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建筑安全防护施工方案_secret内容摘要:
与墙体顶牢。 4m,水平间距均不大于 6m。 10 临边作业防护 临边防护栏杆搭设要求 临边搭设的防护栏杆由立杆和上、下两道横杆及挡脚板组成,防护栏杆高 , 立杆间距 2m, 上横杆离地面 1m,下横杆离地面 , 在栏杆下边设置严密的高度不小于 250mm 的挡脚板,挡脚板上孔眼不得大于 25mm,挡脚板的下边距离底面底空隙 不得大于 10mm。 横杆需要搭接时,接头必须错开,相邻两个接头不得在同一跨间(两根立杆之间),接头必须用三个扣件扣紧。 为保证立杆在楼面、屋面、墙面固定牢固,应提前在混凝土内预留预埋件。 ,防护栏杆必须顺直、垂直。 60cm长的红白间隔油漆。 基坑 防护措施 基坑四周搭设 高的护栏,护栏外侧满挂绿色密目安全网。 护栏距坑边 1m,立杆间距 2m, 立杆应打入地面 50cm, 竖向设两道水平杆,在栏杆下面砌筑 300mm高 120墙抹水泥砂浆做挡脚板。 、坑、沟深度超 过 , 应按规定方坡或加可靠支撑。 过 2m, 必须在边沿处设两道护身栏杆并用安全网封闭,危险处,夜间应设红色标志灯。 、坑、沟 边 1m 以内不得堆土、堆料、停置机具。 ,严禁沿孔壁或乘运土工具上下。 11 高低跨作业临边防护 根据本工程施工顺 序和工程总进度安排, 主楼和地下车库同时 施工,所以在施工中,就导致中间主楼部分和四周 地下车库 形 成 了高低跨作业,并且高差超过 一个至两 个楼层。 在高跨施工部位, 车库顶板上 搭设 外双排脚手架:立杆间距 ,排距 m,离结构外皮最大距离350mm。 大横杆步距 ≤ m。 为保证立杆在墙面固定牢固,应提前在适当位置墙体混凝土内预留预埋件,在每个楼层临边的 墙体上 设置 连墙 拉杆进行拉结。 结构层间水平防护措施 结构各楼层四周,地下室车库四周临边均搭设高 的防护栏杆,并挂绿色安全网,在栏杆下边设置严 密固定的高度不小于 250mm 的挡脚板。 挡脚板的下边距离底面底空隙不得大于 10mm,挡脚板的孔眼不得大于 25mm。 二层 顶板楼面周边设外挑安全平网一道,平网外挑宽度 6m; 层间水平挑网每四层搭设一道,钢丝绳规格为 619 ,直径为,钢丝绳不得有断裂、开股现象。 ,立杆下加设水平杆,在 高度处加一根水平大横杆,立挂绿网作为楼层围护。 安全网用 16铁丝绑牢,张挂应外高内底,纵向拉 紧,横向下兜,不得绷紧成水平,安全网靠楼层一侧与上一层外伸水平杆绷紧。 外挑网 12 上隔层加铺密目安全网。 ,穿过墙上的螺栓孔固定并拉紧。 挑网搭设 位置及方式分别 见 附图 5。 楼梯段、 阳台 防护措施 分层施工的楼梯口、梯段边 、 楼梯踏步及休息平台处必须设两道牢 固防护栏杆,用Ф 18 或Ф 20 钢筋焊接而成,下设 180mm 高 12 厚竹胶板挡脚板 见附图 6。 、阳台边等必须设置 见附图 7。 外窗部位有飘窗挑板及外 阳台,施工时搭挑架。 此脚手架每二层搭一次,每四层拆一次,架高 7 m。 外挑架搭设 见附图 9。 防护措施 上料平台和卸料平台的防护栏杆,必须满挂绿色安全网。 各种垂直 运输的上料平台和卸料平台,除两侧设防护栏杆外平台口必须设置安全门或活动防护栏杆。 