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临床医师考试微免知识考点总结内容摘要:

诊断方有中和试验、补体结合试验和血凝抑制试验。 第二十六单元 呼吸道病毒 正粘病毒 流行性感冒病毒 : 1)核心:RNA 聚合酶;分节段的单股负链 RNA。 2)基质蛋白( M 蛋白 ):位于病毒包膜与核心之间,抗原性稳定,具有型特异性。 3)包膜:糖蛋白刺突:血凝素( HA)和神经氨酸酶( NA)。 HA 和 NA抗原性不稳定,易发生变异,是流感病毒分亚型的依据。 副粘病毒 : 麻疹病毒 , 麻疹是儿童时期最为常见的急性出疹性传染病 , 7年后 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 腮腺炎病毒 : 腮腺肿大 可自愈, 青春期感染者可引起睾丸炎、卵巢炎等并发症。 其它呼吸道病毒 : 风疹病毒 : 4 个月内垂直传播,先心。 腺病毒 : 无包膜的双股 DNA 病毒 , 可引起细胞转化和肿瘤形成。 第二十七单元 肠道病毒 主要的传播途径是粪 口传播。 脊髓灰质炎病毒 : I、 II、 III 三个血清型,三型间无交叉免疫反应。 病毒可侵犯脊髓前角运动神经细胞,引起迟缓性肢体麻痹,感染多见于儿童,故又称为 小儿麻痹。 柯萨奇病毒与埃可病毒 :无菌性脑膜炎 、 疱疹性咽炎、胸痛、心肌炎、心包炎、手足口病。 轮状病毒 : 片段组成的双股 RNA,腹泻。 第二十八单元 肝炎病毒 甲乙丙丁戊,一头一尾急性粪口传。 乙型肝炎病毒( HBV) : 形态与结构:Dane 颗粒 : 具有双层衣壳。 病毒外衣壳,相当于一般病毒的胞膜。 内衣壳 :包裹 HBV 的 DNA 和 DNA 聚合酶。 病毒基因组为不完整的环状双股 DNA,完整的单链为负链,较短 的单链为正链。 由于有内外衣壳就有了表面抗原 S 和核心抗原 C。 ( HBsAg) :是 Dane颗粒外衣壳的组成成分。 是 HBV感 染 的 主 要 标 志。 2. 核 心 抗 原( HBcAg):为内衣壳成分,其外由HBsAg 覆盖,故不易在血循环中检测到。 HBcAg 抗原性强,能刺激机体产生抗 HBc 抗体 ,但无保护作用。 抗 HBc IgM 抗体阳性常提示 HBV 处于复制状态。 ( HBeAg):是 HBV 活动性复制和有传染性的重要指标。 丙型肝炎病毒( HCV) :免疫逃逸而转慢性,输血。 丁型肝炎病毒( HDV) :是个缺陷病毒,在乙肝中 小球 形颗粒:是 HBV合成过剩的外衣壳蛋白。 丁肝捡垃圾医学教育网: 的。 戊型肝炎病毒( HEV) : 核酸为单股正链 RNA。 第二十九单元 虫媒病毒 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 : 三带喙库蚊 ,幼猪是乙脑病毒传播环节中最主要的中间宿主或扩散宿主。 登革病毒 : 伊蚊传播 , 登革出血热 /登革休克综合征通常发生于以往有过登革病毒感染病史的人,再次感染登革病毒的成人或儿童。 第三十单元 出血热病毒 汉坦病毒: 单股负链 RNA, 包膜上有血凝素刺突 ,鼠尿。 有明显的区域性和季节性。 肾综合征出血热 和 汉坦病毒肺综合征。 第三十一单元 疱疹病毒 单纯疱疹病毒 ( HSV) : 单纯疱疹病毒I型和 II 型。 病毒经口腔,呼吸道和生殖器粘膜以及破损皮肤侵入人体。 : 6 个月后的婴儿,容易发生 HSV1 的原发感染。 最常见的是齿口炎,在牙龈、咽颊部粘膜产生成群疱疹。 HSV2原发感染多发生在性生活后,表现为生殖器疱疹。 发 : HSV1 可潜伏于三叉神经节和颈上迷走神经节; HSV2 潜伏于骶神经节。 水痘 带状疱疹病毒 ( VZV) : VZV只有一个血清型。 人是 VZV 的唯一自然宿主,皮肤是病毒的主要靶细胞。 儿童初次感染引起水痘 , 潜伏于脊髓后根神经节或颅神经的感觉神经节中 ,中年发病为 带状疱疹。 巨细胞病毒 CMV: 体内感染上皮细胞、白细胞和精子细胞等;体外只能在人成纤维细胞中增殖。 在宫颈癌、前列腺癌、结肠癌和 Kapsi肉瘤等组织中检测出 CMV的 DNA 序列。 