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工程试验检测工程师业务考试公路专业小抄内容摘要:

底基层的弯沉代表值不符合要求时,可将超出 L 土( 2~ 3) s的弯沉特异值舍弃,重新计算平均值和标准差。 对舍弃的弯沉值过大的点,应找出其周围界限,进行局部处理。 用两台弯沉仪同时进行左 右轮弯沉值测定时,应按两个独立测点计:不能采用左右两点的平均值( 5)弯沉代表值大于设计要求的弯沉值时 相应分项工程为不合格。 若在非不利季节测定时,应考虑季节影响系数。 3m 直尺法测平整度 ( 1)在测试路段路面上选择测试地点 ①当为施工过程检测时,测试地点根据需要确定,可以单杆检测 ②当为路基、路面工程质量检查验收或进行路况评定需要时,应首尾相接连续测量 10尺。 除特殊需要外,应以行车道一侧车轮轮迹(距车道线 80~10ocm)带作为连续测定的标准位置。 ③对旧路 面已形成车辙的路面,应取车辙中间位置为测定位置,用粉笔在路面上作好标记。 测试要点: ①在施工过程中检测时,按根据需要确定的方向,将 3m 直尺摆在测试地点的路面上。 ②目测 3m直尺底面与路面之间的间隙情况,确定间隙为最大的位置。 ③用有高度标线的塞尺塞进间隙处,量记最大间隙的高度,精确至 0. 2mm④施工结束后检测时,按现行《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调》( JTJ07198)的规定,每 1 处连续检测 10尺,按上述步骤测记 10 个最大间隙。 计算: 单杆检测路面的平整度计算,以 3m直尺与路面的最大间隙为测定结果、连续测定 10尺时,判断每个测定值是否合格,根据要求计算合格百分率,并计算 10个最大间隙的平均值。 连续式平整度仪法测平整度 试验要点:( 1)选择测试路段路面测试地点,同 3m 直尺法。 ( 2)将连续式平整度测定仪置于测试路段路面起点上。 ( 3)在牵引汽车的后部,将平整度的挂钩挂上后,放下测定轮,启动检测器及记录仪,随即启动汽车,沿道路纵向行驶、横向位置保拧稳定,并检查平整度检测仪表上测定数字显示、打印、记录的情况。 如检测设备中某项仪表发生故障,即停车检测,牵引平整度仪的速度应均匀,速度宜为 5km/h,最大不得超过 12km/ h。 在测试路段较短时,亦可用人力拖拉平整度仪测定路面的平整度。 但拖拉时应保持匀速前进。 载式颠簸累积仪法工作原理、使用技术要点及注意事项 测试车以一定的速度在路面上行驶,由于路面上的凹凸不平状况,引起汽车的激振,通过机械传感器可测量后轴同车厢之间的单 向位移累积值 VBI,以 cm/ km 计。 VBI 越大,说明路面平整性越差,人体乘坐汽车时越不舒适。 使用技术要点( 1)仪器安装应准确、牢固、便于操作 (2)测试速 4 度以 32km/h为宜,一般不宜超过 40km/h。 注意事项 1)检测结果与测试 车机械系统的振 动特性和车辆行驶速度有关。 减振性能好,则 VBI 测值小;车速越高, vBI测值越大。 因此必须通过对机械系统的良好保养和检测时严格控制车速来保持测定结果的稳定性。 手工铺砂法测构造深度 仪具材料:人工铺砂仪(量砂筒、推平板、刮平尺)、量砂、量尺、其他 准备工作 1)量砂准备:取洁净的细砂晾干、过筛,取 ~ 的砂置适当的容器中备用。 