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碳铬铁冶炼工艺技术操作规程内容摘要:
保证。 3. 一般碳质电极按其加工制作的工艺不同而 分为三种: 即碳素电极、石墨电极和自焙电极。 通常,由于自焙电极工序少、 成本低而被广泛地使用于矿热炉上。 生产硅铁、高碳铬铁、高碳锰铁、硅锰合金、硅钙合金等铁合金产品,均使用自焙电极。 4. 自焙电极由 电极壳和电极糊组成。 所谓自焙电极就是将用无烟煤、焦炭、沥青及焦油为原料在一定温度下制成的电极糊 加入到已 经安 装在电炉 相关设备上的电极壳内,经烧结焦化而 形 成的电极。 在冶炼过程中,随着电极的不断消耗和下放, 必须在 电炉 上部定期接长电极壳,加入电极糊, 以期获得烧结情况良好、致密性好的电极。 5. 自焙电极烧结的热量来源于:( 1) 电流通过电极本身时产生的电阻热,是电极烧结的主要热源,也可以说自焙电极的烧结过程是由通过电极的电流决定的;( 2)电极热端的向上的传导热,使由 上往下移动的电极糊被加热;( 3)炉口的辐射热和气流的对流热。 自焙电极的烧结过程实际 就是 随温度的提高而使电极糊中粘结剂逐渐分解排出 挥发 物 的过程。 6. 铜瓦下端距离料面(炉况正常时的料面高度)距离小 于 200 ㎜时,准许压放电极。 电极焙烧情况良好,烧结正常时每相每次压放量不超过 80㎜。 一般,压放电极工作应在 每炉出铁后进行。 正常 冶炼期间不允许压放电极。 压放电极期间, 冶炼 操作工、 液 压工、 仪表工应密切配合, 听从指挥,要求冶炼工 在炉口注意观察 电极压放 情况。 7. 正常情况下不允许停电压放电极, 电极烧结情况正常时,压放电极时应根据操作要求将负荷降至 105A(即额定负荷的 1/2)左右 方可进行 操作。 压放 电 7 极后 在 1015分钟 内 快速 用满各相负荷。 电极烧结不正常或发生异常 情况时, 允许停电压放电极。 压放电极终止时,应先抬起电极才允许送电,送电后根据电极烧结情况电流要逐步增加,不允许短时间内快速将负荷用满。 8. 电炉检修或较长时间停电时,为防止电极热量散失和 引 发电极 冷凝,应适当将电极上抬 ,附加 部分焦炭 , 然后下插电极, 并 将电极周围 的 炉料向电极四周推拢,尽可能将铜瓦以下 裸露 的 电极部分全部埋入炉料中,并注意活动电极 防止电极粘连。 电炉大、中修或长时间停电时 , 应 将电极壳盖密封好防止灰尘落入积存,引发电极事故。 9. 根据电极消耗情况, 每相、每天 必须及时添加电极糊。 不允许隔一(或多)天添加电极糊, 每相每次加入量根据糊柱高度确定。 加糊后应将平台四周清扫干净,防止 电极糊块引起平台和电极壳连电 短路造成人身 、 设备事故。 一般12500KVA 电炉使用 THD2 密闭糊,执行标准为: GB10130— 88。 如对电极糊有特殊需要时另行规定。 10. 电极糊 糊柱高度 通常 由铜瓦 上端头算起, 必须保持相对稳定的糊柱高度。 一般,要求糊柱高度为 夏季: 米 , 冬季 米,以保持糊柱顶端表面 电极糊 不化或刚化为准。 不允许糊柱过高或过低,不允许电极壳内冒大量黄烟现象(亏糊)发生。 11. 凡有电极下滑、流油 、漏糊、软断、硬断以及铜瓦和电极 间 打弧严重等现象时 应 立即停电处理(不用降负荷直接停电)。 12. 电极悬糊(悬料)及其处理方法: 所谓悬糊就是指电极糊在电极壳内 悬住,使糊柱出现较大的没有电极糊的空洞的现象,称为悬糊,也叫悬料。 产生原因:( 1) 糊柱上部温度过低,使电极糊不能熔化下沉。 ( 2)加糊时,电极糊块过大 塞夹在两个筋片间绷住。 一般悬糊事故多发生于冬季或开炉期间、多发于密闭炉或糊柱过高时。 处理方法:( 1)密闭炉用木棒敲击电极,使 悬料下落,必要时可停电,割开悬料部位电极壳,捅落或用油布燃烧使悬料熔化下落。 ( 2)敞口炉或半封闭炉可停止送风,使悬料熔化下落,也可 用 重锤 从电极壳内砸落悬料。 