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建筑电气安装工程施工质量监理实施细则内容摘要:

,管口处应设护线套保护导线;在不进入接线盒(箱)的垂直管口,穿入后应将管口密封。 H. 从供电部门设置的熔断器出线起至电表箱、配电箱及各回路配线均应按色标要求标色: A 相为黄色, B 相为绿色, C 相为红色, PEN 线为淡蓝色, PE(保护线)为黄 /绿双色线。 I. 配线时应根据负荷的容量、用途进行回路分配,尽量保持各相负荷平衡。 J. 导线应按不同用途使用不同颜色加以区别,至少应在各接线端处用色标区分开。 K. 截面大于或等于 的多股铜芯电线应采用相应规格的铜接头压接,截面小于 mm2 的多股铜芯电线应先拧紧采用搪锡或压接端子,再与设备器具的端子连接。 单股铜芯电线应采用安全型压接帽连接,也可采用电线绞接缠绕后搪锡,搪锡部位应均匀、饱满、表面光滑,剥去绝缘的电线不得损伤或截断线芯。 L. 导线的预留长度按以下考虑: 接线、开关、插座盒内导线长度预留 15 ㎝; 配电箱内导线预留长度为箱体周长的 1/2; 出户导线预留长度为。 M. 电气线路与管道间的 最小距离: 与暖气管、热水管平行敷设(在管道上)穿管 配线应≥ ,明配应≥,裸配≥。 与暖气管、热水管交叉敷设穿管配线间距 应≥ ,明配应≥ , 裸配≥。 建筑电气安装工程施工质量监理实施细则 12 与通风管给排水及压缩空气管,平行敷设穿管配线间 距应≥ , 绝缘线明配 ≥ ,裸配≥。 与通风管给排水及压缩空气管,交叉敷设穿管配线间 距应≥ , 绝缘线明 配≥ ,裸配≥。 线槽、桥架敷设 ⑴ 敷设导线的线槽,按其材质分为金属和塑料等几种制品。 线槽内敷设的导线应按回 路绑扎成束,其间距不大于 2m,导线不得在线槽内有接头。 桥架或托盘内不得直接敷设导线。 ⑵ 线槽应平整,无扭曲变形,内壁应光滑、无毛刺,且槽盖板应齐全、平整、无翘角。 ⑶ 金属线槽应作镀锌或者其他防腐处理。 塑料线槽必须经阻燃处理,外壁应有间距不大于 1m 的连续阻燃标记和制造厂标。 固定或连接线槽、桥架、托盘的螺钉或其他紧固件,紧固后,其端部应与线槽、桥架等内表面光滑相接,且螺母应位于外侧。 槽板敷设严禁用木楔固定,穿过梁、墙和楼板处应有保护套管。 ⑷ 线槽敷设应平直整齐;水平和垂直允许偏差为其长度的 2‰ ,且全长允许偏差为 20 ㎜,并列安装时槽盖应便于开启。 ⑸ 导线包括绝缘层在内的总截面积不大于线槽面积的 60%。 ⑹ 金属线槽应可靠接地或接零,但不应作为设备的接地导线。 镀锌金属线槽可不做跨接接地,但防松装置应在明显部位,且在连接部位的两端不少于二处。 塑料护套线敷设 配管配线交接验收应检查各种规定的距离,各支持件的固定,管弯曲半径,箱盒设置位置,明配线允许偏差,导线连接和绝缘电阻,非带电金属的接地、接零,金属防腐,施工孔洞、沟、槽的修补。 电缆敷设 ⑴ 电缆及其附件到达现场以后,应检查技术 文件、电缆型号、规格、长度,外观应不受损,封端应严密,存放地基应坚实,存放处不得积水,电缆桥架应分类保管,不得因受力变形。 ⑵ 电缆管管口无毛刺和尖锐棱角,管口宜做成嗽叭形。 管弯制后不应有裂缝,弯扁度不应大于管外径的 10%,管弯曲半径不应小于所穿入电缆的最小允许弯曲半径。 金属管应在外表涂沥青,镀锌管锌层剥落处应涂防腐漆。 电缆管连接应牢固,密封应良好,两管口对准,金属电缆管不宜直接对焊,套接的短套管长建筑电气安装工程施工质量监理实施细则 13 度不应小于电缆管外径的 倍。 电缆管的弯头不应超过 3 个,直角弯不超过 2个。 ⑶ 电缆管明敷时,安装应牢固,支 点间的距离当设计无规定时宜小于 3 m,塑料管直线长度大于 30m 时,宜加装伸缩节。 硬塑料管在插接时插入深度宜为管子内径的 ~ 倍,插接面上应涂胶粘剂粘牢密封。 ⑷ 电缆支架应焊接牢固,支架必须进行防腐处理,支架的层间净距不应小于两倍电缆外径加 10 ㎜,支架安装应横平竖直,各支架的同层横档应在同一水平面上,其高低偏差不大于 5 ㎜,左右偏差不应大于 10 ㎜,支架全长均应有良好接地。 ⑸ 直线段钢制电缆桥架超过 30m,铝合金或玻璃钢桥架超过 15m时,应有伸缩缝,其连接宜采用伸缩连接板;桥架跨越建筑物伸缩缝处应设伸 缩缝。 