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净化空调系统验证方案内容摘要:

空气净化系统验证方案 共 43页,第 8页 式中: Q 漏风量( m3/h) A 孔板内孔面积( m2) v 通过孔板风速( m/s) c 孔板常数 ρ 空气密度( kg/m3) Δ P 空气通过孔板的压差( Pa) 式中:ε 漏风率( %) Q 额 被测风管系统(或管段)设计风量( m3/h) 可接受标准:(见下表) 洁净级别 风管部位 检查方法 漏风指标 所有洁净级别 送、回风支管 漏光法 无漏光 低于 1000 级 送回风管 漏光法 无漏光 1000 级至低于 100 级 送回风总管和支干管 漏风法 ≤ 2% 等于或高于 100 级 送回风总管和支干管 漏风法 ≤ 1% 检查及评价确认记录于附件 8。 高效过滤器检漏试验 进行高效过滤器检漏试验的目的是通过检测高效过滤器的泄漏量,发现高效过滤器及其安装过程中存在的缺陷,以便采取补救措施。 测试部位:①过滤器的滤材;②过滤器的滤材与其框架内部的连接;③过滤器框架的密封垫和过滤器组支撑框架之间;④支撑框架和墙壁或顶棚之间。 测试仪器: DOP 气溶胶发生器,气溶胶光度计或悬浮粒子计数器 测试方法:按《高效过滤器泄漏 测试程序》进行检测。 测试方法: DOP 法 测试范围: 对于 10000 级或更高洁净度要求的层流或乱流洁净室,包括层流工作台、%100??额ε 编 号: 版本号: 空气净化系统验证方案 共 43页,第 9页 层流罩、自净器以及制药厂用的无菌隧道、灌装线等设备上的高效过滤器,必须在现场对以下部位进行扫描巡检: 原理: 在被检测高效过滤器上风侧发 DOP 气溶胶作为尘源,在下风侧用光度计采样检测,含尘气体经过光度计时产生的散射光经光电效应和线性放大转换为电量,并由微安表快速显示,采集到的空气样品通过光度计的扩散室,由于粒子扩散引起灯光强度的差异,经测定这 个光强度,光度计便可测得气溶胶的相对浓度。 检测程序: 在高效过滤器的上风侧引入气溶胶: 进行系统检漏时可直接把 DOP 烟雾放入空调器内。 DOP 发生器较小时,可以放在高效过滤器的静压箱内。 对于层流工作台可直接放在风机的吸入口。 立即用气溶胶光度计的采样头扫描过滤器的出风侧。 采样头离过滤器距离约 2cm,沿过滤器内边框等巡检,扫描速度应低于 5cm/秒。 当光度计读数超过 %时,表明泄漏量超标,需要修补或更换。 用环氧树脂硅胶堵 漏或紧固螺栓后,再进行扫描巡检。 检测频度: 在安装或更换高效过滤器时应进行检测。 正常使用情况下,每年至少检测一次。 高效过滤器检漏试验结果及评价记录于附件 9。 起草标准操作程序 洁净区环境控制标准 HVAC 系统标准操作程序 HVAC 系统维护保养程序 HVAC 系统的运行确认 HVAC 系统的运行确认是为证明 HVAC 系统能否达到设计要求及生产工艺要求而进行的实际运行试验。 运行确认期间,所有的空调设备必须开动,与空调 系统有关的工艺排风机、除尘机也必须开动,以利于空气平衡,调节房间的 编 号: 版本号: 空气净化系统验证方案 共 43页,第 10页 压力。 运行确认的主要内容有:空调设备的测试、高效过滤器的风速及气流流型测定、空调调试和空气平衡、悬浮粒子和微生物的预测定。 运行确认所需文件资料 资料名称 编号 存放处 HVAC 系统设备档案 空调系统操作、维护保养程序 运行确认进行的各种监测的标准操作程序 空调设备的测试 空调设备主要包括空调器和除湿机。 空调器测试项目 1. 风机的转速、电流、电压 2. 过滤器的压差(初阻力) 3. 冷冻水、热水、蒸汽等介质的流量,盘管进出口压力、温度 等。 测试及评价结果记录于附件 10。 除湿机测试项目 1. 处理风机和再生风机的转速、电流、电压、风量 2. 