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家沟煤矿防治水机构及制度汇编内容摘要:

施。 一、 本矿的水患基本情况及计划: 我矿东翼运输平巷与吉兴、山脚煤矿相邻,在生产过程中要严密监测水情,防止水患从高标高区域流入该矿。 对所有的掘进工作面实行“有掘必探,先探后掘”原则,坚持对掘进面的每项一个掘进头进行钻探,保持掘进头掘进时有不少于 30 米的超前距离。 成立本矿专门的防探水组织,并制定相应的探水、防洪防汛安全措施,确保不发生透水事故,杜绝地面积水、老空水等涌入井巷。 二、成立防治水领导组及探水组织 : 成立专门的防治水领导组:组长由矿长王凤书担任;副组长由安全矿长张昆、工程师蔡广文担任;成员由各科室科长及安监、质检现场跟班人员,探水队罗永芳由负责。 组长负责防治水方面的全面领导工作,副组长负责安全措施的落实及钻探工具的准备工作,并要组织调查摸清本矿水文地质资料,掌握矿区内水患情况,全体成员要认真负责监督执行并积极协助配合,安监、质检要 12 重点 检查,技术科负责探眼方法的指导及需要钻探的详细安排,探水人员要依照本安全措施要求严格进行钻探工作。 三、打钻探水要求及安全措施: 需要钻探的各个掘进头必须用专门的探水钻在掘进头进行钻探,钻探人员必须认真负责,一丝不苟,保证探眼数量和质量,每个掘进头要探够六个眼,中眼一个,边眼两个,辅眼三个,中眼在掘进头距底板 米处正中向正前方探 200 米,两个边眼分别在距离中眼两侧 米处向两侧偏 1 度探 200 米,左右辅眼在距左右煤帮中部 米向两侧偏 10 度探 40 米,另外在掘进底板巷道时在距中眼上分 米处向上偏 5 度 探 40 米,掘进顶板巷道时在距中眼下方 米处向下偏 5 度探 40 米(详细情况见附图)。 主视图 左视图 米200 米40 米掘进探放水探眼布置图 米 米米米5176。 10176。 10176。 1176。 1176。 40米40米200米200米顶板巷道200 米40 米5176。 米米底板巷道探眼时的安全措施如下: ⒈ 钻探地点随时可能涌出 CH H2S、 CH4等有害气体,因此必须加强钻探地点的通风和对有害气体的检查。 13 ⒉ 探水地点和避灾线路,要加强支护,背好顶邦,安监科在班前会上要经常向工人特别是有水威胁的工作面人员讲清避水灾路线。 ⒊ 准备好木塞及充足的封堵物,以便必要时堵塞钻孔。 ⒋ 在钻进中如发现孔内显著变软,沿钻杆向外流水等透水征兆 时,应立即停止钻进,但不能取钻,以防有害气体和大量积水突然涌出,人员不准直冲钻杆站立。 ⒌ 钻探人员要认真负责,保证探距,在钻探过程中有可疑情况,立即停止工作,撤离人员,并上报调度室及有关领导研究再作处理,不得擅自处理和玩忽职守。 ⒍ 有涌水和空区征兆时,坚决禁止放炮。 ⒎ 以上安全措施各钻探人员必须严格执行,查出漏探、不探、少探和探距不够等情况时要严加惩处。 ⒏ 雨季要对我矿采空区的地表裂缝情况进行调查,挖排洪沟并清理原有的防洪设施,备好充足的防洪物资,防止地表水灌入坑下;对井下有水患威胁的地点加 强水文观察,疏通排水沟,加强排水设备、管路的检查,要始终保持完好。 四、防治水安全措施: 生产调度室在指挥安全生产时,要认真坚持“有掘必探、先探后掘”的原则,必须保证不少于 200 米的探水距离。 立足先安全后生产,对采完上分层的工作面,采下分层时都要在作业规程中写出水文地质情况,并提出防范措施意见。 经审查批准后,方可进行掘进、回采工作,对于回采工 14 作面,在回采前必须清楚工作面的断层、陷落柱、左邻右舍、上分层下分层、老空等情况,并写出水文地质情况报有关部门后执行。 探放水与采掘发生矛盾时,必须先探放水,消除 水患后再生产,在探放水地区,必须明确定出探水警戒线,并准确绘制在采掘工程平面图上,探放水过程中,严格掌握钻孔超前距离,进钻时发现煤质松软,片邦、钻孔中水位、水量突然增大等异常情况时,必须立即停止钻探,不准拔出钻杆,立即向矿调度室值班人员汇报并采取有效的防透水措施,如发现情况危急时,立即撤出受水灾威胁地区人员,然后采取措施处理。 加强地面地质勘探工作,采用地面充填裂缝、塌陷、查堵老小窑口的常规办法,对已采区的裂缝、老小窑的深度、广度进行调查,并在雨季前充填处理完毕,预防降水危害矿井。 在矿井的边界开采 时,必须留设距矿界边至少 20 米的保护煤柱,确保矿与矿之间 40 米隔水保护煤柱。 相邻采区之间至少保证留设 20 米的保安煤柱 机电科保证井底主水仓水泵经常保持完好,水泵工 24 小时值班,发现问题及时汇报,进行处理,对水仓淤泥的清理工作要定期进行,保护水仓正常容积。 保证主、付水泵能够同时正常运行,两趟管路完好无损。 地测防治水工作制度 为了查明并完善本矿水文地质资料,了解矿井井田内及周边矿井水文情况,掌握本矿井下涌水情况,进一步为煤矿安全生产服务,现制定水文 15 地质工作制度。 