桥架转弯半径不应小于该桥架上电缆最小允许弯曲半径的最大者。 电缆最小弯曲半径一般为 10~ 20D( D 为电缆外径), ⑹ 电缆敷设前应按设计和实际路径计算每根电缆的长度,合理安排每盘电缆,减少接头,电力电缆在终端头与接头附近宜留有备用长度。 ⑺ 电缆敷设时应排列整齐,不宜交叉,加以固定,并及时装设标志牌。 标志牌上应注明线路编号、电缆型号、规格及起讫点;标志牌的字迹应清晰不易脱落。 ⑻ 电缆进入电缆沟、隧道、竖井、建筑物、盘(柜)以及穿入管子时,出入口应封闭,管口应用防火堵料密实封堵。 ⑼ 高低压电力电缆、强 弱电控制电缆应按顺序分层配置,由上而下。 控制电缆在普通支架上不宜超过一层,在桥架上不宜超过 3 层。 交流电力电缆在普通吊架上不宜超过 1 层,桥架上不宜超过 2 层。 ⑽ 从沟道引至电杆、设备、墙外表面或屋内行人容易接近处距地面高度 2m以下的一段及进入建筑物、穿楼板及墙壁处应加装保护罩或保护管。 保护管埋入非混凝土地面的深度不应小于 100 ㎜;伸出建筑物散水坡的长度不应小于 250 ㎜,保护罩根部不应高出地面,管道内应无积水。 ⑾ 直埋电缆埋置深度,表面离地面不应小于 ,电缆与其他管道平行、交叉距离应符合表 4- 1 要求。 建筑电气安装工程施工质量监理实施细则 14 电缆与其他管道平行、交叉距离 表 4- 1 最小净距( m) 平 行 交 叉 电力电缆之间及与控制电缆之间 10kV 以下 10kV 以上 控制电缆之间 - 不同使用部门的电缆 热力设备及管沟 其他管沟 建筑物基础边线 - 排水沟 ⑿ 直埋电缆的上下应铺以不小于 100 ㎜厚的软土或沙层,并加盖保护板,其宽度应超过电缆两侧各 50 ㎜,保护板可采用混凝土盖板或砖块,电缆接头处 、转弯处、进入建筑物等处应设明显的方位标志或标桩,直埋电缆回填土前应经隐蔽工程验收合格,回填土应分层夯实。 ⒀ 电缆终端与接头制作时,对 6kV 及以上电缆,空气相对湿度为 70%及以下。 制作塑料绝缘电力电缆终端与接头时,应防止尘埃杂物落入绝缘内。 严禁在雾或雨中施工,线芯连接应用符合标准的连接管和接线端子,其内径应与电缆线芯紧密配合,间隙不应过大;其截面宜为线芯截面的 ~ 倍。 塑料电缆内不得进水;电缆绝缘良好,密封材料不得失效。 电力电缆接地线应采用铜绞线或镀锡铜编织线,当电缆截面为 120 ㎜ 2 及以下时,绞线 截面为 16 ㎜ 2, 150 ㎜ 2 及以上时为 25 ㎜ 2。 ⒁ 电缆终端上应有明显的相色标志,且应与系统相位一致。 控制电缆终端可采用一般包扎,接头应防潮措施。 塑料电缆宜用自粘带、粘胶带、胶粘剂(热熔剂)等方式密封;塑料护套表面应打毛,粘接表面应用溶剂除去油污,粘接应良好。 ⒂ 电力电缆接头两侧及相邻电缆 2~ 3m长的区段应施加防火涂料或防火包带。 涂料应按一定浓度稀释,搅拌均匀,应顺电缆长度方向涂刷。 ⒃ 交接验收应检查电缆规格、排列、标志牌、电缆固定、弯曲半径、电缆建筑电气安装工程施工质量监理实施细则 15 终端、接地、支架防腐、沟盖板、杂物、排水、直埋路径标志、 防火措施等。 照明配电箱及照明器具安装 ⑴ 照明箱安装监控要点 A. 配电箱、盘的位置应符合设计,安装应横平、竖直、牢固、整齐,其垂直误差为:高度在 ㎜,高度在 箱不应大于 3 ㎜,水平误差不得大于宽度的 1‰ ,成排盘面总的水平误差不应大于 5 ㎜。 B. 照明配电箱(板)不应采用可燃材料制成,在干燥无尘的场所,采用木制配电箱(板)应经阻燃处理。 C. 导线引出面板时,面板孔应光滑无毛刺,金属面板应装设绝缘保护套。 D. 照明配电箱(板)内的交流、直流或不 同电压等级的电流,应具有明显的标志。 E. 照明配电箱底边距地面高度宜为。 F. 照明电箱(板)内应分别设置零线和保护地线( PE)汇流排,零线和保护线应在汇流排上连接,不得绞接,并应有编号。 G. 照明配电箱(板)内装设的螺旋熔断器,其电源线应接在中间触点的端子上,负荷线应接在螺纹的端子上。 H. 配电箱上应表明用电回路名称。 I. 配电箱柜在可活动的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