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计算机网络技术电子教案内容摘要:

机网络中的数据交换而建立的规则、标准或约定的集合。 协议总是指某一层的协议 ,准确地说 ,它是对同等层实体之间的通信制定的有关通信规则和约定的集合。 网络协议包括三要素 :语义、语法和交换规则。 所谓 NetBEUI 协议是一个基本协议,它提供工作组及计算机的网络教师课时授课计划 11 小结: 布置作业: 标识名,而且不需要配置网络地址。 NetBEUI 协议还具备一些通信功能,但并不支持路由选择。 TCP/IP 尽管是目前最流行的网络协议,但 TCP/IP 协议在局域网中的通信效率并不高,使用它在浏览“网上邻居”中的计算机时,经常会出现不能正常浏览的现象。 此时安装 NetBEUI 协议就会解决这个问题。 IPX 对应于 OSI 参考模型的 网络层,而 SPX 对应于 OSI 参考模型中的 传输层。 IPX/SPX 协议具有很强大的适应性,它突破了多网段的限制,具有强大的路由功能,可用于大型内联网。 IPX/SPX 协议现在也较为常用,大部分可以联机的游戏都支持 IPX/SPX 协议,比如星际争霸,反恐精英等等。 虽然这些游戏通过 TCP/IP 协议也能联机,但显然还是通过IPX/SPX 协议更省事,因为根本不需要任何设置。 除此之外, IPX/SPX协议在局域网络中的用途似乎并不是很大,如果确定不在局域网中联机玩游戏,那么这个协议可有可无。 局域网常用的三种通信协议分别是 TCP/IP 协议、 NetBEUI 协议和IPX/SPX 协议。 TCP/IP 协议毫无疑问是这三大协议中最重要的一个,作为互联网的基础协议,没有它就根本不可能上网,任何和互联网有关的操作都离不开 TCP/IP 协议。 不过 TCP/IP 协议也是这三大协议中配置起来最麻烦的一个,单机上网还好,而通过局域网访问互联网的话,就要详细设置 IP 地址,网关,子网掩码, DNS 服务器等参数。 TCP 协议是传输控制协议,属于 OSI 参考模型中的传输层。 TCP 提供的两个主要特征是多 路复用和全双工发送。 TCP 还具有重排序功能。 如果数据报到达目标时,顺序发生混乱,重排序功能将对其进行管理和重排序。 IP 协议 又称为网际协议,是 TCP/IP 协议使用的传输机制。 这是一个不可靠、无连接的数据报协议,它不提供差错检测或跟踪。 教师课时授课计划 12 课程名称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 课 时 2 序 号 6 授课班级 日 期 教学方式 讲授 课 题 IP 地址与子网掩码 任课教师 复习提问: 目的要求: 重点难点: 主要内容: 教学主要内容、目的、要求、重点与难点、复习、提问、小结、布置作业等 2. 5 IP 地址与子网掩码 所有 Inter上的计算机都必须有一个 Inter上唯一的编号作为其在 Inter 的标识,这个编号称为 IP 地址。 IP 地址标识一个连接,它是网络上的通信地址,是计算机、服务器、路由器在 Inter 上的地址。 在网络通信中,每个数据报中包含有发送方的 IP 地址和接收方的 IP 地址。 IP 地址是一个 32 位二进制数,被分为 4 段,每段 8 位( 1 个字节),段与段之间 用句点分隔。 为了便于表达和识别, IP 地址是以十进制形式表示的,每段所能表示的十进制数最大不超过 255。 为方便起见,通常将其表示为 的形式。 其中 w、 x、 y、 z 分别为一个 0~ 255 的十进制整数,对应二进制表示法中的一个字节。 这样的表示叫做“点分十进制表示”。 例某台机器的 IP 地址为: 11001010 011100010 01000000 00000010,则写成点分十进制表示形式是:。 IP 地址有五种类型,分别属于不同规模的网络。 A 类地址的第一个字节的范围是 1~127,后三个 字节为主机号; B 类地址的第一个字节的范围是 128~191,后两个字节为主机号; C 类地址的第一个字节的范围是 192~223,后一个字节为主机号; D 类地址的第一个字节的范围是 224~239; E 类地址的第一个字节的范围是 240~254。 A 类、 B 类、 C 类地址分别适用于大规模、中规模、小规模的网络。 使用 D 类地址的网络用于多点传送给多个主机,包传递给网络上用户的选定子网,只有那些注册为包传送地址的主机才能接受包。 