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酒店演艺中心建筑方案设计说明内容摘要:

于主楼屋顶,选用二台超低噪声型横流式冷却塔;循环泵设于地下一层冷冻机房内,选用两台(一用一备) IS200150315 卧式泵;冷却塔补水设水泵补水,补水泵选用一台 50DL7 立式泵,一备一用。 另外为了除垢、防垢、杀菌、灭藻,在冷却塔出水管上设置电子水处理装置。 管材选用及敷设方式 室外埋地给水管采用给水球墨铸铁管 ;室外雨水管和污水管采用 UPVC 加筋管。 室内生活给水管采用钢塑复合管;直饮水管采用不锈钢管,热水管采用紫铜管,自动喷淋和消火栓给水管 DN≤ 100 采用热浸镀锌钢管, DN100 采用无缝钢管镀锌;细水雾系统管道采用不锈钢管;室内雨水管和污水管采用 UPVC 排水管。 冷却循环系统采用无缝钢管镀 锌; 室内管道敷设除地下室及屋顶水箱间内为明敷,其余均敷设在管道井、管笼或吊顶内。 消防用水及灭火设计详见“消防和安全”专篇 节能、环保、详见第四篇有关专篇 7 设计依据 国家和地方的有关规范、标准或规定 : 1《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GB500192020 2《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修订本)》 GBJ1687( 2020 年版) 3《汽车库 、 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 GB5006797 4《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GB501892020 甲方提供的资料 设计范围 具体如下: ⑴ 中央空调系统设计 ⑵ 通风、防排烟系统设计 主要室内计算参数 空调室内计算参数 项次 房间 名称 室内温度 (℃ ) 室内相对湿度(%) 新风量 (m3/) 噪声标准 ( NC) 备 注 冬季 夏季 冬季 夏季 1 餐 厅 18~ 20 25~ 27 ≥ 40 ≤ 65 20 ≤ 50 2 办 公室 18~ 20 24~ 26 ≥ 40 ≤ 65 30 ≤ 40 3 宴 会厅 18~ 20 25~ 27 ≥ 40 ≤ 65 30 ≤ 50 4 客 房 18~ 20 25~ 27 ≥ 40 ≤ 65 30 ≤ 45 空调冷源 空调计算总冷负荷为 1680kW,总热负荷 960kW,设计采用电制冷的水冷冷水机组和燃气真空热水锅炉作为冷热源夏季空调供回水温度为 7℃ /12℃,冬季空调热水供回水温度为 60℃/50℃。 空调方式 ⑴对面积较大的大堂、宴会厅、餐厅等空调区域,其空调方式采用一次回风变风量空调系统 ,气流组织使用上送上回方式。 室内循环空气与室外新风混合,经空调机组处理后,经风管由送风口送至空调区域。 ⑵客房和小会议室等空调房间,其空调方式采用风机盘管加新风空调系统,根据空调区域内设计参数的要求的一致性和使用时间的一致性对空调系统进行分区。 室外新风经空调机组处理后送到空调房间。 空调系统自动控制 所有空调水系统的供回水总管上设置温度传感器和自动调节装置,使冷水机组可以根据空调区域内负荷变化实现输出冷量的自动调节、水泵的变频控制以及冷却塔的启停,降低运行能耗。 各末端空调设备回水管上均安装动态平衡电 动调节阀,用于控制各空调区域温度和空调水系统的水力平衡。 空调系统的自动控制并入楼宇自动控制系统( BAS),以实现空调系统的节能运行。 通风设计 ⑴变配电房设计机械送排风系统 ,换气次数按不小于 10 次 /时设计。 排风排至屋顶。 ⑵冷冻机房设计机械送排风系统 ,换气次数按不小于 7 次 /时设计。 排风排至屋顶。 ⑶暗卫生间及开水间设计机械排风系统 ,换气次数按不小于 15 次 /时设计。 ⑷厨房设计机械送排风系统 , 换气次数按不小于 40 次 /时设计。 ⑸电梯机房设机械排风系统,换气次数按不小于 10 次 /时设计。 防排烟 设计详见“消防和安全”专篇 节能、环保、详见第四篇有关专篇 10 动力 设计依据 本设计遵循《锅炉房设计规范》( GB5004192)、《城镇燃气设计规范》( GB5002893)、 《常压热水锅炉通用技术条件》等有关要求。 设计范围 锅炉房工艺及动力管道设计。 锅炉房 锅炉机组选择 本工程冬季空调采暖热负荷 2400KW,本设计拟选用热效率大于或等于 89%的燃气真空热水机组 2 台,每台供热量 1163kw,提供冬季空调用水,供回水温度为 60℃ /50℃。 设计采用 8 两台。 工艺系统及辅助设备 本锅炉房工艺系统包括热力系统和燃气供应系统。 燃气系统 :经调压站调压至 后供给锅炉燃烧器。 排烟系统:燃气锅炉排出的烟气通过锅炉房内附壁烟囱排入大气。 真空热水机组采用清洁能源天然气作为燃料,燃烧后产生的废气不会对环境产生影响。 热工监测及控制:锅炉本体 ,水处理设备及烟道 ,汽水管道上均按规定设置所需的参数设就地检测仪表。 