移动式操作平台的面积不应超过 10m2高度不应超过 5m 并采取措施减少立柱的长细比。 操作平台台面满铺脚手板,四周必须设置防护栏杆,并设置上下扶梯。 容许荷载值,严禁超过设计荷载。 13 高处作业安全防护措施 无外脚手架或采 用单排外脚手架和工具式脚手架时,凡高度在 4m以上的建筑物首层四周必须支搭 3m宽的水平安全网,网底距地不小于 3m。 高层建筑支搭 6m宽双层网,网底距地不小于 5m,高层建筑每隔 10m,还应固定一道 3m宽的水 平网,凡无法支搭水平网的,必须逐层设立网全封闭。 建筑物出入口应搭 设长 3m~ 6m,且宽于出入通道两侧各 1m 的防护棚,棚顶满铺 双层 不小于 5cm厚的 脚手板,非出入口和通道两侧必须封严。 对人或物构成威 胁的地方,必须支搭防护棚 ,保证人、物安全。 高处作业使用的铁凳、木凳应牢固 ,不得摇晃,两凳距离不得大于 2m,且凳上脚手板至少铺两块以上,凳上只许一人操作,并在可靠位置挂好安全带。 高处作业人员必须穿戴好个人防护用品,严禁投掷物料。 14 洞口防护 孔洞防护 措施 本工程 以下的孔洞预埋通长钢筋 并设置固定盖板 , 以上的孔洞,四周设两道护身栏杆,中间支撑水平安全网。 见附图 10。 洞 口防护 措施 电梯井口设置不低于 高 的 开 启式 防护门, 用Ф 12 的螺纹钢筋、按竖向间距 150cm 焊制而成, 下部设 250mm 高 12 厚 竹胶板挡脚板固定于防护门上 , 并在防护门上刷漆、上锁、油漆,设置安全标识。 电梯井内首层和首层以上每隔 三 层 ( 10m) 设一道水平安全 兜 网,硬防护随现场实际情况加设,硬防护下兜大眼网,安全网应封闭严密。 不准做垂直运输通道或垃圾通道。 见附图 11。 其他洞口 防护措施 施工现场通道附近的各类洞口与坑槽等处,除设置防护设施与安全标志外,夜间必须设红灯示警。 结构内的集水坑、积水井等池、坑结构的人孔及未回填的坑槽均应 按洞口防护设置稳固的盖件。 垃圾井道和烟道、电(风、暖、水等)井应随楼层的施工或安装而 15 消除洞口,或参照预留洞口作防护。 管道井施工时,必须加设明显的标志。 如有临时性拆移,需经施工负责人核准,工作完毕后必须立即恢复防护设施。 位于车辆行驶道旁的洞口、深沟与管道坑、槽,所加盖板应能承受不小于当地额定卡车后轮有效承载力 2 倍的荷载。 其他防护 脚手架作业安全防护 架施工 电动爬架 已 编制专 项施工方案, 负荷不得超过 1176N/m2( 120kg/m2)。 架子上 严禁堆放物料,人员不得集中停立,保证架子受力均衡。 开降架子时,不准使用吊钩,必须使用卡环吊运,人员不得站在架子上随架子升降; 别杆等材料放好防掉落。 架子长度不得超 过 6m,外皮高出施工面 ,横杆间距不得大于 ,并加设剪刀撑,安全网从上到下封严并兜底。 架子之 间空隙 ≤200mm ,用 盖板连接绑牢固,立面外侧用安全网封严。 架子编号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 使用过程中严禁拆改,发现问题整改合格后使用。 架对拉孔距过 梁下口小于 100mm时,应另加设加固措施 ,门 16 窗洞口处养护支撑搭设 见附图 12。 架受力前混凝土强度 应不小于设计强度的 70%。 大模板及筒模施工 ① 大模板安装 前必须将斜撑、挑架、支腿、护栏、跳板等安装齐全并连接牢固,护栏高度 ≥。 