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高专:-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建设方案内容摘要:

距。 社会服务 能力建设 :通过每年面向全省基层全科医生培训社区康复适宜技能、申报省级或国家级社区康复医学继续教育项目、组织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学生和专业教师进社区义务进行康复治疗和康复教育活动等方式,逐步拓宽社会服务功能。 积极开展专业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拓展职业技能鉴定类型。 五、教学质量评价 在康复治疗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中,坚持“以生为本 , 能力 为长,就业为上 ”的教育教学质量方针,把 毕业生就业率、就业质量 作为重要评价指标,在教学中 强调职业素质和岗位职业能力的培养 ,在我院已经实行的教学督导制度、教师评价、学生评教制度的基础上,引入第三方评价制度, 构建一个由 社会、医院、学 院 、学生共同参与的教学质量监控与反馈 体系,通过实施对本专业各教学环节的全程监控,形成人才培养与职业岗位能力变化之间的动态反馈和校正机制,提高学生的适岗能力 ,不断提高 人才培养质量。 具体方法如下: 学生评价:通过学生网评、反馈意见表、座谈等方式对任课教师授课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效果、态度等进行评价。 教师评价:通过听课、反馈意见表等进行教师互评,对任课教师的教材、授课内容、组织、教学方法和手段、知识先进性、实训实践教学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 校内及行业督导评价:对教师课堂教学文件的审查、听课等,综合各方意见对教师教学给予评价。 用人单位评价:通过访谈、问卷等方式对医院、康复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用人单位的毕业生进行知识、能力、素质 综合评价,把学生在工作岗位的适应情况及用人单位对学生的满意率作为重要监测指标。 六 、保障措施 组织保障: 为了保证本专业建设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完成任务, 成立重点专业建设小组, 编制符合学 院 实际的 专业建设方案,负责各项工作的组织与实施 ,保证专业建设的质量和进度。 专业建设工作小组定期召开会议,检查各项工作进度,协商解决建设中的问题。 制度保障 : 根据 教育部、财政部重点建设专业要求,学院将为重点专业建设制订出一系列监督措施、管理制度与实施方法,如“专业带头人选拔培养实施办法”、“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管理办法”、 “顶岗实习管理制 度”、“兼职教师聘任管理办法” 、 “ 教师培训 与 进修 办法”、“教师考核评价办法” 等,通过完善的管理制度来确保专业建设 的顺利实施。 经费 保障 :根据《 教育部 、 财政部关于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的通知 》的要求,制订“重点专业建设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在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课程与教学资源建设、 专业教学改革、 实训实习基地建设、校企合作制度与管理运行机制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等 方面加大资金投入,设立专项经费,并加强对专项资金的使用管理和审计 , 保证项目资金完全用于项目建设,并产生最大效用。 质量控制:加强专业建设项目的过程管理,保证建设项目按期完成。 制定专业建设目标责任制,对于每项建设内容,由专人负责制,并鉴定责任保证书。 专业建设小组组织年度自查,主动接受教育、财政部门领导的阶段性过程检查和项目验收。 七 、年度执行计划 、预期效果 与 考核 指标 建设项目 2020 年 2020 年 深化校院合作 建设内容: ①医院康复专家参与指导我院康复治疗专业建设。 ②建立校外实训基地教学见习、课程实训相关制度及顶岗实习校院双重管理模式。 ③学院医院双方共同开发教学资源。 ④校院双方共同培养“双师”素质教师。 ⑤聘请医院临床一线专家与技术骨干为兼职教师,担任专业课教学和实践指导。 ⑥ 对兼职教师进行教学能力培训。 预期 效果 : 逐步探索合作内容全方位,合作形式多样化、合作层次高水平的校院合作长效机制,建立并完善“校院合作、工学结合、教学做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 考核指标 : 建设内容: ①校院双方共同开发教学资源。 ②完善校外实训基地教学见习、 课程实训相关制度,逐步完善顶岗实习校院双重管理模式。 ③校院双方共同培养“双师”素质教师。 ④和兼职教师共同开展教学和临床科研活动。 预期 效果 : 逐步完善校院深度融合和相对稳定的长效机制,探索校院合作的多元化办学途径。 逐渐形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合作格局。 考核指标 : ① 校院合作协议相关材料。 ①学校与医院专家共同参与专业建设相关材料。 ② 校院合作协议 相关材料。 ③校院合作共同开发的教学资源。 ④ 兼职教师聘任管理办法及相关资料。 ⑤ 兼职教师教学能力培训 相关记录。 ②校院合作共同开发的教学资源。 ③专兼职教师共同开展科研的相关材料。 建设项目 2020 年 2020 年 人才培养方案修订 建设内容: ① 针对康复治疗师工作岗位,面向各级医院康复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及残疾康复机构等就业单位进行专业建设调研,了解所需人才知识、技能和职业素质能力的要求。 ② 通过信息平台了解国内其它同类院校本专业基本建设情况及特点,比较异同。 ③ 进行专家咨询访谈提纲的设计。 ④ 对问卷进行统计分析。 预期 效果 : 明确人才培养目标, 制定修订 人才培养方案。 考核指标 : ① 人才需求的调查 与分析 相关材料。 ② 人才培养方案。 建设内容: ① 专业指导委员会 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论证。 ② 近三年的毕业生跟踪调查 与访谈, 了解他们的成长经历及任职情况、现任岗位及能力、对学校专业课程设置和教育教学建议等。 ③ 教学 实习医院与用人单位 座谈,了解其对 学生的评价和反馈。 ④ 对人才培养 方案 进行修正与完善。 预期 效果 : 对 人才培养方案 进行 修订,使 其 更具有可行性。 考核指标 : ① 专业指导委员会会议记录。 ② 毕业生调查表。 ③ 相关座谈记录。 ④ 修订后的人才培养方案。 建设项目 2020 年 2020 年 课程体系改革 建设内容: ① 依据专业建设调研 结果, 从康复治疗技术岗位工作过程和工作任务出发 , 构建课程体系 ,优化 教学内容。 ② 对课程体系 和教学内容 反复论证,在论证的基础上制定教学计划。 ③行业专家参与,共同制定专业课程标准。 预期 效果 : 围绕岗位对人才的核心要求,参照职业资格标准, 初步构建从 岗位工作过程和工作任务出发 的课程体系 ,优化教学内容,制定课程标准。 考核指标 : ① 调研、考察、专家咨询相关资料。 ② 专业指导委员会会议记录。 ③ 课程体系方案 、专业课教学计划、课程标准。 建设内容: ① 专业指导委员会 对课程体系、教学计划、课程标准进行 论证。 ②通过 毕业生 访谈和 实习医院 、 用人单位 座谈 ,完善课程体系。 ③完善专业课 教学内容 、 教学计划与课程标准。 预期 效果 : 完善的 课程体系 、 教学内容 、 教学计划与课程标准。 考核指标 : ① 专业指导委员会会议 记录。 ② 毕业生调查表 与分析资料。 ③ 毕业生 、 实习医院 、 用人单位 座谈相关记录。 ④ 课程体系方案 、专业课教学计划、课程标准。 建设项目 2020 年 2020 年 优质核心课程建设 建设内容: ① 明确 《康复功能评定》、《物理因子疗法》 两门 专业核心 课程在课程体系中的定位及开发设计思路。 ② 基于工作过程选取、组织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情境。 ③ 研讨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教学模式、方法、手段。 确立 课程考核的内容和方法。 ④建立《康复功能评定》、《物理因子疗法》教学资源库。 ⑤ 相关网上资源建设。 预期 效果 : 将 《康复功能评 定》、《物理因子疗法》建成优质核心课程。 考核指标 : ① 建设团队组成名单和任务分配。 ②《康复功能评定》、《物理因子疗法》的 课程标准 、授课计划、电子教案、课件、实训指导 教材 、实训考核手册、考核标准、试题库等。 ③《康复功能评定》、《物理因子疗法》课程网站。 ④ 学生反馈意见记录。 建设内容: ① 明确 《作业治疗技术》、《运动疗法技术》、《疾病康复》三 门 专业核心 课程在课程体系中的定位及开发设计思路。 ② 基于工作过程选取、组织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情境。 ③ 研讨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教学模式、方法、手段。 确立 课程考核的内容 和方法。 ④建立《作业治疗技术》、《运动疗法技术》、《疾病康复》教学资源库。 ⑤ 相关网上资源建设。 预期 效果 : 将 《作业治疗技术》、《运动疗法技术》、《疾病康复》 建成优质核心课程。 考核指标 : ① 建设团队组成名单和任务分配。 ②《作业治疗技术》、《运动疗法技术》、《疾病康复》 的 课程标准 、授课计划、电子教案、课件、实训指导手册、实训考核手册、考核标准、试题库等。 ③《作业治疗技术》、《运动疗法技术》、 《疾病康复》课程网站。 ④ 学生反馈意见记录。 建设项目 2020 年 2020 年 教材建设 建设内容: 编 写基于 岗位工作任务出发的《 康复功能评定技术》和《物理因子疗法》 校本实训指导教材。 预期效果: 完成《 康复功能评定技术》和《物理因子疗法》 校本实训指导教材编写。 考核指标 : ① 《 康复医学评定技术 》 ( 校本实训指导教材 )。 ② 《 物理因子治疗技术 》 ( 校本实训指导教材 )。 ③专业指导、编委会组成人员名单。 ④编委会会议记录。 建设内容: ① 编写 《康复护理》校本教材。 ② 编写《 作业治疗技术》、《运动疗法技术》、《康复护理》 校本实训指导教材。 预期效果: ①完成 《康复护理》校本教材的编写。 ②完成 《 作业治疗技术》、《运 动疗法技术》 校本实训指导教材的编写。 考核指标: ①编委会组成人员名单。 ② 编委会会议记录。 ③ 《康复护理》校本教材。 ④ 《 作业治疗技术 》 、 《 运动疗法技术 》 、《 康复护理 》 校本实训指导教材。 建设项目 2020 年 2020 年 实训基地建设 1. 校内实训室建设 建设内容: ① 扩建康复功能评定、运动疗法技术、作业疗法技术、物理因子治疗技术实训室。 ②新建言语治疗技术实训室。 预期效果 : 完成上述实训室软硬件建设,满足实训教学要求。 考核指标 : ①实训室规划专家论证材料。 ②新添设备购置清单。 ③ 实践教学相关 记录。 ④实训室管理制度。 建设内容: 进一步建设康复功能评定、运动疗法技术、作业疗法技术、物理因子治疗技术实训室、言语治疗技术实训室。 预期效果 : 完成符合康复发展需求, 满足实训教学要求 实训室软硬件建设。 考核指标 : ①实训室规划专家论证材料。 ②新添设备购置清单。 ③ 实践教学相关记录。 ④完善实训室管理制度。 校外实训、顶岗实习基地建设 建设内容: ① 加强校外实训基地的内涵建设, 巩固 深度合作的关系。 ②拓宽 校外教学医院 作 为教学见习、课程实训、顶岗实习基地。 预期 效果: 校外实训基地建设能够 满足“ 校 院 合作、工学结合, 教学做一体化 ”的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以及对“双师型”教师培训的要求。 考核指标 : ① 校外实训基地的 合作协议书。 ② 校外顶岗实习基地的学生管理制度。 建设内容: ① 进一步完善校外教学见习、顶岗实习基地的内涵建设与制度建设。 ② 开发社区实训基地。 预期效果 : ① 进一步建立与医院、康复中心 深度融合和 相对稳定的合作关系,完善“ 校 院 合作、 工学结合,教学做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 ②开发社区实训基地,培养学生掌握社区康复治疗适宜技术,以满足社区卫生发展的需要,拓宽就业渠道。 考核指标 : ① 校外 实训基地的合作协议。 ②校外实训基地相关管理制度。 ③ 社区实训基地的合作协议书。 建设项目 2020 年 2020 年 师资队伍建设 专业带头人培养 建设内容: ①遴选并 确定校内专业带头人 1 名,通过进修、学习培训加以培养, 提高业务素质和能力水平。 ②聘请具有一定学术水平,在行业内具有的一定影响力的专家作为专业带头人,指导专业建设。 ③ 专业带头人组织 制定专业建设方案并组织实施,主持 专业建设。 预期 效果 : ① 确定校内专业带头人。 ②外聘校外专业带头人。 ③ 制定专业带头人培。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