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医院洁净手术部建筑技术规范内容摘要:
节与空气净化 净化空调系统 净化空调系统宜使洁净手术部处于受控状态,应既能保证洁净手术部整体控制,又能使各洁净手术室灵活使用。 洁净手术室应与辅助用房分开设置净化空调系统;Ⅰ、Ⅱ级洁净手术室应每间采用独立净化空调系统,Ⅲ、Ⅳ级洁 净手术室可 2~ 3 间合用一个系统;新风可采用集中系统。 各手术室应设独立排风系统。 有条件时,可在送、回、新、排风各系统上采用定风量装置。 Ⅲ级以上 (含Ⅲ级 )洁净手术室应采用局部集中送风的方式,即把送风口直接集中布置在手术台的上方。 净化空调系统空气过滤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1 至少设置三级空气过滤。 2 第一级应设置在新风口或紧靠新风口处,并符合 条规定。 3 第二级应设置在系统的正压段。 4 第三级应设置在系统的末端或紧靠末端的静压箱附近,不得设在空调箱内。 洁净用房内严禁 采用普通的风机盘管机组或空调器。 准洁净手术室和Ⅲ、Ⅳ级洁净辅助用房,可采用带亚高效过滤器或高效过滤器的净化风机盘管机组,或立柜式净化空调器。 当整个洁净手术部另设集中新风处理系统时,新风处理机组应能在供冷季节将新风处理到不大于要求的室内空气状态点的焓值。 每间手术室的新风量应按下列要求确定,并取其最大值: 1 按表 中的新风换气次数计算的新风量。 2 补偿室内的排风并能保持室内正压值的新风量。 3 人员呼吸所需新风量。 当最大值低于表 中要求时,应取表 中相 应数值。 表 手术室新风量最小值 9 手术室级别 每间最小新风量 (m3/h) Ⅰ 1000(眼科专用 800) Ⅱ 800 Ⅲ 600 洁净手术室净化空调系统新风口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应采用防雨性能良好的新风口,并在新风口处采取有效的防雨措施。 2 新风口进风速度应不大于 3m/ s。 3 新风口应设置在高于地面 5m、水平方向距排气口 3m 以上并在排气口上风侧的无污染源干扰的清净区域。 4 新风口不应设在机房内,也不应设在排气口上方。 5 宜安装气密性风阀。 手术室排风系统的设置应 符合下列要求: 1 手术室排风系统和辅助用房排风系统应分开设置。 2 各手术室的排风管可单独设置,也可并联,并应和送风系统联锁。 3 排风管上应设对 ≥1μm 大气尘计数效率不低于 80%的高中效过滤器和止回阀。 4 排风管出口不得设在技术夹层内,应直接通向室外。 5 每间手术室的排风量不宜低于 200m3/h。 手术室空调管路应短、直、顺,尽量减少管件,应采用气流性能良好、涡流区小的管件和静压箱。 管路系统不应使用软管。 不得在Ⅰ、Ⅱ、Ⅲ级洁净手术室和Ⅰ、Ⅱ级洁净辅助用房内设置采暖散热器,但可用辐射散 热板作为值班采暖。 Ⅳ级洁净手术室和Ⅲ、Ⅳ级洁净辅助用房如需设采暖散热器,应选用光管散热器或辐射板散热器等不易积尘又易清洁的类型,并应设置防护罩。 散热器的热媒应为不高于 95℃的热水。 手术部使用的冷热源,应考虑整个洁净手术部或几间手术室净化空调系统能在过渡季节使用的可能性。 气 流 组 织 Ⅰ~Ⅲ级洁净手术室内集中布置于手术台上方的送风口,应使包括手术台的一定区域处于洁净气流形成的主流区内。 送风口面积应不低于表 列出的数值,并不应超过其 倍。 表 洁净手术室送风 口集中布置的面积 手术室等级〖〗送风口面积 (m2)Ⅰ级续表 手术室等级〖〗送风口面积 (m2)Ⅱ级〖〗Ⅲ级〖〗 级洁净区 (室 )的气流必须是单向流,高效过滤器满布比和洁净气流满布比应符合 条的规定,运行中工作区截面平均风速应符合表 的规定,速度均匀度宜符合 条的规定。 级洁净区末级高效过滤器集中布置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当平行于装饰层或均流层布置在静压箱下部送风面上时,过滤器满布比应不小于。 过滤器满布比 =高效过滤器净截面积〖〗布置高效过 滤器截面的总面积 2 当布置在静压箱侧面时,应单侧或对侧布置,侧面的过滤器满布比不应小于 ,静压箱内气流应有充分混合的措施。 3 当受到层高和不允许在室内维修的限制时,可采用有阻漏功能的送风面而把过滤器布置在静压箱之外,但应尽可能靠近静压箱,静压箱内气流应有充分混合的措施;洁净气流满布比应不小于。 