量砂只能在路面上使用一次,不宜重复使用。 回收砂必须经干燥、过筛处理后方可使用。 2)对测试路段按随机取样选点的方法,决定测点所在横断面位置。 测点应选在行车道的轮迹带上 ,距路面边缘不应小于 1m。 试验步骤①用扫帚或毛刷子将测点附近的路面清扫干净;面积不小于 30cmx 30cm。 ②用小铲装砂沿筒向圆筒中注满砂,手提圆筒上方,在硬质路面上轻轻地叩打 3 次,使砂密实,补足砂面用钢尺一次刮平。 不可直接用量砂筒装砂,以免影响量砂密度的均匀性。 ③将砂倒在路面上,用底面粘有橡胶片的推平板,由里向外重复做摊铺运动,稍稍用力将砂细心地尽可能地向外摊开;使砂填人凹凸不平的路表面的空隙中,尽可能将砂摊成圆形,并不得在表面上留有浮动余砂。 注意摊镭时不可用力过大或向外推挤。 ④用钢板尺测量所构成圆的两个垂直方向的直径,取其平均值,准确至 5mm。 ⑤按以上方法,同一处平行测定不少于 3次, 3个测点均位于轮迹带上,测点间距 3~5m。 该处的测定位置以中间测点的位置表示。 ( 1)计算路面表面构造深度测定结果。 TD= 1000V/()。 ( 2)每一处均取 3 次路面构造深度的测定结果的平均值作为试验结果,精确至 ( 3)计算每一个评定区间路面构造深度的平均值、标准差、变异系数。 摆式仪测定路面抗滑值试验方法 仪具与材料:摆式仪、橡胶片、标准量尺:长 126mm。 、酒水壶、橡胶刮板、路面温度计:分度 不大于1℃。 其他;皮尺式钢卷尺、扫帚、粉笔等 橡胶片的要求: ,当橡胶片使用后,端部在长度方向上磨损超过 或边缘在宽度方向上磨损超过 ,或有油污染时,即应更换新橡胶片。 新橡胶片应在干燥路面上测 10次后再用于测试,有效期为 1 年。 准备工作 ( 1)检查摆式仪的调零灵敏情况,并定期进行仪器的标定。 当用于路面工程检查验收时,仪器必须重新标定。 ( 2)对测试路段按随机取样方法,决定测点所在横断面位置。 测点应选在行车道的轮迹带上,距路面边缘不应小于 1m,并用粉笔作出标记。 测点位置宜紧靠铺砂法测定构造深 度的测点位置,并与其一一对应。 试验步骤 :( 1)仪器调平 2)调零 3)校核滑动长度: ①用扫帚扫净路面表面,并用橡胶刮板清除摆动范围内路面上的松散粒料。 ②让摆自由悬挂,提起摆头上的举升柄,将底座上垫块置于定位螺丝下面,使摆头上的滑溜块升高,放松紧固把手,转动立柱上升降把手、使摆缓缓下降。 当滑块上的橡胶片刚刚接触路面时 ,即将紧固把手旋紧,使摆头固定。 ③提起举升柄,取下垫块,使摆向右运动。 然后,手提举升柄使摆慢慢向左运动,直至橡胶片的边缘刚刚接触路面。 在橡胶片的外边摆动方 向设置标准尺,尺的一端正对准该点。 再用手提起举升柄,使滑溜块向上抬起,并使摆继续运动至左边,使橡胶片返回落下再一次接触地面,橡胶片两次同路面接触点的距离应在 126mm(即滑动长度)左右。 若滑动长度不符合标准时,则升高或降低仪器底正面的调平螺丝来校正,但需调平水准泡,重复此项校核直至滑动长度符合要求,而后,将摆和指针置于水平释放位置。 校核滑动长度时应以橡胶片长边刚刚接触路面为准,不可借摆力量向前滑动,以免标定的滑动长度过长 4)用喷壶的水浇洒试测路面,并用橡胶刮板刮除表面泥浆。 ( 5)再次洒水 ,并按下释放开关 ,使摆在路面滑过,指针即可指示出路面的摆值。 但第一次测定,不做记录。 