护栏搭设 见附图 13。 ② 模板及配件吊运前必须连接牢固,零星部件采用密闭容器吊运,严禁人员乘载。 ③ 吊运模板钢丝绳与水平夹角不小 于 450, 避免吊环不合理受力,且一次不得“双吊”、“串吊”。 ④ 无支腿的大模板在安装和拆除时,必须与结构拉结牢固,防止倾倒伤人。 搭设专门的防护脚手架, 见附图 14。 雨季施工要有避雷措施。 模板起吊前,应确保大模板拉结、固定点完全拆除。 ⑤ 大模板堆放的场地要平实,模板须面对面,且调节好自稳角。 ⑥大模板外模操作钢平台 A、 安装 外模 前应确保其下 钢 平台已安装就位、牢固。 B、钢 平台下的结构混 凝土强度应 不小于设计强度的 70%。 钢 平台就位时,应检查所有支撑销(穿墙栓)就位后方可摘钩。 C、 吊运 钢平台 必 须 四 环 同时受力。 D、 提升 钢 平台后, 及时支设下部水平挑 网。 ① 安装筒模前应确保其下的结构支撑平台已安装就位、牢固。 17 ② 支撑平台下的结构混 凝土强度应 不小于设计强度的 70%。 支撑平台就位时,应检查所有支撑销(穿墙栓)就位后方可摘钩。 ③ 吊运筒模 必 须 四 环 同时受力。 ④ 提升支撑平台后,要随时封闭拆除后的电梯井门洞,及时支设下部水平安全网。 结合工程实际本工程 1楼西北角基坑边需搭设独立的卸料架子平台, 见附图 15。 防护措施 用吊篮施工外墙时, 3m 宽水平外挑网需拆除, 二 层顶 6m 宽水平外挑保留 ,但需经常清理。 施工方案。 防护措施 外用电梯厢内、外均应安装紧急停止开关。 外用电梯轿厢与楼层间应安装双向通讯系数。 外用电梯轿厢所经过的楼层,应设置有机械或电气联锁装置的防护门或栅栏。 每日工作前必须对外用电梯的行程开关、限位开关、紧急停止开关、驱动机构和制动 器等进行空载检查,正常后方可使用,检查时必须有防护坠落的措施。 18 六级以上大风应停止作业。 外用电梯需使用至屋面施工结束,外用电梯上料平台架子每五层一卸荷、层层拉接、 必须设置封闭 的护栏杆,并满挂满绿色安全网;地 面通道上部应装设安全防护棚; 安全门关闭有效、平台满铺 双层 脚手板、侧面 设 250mm 方木 挡脚板。 临时用电安全防护措施 临时用电安全防护详见单独方案。 防雷避电 防护 措施 采用 壁雷针与大横杆连通、接地线与整幢建筑物楼层内壁雷系统连成一体的措施。 避雷针共设置 4 根避雷针,避雷针采用 φ 12 镀锌钢筋制作,高度不小于 1m,设置在脚手架四角立杆上,并将所有最上层的大横杆全部连通,形成避雷网络。 接地线采用 404mm 的镀锌扁铁 ,将立杆与整幢建筑物楼层内避雷系统连成一体。 接地线的连接应保证接触牢靠,与立杆连接时应用两道螺栓卡箍连接,螺丝加弹簧垫圈以防松动并保证接触面不小于 10mm2,并将表面油漆及氧化层清除,露出金属光泽并涂以中性凡士林。 接地线与建筑物楼层内避雷系统的设置按脚手架的长度不超过50m 设置一个 ,位置不得选在人们经常走到的地方以避免跨步电压的危 19 险, 防止接地线遭机械伤害。 两者的连接采用焊接,焊接长度应大于两倍的扁钢宽度。 焊完后再用接地电阻测试仪测定电阻,要求冲击电阻不大于 10Ω。 同时 应注意 检查与其他金属物或埋地电缆之间的安全距离(一般不小于 3m)以免发生击穿事故。 