孔内混凝土面 和重锤实测孔内混凝土面 ,取 两者的低值来控制拔管长度 ,确保导管的 埋置深度 ≥2m。 单桩混凝土 灌注时间宜控制在 倍混凝土初凝时间内。  桩顶混凝土不密实或强度达不到设计要求 : (超灌高度不够、混凝土浮浆太多、孔内混凝土面测定 )不准。 预防措施: 对于 桩径 ≤lOOOmm 的桩,超灌高度不小于桩长的 4%;对于 桩径 lOOOmm 的桩,超灌高度不小干桩长的 5%。 对于 大体积混凝土的桩,桩顶 lOm 内的混凝土应适当调整配合比,增大碎石含量,减少桩顶浮浆。 在灌注最后阶段, 孔内混凝土面测定应采用 硬杆简 式取样法 测定。  混凝土灌注 堵 管原因: 灌注 导管破漏 、灌注导 管底距孔底深度太小 、完成二次清 孔 后 灌注混凝土的准备时间太长、隔水栓不规范 、 混凝土配制质量差 、灌注过程中 灌注导管埋深过大 堵管预防措施: 导管在 安装前专人负责检查 ,采用肉眼观察和敲打听声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检查;导管使用前做 水密承压和接头抗拉试验 ; 导管底部至孔底距离应为 300~ 500mm;完成 二次清孔后,应立即开始灌注砼 ,若因故推迟,按程序进行清孔。 三、 脚手架、模板、支架:  模板、支架和拱架的设计中应设施工预拱度。 施工预拱度应考虑下列因素: (1)设计结构预拱度 ; (2)支架和拱架 承受荷载的 弹性变形 ; (3)受载后由于 杆件接头处的挤压和卸落设备非弹性变形 ; (4)支架、拱架基础受载后的沉降。  在支架上现浇混凝土连续梁时,支架应满足哪些要求,有哪些注意事项。 (着重预拱度) ① 支架的强度、刚度、稳定性验算倾覆稳定系数不应小于 ,受载后挠曲的杆件弹性 挠度不大于 L/400 (L为计算跨度 )。 ② 支架的弹性、非弹性变形及基础的允许下沉量,应满足施工后梁体设计标高的要求。 ③ 整体浇筑时应采取措施防止不均匀下沉,若地基下沉可能造成梁体混凝土产生裂缝时 ,应分段浇筑。  支架法现浇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 施工 技术(着重施工技术) 1.支架的 地基承载力应符合要求 ,必要时,应采取 加强处理或其他措施。 2.应有 简便可行的落架拆模措施。 3.各种支架和模板安装后,宜采取 预压方法消除拼装间隙和地基沉降 等 非弹性变形。 4.安装支架时,应根据梁体和支架的 弹性、非弹性变形 , 设置预拱度。 5.支架底部应有 良好的排水措施 ,不得被水浸泡。 6.浇筑混凝土时应采取 防止支架不均匀下沉 的措施 四、 大体积混凝土:  混凝土内部温度是由 水泥水化热引起的绝热温度 、 浇筑温度 、 散热温度 三者的叠加。  大体积混凝土防开裂产生原因 : 1.水泥水化热影响 ; 2.内外约束条件 的影响 ; 3.外界气温变化的影响 ; 4.混凝土的收缩变形 ; 5.混凝土的沉陷裂缝。  防开裂预防措施: 1.优化混凝土配合比 (1)选用 水化热较低 的水泥,以 降低水泥水化所产生的热量。 (2)充分利用混凝土的 中后期强度,尽可能降低水泥用量。 (3)严格控制 集料的级配及其含泥量。 (4)选用合适的 缓凝、减水等外加剂,以改善混凝土的性能。 加入外加剂后,可 延长混凝土的凝结时间。 (5)控制好混凝土坍落度 ,不宜过大,一般在 120177。 20mm 即可。 2.浇筑与振捣措施 : 采取分层浇筑混凝土 , (1)全面分层: (2)分段分层: (3)斜面 分层: 3.