当摆杆回落时,用左手接住摆,右手提起举长柄使滑溜块升高,将摆向右运动,并使摆杆和指针重新置于水平释放位置 6)重复( 5)的操作测定 5次,并读记每次测定的摆值,即 BPN, 5 次数值中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值不得大于 3BPN。 如差数大于 3BPN时,应检查产生的原因,并再次重复上述各项操作,至符合规定为止。 取 5次测定的平均值作为每个测点路面的抗滑值(即摆值 FB),取整数,以 BPN 表示。 7)在测点位置上用路表温度计测记潮湿路面的温度,精确至 1℃。 8)按以 上方法, 同一处平行测定不少于 3 次, 3个测点均位于轮迹带上,测点问距 3~5m。 该处的测定位置以中间测点的位置表示。 每一处均取 3次测定结果的平均值作为试验结果,精确至 1BPN。 4.抗滑值的温度修正 当路面温度为 T 时测得的值为 FBT ,必须换算成标准温度 20℃的摆值FB20。 承载板法测土基的回弹模量 试验前准备工作 ( 1)选择平整的土质均匀,不含杂物的测点( 2)仔细平整土基表面,撒干燥洁净的细砂填平土基凹处,砂子不可覆盖全部土基表面避免形成一层。 ( 3)安置承载板, 并用水平尺进行校正,使承载板置水平状态。 ( 4)将试验安置于测点上,在加劲小梁中部悬挂垂球测试,使之恰好对准承载板中心,然后收起垂球。 ( 5)在承载板上安放千斤顶,上面衬垫钢圆筒,并将球座置于顶部与加劲横梁接触。 如用测力环时,应将测力环置于千斤顶与横梁中间,千斤顶及衬垫物必须保持垂直,以免加压时千斤顶倾倒发生事故并影响测试数据的准确性。 ( 6)安放弯沉仪,将两台弯沉仪的测头分别置于承载板立柱的支座上,百分表对零或其他合适的初始位置。 测试步骤 ( 1)用千斤顶开始加载,注视测力环或压力表,至预压 、稳压 1min,使承载板与土基紧密接触,同时检查百分表的工作情况是否正常,然后放松千斤顶油门卸载,稳压 1min,将指针对零或记录初始读数。 ( 2)测定土基的压力一变形曲线。 用千斤顶加载 ,采用逐级加载卸载法,用压力表或测力环控制加载量 ,荷载小于 0. 1MPa时,每级增加 0. O2MPa,以后每级增加 左右。 为了使加载和计算方便 ,加载数值可适当调整为整数。 每次加载至预定荷载后,稳定1min,立即读记两台弯沉仪百分表 百分表读数之差小于平均值的30%时,取平均值。 如超过 30%,则应重测,当回弹变形值超过1mm 时 ,即可停止加载。 ( 3)各级荷载的回弹变形和总变形,按以下方法计算:回弹变形 L=(加载后读数平均值一卸载后读数平均值)调弯沉仪杠杆比 总变形 L ‘ =(加载后读数平均值一加载初始前读数平均值)调弯沉仪杠杆比。 ( 4)测定汽车总影响量 a。 最后一次加载卸载循环结束后,取走千斤顶,重新读取百分表初读数 ,然后将汽车开出 10m以外,读取终值数,两只百分表的初、终读数差之平均值乘弯沉仪杠杆比即为总影响量 a。 ( 5)在试验点下取样,测定材料含水量。 取样数量如下:最大粒径不大于 5mm,试样数量约 120g;最大粒径不大于 25mm,试样数量约 250g。 最大粒径不大于 40mm,试样数量约 500g。 ( 6)在紧靠试验点旁边的适当位置,用灌砂法或环刀法或其他方法测定土基的密度。 计算:⑴ 各级压力的回弹变形加上该级的影响量后,则为计算回弹变形值。 表 67是以后轴重 60KN的标准车为测试车的各级荷载影响量的计算值。 