洁净气流满布比 =送风面上洁净气流通过面积〖〗送风面总面积 低于 100 级的洁净区,当集中布置送风口时,送风口内末级高效过滤器可以集中布置, 10 也可以分散布置,但在送风面上必须设置均流层。 洁净手术部所有洁净室,应采用双侧下部回风;在双侧距离不超过 3m 时,可在其中一侧下部回风,但不应采用四角或四侧回风。 洁净走廊和清洁走廊可采用上回风。 下部回风口洞口上边高度不应超过地面之上 ,洞口下边离地面不应低于。 Ⅰ级洁净手术室的回风口宜连续布置。 室内回风口气流速度不应大于 ,走廊回风口气流速度不应大于 3m/ s。 洁净手术室均应采用室内回风,不设余压阀向走廊回风。 洁净手术室必须设上部排风口,其位置宜在病人头侧的顶部。 排风口进风速度应不大于 2m/ s。 Ⅰ、Ⅱ级洁净手术室内不应另外加设空气净化机组。 净化空调系统部件与材料 空调设备的选用除应满足防止微生物二次污染原则外,还应满足下列要求: 1净化空调机组内表面及内置零部件应选用耐消毒药品腐蚀的材料或面层,材质表面应光洁。 2 内部结构应便于清洗并能顺利排除清洗废水,不易积尘和滋生细菌。 3 表面冷却器的冷凝水排出口,应设能自动防倒吸并在负压时能顺利排出冷凝水的装置。 在除湿工况时,应在系统运行 3min 内排出水来。 凝结水管不能直接与下水道相接。 4 各级空气过滤器前后应设置压差计,测量接管应 通畅,安装严密。 5 不应采用淋水式空气处理器。 当采用表面冷却器时,通过盘管所在截面的气流速度不应大于 2m/ s。 6 空调机组中的加湿器宜采用干蒸汽加湿器,在加湿过程中不应出现水滴。 加湿水质应达到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加湿器材料应抗腐蚀,便于清洁和检查。 7 加湿设备与其后的空调设备段之间要有足够的距离。 Ⅰ~Ⅲ级洁净用房净化空调系统的高效过滤器之前系统内的空气相对湿度不宜大于 75%。 8 空调机组箱体的密封应可靠。 当机组内保持 1000Pa 的静压值时,洁净度等于或高于 1000级的系统,箱体的漏风率不应大于 1%;洁净度低 于 1000 级的系统,箱体的漏风率不应大于 2%。 风管应采用平整、光滑、坚固、耐侵蚀的材料制作。 消声器或消声部件的用材应能耐腐蚀、不产尘和不易附着灰尘,其填充料不应使用玻璃纤维及其制品。 软接头材料应为双层,里层光面朝里,外层光面朝外。 净化空调系统中的各级过滤器应采用一次抛弃型。 净化空调系统中使用的末级过滤器应符合下列要求: 1 不得用木框制品; 2 成品不应有刺激味; 3 使用风量不宜大于其额定风量的 80%。 静电空气净化装置不得作为净化空调系统的 末级净化设施。 当送风口集中布置时,末级过滤器宜采用钠焰法效率不低于 %的 B 类高效空气过滤器;当风口按常规分散布置时,Ⅳ级洁净手术室和Ⅲ、Ⅳ级洁净辅助用房的末级过滤器可用对 ≥ 大气尘计数效率不低于 95%的亚高效空气过滤器。 洁净手术室内的回风口必须设过滤层 (器)。 当系统压力允许时,应设对 ≥1μm 大气尘计数效率不低于 50%的中效过滤层 (器 ),回风口百叶片应选用竖向可调叶片。 必要时回风口可设置碳纤维过滤器。 系统中第一级的新风过滤,应采用对 ≥5μm 大气尘计数效率不 低于 50%的粗效过滤器、对 ≥1μm 大气尘计数效率不低于 50%的中效过滤器和对 ≥ 大气尘计数效率不低于95%的亚高效过滤器的三级过滤器组合。 必要时,可单独设置新风管道,并加设吸附有害气体的 11 装置。 制作风阀的轴和零件表面应镀锌或喷塑处理,轴套应为铜制,轴端伸出阀体处应密封处理,叶片应平整光滑,叶片开启角度应有标志,调节手柄固定时应可靠。 净化空调系统和洁净室内与循环空气接触的金属件必须防锈、耐腐,对已做过表面处理的金属件因加工而暴露的部分必须再做表面保护处理。 8 医用气体、给水 排水、配电 医用气体 气源及装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1 供给洁净手术部用的医用气源,不论气态或液态,都应按日用量要求贮备足够的备用量,一般不少于 3d。 2 洁净手术部可设下列几种气源和装置:氧气、压缩空气、负压吸引、氧化亚氮、氮气、二氧化碳和氩气以及废气回收等,其中氧气、压缩空气和负压吸引装置必须安装。 气体终端气量必须充足、压力稳定、可调节。 