13. 流油、漏糊及其 处理方法: 液态或半液态的电极糊从电极壳破损处流出称为漏糊。 产生原因:( 1)电极壳与铜瓦接触不良,打弧击穿电极壳;( 2)电极烧结不好,一次压 放量大,同时使用 负荷过快、 导致 电极壳上电流密度过大 , 发红 刺火烧穿电极壳。 ( 3)电极壳接长时焊缝开裂或未焊接好。 ( 4)电极定位器绝缘不好 或其他导电物质在相间引起连电打弧 击穿电极壳 所致。 处理方法:( 1)小的流油、漏糊 可 直接 降 低 负荷, 小负荷 烧结一段时间即可。 ( 2) 漏糊 情况比较严重时应立即停电处理,小些的孔洞用石棉绳或 耐火泥塞住;在铜瓦以下部位流油、漏糊时,应及时松开铜瓦下插电极, 用铜瓦夹注漏糊处, 送电后 慢用负荷、谨慎操作焙烧电极。 ( 3)漏糊 情况 严重时 首先 必须把漏在炉口内 的电极糊全部清理出炉, 然后 用铁皮 在原有的电 极壳上 打箍 把漏洞 焊好,并及时补加电极糊,再 用木柴或碳块烘 烤 电极 ,待其表面硬化后方可 进行死相焙烧或使用小负荷焙烧。 14. 电极硬断 及其处理方法 : 电极在已经烧结好的部位断裂称为硬断。 发生原因:( 1)电极糊质量有问题,灰份高,挥发份低,粘结力差造成电 8 极自身强度不够。 ( 2)电极烧结过程中,在挥发阶段停留时间短,电极中气孔率高,导致强度降低。 ( 3)电极糊中夹杂泥土杂物或糊柱表面灰尘太多。 ( 4)糊柱高度过高,导致电极糊化清, 颗粒分层。 ( 5)炉况不正常,电极位置高,升降频繁,升降幅度大, 受 外力损伤。 ( 6)电极垂直度不 够、绝缘不好造成偏烧、外伤。 ( 7)电极过烧。 ( 8)热停炉次数多,而且间隔时间短,造成频繁的电极急冷急热所致。 ( 7)热停炉后处理不当,送电后 使用 负荷过快,或长时间停炉,因急冷急热产生应力所致。 处理 方法:( 1)断头不超过 500mm 且不好取出时 时,将断头 压 入炉料中,并偏加部分 铬矿或减少料批中焦炭配比量,尽快在 炉内消耗掉断头,根剧 实际情况适当增加电极压放次数及每次压放量。 ( 2)断头过长时必须取出,然后压放电极,可 直接进行 死 相焙烧或 先 用木柴、碳块烘烤后再送电焙烧,但是必须谨慎操作,防止引发 软断事故 ,使事故扩大。 15. 电极软断及其处理方法: 电极在未烧结好的部位折断称为软断。 发生原因:( 1)电极糊质量有问题,挥发份偏高, 软化点偏高。 ( 2)由悬糊事故引发。 ( 3)电极壳铁皮过薄或焊接质量差。 ( 4)漏糊后处理不及时。 ( 5) 电极烧结情况不好, 电极一次压放量过大 或电极 下滑 时 停电不及时引发。 ( 6)压放电极后使用 负荷太快,电流过大击断。 处理方法:( 1) 迅速 松开铜瓦下压 到原来部位, 将漏糊 处夹在铜瓦内,夹住原来硬头上抬电极,调节冷却水量及风量,合理分配负荷焙烧电极。 ( 2)迅速松开铜瓦下压到原来部位,将漏糊处夹在铜瓦内 不能上 抬电极时,应将断头坐实,上抬其余两相电极,对该相电极进行死相焙烧。 ( 3)经上述方法处理后,断头处无法接上,可将断头取出,按电极硬断处理方法处理,情况严重时,在电极底部焊底,重新加电极糊,按新电极 焙烧方法处理。 16. 电极过烧及其处理方法: 电极在铜瓦以上部位已过早烧结好的现象称为电极过烧。 发生原因:( 1)铜瓦冷却水量、 风量 均 不够。 ( 2)铜瓦与电极间接触不良。 ( 3)电极糊过早软化。 ( 4)炉况不正常。 ( 5)电极下放时间间隔过长,引起电极过烧。 ( 6)绝缘不好。 处理方法:( 1)降低该相电极负荷,开大冷却水 或风量。 ( 2)人为加快电极消耗速度。 ( 3)调整电极糊配方。 ( 4)必要时打断过长的电极端头。 ( 5)及时检修设备,调整炉况。 17. 电极冷凝及其处理方法: 在热停炉后,因活动电极不及时或其它原因,造成电极 与炉 内的熔融料粘结在一起不能活动 的现象 称之为电极冷凝或电极粘连。 