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医疗机构规章制度内容摘要:

0mg/L 的消毒液浸泡消毒 30 分钟以上。 3.常规器械消毒灭菌合格率 100%,干燥无菌持物钳及镊子筒每 4 小时更换一次, 2%戊二醛液浸泡则每周更换二次,疑污染随时更换,注明更换日期、消毒液名称和浓度。 4.无菌物品均要写明灭菌日期,有灭菌指示带,灭菌有效期为 7 天。 5.消毒用碘酊、碘伏、酒精注明 浓度并每日更换,消毒瓶应加盖每周灭菌更换 2 次,无菌溶液注明开瓶时间及用法。 6.冰箱每周消毒保养 1 次,做好记录,物品放置有序,无过期物品。 7.治疗室、换药室区分有菌区和无菌区,无菌物品与污染物品分开放置,污物与垃圾分开。 8.病室每天通风换气,地面每日用湿拖拖地二次,每周大扫除一次,每周空气消毒一次。 治疗室、产房、手术室、换药室及重症监护室每日空气消毒二次,每月空气细菌培养和监测 1 次。 紫外线消毒要有时间登记与强度监测,监测不合格的要及时采取相应措施,超过 1000 小时或强度低至 70uw/cm2 时应更换。 9.便器每次用后用含有效氯 1000mg/L 消毒液浸泡消毒,消毒池加盖,消毒液应保持有效浓度并有标牌。 10.厌氧菌、绿脓杆菌等特殊感染的病人要严密隔离,使用的器械、被服、房间进行严格终末消毒处理,敷料进行焚烧。 11.凡一次性医疗卫生用品使用后,必须严格按医疗垃圾分类标准分类,每日包装密封后贴好标志,集中处置。 12.医务人员及病人换下的脏被服应分别放入污物车并分开清洗消毒;凡出院、转院、死亡病人床单应进行有效的终末消毒处理。 13.口腔科和放射科要求一律用使用一次性漱口杯,口腔科的牙钻必须采用高压蒸汽灭菌或 2%戊二醛浸泡 10 小时以上。 14.连续使用的麻醉机螺旋管、氧气湿化瓶、呼吸气囊、呼吸机导管、吸痰器、雾化器等,每日均应用含有效氯 500mg/L 的消毒液浸泡消毒,用毕终末消毒。 15.各种内窥镜的清洗、消毒要彻底,消毒用 2%戊二醛浸泡 20 分钟以上,灭菌则应浸泡 10 小时以上,并定期做细菌培养,接触乙肝病人的内窥镜应进行特殊处理。 16.非打印的门诊化验单一律要经臭氧消毒后才能发出。 17.门诊应设发热及肠道传染病隔离诊室,一旦发现或疑有传染病员应立即就地隔离,按传染病报告程序上报。 八、 查对制度 一、临床科室 (一)开医嘱、处方或进行治疗时,应查对病人 姓名、性别、床号、住院号(门诊号)。 (二)执行医嘱时要进行“ 三三 查查 七七 对对 ”: 摆药后 查; 服药、注射、处置前 查;服药、注射、处置后 查。 对床号、姓名和服用药的药名、剂量、浓度、时间、用法。 (三)清点药品和使用药品前,要检查质量、标签、失效期的批号,如不符合要求,不得使用。 (四)给药前,注意询问有无过敏史;使用毒、麻、限剧药时要经过反复核对;静脉给药要注意有无变质,瓶口有无松动、裂缝;给多种药物时,要注意配伍禁忌。 (五)输血前,需经两人查对,无误后,方可输 入;输血时须注意观察,保证安全。 二、手术室 (一)接病人时,要查对科别、床号、姓名、性别、诊断、手术名称、术前用药。 (二)手术前,必须查对姓名、诊断、手术部位、麻醉方法及麻醉用药。 (三)凡进行体腔或深部组织手术,要在术前与缝合前清点所有敷料的器械数。 三、药剂科 (一)配方时,查对处方内容、药物剂量、配伍禁忌。 (二)发药时,查对药名、规格、剂量、用法与处方内容是否相符;查对标签(药袋)与处方内容是否相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