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材料及成形技术林建榕高教版课后习题参考答案内容摘要:

图加以选择。 ③由于铁碳相图是以无限缓慢加热和冷却的速度得到的,而在实际加热和冷却通常都有不同程度的滞后现象。 FeFe3C 相图,指出图中 S 、 C 、 E 、 P、 N 、 G 及 GS 、 SE 、 PQ 、PSK 各点 、 线的意义,并标出各相区的相组成物和组织组成物。 答 : integrated ngy,39。 qPGDSNELV6%zkFBCMA16 C:共晶点 1148℃ %C,在这一点上发生共晶转变,反应式:CFeALc E 3 ,当冷到 1148℃时具有 C 点成分的液体中同时结晶出具有 E 点成分的奥氏体和渗碳体的两相 混合物 —— 莱氏体   CFeALe E 3 E:碳在 Fe 中的最大溶解度点 1148℃ %C G: FeFe   同素异构转变点( A3) 912℃ 0%C H:碳在 Fe 中的最大溶解度为 1495℃ %C J:包晶转变点 1495℃ %C 在这一点上发生包晶转变,反应式:JHB AL  当冷却到 1495℃时具有 B点成分的液相与具有 H点成分的固相 δ 反应生成具有 J 点成分的固相 A。 integrated ngy,39。 qPGDSNELV6%zkFBCMA17 N: FeFe   同素异构转变点( A4) 1394℃ 0%C P:碳在 Fe 中的最大溶解度点 %C 727℃ S:共析点 727℃ %C 在这一点上发生共析转变,反应式:cFeFA ps 3 ,当冷却到 727℃时从具有 S 点成分的奥氏体中同时析出具有 P 点成分的铁素体和渗碳体的两相混合物 —— 珠光体 P( cFeFp 3 ) ES 线:碳在奥氏体中的溶解度曲线,又称 Acm 温度线,随温度的降低,碳在奥化体中的溶解度减少,多余的碳以 CFe3 形式析出,所以具有 %~ %C 的钢冷却到 Acm 线与 PSK 线之间时的组织ⅡCFeA 3 ,从 A 中析出的 CFe3 称为二次渗碳体。 GS 线:不同含碳量的奥氏体冷却时析出铁素体的开始线称 A3 线, GP 线则是铁素体析出的终了线,所以 GSP 区的显微组织是 AF。 PQ 线:碳在铁素体中的溶解度曲线,随温度的降低,碳在铁素体中的溶解度减少,多余的碳以 CFe3 形式析出,从 F 中析出的 CFe3 称为三次渗碳体 ⅢCFe3 , 由于铁素体含碳很少,析出的 ⅢCFe3 很少,一般忽略,认为从 727℃冷却到室温的显微组织不变。 PSK 线:共析转变线,在这条线上发生共析转变 CFeFA PS 3 ,产物( P)珠光体,含碳量在 ~ %的铁碳合金冷却到 727℃时都有共析转变发生。 FeFe3C 相图中三个基本反应:包晶反应 ,共晶反应及共析反应,写出反应式,标出含碳量及温度。 integrated ngy,39。 qPGDSNELV6%zkFBCMA18 答: 共析反应 : 冷却到 727℃时具有 S 点成分的奥氏体中同时析出具有 P点成分的铁素体和渗碳体的两相混合物。 γ   230。 727 + 包 晶反应 : 冷却到 1495℃时具有 B 点成分的液相与具有 H 点成分的固相 δ反应生成具有 J 点成分的固相 A。 +δ   230。 1495 γ 共晶反应 : 1148℃时具有 C点成分的液体中同时结晶出具有 E 点成分的奥氏体和渗碳体的两相混合物。   230。 1147 γ +。 何谓白口铁。 两者的成分组织和性能有何差别。 答:碳素钢:含有 %~%C 的铁碳合金。 白口铁:含大于 %C 的铁碳合金。 碳素钢中亚共析钢的组织由铁素体和珠光体所组成,其中珠光体中的 渗碳体以细片状分布在铁素体基体上,随着含碳量的 增加,珠光体的含量增加,则钢的强度、硬度增加,塑性、韧性降低。 当含碳量达到 %时就是珠光体的性能。 过共析钢组织由珠光体和二次渗碳体所组成,含碳量接近%时,强度达到最大值,含碳量继续增加,强度下降。 由于二次渗碳体在晶界形成连续的网络,导致钢的脆性增加。 白口铁中 由于其组织中存在大量的渗碳体,具有很高的硬度和脆性,难以切削加工。 、共析钢和过共析钢的组织有何特点和异同点。 答:亚共析钢的组织由铁素体和珠光体所组成。 其中铁素体呈块状。 