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专插本毛概总结内容摘要:

?公私合营) 四马分肥( 多选 ) p101 国家、企业、工人、资本家比如四马 c. 改造成自食其力的社会主义劳动者 量才使用,适当照顾原则;对企业的改造和对人的改造相结合 二、 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 ( 重点 ) p102 1. 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 同时并举 社会主义工业化 ?发展生产力 (目的,基础) 总路线 同时并举 社会主义改造 ?变革生产关系 (条件、手段) 2. 采取 积极引导、逐步过渡 方式 3. 用 和平 方法进行改造 社会改造中的失误和偏差(了解) 形式简单划一 第三节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p105 一、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初步确立 1956 年后就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 经济结构发生变化,社会主义公有制成为我国社会的经济基础 2. 政治领域发生变化,确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 3. 阶级关系也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4. 矛盾也发生了变化, 变为 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 需要与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二、 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 p108 1. 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现在落后的国家也能建社会主义) 2. 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 3. 为当代中国的发展奠定了制度基础 国内意义 4. 广大劳动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义和社会生产资料的主人 5. 对世界产生了深刻的积极的影响 本章小结 p110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开始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的转变。 这一时期中国社会的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 ( 1956 年)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初步确立。 思考题答案 1.( 重点 ) p90p91 经济和阶级的构成不是完全的社会主义经济和不是完全的无产阶级。 3.( 重点 ) p97 农改 p98 手工改造 p99 工商业改造 4.( 重点 ) p102103 问到历史经验,是和基本经验一样的 5. p108110 第五章 (本质论)出 1~2 题 (本质和根本任务都是发展生产力,两者有联系) 第一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 P112 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了解) 二、 党的对社会主义认识的曲折发展(了解) 考:陈云“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理解) 国家主体,个体补充;计划主体,市场补充 第二节 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新认识 一、 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提出 p117 1. 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提出 本质内容:生产力 ?生产关系 ?价值和目标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重点 ) 2. 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内涵 ( 重点 ) p118 a. 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纳入社会主义的本质 突出了生产力的地位,是邓小平的一个创造 . 只有突出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在社会主义本质中的地位和作 用,才能自觉地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b. 突出强调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共同富裕是发展目标。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是实现目标的途径。 党的十六大以来,胡锦涛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作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的重大判断,深化了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使我们对科学社会主义的认识提到一个新的高度,对探索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二、 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重要意义 p121 理论意义 :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 实际意义: 1. 使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 新的科学水平。 2. 为探索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提供了指导。 论述题:如何认识社会主义本质理论 15 分 ( 重点 ) 答: 1. 本质的内容。 5 分 2. 邓小平的话科学内涵 ,再展开 5 分 3. 重要意义 5 分 第三节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一、 发展才是硬道理 p122 为什么发展是硬道理。 1. 符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 生产力是基础,是一切的决定因素。 只有生产力发展了,才能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为民主政治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和谐社会建创造物质条件,巩固社会主义制度。 2. 是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 当生产力发展的时候,国家发达;当生产力不发达的时候,民不聊生。 3. 适应时代主题变化 世界主题是和平与发展。 中国越发展,对世界和平越有利。 二、 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p124 为什么发展是第一要务。 1. 这是由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决定的。 2. 以发展的方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是改革开放后的一条主要经验。 3. 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三个代表) 三、 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p126 代表先进生产力必然性 1. 中国共产党是以中国先进生产力的代表走上历史舞台的。 2. 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都是为了促进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 四、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1.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和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2. 邓小平 十分重视发展科学技术在建设社会主义中的地位和作用。 3. 江泽民继承和发展了邓小平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 提出了科教兴国战略 p129 本章小结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任务,发展是硬道理,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 思考题答案 p130 1. 国际:世界主题变化 国内:经济建设 2.(重点 )p117118 邓小平的话 +科学内涵 +意义 3.(重点 )p112115 第六章 p132 第一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最大的实际 一、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了解) 国情:长期、初级 二、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和主要特征 p137 1.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 两层含义: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 第二,我们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 前一层含义是初级阶段的社会性质,后一层含义是社会在狐疑社会的发展程度。 ( 重点 )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两层基本含义既相互区别又紧密联系,构成了一个具有特定内涵的新概念。 这里所说的初级阶段,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在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历史阶段。 2.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 p138 总结起来就是:经济不发展,政治不完善,文化不发达 3. 科学认识和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意义 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展特供了指导。 三、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 p141 “不够格” 为什么是长期。 1. 国情 (从半殖民地到社会主义), 生产力水平落后 主观原因 2. 社会主义要求的物质基础是不断提高 客观原因 第二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 一、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 p143 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二、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提出及其主要内容 p146 ( 重点 ) 基本路线与基本纲领是由主要矛盾决定的。 四项基本原则: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无产阶级专政,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奋斗目标: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主要内容:一个中心两个基本,是实现奋斗目标的基本途径。 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 根本立足点:自力更生,艰苦创业 四项基本原则与改革开放的关系 P149 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是前提与基础;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活力源泉,是发展与补充,两者 相互促进。 三、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经济 :在社会主义条件 下 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政治: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人民当家做主基础上,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文化: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有文化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和谐社会: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实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最高和最低纲领的关系 p152 最低纲领是前提、基础,是最高纲领的条件。 最高纲领是目的,为最低纲领指明了方向。 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第三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战略 一、 三步走 的发展战略 判断题 (邓小平提出的小康思想) 第一步:从 1981 年到 1990 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 1980 年翻一番 第二步: 从 1991 年到 20 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 第三步:到 21 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