处理方法:( 1)若只有一相电极冷凝时, 适当地调整二次电压, 上 抬其余 二相电极送电,待炉料熔化后自然上抬即可。 ( 2)若三相电极 均发生粘连时,保存出铁口相电极,打断(拨断)其余两相电极强行送电。 18. 加电极糊操作注意事项: ( 1)添 加电极糊工作由生产 部指定专人负责, 由专人 专门负责三相电极的加糊工作,确实保证三相电极安全、保证电炉正常运行。 ( 2) 加糊程序为: 先测量糊柱高度,确定每相电极的加糊量,再 计量,将电极糊从糊库拉运至计量处, 计量后拉到 平台上, 经破碎后加入电极壳内。 如实、认真做好糊柱高度测量及 每相加糊量的记录工作。 9 ( 3)为防止和避免悬料事故,要求加糊时糊块粒度不大于 100 ㎜。 破碎加工电极糊产生的碎块、碎面应一同加入电极壳,不允许有剩留物。 ( 4)电极糊必须保持干净、干燥,如灰尘较多时可用气吹,必要时可用水清洗,但清洗后的电极糊必须干燥后再加 ; 为防 止灰尘落入电极壳内,必须加糊前才能揭开 电极壳 盖,加完糊后立即将盖盖好。 正常运行中电极壳盖必须 盖 在电极壳上。 ( 5)加糊时应从电极壳中心部位 垂直 加入,尽量减少电极糊对筋片的撞击,不允许砸歪、砸落筋片;加糊时糊块中不允许夹杂有其他杂质,不允许将手套、工具及其它物品掉入电极壳内,如有发生及时报告处理。 ( 6)严格 按 规程要求控制糊柱高度。 糊柱高度计算方法: H 糊 =H2+aH1 H 糊 :糊柱高度 H2:护筒上沿至电极壳上沿高度 H1:电极糊面至电极壳上沿高度 a:护筒长度 : ( 7)糊柱高 度 和糊柱表面情况 是加糊时间间隔的衡量标准。 当 糊柱高度低于规定要求或 电极壳周围 的电极糊出现稍许熔化时,应及时添加电极糊,不允许电极壳内冒大量 黑烟、黄烟(糊柱过低、 亏糊)现象发生。 绝对不允许出现电极糊化清(表面全部熔化)。 ( 8)一般要求 每相 电极 每天应加糊一次。 ( 9)加糊人员(包括其他人员)在操作时必须注意不允许用身体或导电物体在两相电极间连接、碰触,禁止碎糊块或其它导电物品掉入护筒内。 ( 10)发生电极事故后 ,加电极糊 应灵活掌握, 在相关人员指导下 根据需要及时添加,必须保证糊柱高度 符合工艺技术操作 规程 并满足 使 用 要求。 19. 电极壳制作的一般要求: ( 1)自焙电极的电极壳由金属外壳和 内部径 向分布 的多个 筋片 组成,电极壳的 主要作用如下: A、作为电极糊的成形模具并提高电极的强度 ; B、作为导体将电流传输给进行烧结的电极糊 ; C、焙烧电极的加热体,在电极未烧结好时承受大部分电流; D、低温下承受电极的重量。 (2)保证制作电极壳的钢板平整、无锈斑、污迹。 (3)制作电极壳时应保证其正圆形状,接口处全部焊接,要求焊接平整、无漏处、无砂眼、无气孔。 (4)在电极壳内等距离地焊接 8 片筋片,每个筋片上 要求 有 45个切口。 将各切 口的小三角形舌片分别交错地向两侧折弯约 3045o 角,要求与电极壳接触处全部焊接,焊缝平整、无漏焊处。 (5)制作电极壳用的冷轧钢板及筋片, 不 允许生锈或有其它污迹,制作好的电极壳应存放于干燥的库房内,防止碰撞变形及生锈。 20. 电极壳 接长 的 基本要求: (1)电极壳接长时新装电极壳筋片必须与原有电极壳筋片上下对齐。 (2)必须保 持新装电极壳与原有电极壳的 垂直 度。 (3)如果新装电极壳需插入原有 电极壳时,插入长度应为 20 ㎜左右。 (4)接口不好接时,应注意不能乱砸、强装。 必须保证接口处平整 、无凹 (凸 )点、焊缝粗 糙时应用铰磨机打平,不允许焊缝处漏油、漏糊。 七 .电炉供电及电极操纵 10 1. 一般,对一 定功率的电炉来讲,在保证炉况良好、 输入功率较高的前提下,以选用比较高的二次电压进行冶炼生产 为宜。 一般: 12500KVA 电炉正常使用的二次电压在 147155V 之间 , 不宜过高或过低;电极电流密度在 : 范围内。 2. 要求稳定安全供电 .