3 洁净手术部用气应从中心供给站单独接入;若中心站专供手术部使用,则该站应设于非洁净区临近洁净手术部的位置。 中心站气源必须设双路供给,并具备人工和自动切换功 能。 4 供洁净手术部的气源系统应设超压排放安全阀,开启压力应高于最高工作压力 ,关闭压力应低于最高工作压力 ,在室外安全地点排放,并应设超压欠压报警装置。 各种气体终端应设维修阀并有调节装置和指示。 终端面板根据气体种类应有明显标志。 5 洁净手术部医用气体终端可选用悬吊式和暗装壁式,其中一种为备用。 各种终端接头应不具有互换性,应选用插拔式自封快速接头,接头应耐腐蚀、无毒、不燃、安全可靠、使用方便。 每类终端接头配置数量应按表 确定。 表 每床终端接头最少配置数量 (个 ) 用房名称 氧气 压缩空气 负压吸引 手术室 2 1 2 恢复室 1 1 2 预麻室 1 1 1 1 注:预麻室如需要可增设氧化亚氮终端。 6 终端压力、流量、日用时间应按表 确定。 表 终端压力、流量、日用时间 气体种类 单嘴压力 (MPa) 流量单嘴流 (L/min) 日用时间 (min) 同时使用率 (%) 氧气 ~ 10~ 8。(最新)医院洁净手术部建筑技术规范
相关推荐
质量检查“核心制度执行情况“分评 分表 科室 2020 年 月 检查项目 检查要点 分值 扣分及扣分原因 得分 值班、 交接班制度 有无脱岗、串岗,是否按规定巡视病房( 5 分);交班记录质量( 5 分)交接 班双方签字( 5 分),危重病人是否床头交接( 5 分) 10 三级查房制度 是否做到科主任每周至少查房 2 次( 3 分),责任主治医师每日至少查房 1次( 3 分),主治医 48
的应及时上报分管院长 ,争取领导支持。 五、 对所有临 床提出意见,应在下月中旬前向相关科室反馈。 对不能落实的应说明由。 六、 每季度对收 集意见与落实,反馈情况作一次总结。 对不能按时落实的问题应说明及下一步打算。 8 疑难病例讨论制度 一、 对疑难病例应及时组织讨论,由科主任或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主持,有关人员参加,必要时请医务科参加。 二、 住院病人一周未能明确诊断,应组织科内讨论
各种材料进出场的原始记录及计量检测项目。 ( 3)确保 安全生产、文明施工 管理体系及 措施 在本工程施工过程中,拟运用科学的管理手段与模式,以安全为中心,制定以保证安全生产为目的的安全生产体系。 安全生产体系将由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制度及安全生产管理网络组成。 安全生产责任制 根据本工程管理人员规模,拟制定以项目经理为主,施工现场负责 人为辅,各级工长及班、组长为主要执行者,保卫
01060102 单位(子单位)工程名称 淮北选煤厂职工单身楼 分部(子分部)工程名称 地基与基础工程 验收部位 地梁、 基础 施工单位 淮北矿业集团工程建设公司 项目经理 关戈 施工执行标准名称及编号 工业与民用建筑施工工艺标准( HMGCQB012020) 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的规定 施工单位检查评定记录 监理(建设) 单位验收记录 主 控 项 目 1 模板支撑、立柱位置和垫板 第 条 √ 2
0mg/L 的消毒液浸泡消毒 30 分钟以上。 3.常规器械消毒灭菌合格率 100%,干燥无菌持物钳及镊子筒每 4 小时更换一次, 2%戊二醛液浸泡则每周更换二次,疑污染随时更换,注明更换日期、消毒液名称和浓度。 4.无菌物品均要写明灭菌日期,有灭菌指示带,灭菌有效期为 7 天。 5.消毒用碘酊、碘伏、酒精注明 浓度并每日更换,消毒瓶应加盖每周灭菌更换 2 次,无菌溶液注明开瓶时间及用法。
末端;将对接的另一根管段套上,将胶圈移至连接中央。 ②将卡箍套在圈外,并将边缘卡入沟槽中。 ③将带变形块的螺栓插入螺栓孔,并将螺母旋紧;应对称交替旋紧,防止胶圈起皱。 ⑻管道最大支承间距应注意: ①横管的任何两个接头之间应有支承。 ②不得支承在接头上。 ⑼沟槽式连接管道,无须考虑管道因热胀冷缩的补偿。 室内消火栓系统的安装 1 工艺流程 安装准备 → 消防水泵安装 → 干、立管安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