当使用其它类型测试车时,计算各级压力下的影响量 ai。 ⑵将各级计算回弹变形值点绘于标准计算纸上,排除显著偏离的异常点并绘出顺滑的 P 一 L 曲线,如曲线起始部分出现反弯,应修正原点。 ( 3)计算相应于各级荷载下的 土基回弹模量值。 ( 4)取结束试验前的各回弹变形值按线形回归方法计算土基回弹模量 E0 值。 沥青路面渗水试验方法 仪具及材料:路面渗水仪、水桶及大漏斗、秒表、密封材料、其他如水等。 ( 1)准备工作 1)在测试路段的行车道面上,按随机取样方法选择测试位置,每一个检测路段应测定 5 个测点,用扫帚清洁表面,并用粉笔划上测试标记。 2)在洁净的水桶内滴入几点红墨水,使水成淡红色。 3)装妥路面渗水仪。 ( 2)试验步骤 1)将清扫后的路面用粉笔按测试仪器底座大小划好圆圈 记号。 2)在路面上沿底座圆圈抹一薄层密封材料,边涂边用手压紧,使密封材料嵌满缝隙且牢固地粘结在路面上,密封料圈的内径与底座内径相同,约 150mm,将组合好的渗水仪底座用力压在路面密封材料圈上,再加上压重铁圈压住仪器底座,以防压力水从底座与路面间流出。 3)关闭细管下方的开关,向仪器的上方量筒中注入淡红色的水至满,总量为 600mL。 4)迅速将开关全部打开,水开始从细管下部流出,待水面下降 100mL 时,立即开动秒表,每间隔 60s,读记仪器管的刻度一次,至水面下降 500mL 时为止。 测试过程中,如水从底座与密封材料间 渗出,说明底座与路面密封不好,应移至附近干燥路面处重新操作。 如水面下降速度很慢,从水面下降至 100mL开始,测得 3min 的渗水量即可停止。 若试验时水面下降至一定程度后基本保持不动,说明路面基本不透水或根本不透水,则在报告中注明。 5)按以上步骤在同 1个检测路段选择 5 个侧点测定渗水系数,取其平均值,作为检测结果。 路面厚度检测 : 对于基层或砂石路面的厚度可用挖坑法测定,沥青面层与水泥混凝土路面板的厚度应用钻孔法测定。 挖坑法检测厚度:( 1)根据现行规范的要求,随机取样决定挖坑检查的位置。 如为旧路,该点有坑洞等显著缺 陷或接缝时,可在其旁边检测。 ( 2)选一块约 40cm x 40 cm 的平坦表面作为试验地点,用毛刷将其清扫干净。 ( 3)根据材料坚硬程度,选择镐、铲、凿子等适当的工具,开挖这一层材料,直至层位底面。 在便于开挖的前提下,开挖面积应尽量缩小,坑洞大体呈圆形,边开挖边将材料铲出,置于搪瓷盘中。 ( 4)用毛刷将坑底清扫,确认为坑底面下一层的顶面。 ( 5)将钢板尺平放横跨于坑的两边,用另一把钢尺或卡尺等量具在坑的中部位置垂直伸至坑底,测量坑底至钢板尺的距离,即为检查层的厚度,以 cm计,精确至。 钻孔取样法: ( 1) 根据现行规范的要求,随机取样决定挖坑检查的位置。 如为旧路,该点有坑洞等显著缺陷或接缝时,可在其旁边检测。 ( 2)用路面取芯钻孔机钻孔,芯样的直径应为 1oomm。 如芯样仅供测量厚度,不作其他试验,对沥青面层与水泥混凝土板也可用直径 50mm的钻头,对基层材料有可能损坏试件时,也可用直径 150mm 的钻头,但钻孔深度必须达到层厚。 ( 3)仔细取出芯样,清除底面灰尘,找出与下层的分界面。 ( 4)用钢板尺或卡尺沿圆周对称的十字方向四处量取表面至上。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