所谓稳定安全供电包括:供电数量、供电时间、供电质量的稳定。 要有 能满足电炉变压器按额定 容量使用的电负荷量;还要有足够的动力用电负 荷。 不能经常被迫降 负荷冶炼,不能断续供电,供电电压频率要稳 定, 波 动值不能大于 5%。 波动较大时,为保证实现规定的功率和合理的电气运行制度,经请示生产部主管 同意 ,可在允许范围内合理的调整二次电压。 , 三相电极电流应控制在 200— 230A,不允许超过 240A。 一般要求应该满负荷运行 , 1炉电炉变压器的额定电流是。 但不提倡 超负荷运行。 必须注意 :由于供电系统的原因我们使用的系统电压偏高 ,没必要超负荷运行。 如因生产要求确实需要 超负荷 运行时,应控制在不 超过额定负荷的 15%左右 ,最大超负荷值不允许超过额定负荷的 30%. ,保持三相 电极 电流、三相电极位置相对平稳、平衡,尤其要注意保持三相电极 的 功率平衡, 三相间功率 最大波动 值 不允许超过15%。 尽可能避免和 减少 三相 电极功率 的 不平衡。 应 该 注意: (1)保证炉料 混合 的均匀性,还原剂 要 有合适的粒度,并 基本 均匀 地 分布于炉料中。 (2)控制三相电极把持器的位置平衡 ,合理调整三相 电极 的 下放量,尽量保持三相电极工作端长度 基本 相等。 (3)注意观察 各相电极功率不平衡状况和电极消耗情况,便于及时调整处理。 进行停送电 操作 时,必须上抬电极,将负荷降至额 定负荷的1/2 以下 时 (本电炉 炉变。高碳铬铁冶炼工艺技术操作规程
相关推荐
1 暂时过电压: 由电力系统的操作或故障引起,持续的时间较长,具有电源或其谐波的频率,不衰减或弱衰减的过电压。 1 雷暴日: 雷暴日 Td 是指该地区平均一年内有雷电放电的平均天数,单位 d/a 1 地面落雷密度: 表征雷云对地放电的频繁程度以地面落雷密度( )来表示,是指每一雷暴日每平方公里地面遭受雷击的次数 工频续流 : 避雷器在雷电的作用下,间隙被击穿,雷电流消失后,在 工作电压的作用下
.................. 8 表 受 访 者 对 自 身 健 康 的 综 合 评价 ................................................................................. 10 表 受访者的睡眠情况 .......................................................
杭州海康威视系统技术 有限公司 第 4 页 共 37 页 第二章 系统功能及性能指标 . 系统功能 . 车辆捕获功能 系统能对所有经过车辆进行捕获,除了能够捕获在车道上正常行驶的车辆外,还具备捕获跨线行驶车辆的功能,并且具有自动选择有效图片(有汽车牌照)、删除垃圾图片的功能。 在正常车速 (10km/h~ 160km/h)范围内的监控区域内规范行驶的车辆图像捕获准确率 达 99%以上。 系统采用
【图】抓拍摄像机 视野覆盖图 15 抓 拍 位 置智 能 闪 光 灯抓 拍 摄 像 机1 4 m6m 1 1 m测 速 雷 达 【图】 现场布局侧视图 在本系统中每个车道只需要采用 1台 200万像素的高清智能高清摄像机即可覆盖整个车道,保证视场范围的全 覆盖。 硬件设备配置 每个车道配置一个智能高清摄像机作为 抓拍 摄像机、一台闪光灯(如果没有看清人脸的需求可配置一台 LED
和电阻一样,与电源频率或波形无关,呈阻性。 不同:( 1)波阻抗只是一个比例常数,完全没有长度的古、概念,线路长度的大小并不影响波阻抗 Z 的数值;而一条长线的电阻是与线路长度成正比的;( 2)波阻抗从电源吸收的功率和能量是以电磁能的形 式储存在导线周围的媒质中,并未消耗掉;而电阻从电源吸收的功率和能量均转化为热能而散失掉了。 在何种情况下应使用串联电感降低入侵波的陡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