另外设置可燃气体浓度报警系统。 热工监测及控制:锅炉本体 ,水处理设备及烟道 ,汽水管道上均按规定设置所需的参数设就地检测仪表。 另外设置可燃气体浓度报警系统。 安全、环保设计详见第四篇有关专篇 11.电气 设计依据 (1) JGJ/T 1692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 (2) GB5011698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 (3) GB5005794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4) GB5005394 《 10kV 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 (5) GB500342020 《建筑照明设计标准》 ; (6) GB/T 503142020 《 智能建筑设计规范》; (7) GB/T503112020 《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8) 国家相关电气设计规范。 设计范围 1. 配变电所系统; 2. 动力照明配电系统; 3. 防雷接地系统; 4. 火灾自动报警及联动控制系统; 供电设计 负荷性质 本建筑为 二 类民用建筑,其中消防水泵、防排烟风机、消防电梯、 应急照明设备、消防报警用电设备等均属一级负荷,普通空调用电设备及一般照明等属三级负荷,其余均为二 级负荷。 负荷计算 按需要系数法进行计算,其计算结果如下,详细计算见 “负荷计算表 ”。 用电设备总安装容量: 2100kW 计算负荷: 有功负荷 1460kW 无功负荷(补偿 1400kvar 后) 580kvar 视在容量 1570kVA 平均需要系数 平均功率因数(补偿前) 平均功率因数(补偿后) 供电电源和电压 本工程由二路独立 的 10kV 电源同时供电,二路电源均引自附近区域性电力开关站二段不同的 10kV 母线,以电缆埋地方式进入地下层配变电所。 上述两路 10KV 电源同时供电,并各承担本工程的 50%电力负荷。 本工程的动力 、 照明配电电压为 380/220V。 配变电所 根据总平面布置情况及变电所深入负荷中心的原则,在地下层设置 10kV/ 配变电所一座,其变压器安装容量为: 2 x1250kVA。 配变电所 10kV 中间不设母联开关;变压器低压母线侧设母联开关,母联常断,母联开关和两侧电源总开关设电气联锁,先断后通。 10kV 配 电柜选用中压负荷开关柜, 10kV 进线设置负荷开关保护,变压器供电回路设置负荷开关 加 熔断器保护。 电能计量及功率因数补偿 本工程采用高供高计,两段 10kV 母线上分别设有两台 10kV 专用电能计量柜,集中计量。 低压配电屏的各出线回路上根据需要装设计量电度表,作为内部考核计量。 9 本工程在配变电所集中设置低压电容器补偿屏进行自动补偿,总补偿容量 2350kvar,补偿后的功率因数达 以上。 配电设计 配电系统 低压配电采用放射式与树干式相结合的方式,对于单台容量较大的负荷或重要负荷 ,如:冷冻机房、水泵房、电梯机房、电话站、消防中心等设备采用放射式供电;对于一般负荷采用树干式与放射式相结合的供电方式。 消防动力设备、计算中心、应急照明、计算机设备、电话机房、变配电所用电等采用双电源供电,并在末端互投。 两路低压电源分别引自两台由不同高压电源供电的变压器的低压母线。 导线、电缆选择及敷设方式 配 电干线一般选用阻燃型电缆、插接式封闭母线,消防配电干线一般选用矿物绝缘电缆或耐火型电缆。 配电干线一般在电缆桥架或专用电气管道井内明敷。 配电支线一般选用阻燃型铜芯绝缘导线穿钢管 暗敷或在电缆桥架内敷设。 配电设备的选型及安装 本工程低压配电箱均采用安全型配电箱。 在地下室、动力站房、电气管道井内等场所安装的配电箱选用明装型号,其他场所的配电箱、插座箱一般选用嵌墙型号。 本工程选用的插座均为安全型插座,在卫生间、厨房等潮湿场所选用防潮防溅型开关、插座,此类场所内电气设备的保护开关一般采用漏电保护开关。 照明设计 本工程照明设计主要为一般场所的普通照明设计,照明电源均引自变电所,供电采用分区树干式和放射式相结合,重要场所照明、公用照明和应急照明采用双电源切换箱供电。 照明 电源电压为 220V,照明配电箱选用安全型配电箱。 门厅采用大型花灯,商场、会议室、办公室等场所采用节能型荧光灯,动力站房等采用吸顶灯,高大场所采用气体放电灯,电梯厅、楼梯、走廊等主要采用节能型筒灯作主照明;酒店客房照明采用低调方式,选用柔和的白炽光源。 按消防要求设置必要的应急照明灯和疏散照明指示灯。 大堂 、宴会厅等大面积场所照明灯具一般采用分区集中控制,其他小房间及电梯厅、楼梯间、走廊等场所采用分散控制。 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