机械设备安全防护 措施 安装平稳、固定 ,场地条件满足锯、刨料安全操作人求。 圆盘锯有防护罩、分料器 ,传动部位有罩、盖防护。 平刨刨口有防护装置,且录敏可靠。 木工机械禁止安装倒顺开关。 施工现场不准使用多用木工机械。 钢筋机械 安装平稳固定,场地条件满足安全操作要求,切断机有上料架。 切断机应在机械运转正常后方可送料切断。 弯曲钢筋时扶料人员应站在弯曲方向反侧。 砼、砂浆搅拌机 搅拌机安装必须坚实、稳固 ,机操工有安全操作。高层建筑安全防护施工方案_secret
相关推荐
振周期,利用反应谱曲线和计算公式,就可以很方便的确定体系的反应加速度,进而求出地震作用。 应用反应谱理论不仅可以解决单质点体系的地震反应计算问题,而且可以通过振型分解法还可以计算多质点体系的地震反应。 在工程上,除应用反应谱计算结构地震作用外,对于高层建筑和特别不规则建筑等,还可以采用时程分析法来计算结构的地震反应。 这个方法先选定地震地面加速度图,然后用数值积分方法求解运动方程
否 是 涂装材料控制 考察材料试验室 停止使用,等待检验。 审查材料质量证明文件 防火材料控制 高强度螺栓控制 制定材料控制计划 钢板及型钢控制 焊接材料控制 施工单位是否报验 现场核实材料数量、检查外观质量、标识情况 是否需要复验 按批量见证取样 审查材料复验报告 同意使用并标识 材料是否合格 腿场。 已用于工程部分拆除。 各种材料证明文件存档备查 、方法及措施
题。 高层建筑的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建筑层数比较多,并且在施工时要保证地基足够坚固,支撑之后将要建造的上面的楼层的重量。 在设计时,既要保证剪力墙能够保证较 好的抗震性,又要保证足够的刚度。 对于现有的剪力墙结构中的一些缺点,比如建筑成本比较高,而且在施工时难度比较大,对于钢材的使用量也非常大,也需要被考虑在优化设计中。 可能这些缺点就是因现有剪力墙的结构不合理性造成
必须将斜撑、挑架、支腿、护栏、跳板等安装齐全并连接牢固,护栏高度≥。 护栏搭设见附图 13。 ②模板及配件吊运前必须连接牢固,零星部件采用密闭容器吊运,严禁人员乘载。 ③吊运模板钢丝绳与水平夹角不小于 450,避免吊环不合理受力,且一次不得 双吊 、 串吊。 ④无支腿的大模板在安装和拆除时,必须与结构拉结牢固,防止倾倒伤人。 搭设专门的防护脚手架,见附图 14。 雨季施工要有避雷措施。
* 安全施工组织设计 17 超过 ,立杆横距不宜超过 ,横向水平杆间距不宜超过 1m。 脚 手架立杆接头必须采用对接扣件对接连接,相邻两杆接头应错位不小于 500mm,且应不在同一步内。 纵向水平杆接长必须采用对接扣件连接,上下相邻两根绷向水平杆的接头应错开,并不在同一跨内。 5)外脚手架与建筑物的拉结方法: 采用刚性连接方式,连墙体杆用两根50cm 短管用直角扣件中间固定于墙体上。
数即可。 2 混凝土容重( kN/m3): 混凝土容重框架结构取 26,框剪、剪力墙结构取 27。 3 裙房层数: 裙房层数仅用作底部加强区高度的判断,规范针对裙房的其它相关规定,程序并不能自动考虑。 可按地上裙房层数据实填写,填写时应从结构最底层起算:例地下室 2 层,裙房 2 层,裙房层数应填 4。 4 转换层所在层号:应按 PMCAD 楼层组装中的自然层号填写,程序不能自动识别转换层