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贝雷梁便桥专项施工方案内容摘要:

单层 321 型贝雷力学参数(单排) 惯性矩 抗弯截面参数 容许弯矩 容许剪力 容许抗弯、抗压和抗弯应力 容许抗弯应力 ( cm4) ( cm3) ( ) ( KN) ( MPa) ( MPa) I W 【 M】 【 Q】 【243。 】 【243。 】 273 民和至小峡公路项目第 3 标段 2便桥专项施工方案 12 截面惯性矩: I= cm4 顶板抗弯截面系数: W 上 =I/y=U 型梁底部抗弯截面系数: W 下 =I/y=桥面板结构见下图 36 桥面板结构图 ( 2) 受力计算 计算图示如下图 36,计算跨径为 . 1. 5m 28工字钢28工字钢 图 37 桥面板计算图示 结果如下: Mmax=23 243。 =M/W 下 =﹤【243。 】 = MPa 243。 =M/W 上 =﹤【243。 】 = MPa 注:桥面板顶板材质为 Q235,箱型板为 Q345。 桥面板受力计算 ( 1) 横梁截面参数: 横梁采用 I28b,单根梁截面参数如下: 民和至小峡公路项目第 3 标段 2便桥专项施工方案 13 单根 I28b 横梁力学材料参数表 编号 名称 规格 截面面积( cm2) 抗拉截面系数( cm3) 惯性半径( cm) 惯性矩( cm4) (A) (W) (i) (I) 1 工字钢 28b 534. 7480 ( 2) 横梁受力计算: 单跨孔 ,其中分布有 I28b 横梁 15 根; 计算时所受车辆荷载考虑集中荷载计算跨径 L=; 计算图示如下图 38 图 38 横梁计算图示 Mmax==37 243。 =M/W =37 103/534=69MPa﹤【243。 】 = MPa 注:横梁材质为 Q345。 栈桥整体计算。 ( 1) 桥型设计参数及结构 跨径:便桥跨径为 21m,均按连续梁设计。 民和至小峡公路项目第 3 标段 2便桥专项施工方案 14 桥宽:便桥桥面净宽为。 ( 2) 桥台 桥台和中间桩:桥台基础采用砼结构,长度 米 *宽度 米 *高度 +挡墙高度 2米,中间桩长度 *宽度 2米 *高度。 桥台自重 45 吨,桥台最大压力 =450+800*=1490 KN 便桥桥台位于 河堤上, 河堤 为人工夯实土, 轻型 触探检测 容许 承载力均大于 200kPa, 按 容许 承载力 至少 200kPa 计算 , 桥台地基 承 载力 为 6 200=1800 KN>桥台 最大压力 1490KN。 ( 3) 主梁: 便桥主梁贝雷梁组拼,贝雷梁钢材为 16Mn,贝雷梁销轴钢材为30CrMnSi。 支撑架:纵向主梁之间设置支撑架。 桥面板: 3 米 *1 米标准桥面板。 设计荷载: 80T。 设计车速: 5km/h。 ( 4) 便桥承载力计算 根据荷载分布和实际情况,按主跨简支梁控制计算 .见图 39 图 39 ①、每米恒载 (跨径 21 米) 1) 贝雷片重量 2600 6 民和至小峡公路项目第 3 标段 2便桥专项施工方案 15 式中 为连接件扩大系数,下同。 2) 横梁重量 2730 3 3) 横梁重量 800 6 4) 桥面板 2760 4 合计 15192N/m 为安全计,按 L1=21m,简支梁计算: M 跨中、恒 =1/8 15192 212= Q 恒 =1/2qL= 15192 21=160KN ②、每米活载 考虑到集中力与汽车荷载布置 的差异,冲击系数采用 M 跨中、活 =1/4 800 21= Q 活 =1/2pn= 800 =520KN ③、强度验算 在安全系数 = 条件下,单排单层贝雷片容许弯矩、剪力分别是M= 1237KN•m, Q= 考虑到贝雷销间隙和偏载影响,贝雷片折减系数采用 1237 6 =﹥ 838+5460= 是安全的。 6 =1251KN﹥ 160+520=680KN 是安全的。 ④绕度验算 f1=5 Q 恒 L4/384ELn=5 214/(384 2100 577434 6)= f2=Q 活 L3/48Eln=800 213/(48 2100 577434 6)= Fmax=f1+f2=﹤﹝ F﹞ =21000/500=42mm 民和至小峡公路项目第 3 标段 2便桥专项施工方案 16 ﹝ F﹞﹥ Fmax 计算是安全的。 施工技术、安全、质量注意事项 质量注意事项 贝雷片各部件应有出场检验证,要组织有关人员结构尺寸等进行全面检查与验收,满足要求后方可投入使用; 基坑地基承载力、钢筋安装、混凝土施工、预埋 件位置严格按照 便桥方案 施工; 安全注意事项 在拼装过程中,为防止 吊装时候桁架 前后滑移,应用撬杆插入摇滚和 桁架 下弦杆间,进行固定,在推移过程中,随时注意方向,进行纠偏。 在贝雷梁吊装前,必须对其中设备和钢丝绳进行检查、维护,。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