蒸汽的压力或电加热的功率 3. 再生排放温度等。 测试及评价结果记录于附件 11。 高效过滤器风速测定 测试仪器:热球式风速仪和测定支架 测试方法:按《 HVAC 系统风速检测程序》进行检测 风量检测前,必须首先检查风机运行是否正常,系统中各部件安装是否正确,有无障碍(如过滤器有无被堵、挡),所有阀门应固定在一定的开启位置上,并且必须实际测量被测风口、风管尺寸。 对于单向流(层流)洁净室采用室截面平 均风速和截面积乘积的方法确定送风量。 其中垂直单向流(层流)洁净室的测定截面取距地面 面;水平单向流(层流)洁净室取距送风面。 截面上测点间距 编 号: 版本号: 空气净化系统验证方案 共 43页,第 11页 不应大于 2m,测点数应不少于 10 个,均匀布置。 检测仪器可选用热球风速仪。 对于乱流洁净室,采用风口法或风管法确定送风量。 对于安装过滤器的风口,根据风口形式可选用辅助风管,即用硬质板材做成与风口内截面相同、长度等于 2 倍风口边长的直管段,连接于过滤器风口外部,在辅助风管出口平面上,按最少测点数不少于 6 点均匀布置测点,用热球风速仪测定各 点风速。 可接受标准:实测室内平均风速应在设计风速的 100%~ 120%之间。 出口处的面风速应≥。 风速不均匀度应≤ 风速测定及评价结果记录于附件 12。 气流流型测试 进行气流流型测试的目的是确定在控制区层流洁净空气系统保护下,气流与机械设备的相互作用,选择和改善气流流型,使之产生最小的湍流和最大的清除能力。 测试仪器:发烟器,风速仪, 35mm照相机或摄像机 检测仪器:发烟器,风速仪, 35mm照相机或摄像机。 检测方法 :按《 HVAC 系统气流流型测试程序》进行测试。 用发烟器或悬挂单丝线的方法逐点观察、记录(有条件的话可以拍摄)气流流型,并在测点布置的剖面图上标出流向。 测点布置: 垂直单向流(层流)洁净室选择纵、横剖面各一个,以及距地面高度 、 1 个。 水平单向流(层流)洁净室选择选择纵剖面和工作区高度水平面各 1 个,以及距送回风墙面 3 个横剖面,所有面上的测点间距均为~1m。 乱流洁净室选择通过代表性送风口中心的纵、横剖面和工作区高度的水平面各 1 个, 剖面上测点间距为 ~,水平面上的测点间距为 ~1m,两个风口之间的中线上应有测点。 检测应在空气净化调节系统或层流净化装置正常运行并使气流稳定后进 编 号: 版本号: 空气净化系统验证方案 共 43页,第 12页 行。 按《风速检测规程》检测送风口或层流净化装置的风速符合规定要求。 检查压差表读数,确认洁净室压差符合规定要求。 用发烟器在规定的测点以及“典型位置”(产品或原料在工作环境中暴露的上方及四周等)释放可见的烟雾,并随气流形成可见的流线。 用发烟器或悬挂单丝线的方法逐点观察、记录(有条件的话可以拍摄)气流流型,并在测点布置的剖面图上标出流向。 当烟雾流过“典型位置”时拍摄下流线。 烟雾应能够流经这些“典型位置”,而不因空气的湍流造成回流。 否则应对空气净化调节系统、设备位置或物料摆放位置进行调整。 在操作人员进入层流保护区内进行操作时摄下流线。 操作时烟雾应不会回流到“典型位置”的任何一点,否则必须建立防止污染的规程或措施。 确认所产生的湍流是否会将污染物从其它地方携带到流水线的关键操作点。 如果能,调整气流以得到最小的湍流并迅速清洁。 如果不能防止湍流,则必须建立不同的空气动力学模型(如在灌装设备上使用散流器)。 可接受标准 :应绘出气流流型图,并 对流型图进行分析解释。 将气流流型测试及评价结果记录于附件 13。 空调调试及空气平衡 空调调试及空气平衡测试内容包括:风量测定及换气次数计算、房间静压差、温湿度测试、侵入粒子测定、自净时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