珠光体中铁素体与渗碳体呈片状分布。 共析钢的组织由珠光体所组 成。 过共析钢的组织由珠光体和 二次渗碳体 所组成,其中 二次渗碳体在晶界形成连续的网络状。 integrated ngy,39。 qPGDSNELV6%zkFBCMA19 共同点:钢的组织中都含有珠光体。 不同点:亚共析钢的组织是铁素体和珠光体,共析钢的组织是珠光体,过共析钢的组织是珠光体和 二次渗碳体。 % 、 % 、 % 、 % 的铁碳合金从液态缓冷至室温时的结晶过程和室温组织 . 答: %C:在 1~2 点间合金按匀晶转变结晶出 A,在 2 点结晶结束,全部转变为奥氏体。 冷到 3 点时( 727℃ ),在恒温下发生共析转变,转变结束时全部为珠光体 P,珠光体中的渗碳体称为共析渗碳体,当温度继续下降时,珠光体中铁素体溶碳量减少,其成分沿固溶度线 PQ 变化,析出三次渗碳体 ⅢCFe3 ,它常与共析渗碳体长在一起,彼此分不出,且数量少,可忽略。 室温时组织 P。 % C: 合金在 1~2 点间按匀晶转变结晶出 A,在 2 点结晶结束,全部转变为奥氏体。 冷到 3 点时开始析出 F, 34 点 A 成分沿 GS 线变化,铁素体成分沿 GP 线变化,当温度到 4 点时,奥氏体的成分达到 S点成分(含碳 %),便发生共析转变,形成珠光体,此时,原先析出的铁素体保持 不变,称为先共析铁素体,其成分为 %C,所以共析转变结束后,合金的组织为先共析铁素体和珠光体,当温度继续下降时,铁素体的溶碳量沿 PQ 线变化,析出三次渗碳体,同样 ⅢCFe3 量很少,可忽略。 所以含碳 %的亚共析钢的室温组织为: F+P % C: 合金在 1~2 点间按匀晶转变结晶出奥氏体, 2 点结晶结束,合金为单相奥氏体,冷却到 3 点,开始从奥氏体中析出二次渗碳体 ⅡCFe3 , integrated ngy,39。 qPGDSNELV6%zkFBCMA20 ⅡCFe3 沿奥氏体的晶界析出 ,呈网状分布, 34 间 ⅡCFe3 不断析出,奥氏体成分沿 ES 线变化,当温度到达 4 点( 727℃ )时,其含碳量降为 %,在恒温下发生共析转变,形成珠光体,此时先析出的ⅡCFe3 保持不变,称为先共析渗碳体,所以共析转变结束时的组织为先共析二次渗碳体和珠光体,忽略 ⅢCFe3。 室温组织为二次渗碳体和珠光体。 10.指出下列名词的主要区别: 1)一次渗碳体、二次渗碳体、三次渗碳体、共晶渗碳体与共析渗碳体 ; 答:一 次渗碳体:由液相中直接析出来的渗碳体称为一次渗碳体。 二次渗碳体:从 A 中析出的 CFe3 称为二次渗碳体。 三次渗碳体:从 F 中析出的 CFe3 称为三次渗碳体 ⅢCFe3。 共晶渗碳体:经共晶反应生成的 渗碳体即 莱氏体 中的渗碳体称为共晶渗碳体。 共析渗碳体:经共析反应生成的 渗碳体即珠光体中的渗碳体称为共析渗碳体。 2) 热脆与冷脆。 答:热脆: S 在钢中以 FeS 形成存在, FeS 会与 Fe 形成低熔点共晶,当钢材在 1000℃ ~1200℃压力加工时,会沿着这些 低熔点共晶体的边界开裂 ,钢材将变得极脆,这种脆性现象称为热脆。 冷脆: P使室温下的钢的塑性、韧性急剧降低,并使钢的脆性转化温度有所升高,使钢变脆,这种现象称为“冷脆”。 11. 根据 FeFe3C 相图,计算: integrated ngy,39。 qPGDSNELV6%zkFBCMA21 1) 室温下,含碳 % 的钢中珠光体和铁素体各占多少; 2)室温下,含碳 % 的钢中珠光体和二次渗碳体各占多少; 3)铁碳合金中,二次渗碳体和三次渗碳体的最大百分含量。 答: 1) Wp=()/()*100%=74% Wα =174%=26% 2) Wp=()/()*100%=70% WFe3CⅡ =170%=30% 3) WFe3CⅡ =()/()*100%=23% W Fe3CⅢ =*100%=33% 12.某工厂仓库积压了许多碳钢(退火状态),由于钢材混杂,不知道钢的化学成分,现找出其中一根,经金相分析后,发现其组织为珠光体 +铁素体,其中铁素体占 80% ,问此钢材的含碳量大约是多少。 答:由于 组织为珠光体 +铁素体 ,说明此钢为亚共析钢。 Wα =80%=()/()*100% WC=% 13.对某退火碳素钢进行金相分析,其组织的相组成物为铁素体 +渗碳体(粒状),其中渗碳体占 18% ,问此碳钢的含碳量大约是多少。 