养护措施 (3)采用内部降温法来降低混凝土内外温差 , 通人冷却水。 (5)大体积 混凝土湿润养护时间应符合 有关 规定。 五、 桥梁拆除:  专家论证应考虑的问题 : 1.安全性的保证 2.施工的可行性 3.对交通的影响 4. 对环境的影响  桥梁拆除备案内容: (1)施工单位资质登记证明; (2)拟拆除桥梁、构筑物及可能危及毗邻建筑的说明; (3)拆除施工组织方案或安全专项施工方案; (4)堆放、清除废弃物的措施 四 、 轨道交通施工技术 一、基坑:  控制基坑变形的主要方法有 : (1)增加围护结构和支撑的刚度; (2)增加围护结构的 入 土深度; (3)加固基坑内被动区土体; (4)减小每次开挖围护结构处土体的尺寸和开挖支撑时间,这一点在软土地区施工时尤其有效; (5)通过调整围护结构深度和降水井布置来控制降水对环境变形的影响。  坑底稳定控制 1.保证深基坑坑底稳定的方法有 加深围护结构入土深度、坑底土体加固、坑内井点降水 等措施。 2. 适时施作底板结构。  基坑失稳的症状表现 : 1.围护结构变形明显加剧。 2.支撑轴力突然增大。 3.围护结构或止水帷幕出现渗漏。 4.开挖暴露出的基底出现明显异常。 包括黏 性土时强度明显偏低或砂性土层时水位过高造成开挖施工困难时。 5.围护结构发生异常声响。 6.边坡出现失稳征兆时。  基坑边坡稳定影响因素 (1)没有按设计坡度进行边坡开挖; (2)基坑边坡坡顶堆放材料 、土方及运输机械车辆等增加了附加荷载; (3)基坑降排水措施不力 ,地下水未降至基底以下,而地面雨水、基坑周围地下给水排水管线漏水渗流至基坑边坡的土层中,使土体湿化,土体自重加大,增加土体中的剪应力; (4)基坑开挖后暴露时间过长 ,经风化而使土体变松散; (5)基坑开挖过程中,未及时刷坡,甚至挖反坡.使土体失去稳定性。  基坑边坡稳定措施 : 1.根据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 确定基坑边坡坡度 ,并于不同土层处做成折线形边坡或留置台阶。 2.必须做好 基坑降排水和防洪工作 ,保持基底和边坡的干燥。 3.基坑边坡坡度 受到一定限制而采用围护结构又不太经济时,可采用坡面土钉、挂金属网喷混凝土或抹水泥砂浆护面等措施。 4. 严格禁止在基坑边坡坡顶 1~ 2m 范围堆放材料、土方和其他重物以及停置或行驶较大的施工机械。 5.基坑开挖过程中, 随挖随刷边坡,不得挖反坡。 6. 暴露时间较长的基坑,应采取护坡措施  护坡措施: 当边坡有失稳迹象时,应及时采取 削坡、坡 顶卸荷、坡脚压载 或其他有效措施。  基坑开挖安全技术措施 : 1. 基坑边坡和支护结构的确定方法 ,确保基坑开挖期间的稳定 4.控制好边坡 ,做到信息化施 工 二、 铁道线路加固方法与措施 1.小型箱涵,可采用 调轨梁,或轨束梁 的加固法。 2.大型即跨径较大的箱涵,可用 横梁加盖、纵横粱加固、工字轨束梁或钢板脱壳法 3.在土质条件差、地基承载力低、开挖面土壤含水量高,铁路列车不允许限速的情况下,可采用 低高度施工便梁方法。 三、 浅埋暗挖法 “ 十八字 ” 原则 (即管超前、严注浆、短开挖、强支护、快封闭、勤量测 ) 盾构掘进控制四要素 : 开挖控制、一次衬砌、线形控制和注浆 四、 防水施工原则: 1.《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地下工程防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