EB 病毒( EBV) : 一种嗜B细胞的人疱疹病毒,主要侵犯 B细胞。 :表现为发热、淋巴结肿大、脾肿大、肝功能紊乱以及外周血单核细胞显著增多。 非洲儿童恶性淋巴瘤:又称 Burkitt 淋巴瘤。 EBV 与鼻咽癌。 第三十二单元 反转录病毒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HIV ) , gp120:识别宿主细胞表面受体,并与之结合,完成病毒的吸附。 gp41:促进病毒包膜与宿主细胞膜之间的融合,介导病毒穿入。 阳 性 者 必 须 用 免 疫 印 迹( Western blot analysis)法作确证试验。 第三十三单元 其他病毒 狂犬病毒 : 弹状病毒科狂犬病毒属的一种嗜神经病毒。 病毒在易感动物或人的中枢神经细胞中增殖时,在胞浆内形成嗜酸性包涵体,称 内基小体 (图332),对狂犬病毒的诊断很有价值。 吞咽或饮水时喉头肌肉发生痉挛,故又称恐水症。 第 1, 3, 7, 14, 28 天各肌肉注射 1ml。 人乳头瘤病毒 : HPV病毒感染具有组织特异性,指感染人的皮肤和粘膜上皮细胞。 疣,瘊子,宫颈癌。 狂犬病 :侵犯中枢神经系统,恐水症,固定毒株制备疫苗。 每小时 3mm 速度作向心性扩展,一般不入血。 病理主要是急性弥漫性脑脊髓炎,嗜酸性包涵体称内基小体。 临表:潜伏 13 个月。 :类似感冒,蚁走异样感觉。 :恐水症神清。 :全身弛缓性瘫痪。 伤口处理: 合用。 狂犬病免疫血清浸润 40IU/kg。 接种: 5 针30 日内, 0、 1 30,各 2ml。 严重者 10 针, 0~ 6 日个一针, 1 90,再各一针 执业医师 考试交流 群 : 119640903 青年人执业药师考试网收集整理 : 第 一 单 元 绪 论 免疫器官 : 中枢 : 胸腺 、 骨髓 、 法氏囊(禽类)。 外周 : 脾脏 、 淋巴结 、 粘膜免疫系统 、 皮肤免疫系统。 免疫系统功能: 稳定防御监督。 免疫学的中心法则 :免疫系统与神经系统有类似之处,具有: 记忆性、特异性、反应性。 第 二 单元 抗 原 基本概念 : 抗原 Ag: 1) 免疫原性 :产生抗体。 2)反应原性 : 是指能够与相应免疫应答产物发生特异性结合的性能。 :是抗原分子中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它是 TCR/BCR 及抗体特异结合的基本单位,又称表位。 表位的性质、数目及空间构象决定着抗原的特异 性。 抗原的分类 : 根据产生抗体是否需 T细胞参与 : TdAg; TiAg。 异嗜性抗原 : A 族溶血性链球菌的细胞膜与人的肾脏和心肌具有共同抗原,感染后可因交叉反应而引起肾小球肾炎或心肌炎 ( 微生物和机体有共同抗原,异嗜性抗原是出现于不同种属生物之间的交叉反应性抗原)。 超抗原 SAg: T 细胞的识别不受 MHC 分子的限制。 佐剂 : 非特异免疫增强剂,与抗原一起或预先注入机体后,可增强机体对抗原的免疫应答能力。 第 三 单元 免疫器官 : 1)中枢免疫器官:骨髓(腔 上囊)、胸腺、法氏囊(禽类)。 2)外周免疫器官: 脾、淋巴结及黏膜相关淋巴组织。 :淋巴细胞 (T、 B淋巴细胞);单核细胞 /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自然杀伤细胞( NK 细胞);粒细胞 ; :骨髓 : 除 T 细胞外的所有血细胞发育成熟的场所 ; 胸腺:T细胞发育成熟的场所。 第四单元 免疫细胞 T细胞的膜表面分子 : CD2( SRBC 受体):所有成熟 T 细胞表面的分子,可以结合绵羊红细胞,形成玫瑰花环。 CD3( T3)分子与 TCR 形成稳定的复合物结构,存在所有成熟 T细胞表面,起信号转导作用。 CD4( T4): 与 MHC II 类分子结合,HIV 受体。 CD8( T8):与 MHCI 类分子结合。 T 细胞亚群按功能分类: 1) CD4+T细胞 : 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