D 类地址中后 28 位用于有兴趣的主机识别的地址。 E 类地址是一个实验地址,保留给将来使用。 本书对 D 类 、 E 类地址不做太多讨论。 IP 地址每一部分的长度都是经过精心设计的,在分配网络地址和本地地址时提供了最大的图 IP 地址可以有五种格式 教师课时授课计划 13 小结: 布置作业: 灵活性。 再以 C 类地址来说,大约允许网络数可有 200 万个,每网络可有主机设备 254 个。 但由于历史的原因,当今一些美国大学被划分给 A类网络,而其他大部分国家的 Inter 系统只能被划分为 C 类网络。 并不是所有的 IP 地址都能分配给主机,有些 IP 地址具有特定的含义,因而不能分配给主机。 回送地址指前 8 位为 01111111 (十进制的 127)的 IP 地址,这个地址用于网络软件测试和用于本机进程间通信。 无论什么程序 ,如果它向回送地址发送数据, TCP/IP 协议软件立即将数据返回,不做任何网络传输。 主机地址全为 0 的 IP 地址为子网地址,代表当前所在的子网。 例如,当我们提到网络 时,指的是整个子网, 这个地址不会分配给网络中的任何一台主机。 主机地址为全 1 的 IP 地址为广播地址,向广播地址发送信息就是向子网中的每个成员发送信息。 例如,在 A 类网络 中向地址 发出一条信息时,网络中的每台计算机都将接收到该信息。 另外,如果需要在本网内广播,但又不知道子网地 址,可以用地址 代替本网广播地址。 内网就是局域网,为了把内网和公网的地址区分开,规定了内网地址的范围。 内网地址在公网上是不存在的,是专门用来局域网内地址的分配。 把一个大网缩小为若干小网,叫子网。 利用子网掩码可以对网络进行子网划分, 子网掩码是一个 32 位数,其中对应于主机地址部分为 0,对应于网络地址部分为全 1,子网地址也为 1。 A 类 IP 地址的子网掩码为 ; B 类 IP 地址的子网掩码为; C 类 IP 地址的子网掩码为。 IP 地址 的第一个字节是 192,它属于 C 类地址的范围 192~223,因此,与之对应的子网掩码为。 教师课时授课计划 14 课程名称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 课 时 2 序 号 7 授课班级 日 期 教学方式 讲授 课 题 有线传输介质 任课教师 复习提问: 目的要求: 重点难点: 主要内容: 教学主要内容、目的、要求、重点与难点、复习、提问、小结、布 置作业等 第 3 章 网络传输介质 本章教学提要 教学重点:有线传输介质的种类和各自的特点; 双绞线的制作与测试; 无线传输介质及其特点; 传输介质的选择依据。 教学难点:两种双绞线的制作;无线传输介质的应用。 本章教学内容 网络传输介质是指在网络中传输信息的载体,常用的传输介质可分为有线传输介质和无线传输介质两大类。 3. 1 有线传输介质 有线传输介质是指在两个通信设备之间实现的物理连接部分,它能将信号从一方传输到另一方,目前常见的有线传输介质主要有双绞线、同轴电缆和光纤。 同轴电缆是指将一对导体按“同 轴”的方式构成同轴线对。 双绞线电缆(简称为双绞线)是综合布线系统中最常用的一种传输介质,尤其在星型网络拓朴中,双绞线是必不可少的布线材料。 双绞线电缆中封装着一对或一对以上的双绞线,为了降低信号的干扰程度,每一对双绞线一般由两根绝缘铜导线相互缠绕而成。 双绞线能提供良好的传导率,既可以传输模拟信号,也可以传输数字信号。 目前,有两种线序的排列标准,即 EIA/TIA568A 布线标准 (简称T568A 标准 )和 EIA/TIA568B 布线标准 (简称 T568B 标准 )。 T568A 标准描述的线序从左到右依次为: 1绿白、 2绿、 3橙白、 4蓝、 5蓝白、 6橙、 7棕白、 8棕, T568B 标准描述的线序从左到右依次为: 1橙白、教师课时授课计划 15 小结: 布置作业: 2橙、 3绿白、 4蓝、 5蓝白、 6绿、 7棕白、 8棕。 直通双绞线的一头如果采用了某一标准排列,则另一头的线序也要按照这一标准排列。 交叉双绞线的一头如果采用了某一标准排列,而另一头的线序则要按照另一标准排列。 光纤 是由一组光导纤维组成的用来传播光束的、细小而柔韧的传输介质。 用光纤做传输介质,就需要在发送端将电信号用特殊的设备转换成光信号,经光纤传输到接收端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