答: WFe3CⅡ =18% =( )/()*100% WC=% 14.对某退火碳素钢进行金相分析,其组织为珠光体 +渗碳体(网状),其中珠光体占 93% ,问此碳钢的含碳量大约为多少。 答: Wp=93% =( WC)/()*100%=70% WC=% %C 合金在 700℃下各个相及其组分数量和成分。 答:含 %C 合金属于 过共析钢,其组织为 珠光体 +二次 渗碳体 ,相为铁素体和渗碳体。 Wp=()/()*100%=55% WFe3CⅡ =155%=45% Wα =( ) /( ) *100%=79% WFe3C=179%=21% integrated ngy,39。 qPGDSNELV6%zkFBCMA22 16.根据 FeFe3C 相图,说明产 生下列现象的原因: 1)含碳量为 % 的钢比含碳量为 % 的钢硬度高; 答:钢中随着含碳量的增加,渗碳体的含量增加,渗碳体是硬脆相,因此 含碳量为 % 的钢比含碳量为 % 的钢硬度高。 2)在室温下,含碳 % 的钢其强度比含碳 % 的钢高; 答:因为在钢中当含碳量超过 %时,所析出的 二次渗碳体 在晶界形成连续的网络状,使钢的脆性增加,导致强度下降。 因此 含碳 % 的钢其强度比含碳 % 的钢高。 3)在 1100℃ ,含碳 % 的钢能进行锻造,含碳 % 的生铁不能锻造; 答: 在 1100℃时, 含碳 % 的钢 的组织为奥氏体,奥氏体的塑性很好,因此适合于锻造; 含碳 % 的生铁 的组织中含有大量的渗碳体,渗碳体的硬度很高,不适合于锻造。 4)绑轧物件一般用铁丝(镀锌低碳钢丝),而起重机吊重物却用钢丝绳(用 60 、 65 、 70 、 75 等钢制成); 答: 绑轧物件 的性能要求有很好的韧性,因此选用 低碳钢 有很好的塑韧性, 镀锌低碳钢丝 ; 而起重机吊重物用钢丝绳 除要求有一定的强度,还要有很高的弹性极限,而 60 、 65 、 70 、 75 钢有高的强度和高的弹 性极限。 这样在吊重物时不会断裂。 5)钳工锯 T8 , T10,T12 等钢料时比锯 10,20 钢费力,锯条容易磨钝; 答: T8 , T10,T12 属于碳素工具钢,含碳量为 %, %, %,因而钢中渗碳体含量高,钢的硬度较高;而 10,20 钢为优质碳素结构钢,属于低碳钢,钢的硬度较低,因此 钳工锯 T8 , T10,T12 等钢料时比锯 10,20 钢费力,锯条容易磨钝。 integrated ngy,39。 qPGDSNELV6%zkFBCMA23 6)钢适宜于通过压力加工成形,而铸铁适宜于通过铸造成形。 答:因为钢的含碳量范围在 %~%之间,渗碳体含量较少, 铁素体含量较多,而铁素体有较好的塑韧性,因而 钢适宜于 压力加工;而铸铁组织中含有大量以渗碳体为基体的莱氏体,渗碳体是硬脆相,因 而铸铁适宜于通过铸造成形。 对钢的性能有何影响。 答: 钢中常存杂质有 Si、 Mn、 S、 P 等。 Mn:大部分溶于铁素体中,形成置换固溶体,并使铁素体强化:另一部分 Mn 溶于 Fe3C 中,形成合金渗碳体,这都使钢的强度提高, Mn与 S 化合成 MnS,能减轻 S 的有害作用。 当 Mn含量不多,在碳钢中仅作为少量杂质存在时,它对钢的性能影响并不明显。 Si: Si与 Mn一样能溶于铁素体 中,使铁素体强化,从而使钢的强度、硬度、弹性提高,而塑性、韧性降低。 当 Si含量不多,在碳钢中仅作为少量夹杂存在时,它对钢的性能影响并不显著。 S:硫不溶于铁,而以 FeS 形成存在, FeS 会与 Fe 形成共晶,并分布于奥氏体的晶界上,当钢材在 1000℃ ~1200℃压力加工时,由于 FeSFe 共晶(熔点只有 989℃)已经熔化,并使晶粒脱开,钢材将变得极脆。 P: 磷在钢中全部溶于铁素体中,虽可使铁素体的强度、硬度有所提高,但却使室温下的钢的塑性、韧性急剧降低,并使钢的脆性转化温度有所升高,使钢变脆。 类及牌号的表示方法。 答:分类: 1)按含碳量分类 低碳钢:含碳量小于或等于 %的钢, ~%C ≤ %C integrated ngy,39。 qPGDSNELV6%zkFBCMA24 中碳钢:含碳量为 ~%的钢 ~%C 高碳钢:含碳量大于 %的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