一、委托有资质单位对本矿及周边矿井水 文地质情况进行实地调查,编制水文地质图,对本井田范围内的地形地貌、地层构造、水文地质条件进行详细说明,为防治水工程提供依据。 二、加强本矿水文地质资料的收集,定期请资质部门对本矿水文地质图及相关资料进行实地考察、编制、能够指导安全生产。 三、了解并掌握矿井井田范围内地面河流、水库、水池、水井、机井、泉点等水体分布情况,及时测绘填写水文地质图,为井下采掘布置提供第一手可靠资料。 四、掌握本矿井田周边煤矿开采情况,了解其采空区情况,对周边关闭废弃煤窑进行调查,对其开采范围、开采深度、积水积气情况进行详细掌握。 五、定期对本矿采空区地面裂缝进行观察,对裂缝位置、走向、范围、周边水体、是否容易充水等情况要详细记录。 六、定期对井下进行水文观察,特别是雨季来临前后,要加强对井下出水地点:如井筒、本矿及相临煤矿采空区、可疑地点等的出水口进行详细观察,对涌水量进行定期测定并详细记录地案。 七、定期对受水害危胁工作面进行探测,做好水情水害预报,制定加强防治水的安全措施。 八、对水文地质观察情况进行专门记录,附必要的草图,写明观测地点、日期、观测者姓名、使用仪器等,对可能影响观测资料精度、质量的 16 各种因素和主要原因要备注说明清楚 ,供分析资料时参考。 九、原始资料记录要妥善保存,要经技术负责人审核。 煤矿矿井防治水管理制度 为更好地防止矿井生产建设中水灾事故的发生,对矿井水患进行科学管理,建立健全我矿矿井防治水有关制度,保证我矿安全生产健康发展,掌握矿井水害规律,研究解决矿井生产建设中防治水害的方法,根据《煤矿安全规程》、《矿井水文地质规程》等有关规定,制定本管理制度。 一、每一受水害威胁的地点都要制定相应的 “探、放、堵、截、排 ”综合防水措施。 坚持 “有掘必探、先探后掘 ”的原则。 二、受水害威胁的矿井必须配备有效的探放水设备。 培训探放水设备操作人员。 三、本辖区内有水灾威胁地点,要合理设计各类防水煤柱。 四、矿井每年雨季前要组织一次防治水全面检查工作。 五、矿井必须配足排水管路、排水设备、防洪抢险物资。 六、矿井必须收集矿井水文地质资料建立相关档案。 七、矿井应组织水文地质调查工作。 查明矿区内报废小井充水情况与矿区开采关系,查明地表水体、含水层与隔水层、小井老窖、各类导水构造等对矿井影响情况,并制定措施。 八、矿井应进行水文地质观测工作,建立观测台帐。 九、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的矿井、水文情况不清的矿井,要进行 补充水 17 文地质勘探工作,并按地质规程要求报批工程设计。 十、采掘工作面探放水包括,防顶板突水、防底板突水、老空水断层水、冲积层水、钻孔水等,每一矿井必须根据该矿井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探、放水措施,报有关部门批准。 十一、凡在煤层露头风化带,含水、导水、与富水层相接触的断层,矿井水淹区,受保护的地表水体、井田技术边界等地段必须留设防水煤柱,各类防水煤柱必须经有资质单位进行设计、计算,确定尺寸大小和留设方法。 报有关部门批准。 十二、矿井要建立水害预报上报制度。 十三、如本制度与上级规定相抵触,按上级规 定执行。 探放水 管理制度 为更好地防止矿井生产建设中水灾事故的发生,对矿井水患进行科学管理,建立健全我矿矿井防治水有关制度,保证我矿安全生产健康发展,掌握矿井水害规律,研究解决矿井生产建设中防治水害的方法,根据《煤矿安全规程》、《矿井水文地质规程》等有关规定,制定本管理制度。 一、每一受水害威胁的地点都要制定相应的 “探、放、堵、截、排 ”综合防水措施。 坚持 “有掘必探、先探后掘 ”的原则。 二、受水害威胁的矿井必须配备有效的探放水设备。 培训探放水设备操作人员。 三、本辖区内有水灾威胁地点,要合理设计各 类防水煤柱。 18 四、矿井每年雨季前要组织一次防治水全面检查工作。 五、矿井必须配足排水管路、排水设备、防洪抢险物资。 六、矿井必须收集矿井水文地质资料建立相关档案。 七、矿井应组织水文地质调查工作。 查明矿区内报废小井充水情况与矿区开采关系,查明地表水体、含水层与隔水层、小井老窖、各类导水构造等对矿井影响情况,并制定措施。 八、矿井应进行水文地质观测工作,建立观测台帐。 九、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的矿井、水文情况不清的矿井,要进行补充水文地质勘探工作,并按地质规程要求报批工程设计。 十、采掘工作面 探放水包括,防顶板突水、防底板突水、老空水、断层水、冲积层水、钻孔水等,每一矿井必须根据该矿井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探、放水措施,报有关部门批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